APP下载

是花是鱼两不知

1981-01-01贾祖璋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1年2期
关键词:宜昌水母桃花

贾祖璋

电视片《三峡传说》有一个镜头,清亮澄澈的溪水中,几片圆形透明的桃花鱼,好象一块块极小极小的手帕,缓缓地一张一缩,悠悠然漂荡上下。这么稀奇的小动物,多可爱。

电视片的解说词说:“桃花鱼又叫桃花水母。”“桃花水母”这个名称,显示出这种动物的类属关系,比叫它“桃花鱼”正确。但“桃花鱼”这个名称,由来已久,依据“名从主人”的惯例,仍然叫它“桃花鱼”,也未尝不可。水母是海一类的动物,大部分生活在海里,独有桃花鱼和其他少数几种生活在淡水里。从这一点来说,它确是一种珍贵的动物,虽然它很小。

我国桃花鱼的科学记载,开始于1907年,那是在湖北宜昌发现的。1934和1935年,又有人在宜昌与葛洲坝之间的西坝屯甲沱的桃花潭作了考察。葛洲坝与屯甲沱之间,涨水季节是一条小溪,枯水季节就只在屯甲沱这一边有这一个桃花潭。西坝与宜昌之间也有一条小溪,据说过去也产桃花鱼,但当时没有发现。

在四川,最先知道桃花鱼产于新津岷江的支流中,俗称“桃花扇”,大概以其游行时有似扇子的摇动而得名。1934年又发现于忠县的黄华洲。1936年发现于重庆的珊瑚坝,数量极多。土名“马鼻子”,意即“马的鼻涕”。

长江下游及华南有四处报道:一是江苏的太湖西岸。二是浙江杭州西湖西泠印社内只有2×7米大的潜泉,1930年8月发现。俗名“士淑水母”,意义不详。三是福建厦门大学不到5米见方的人工水泥池,1935年发现,出现期是九、十月间。四是广州东山的荷塘里,1935年9月发现。这四处产的桃花鱼,与长江上游产的相比较,在生态上有两点不同,即一:这里都生在小池的静水中,长江上游则生在水流有时与大江相通的水潭中。二:这里出现于夏秋二季,长江上游则出现于春季。

在科学研究上,桃花鱼的发现,历史不长。在我国过去的文献中,却早有记载。南宋熊文稷有《忠州桃花鱼记》一文,他说,忠州东南五十里的黄华水即黄华洲,淳祐十年(1250年)“石出双鱼。”王子年(1252年,原作“庚子”误)前去游览,所见是:

睇视之,觉花蕊蠕蠕然动,且浮沉于勺水中而悠悠然自适。

是鱼形五出,色近淡墨,蕊其足也。

生于社日前后,桃花开时,始逐队而出,入夏日即化去。土人以形似桃花,故名。

这应是1252年的记录,距今已有728年,不仅在我国,也是在全世界有关桃花鱼最早的记载。他描写桃花鱼的形性,虽然简略,但也生动逼真。

也是宋代,湖北孝感人徐韦,撰有《桃花鱼赋》一文,文中没有指明产地,可能是宜昌,如果是孝感,那就多了一个可以探寻的地点:

色之无别于水兮,初若睹而弗见;形之疑假于烟兮,体实真而非幻。方游泳之可掬兮,甫入手而已变;怪辟翕之莫察兮,瞥惊闪而绕线(?)。既无首而无尾兮,时若隐而若见;复不介而不鳞兮,亦非萼而非瓣。

限于作品体例,措词比较抽象,但神形跃然纸上,不是实际观察,是无法写得这样生动的。他指出“无首无尾”,“不鳞不介”的特点,更足重视。

到了清代,关于宜昌桃花鱼,记载特多。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刘家麟的《桃花鱼记》:

桃花鱼,东湖(宜昌)之异虫也。生于江,以桃花为生死。盖自城渡内江为西洲,洲又西为桃花园,其渚为屯甲沱,上下东西不一里,而是物生焉。质甚微,视之仅有形,或取着盆中,大如桃花,翕张往来。中高而轮后卷,轮之周痕一发碧,前着数点,后攒蕊则尾也。

漉诸手,涎一捻而已,触人手辄死。桃花既尽,则是物亦无有矣。

又《荆州府府物产考》云:

桃花鱼出彝陵(宜昌古名),非鱼也,生于水,故名之曰鱼;生于桃花开时,故名之曰桃花鱼。形如榆荚,大小不一。蠕蠕然旋游水中,动则一敛一舒,若人攒指收放之状。不知避人,取贮盂水中亦然。离水取视,不过如涎一捻,绵软无复形体。惟一溪有之,溪在松隐庵后,距城三里许。

这两则都明确记载桃花鱼产于西坝的屯甲沱,与现在发现的产地相符。对于它的形态的描述,也都详尽细致,所谓“大如桃花”,“形如榆荚,大小不一”,把概形说得很逼真。桃花鱼的实际大小,重庆产的较大,直径有的达21毫米;浙闽产的较小,直径仅10毫米左右。刘《记》:“中高而轮后卷,轮之周痕一发碧,前着数点,后攒蕊则尾也”,说明它的身体构造,已近于科学的描述。“轮”是现在所说的“伞盖”,中央向上突起,所以是“中高”。周缘组织比较结实,就呈现“一发碧”的痕迹。“前着数点”,应是指伞盖下面生殖腺映出的影象。而“尾”则是“触手”。桃花鱼的触手,长江产的较少,约在256—288条之间;厦门产的较多,有488条;广州产的在512条以上。就触手数、形体大小,和前述的生态不同等项来看,桃花鱼只是一种还是几种或几个变种,可作进一步的研究。

清代还有不少歌咏宜昌产桃花鱼的诗篇,试录三首:

浮沉何处结根荄?为蕊为鳞总费猜!燕子矶头衔不去,渔翁江上打难回。跃渊才似临风下,在藻还疑照水开。未似武陵溪畔路,年年空惹问津来。(罗潜《桃花鱼》)春来桃花水,中有桃花鱼。浅白深红画不如,是花是鱼两不知。花开正值游鱼嬉,鱼嬉转疑花影移。渔人不敢下钓丝,怕逐春风上旧枝。(杨裕仁《桃花鱼歌》)花开溪鱼生,鱼嬉花影乱。花下捕鱼人,莫作桃花看!(林鸣莺《桃花鱼》)

诗人是富于联想的:由于桃花,就联想到桃花源;由于鱼,就联想到

渔人。但要渔人“莫作桃花看”,不要“不敢下钓丝”,未免不切实际。不

过,纵然是“空惹问津”,如此“是花是鱼两不知”,“鱼嬉花影乱”的美丽

小动物,能够观赏一下,总还是值得的。

至于说“浮沉何处结根荄?”倒是提出了一个它是怎样发生的,它的

生活史怎样的问题,颇有科学意义。水母的生活史,一般都由卵孵化成固

着生活的水螅体,再由水媳体无性分裂成游泳生活的水母体。桃花鱼的

水媳体一般人不容易观察到,这里就不去说它了。

文献上记载的桃花鱼产地,现已证实的,只有忠县和宜昌。象杭州

等地,现已发现桃花鱼,却并无旧的记载。《湖北通志》一书,列举了另

外几个产地,都尚待调查:

郧阳各属及东湖、归州、巴东诸志皆有之。按刘家麟《桃

花鱼记》云:“桃花鱼,东湖之异产也。……桃花既尽,则是物

无有矣。”《归州志》云:“出叱溪河,有红白二种。”《巴东志》亦有之。又《长乐志》有桃花斑,云“出长茅河,身备五彩,鲜艳可爱,此物类之特殊者。”

这五个地区,除东湖就是宜昌以外,其他四处都未经过科学考察。归州就是现在的秭归,即王昭君的家乡。《三峡传说》中出现桃花鱼的那条小溪,如果就是“叱溪”,桃花鱼的镜头也是在这条溪里摄得的,那末这个记载便已得到证实。巴东是秭归的邻县,出产桃花鱼也有可能。长乐是现在的五峰县,地处湘鄂交界处,与宜昌相距较远,又说的是“桃花斑”,是不是桃花鱼,只好存疑。郧阳已属汉水流域,如果也有桃花鱼,那末比现在已经知道的分布区域,向北扩展1度,到了北纬33度,是有特殊意义的。

桃花鱼虽然广分布于欧、亚、北美三大洲,但产出区的范围都很狭小,可能它对于生活条件的选择是比较严格的。现在有些地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对于它的生存不知是否会有影响?但是关心到这样一种小动物的生存,大概是所见未免过小了吧。

(摘自1980年第3期《科学文艺》季刊)

(题图、插图:韩琳)

猜你喜欢

宜昌水母桃花
像灯笼一样发光的水母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桃花眼
水母奇观
喊桃花
斗牛犬“桃花”
湖北宜昌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水母与风暴
它们可不是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