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更美吧
1980-08-20赵介钢
赵介钢
美,对于青年来说,具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啊!
青年人都在选择美,追求美。然而,人们对美在青年生活中的意义,认识并不一致。经常遇到诸如此类的争论:
一个女团员,工作好,学习好,在青年中有威信,但平时打扮比较入时,算不算生活作风有缺点?能不能被选为团支部书记?
一个万米无疵布的能手,服饰比别人鲜艳,发式又太新颖,是不是同工人本色相符?可不可评上新长征突击手?
一个理了怪发型却自以为美的青年来上班,该怎么办?有人主张,给他剪掉,不剪有碍厂风;有人则认为硬干不行,剪了头发,剪不了思想。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需要作出答案的,是对青年的爱美愿望该怎样对待?又该怎样引导?
爱美 膏年的天性
青春是不能缺少美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美即生活,不论是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都或是直接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或是通过艺术的典型化,反映了我们的现实生活。生活中充满美,可以使人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有意义,对生活倍觉可爱,激励起对人生的热切追求。爱美,是人们热爱生活的表现。只有厌世者,如古代的一些隐士狂人,才蓬首垢面,放浪形骸。而今,美国“嬉皮士”运动中那些成为颓废派的人,也正是由于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时代感到绝望,才蓄长发,穿怪服,不修边幅。
爱美是青年期中的一个基本特征。青年对美的要求更为强烈。这是因为:
他们刚刚走向生活,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对人生的无限希望,推动着他们热切追求在刚展示在自己面前的生活画卷上,满缀美的花朵。
他们刚告别了从属于父母的孩子地位,开始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日益增强的自尊心和生理上的青春期,促使他们爱美求美,以期博得人们的尊重和好感。
他们精力旺盛,兴趣广泛,迫切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这又使他们不仅对物质产品,而且对精神产品有着众多的美的要求。
因此,青年人特别喜爱美,这是合乎情理的。
十年浩劫期间,美被视为吞噬青年灵魂的洪水猛兽,谈美爱美就是大逆不道。美好的文物古迹,非毁即封;中外名画名曲,都被禁绝;不管是游览祖国山湖,种花草以美环境,还是探究服饰仪容……凡只要同美稍有沾边者,无不贴之以“封资修”的标签,被划为禁地。于是,人民群众只能被囿于断绝美欲的苦行僧、清教徒式的生活之中,青年一代爱美的天性和愿望横遭窒息,一些人对生活失去了乐趣和向往,以致染患精神贫血症,产生了虚无主义情绪,社会文明变成了丑陋、蒙昧和野蛮。
然而,美终究是禁锢不住的。“四人帮”垮台了,随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开始呈现绚丽多彩的新景象,青年们敢于大胆追求美了,也自然而然地提出了种种美的要求。而有些人却把青年人对美的追求不加分析地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划等号,在他们看来,似乎美只能是剥削阶级独享的,而劳动人民是从来不爱也不求美的。这只能是一种曲解。
在旧社会,被剥夺了生存权利的劳动人民,同时也被剥夺了享受美的权利。但在艰难穷困的岁月中,杨白劳还要给女儿买二尺红头绳过年。喜儿也是如此欣喜地贴窗花、扎发辫,这不正充分说明了劳动人民对美的强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吗?
今天,作为新生活的主人,青年一代和广大劳动人民,在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之后,要求实现和享受他们在各个领域中爱美求美的愿望和权利,岂不是理所当然的吗?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美的追求是会愈加强烈的。
青春需要美的灌育
美,可以给人们带来某种享受和感官欲望的满足。但它的作用,决不止于此。美,具有巨大的猜
神力量。它对人们,特别是青年,起着陶冶美好情操,培养优良道德,树立崇高理想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渗入心灵的,有的甚至是惊人的。让我们从下面一些例子中看看美的力量吧:
上海师院附中一个班,由于经常组织诗歌朗诵、音乐欣赏,同学们对从李白到郭沫若的古今佳作,从《游击队之歌》到贝多芬、施特劳斯的中外名曲,都较熟悉。在这里,他们受到了人类的美好思想情操和崇高精神境界的熏陶,全班不仅学习成绩居于上乘,而且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都较高,在各种公共场所,这班中学生总是以彬彬有礼而为人们所称道。
上海南市区工读学校的女生们,原先是黄色小调嘴边挂,流氓切口随口骂。开展“班班有歌声”活动后,气象一新,“优美的歌声唤起了我们做人的尊严,革命的激情吹拂枯萎之花重露笑颜”,这已成了她们的共同体会。
上棉六厂的青工们,讲究语言美,从“请、对不起、谢谢你”七字开始,以文明礼貌代替了粗语污话;讲究仪表美,用美观大方朴素的服装取代了怪异装束,也促使了全厂风气显著变化。
参加上海青年宫旅行团的青年们,在祖国大好山河中领略了自然美,开阔了心胸,增长了知识,还写下了许多抒发爱国主义豪情的诗篇。
寥寥几例,可以证明,青春是不能没有美的陶冶和灌育的。从美的各个领域中吸取精神养料,以美来滋润自己的心田,无疑是一个青年把自己造就成文明、高尚、有理想、有道德、有教养的人,所不可缺少的途径。
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
灌育青春,需要的是真正的美,而要懂得真正的美,就需要学习美的知识,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正是审美观,决定着一个人欣赏什么、模仿什么、追求什么。
美即生活,但并非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美的。同美的存在一样,生活中确实也存在着丑。美总是同真、善紧相连的,丑则同假、恶不可分离。但丑的东西又往往以某种新鲜、时髦、奇特的面目出现,以乱人耳目。对于热烈追求新事物而又缺乏对美的鉴别力的青年来说,是容易以丑为美,良莠不辨,上当受骗的。
凡洋皆美吗?来自外国的东西,其中固不乏美的、有进步意义、值得借鉴的东西。我们的祖辈,剪去辫子,梳分开头;脱下长袍马褂,换上由外国的制服演化而来的中山服,即属此例。然而也必须看到,其中确有一些不美的,甚至很丑的东西。要知道,在外国也有着美、丑、文、野之分,那些酒吧音乐、色情装束,在他们那里的一些正直、有教养的人士中,也是不齿的。如果我们取其糟粕以为宝贝,就如同外国人来到中国,不以我们的雕刻刺绣为美,却学去了老妇人的小脚,岂不荒唐可笑?也还有些在国外确实美的东西,但一旦搬来中国,却又不一定美了。西欧小说中,常有描写金发女郎为美,而中国的诗词中,却总以女子乌发为美,这无非是因为人家是白面孔、我们是黄面孔的缘故。白脸配金发,黄脸配黑发,都是美的。可是,现在有的女青年,却一味以洋为美,把乌发染黄,成了黄脸黄发,结果反变美为不美了。
美是有民族性的。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各自民族特点的美。当然随着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发展,各民族特有的美,相互借鉴,成为其他民族的共同享受物。但各民族总还是在新的条件下,根据自己的特点,吸收、消化外来美,继承和发展其民族传统形式、风格的美,形成新的民族性的美。
也有的青年总以为稀少怪奇就是美。熊猫是稀有的,它是美的。但双身连体怪胎,虽也稀有,却谁也不认为美。色彩上的光怪陆离,音响上的狂奏乱鸣,曲调上的怪声怪气,服装上的奇突怪异,虽都别出心裁,为人所不常见,但都只能是那些精神极度空虚的人,作为寻求刺激所需要的麻醉品,是谈不上什么美的。
也有的青年认为唯有价值昂贵的,才是美的。黄金之所以成为饰物,恰恰并不是先因为其价值昂贵,倒首先在于它具有天然光芒色彩,能够满足装饰的需要。鲁迅说过,“在一切人类所以为美的东西,就是于他有用”,“美底愉快的根柢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由此可见,美同实用应该是一致的,而奢侈华贵,珠光宝气却并不见得都美。同样,素装淡抹未必就不美,而盛装浓抹也未必一定美,一切都要看是否得体,所以节俭朴素同美也是决不矛盾的。
应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在音乐、美术、摄影、语言、举止、服饰、仪容、文艺欣赏以至家庭布置等各方面,多加比较,多作分析,不断加强自己的美的修养,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正确审美观,从而发扬真美,摈弃假美。
一个青年的外在美,应该是他的内在美的体现,外在美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才是真正的美。
愿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发展和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真正美的生活。让青春更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