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明星阿西摩夫
1981-01-01卞毓麟
卞毓麟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1979年4月20日访问中国科技大学时曾赞誉过美国当代科普作家阿西摩夫,并建议少年班的学生们读一读他的作品。读者也许要问:阿西摩夫是怎样走上科普创作道路的?他又是怎样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本刊摘发的这篇文章,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编者
自信和力量
人们曾请艾萨克·阿西摩夫简述一下自己的经历,他写道:
“我决定从化学方面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我做到了。
我决定娶一位非同寻常的姑娘,我做到了。
我决定写故事,我做到了;然后我决定写小说,我做到了;以后我又决定写论述科学的书,我也做到了。
最后,我决定成为一位整个时代的作家,我确实变成了这样一个人。”
这些幽默打趣的话,只有自信十足的人才能说得出来。
阿西摩夫的自信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有自知之明,加上他拥有实力雄厚的知识。而“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则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真理了
孪生的第200号作品
四十年来,这位科普和科幻的权威作家——艾萨克·阿西摩夫写的书堆积如山,到1979年他亲手写了200本书。
1979年2月,两家出版商抢着出版阿西摩夫的第200号作品。要同时满足双方的要求当然是困难的,然而这位才气横溢的作家却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他把自己的两部新著都编定为第200号作品,就象一胎生下两个胖娃娃一样。这两部书都很出色:其中一本名叫《作品第200号》,另一部叫《记忆犹新:阿西摩夫自传》。两家出版商都心满意足。
《作品第200号》内容丰硕。科学幻想小说迷十分喜欢它,因为其中有阿西摩夫于197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神仙》的节录,还有他另一部获奖作品《二百周年的人》的选段,后者是一部关于机器人的小说。同时,《作品第200号》中又有五花八门的知识和花絮,从二进位数、核反应的逆转,到对莎士比亚、《圣经》和拜伦的诗作出的微妙评注,甚至还写了几首五行打油诗。
《记忆犹新》是作者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自传,一直写到34岁为止,真是文如其人。这部书就象作者本人一样,处处给人以新的知识和新的力量。
简历
这位高产的名家1920年生于俄国的一个小镇彼得洛维奇。1923年随父母移居美国,1928年加入美国籍。他们住在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父亲在那儿一连开了五爿糖果店。阿西摩夫在《记忆犹新》一书中回忆道:“糖果店一星期七天每天都开门,营业的需要使双亲无暇顾及我,于是就某些方面而言,这就使我成了孤儿。”年幼的阿西摩夫聪明好学,在学校里,他远远胜过了那些岁数比他大的同班同学。
父亲不准他看淫盗恐怖的书,他就全神贯注于科学幻想小说了。他很快就学会了写一些小故事。十五岁时,他进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塞思初等学院。正当许多同学为作文大伤脑筋的时候,阿西摩夫却以自己写小故事挣来的稿费支付了学费。1938年,他在一本名叫《惊险小说》的科学幻想杂志上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尔后,随着岁月的流逝、知识的积累和兴趣的扩展,他的写作领域迅速地扩大了。数学、心理学、文艺评论、侦探小说、诗歌、幽默、美国历史、科学幻想、圣经、天文学、教科书……总之他的作品几乎无所不包,在美国从来没有一个人写得象他那么广那么多。1941年,年仅21岁的阿西摩夫就驰名文坛了。
他于1939年获理学士、1941年获文学硕士、194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曾在美国陆军服役。后来当过讲师和助理教授。1955年以后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化学副教授。
让科学大众化
但是,阿西摩夫并没有被生物化学或者其他任何一门知识束缚住。他象一条巨鲸遨游在自然科学所有分支汇成的汪洋大海之中。从1959年起,每个月他要为《幻想和科学小说杂志》写一篇科学专栏文章。《阿西摩夫科学导游》是他在科普读物方面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他领着读者从丈量大地的尺寸开始,一直旅行到目前可观测宇宙的尽头,复又从最遥远的类星体渐次回到我们的太阳系;他让读者参观了太初混沌,又预示了“太阳之死”;在漫游了南北极大气层之后,他又带着我们到元素和基本粒子的世界去寻胜探幽;他让我们看见了这些最微小的“建筑材料”如何渐次构成了分子、蛋白质、微生物、乃至我们的人体这样的高楼大厦;整部书的入口处是耳闻目见的物体,出口处观赏了萦回脑际的思维。这是一幅何等瑰玮而纤巧的导游图啊!科学出版社已经出版了该书的中译本,并把书名易为《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共有四个分册:《宇宙、地球和大气》、《从元素到基本粒子》、《生命的起源》和《人和思维》。
自知和勤奋
这位生物化学副教授在波士顿大学的实验室里工作着,但是他却在那儿断定:自己的前途是在打字机上,而不是在显微镜下。他回忆道:“我明白,我决不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是我可能成为一个第一流的作家。就这样,我作出这样的选择:决定做我能够做得最好的事情。”
于是,他以惊人的速度不停地写啊、写啊、写……;不,更精确地说,是在打字机上打啊、打啊……。他的大脑和双手一样,简直没有停歇的时候。因为在他脑海中,同时酝酿的创作题材从来不少于三个。一星期七天他总是坐在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报刊的办公桌旁,每天至少打字八小时。他以每分钟90个字的速度边打边构思。但手指的动作仍跟不上风驰电掣般的思绪。他常常一个星期就能写出一部书,当他的手稿刚从打字机上取下就直接送给了排字机。阿西摩夫已经成为当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杰出人物。他的精神感人之深,他的巨著影响之大都是罕见的!
(摘自1980年第5期《科学实验》)
(插图,许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