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道的做官之道

1980-07-15李少军

读书 1980年1期
关键词:辽国官僚契丹

李少军

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封建专制的官僚政治。皇帝高高在上,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官僚。做官是有利可图的,但也十分危险,弄不好就要杀头。即使做到宰相的高位,有时也难免满门抄斩的下场。这种例子在历史上真是举不胜举。虽然如此,却也有极会做官的,不管政治风云如何神奇莫测,他都可以稳坐钓鱼船。读《五代史》等书,可以看到五代时期的冯道,就是这种人物当中最有名的代表。

冯道所生活的时代,形势极不安定。唐朝灭亡后,中国北部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共历时五十四年。最长的梁延续了十七年,最短的汉只存在五年。这中间,后晋被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所灭,辽国也曾对中原实行过短暂的统治。在这种动荡混乱的局面下,冯道却凭着老谋深算、圆滑多变的政治权术,稳稳地做了五朝元老。冯道最大的本事是见风转舵。他非常善于分析形势,观察风向。对于他来说,给谁做臣子都是一样的。只要能保住官位,他肯为任何人效劳。官,这就是他的灵魂。因此,在他身上表现出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永远紧跟当权者。

后唐时,冯道开始发迹。唐明宗时他当了宰相。明宗以后的唐闵帝,被凤翔节度使李从珂起兵推翻。李从珂推翻了冯道的主子,他当然是冯道的敌人。但是冯道一点也不计较这些,他及时劝进,也就是拥戴李从珂作皇帝。他又在新主子下面做了司空。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打败李从珂,建立后晋,做了儿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无耻的一个皇帝,居然把契丹叫爸爸,自称儿子。冯道就在这个儿皇帝手下做了首相。契丹灭后晋,冯道主动入朝,做了太傅。契丹退回北方,刘知远建立后汉,冯道前去投奔,又做了太师。刘知远的儿子继位不久,被天雄节度使郭威推翻,冯道帮郭威诱杀了后汉宗室,又在郭威建立的后周朝内做了太师。前后三十年的官场生涯,冯道历事五个政权、十一个君主,始终没离宰相、三公、三师的高位,做官真是做绝了。

冯道会保官、保身,靠的是遇事不表态、依违两可的圆滑处世之道。他深知在形势难以预测的情况下,任何不慎都会遭致杀身大祸,从而使自己成为政权变换的殉葬品。因此,他虽然身居要职,却从不参与任何担干系的事情,“人莫测其喜愠”。遇事慢开口,不出头,不担责任,这是他做官的秘诀。

后晋石敬瑭临死前,嘱托冯道辅立他的幼子石重睿。冯道接受了。但石敬瑭死后,天平节度使景延广主张立长子,冯道也不反对,因为他不愿冒风险充当石重睿的保护人。结果石重贵做了皇帝,冯道照样做首相。景延广拥立有功,掌握了大权,主张反对契丹,引起争论。冯道不表态,“依违其间”。石重贵听从了景延广的主张,于是同契丹的关系破裂,并被契丹消灭了。契丹灭晋后,捉住景延广问罪,有人揭发冯道也参与反契丹之谋,辽主却很明白,立即驳斥道:“此叟非多事者,勿妄引之!”结果他不但没有获罪,反而在契丹那里继续做官。

冯道总是以“忠”来标榜自己。他确实是够“忠”的,任何人掌了权他都可以效忠,实际上连一点封建的气节都没有。晋高祖石敬瑭这个儿皇帝,接到辽主的封号后,感恩不尽,为表示对父皇帝的崇敬,派冯道出使辽国。对于这个极其可耻的使命,他当时觉得只有冯道能够承担,而冯道确实毫不犹豫地欣然同意。他对石敬瑭说:“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无耻到这种程度,可以说登峰造极了。

冯道的品行当然十分可憎,就是在封建社会里也为人所不齿。司马光说:“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作”。欧阳修也认为,冯道这个人“可谓无廉耻者矣”。

冯道的出现,正适合了五代时期腐朽政治的需要。当时的武夫们凶残地杀来杀去,谁夺得政权,也需要这样一些官僚来维持局面,安抚人心。冯道的存在,正可以承担这种使命。他所代表的那一群庸碌官僚,有如皇帝宝座上的扶手和靠背,谁来坐都没关系,都有用。当时那些腐朽的君主,对冯道之流的需要,也仅此而已。因此,冯道是那个历史时代的产物。司马光也多少看到了这点,指出:“抑此非特道之愆也,时君亦有责焉”。统治者的需要,是冯道得志的前提。

冯道的做官之道,实际上乃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僚政客作风的结晶。这种看风转舵的本领,固然不合于封建的正统道德准则,却十分适合封建官场的需要。这就使它成为封建正统道德的必要补充,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实际上构成了中国封建道德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官僚政客,是封建政治的产物。封建政治的特点是个人专制,任何一级官吏都只对上司负责,因此他们不怕百姓,只怕上司。上司一发怒,他就可能丢官丢头,甚至株连九族。因此要当得好官,就必须阿谀奉承,奴颜婢膝。每一级对每一级都得如此。遇到较为精明的皇帝,局面还可能好一些,赶上那些腐朽者当政,这种习气在官场中弥漫之深,也就可想而知了。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封建主义流毒到现在还在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并且会严重地腐蚀我们党的党风。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决不能容许随风转舵,投机取巧。共产党人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决不提倡忠于个人,忠于上司,更是极卑视阿谀奉承的无耻作风。共产党人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光明磊落,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明哲保身,“依违两可”。然而封建社会留下来的污毒,其中包括“冯道之道”,不是轻易就能退走的。今天,我们要胜利地实现四化,官僚政客的腐朽作风必须从我们的队伍中彻底铲除。这种作风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的?回顾一下历史,可以增加一点知识。冯道的卑污灵魂,就是构成这种作风的一种成分。

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封建专制的官僚政治。皇帝高高在上,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官僚。做官是有利可图的,但也十分危险,弄不好就要杀头。即使做到宰相的高位,有时也难免满门抄斩的下场。这种例子在历史上真是举不胜举。虽然如此,却也有极会做官的,不管政治风云如何神奇莫测,他都可以稳坐钓鱼船。读《五代史》等书,可以看到五代时期的冯道,就是这种人物当中最有名的代表。

冯道所生活的时代,形势极不安定。唐朝灭亡后,中国北部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共历时五十四年。最长的梁延续了十七年,最短的汉只存在五年。这中间,后晋被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所灭,辽国也曾对中原实行过短暂的统治。在这种动荡混乱的局面下,冯道却凭着老谋深算、圆滑多变的政治权术,稳稳地做了五朝元老。冯道最大的本事是见风转舵。他非常善于分析形势,观察风向。对于他来说,给谁做臣子都是一样的。只要能保住官位,他肯为任何人效劳。官,这就是他的灵魂。因此,在他身上表现出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永远紧跟当权者。

后唐时,冯道开始发迹。唐明宗时他当了宰相。明宗以后的唐闵帝,被凤翔节度使李从珂起兵推翻。李从珂推翻了冯道的主子,他当然是冯道的敌人。但是冯道一点也不计较这些,他及时劝进,也就是拥戴李从珂作皇帝。他又在新主子下面做了司空。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打败李从珂,建立后晋,做了儿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无耻的一个皇帝,居然把契丹叫爸爸,自称儿子。冯道就在这个儿皇帝手下做了首相。契丹灭后晋,冯道主动入朝,做了太傅。契丹退回北方,刘知远建立后汉,冯道前去投奔,又做了太师。刘知远的儿子继位不久,被天雄节度使郭威推翻,冯道帮郭威诱杀了后汉宗室,又在郭威建立的后周朝内做了太师。前后三十年的官场生涯,冯道历事五个政权、十一个君主,始终没离宰相、三公、三师的高位,做官真是做绝了。

冯道会保官、保身,靠的是遇事不表态、依违两可的圆滑处世之道。他深知在形势难以预测的情况下,任何不慎都会遭致杀身大祸,从而使自己成为政权变换的殉葬品。因此,他虽然身居要职,却从不参与任何担干系的事情,“人莫测其喜愠”。遇事慢开口,不出头,不担责任,这是他做官的秘诀。

后晋石敬瑭临死前,嘱托冯道辅立他的幼子石重睿。冯道接受了。但石敬瑭死后,天平节度使景延广主张立长子,冯道也不反对,因为他不愿冒风险充当石重睿的保护人。结果石重贵做了皇帝,冯道照样做首相。景延广拥立有功,掌握了大权,主张反对契丹,引起争论。冯道不表态,“依违其间”。石重贵听从了景延广的主张,于是同契丹的关系破裂,并被契丹消灭了。契丹灭晋后,捉住景延广问罪,有人揭发冯道也参与反契丹之谋,辽主却很明白,立即驳斥道:“此叟非多事者,勿妄引之!”结果他不但没有获罪,反而在契丹那里继续做官。

冯道总是以“忠”来标榜自己。他确实是够“忠”的,任何人掌了权他都可以效忠,实际上连一点封建的气节都没有。晋高祖石敬瑭这个儿皇帝,接到辽主的封号后,感恩不尽,为表示对父皇帝的崇敬,派冯道出使辽国。对于这个极其可耻的使命,他当时觉得只有冯道能够承担,而冯道确实毫不犹豫地欣然同意。他对石敬瑭说:“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无耻到这种程度,可以说登峰造极了。

冯道的品行当然十分可憎,就是在封建社会里也为人所不齿。司马光说:“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作”。欧阳修也认为,冯道这个人“可谓无廉耻者矣”。

冯道的出现,正适合了五代时期腐朽政治的需要。当时的武夫们凶残地杀来杀去,谁夺得政权,也需要这样一些官僚来维持局面,安抚人心。冯道的存在,正可以承担这种使命。他所代表的那一群庸碌官僚,有如皇帝宝座上的扶手和靠背,谁来坐都没关系,都有用。当时那些腐朽的君主,对冯道之流的需要,也仅此而已。因此,冯道是那个历史时代的产物。司马光也多少看到了这点,指出:“抑此非特道之愆也,时君亦有责焉”。统治者的需要,是冯道得志的前提。

冯道的做官之道,实际上乃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僚政客作风的结晶。这种看风转舵的本领,固然不合于封建的正统道德准则,却十分适合封建官场的需要。这就使它成为封建正统道德的必要补充,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实际上构成了中国封建道德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官僚政客,是封建政治的产物。封建政治的特点是个人专制,任何一级官吏都只对上司负责,因此他们不怕百姓,只怕上司。上司一发怒,他就可能丢官丢头,甚至株连九族。因此要当得好官,就必须阿谀奉承,奴颜婢膝。每一级对每一级都得如此。遇到较为精明的皇帝,局面还可能好一些,赶上那些腐朽者当政,这种习气在官场中弥漫之深,也就可想而知了。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封建主义流毒到现在还在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并且会严重地腐蚀我们党的党风。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决不能容许随风转舵,投机取巧。共产党人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决不提倡忠于个人,忠于上司,更是极卑视阿谀奉承的无耻作风。共产党人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光明磊落,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明哲保身,“依违两可”。然而封建社会留下来的污毒,其中包括“冯道之道”,不是轻易就能退走的。今天,我们要胜利地实现四化,官僚政客的腐朽作风必须从我们的队伍中彻底铲除。这种作风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的?回顾一下历史,可以增加一点知识。冯道的卑污灵魂,就是构成这种作风的一种成分。

猜你喜欢

辽国官僚契丹
宋朝版暗度陈仓
宋朝官员:公费出国也不去
宋朝官员为什么不喜欢出国
寻找契丹族遗迹
浅析理性官僚制度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浅析理性官僚制度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北汉来使 酒宴上“殉职”
王安石为何不愿出国
清代州县官的司法追求与躬践
从《叫魂》看清代奏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