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梦
1981-01-01吴浩源
吴浩源
梦是最奇异、最迷人的境界。一场美梦,醒来时余味无穷,令人神往;一场恶梦,惊醒后却让人毛骨悚然。美梦、恶梦,谅君都曾经过。但你可知道,在你度过的岁月里有多少次曾步入梦乡?你是否曾经从梦幻中得到过灵感?你可曾想过,梦与生命攸关?
一个在世上活七十岁的人,花在睡眠上的时间大约是二十三年。在这二十三年总的睡眠时间里,就有三年多的时间是在梦境中度过的。梦,它足足占去了你一生的二十分之一的时光,只要睡着了,梦即随之而来!不管你是否感觉到,科学已完全肯定了这一点。生理学的最新研究表明:整个睡眠过程由两种类型的睡眠组成。刚刚入睡时是浅睡眠,此时通过脑电图机描出的波形是缓慢的。以后,脑电波逐渐加快而进入深睡眠,深睡眠时脑垂体开始分泌生长激素进入血液,促进了肌肉和其它组织器官细胞的更新。从浅睡眠到深睡眠的过程称为“慢波睡眠”或“正常睡眠”,这个过程大约延续一个小时。尔后,眼球开始移动,脉搏和呼吸频率加快或变得没有规律,梦来了!这时通过脑的血流大大加快,脑电波也达到快速的顶峰。入梦乡的过程称为“快波睡眠”或“逆睡眠”,这个过程大约延续十分钟。逆睡眠后又转入正常睡眠,每天晚上,这两种类型的睡眠反复交替约五次,因而一个人每晚进入梦境也有五次之多。如果你在逆睡眠阶段醒来,也就是刚刚从梦乡中返回到醒觉状态,那这一次梦中的经过仍历历在目,使你感到方才做了一场梦。如果你在正常睡眠阶段醒来,当逆睡眠中做的梦则毫无记忆,使你觉得一夜甜睡,好象没做过什么梦似的。
爱丁堡大学最近的研究发现,在这十分钟的奇妙梦幻中,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看来似乎得不到休息,但人们非常需要这种“状态”。因为,逆睡眠时,脑内部产生了极活跃的化学反应,脑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更新达到高峰,迅速流过的血液带来氧和养料并把废物运走,这就使得本身不能更换的脑细胞有机会迅速更新其蛋白质成分,准备来日投入紧张的活动。当大脑需要这种特殊更新时,逆睡眠阶段也会相应地增长,但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每天晚上你都处在正常睡眠阶段酣睡,那你将会因脑细胞中的蛋白质得不到更新而长眠不醒。所以说梦与生命攸关,这一点也不过分!
有的人南柯一梦影响到他的前程。作曲家詹·塔季尼在梦乡中把自己的小提琴奉献给魔鬼,魔鬼用小提琴奏出了美妙绝伦的旋律。塔季尼在惊异赞叹的情况下醒来,记下了梦中魔鬼奏出的旋律,这就成了塔季尼的名作《魔鬼之歌》。著名哲学家罗素常常说:“当我撰写时,每夜都在梦中整页整页地朗读我的新作。我不知道是否就在梦中产生新思想或把旧思想更新!”橡胶硫化法的发明者克·古德伊尔在梦中遇到一个陌生人,他建议古德伊尔在橡胶中加入硫磺,一梦使古德伊尔成功地解决了橡胶的硫化问题。哀·维纳由于梦境的灵感,使他创立了“配位”化学。罗扎诺夫在梦中找到了他在长期研究中找不到的答案,发明了留声机的蜡制圆筒。比·马赛厄斯受到了梦的启发,发明了多种超导体。班廷发现胰岛素;利维发现从神经向肌肉传导刺激的机理,他们也都是在梦境中获得思想启发的。剑桥大学的哈钦森教授征询了许多科学家,有70%的人的回答是:在创造性活动中,梦境给予灵感。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冯谢特·果尔格伊说得很有意思:“当我清晨三、四点钟醒来时,在床上或在梦中,大脑做了许多潜意识的工作,正是通过这种途径解决了我的很多问题。”所以,英国杜克大学发明创造才能研究班的教学大纲上,明文鼓励学生和学者“有时可以抛开实验室到大自然的怀抱里漫步,或甚至索性丢下自己的技术课而上床睡觉……”这看来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君愿一试,未尝不可。但应知道:梦虽与创造发明有关,但是,如果没有平时的思考和经验积累,这种奇迹是不会来临的!况且,梦有美恶,谁也保证不了每个梦都是迷人的。好在愿入梦乡者不花旅费,人人每天晚上都有机会,这是睡眠中必不可少的境界。题头画于福庚
(摘自1980年10月19日《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