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也不能搞整人的“斗争哲学”了

1979-08-20臧刘章

中国青年 1979年10期
关键词:客观规律林彪斗争

臧刘章

长期以来,我一直把“斗争哲学”作为指导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座右铭。在十年动乱的岁月里,它指挥我去冲啊,杀啊,斗啊,使我吃了不少苦头。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对。今天,经过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学习,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歪歪扭扭的脚印,才如大梦初醒,心中感到忐忑不安。

我踏进中学校门的头一年,正赶上波及整个社会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里的大字报、大标语铺天盖地,同学们成了“造反派”,我的班主任成了“革命对象”。从内心说,当时我是有点同情他的,因为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当几位比较“革命”的同学找我,叫我这个“苗子”给他们的大字报提供材料时,我面露难色,犹豫不决。这时候,有人对我说:“工人阶级的后代要站稳立场,怕什么,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嘛!”后来,我参加了当时人数最多的“上海市红卫兵”,没想到,这个组织很快就被打成了“保皇组织”。一次,我和一位小学时的同学谈起文化大革命,她竟轻蔑地笑着说:“怎么,你还是‘老保,要斗争呵!”回味她说的“要斗争”,想起她那轻蔑的一笑,许许多多的联想,象打开闸门的潮水一样翻腾、奔涌。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思想保守的原因,这就是头脑里没有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怎么办呢?就是要坚持“斗争哲学”。复课闹革命时,那位老师仍任我班教员。他主动找我说:“现在课堂秩序太差,你要做做工作,维持好秩序,使大家多学点知识。”当时我没有吭声,心中却暗暗地想,我才不听你的呢!弄不好又该成修正主义苗苗了。这就是我坚持“斗争哲学”的最初表现。殊不知,林彪、“四人帮”的黑手正是从这里伸进来,拉着我卷进了逆流。后来参加了工作,我一直牢记着“斗争哲学”,认为自己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现在才开始明白了。

一、曲解了斗争的性质和斗争的形式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立面是斗争的,又是统一的,是互相排斥的,又是互相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这是对对立统一规律基本内容的概括。林彪、“四人帮”一味地鼓吹“斗、斗、斗”,狂叫要“全面专政”,把斗争当成整人的同义语,“斗争哲学”成了名副其实的捣乱哲学、整人哲学。对于这些,原先我不认为是错的。

在基层工作的几年中,我每抓一个运动,每做一项工作,每到一个新环境,每遇到一个具体问题,一切都是大批判开路。工作中碰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凡是我去过的地方,大小斗争会、批判会经常不断;田头、地边、村里、屋内、墙上,到处摆下了战场。起初,干部和群众对我的错误做法不满,又不敢说什么,只好用沉默来表示抗议;而我却认为这是群众觉悟不高的表现。所以,一出现这种情况,我非得狠狠地批评一顿不可。这样一来,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渐渐地,群众不愿意和我接近了。而我呢,总觉得自己是正确的。

有一件事对我教育很深。和我在一起的一位女青年,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是敌我矛盾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本人在农村十年一贯表现不错,可入团问题几年都解决不了,招工、上学更没有份。出于对我的信任,她流着泪向我倾诉了内心的苦恼。当我与有关人员谈起她时,有人就说:“她表现还可以,可你难道不知道她父亲的问题吗?”一席话,唤起了我对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歧视的痛苦回忆,引起了我思想上的波动。我重新振作了坚持“斗争哲学”的勇气。尽管她以后又多次提起,可我却再也没有过问。就这样,“斗争哲学”在我们之间设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其实,在那个时候,站在这条鸿沟的那一边的,又何止她一个人呢!本来认为越斗越能孤立“敌人”,而结果恰恰相反,越斗越孤立自己。“斗争哲学”把我和群众隔开,和同学疏远,这难道不正是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造成的恶果吗!

毛泽东同志指出:“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要正确地按事物本来的辩证规律开展斗争,就必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离开了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就是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离开矛盾性质讲斗争,就必然会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斗争的形式,乱斗一气,结果只能是违背客观规律,破坏事物的发展进程。

二、曲解了阶级斗争的作用

林彪、“四人帮”把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以极左的革命词句,把精神作用夸大到极端,赤裸裸地宣扬主观唯心主义。他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说成是不受客观规律制约的,胡说什么“革命搞好了,生产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了。”在他们看来,“革命”好象魔术师的魔杖一样,似乎只要一挥指,粮食一下子就会变出来。如此荒谬的理论,我竟照样上当了。

在工作中,我把成败的一切原因都归结为阶级斗争抓得如何、“斗争哲学”坚持得怎样。

一九七五年底,我到一个公社搞路线教育运动。在我的建议下,公社推广了外地深翻山芋垅的先进经验。春节过后,我发现一个生产队无动于衷。我气坏了,不但大会点名批评队长,而且带上铁锹到那个队去,一来表示自己对推广新生事物的决心,二来是为了进一步坚持“斗争哲学”,狠抓“阶级斗争”。我找到那个队长说:“你这种做法是对抗党委的决定,是对新生事物的态度问题,实质是用破坏生产来破坏革命,破坏路线教育运动。”并警告他说:“你要是再不干,就得叫你淌淌汗(即批判),然后再撤职。”这个队长提出:“现在气候转暖,再把生土挖上来恐怕冻不透了。”我连考虑都没考虑,就说:“你这么顽固,不行!今年你试一亩也得干!”在我的压力下,他们挖了五亩,结果那五亩几乎绝收。可是,我不但没有从违背客观规律和我的主观上找原因,还认为是那个队长有意搞的,于是打算处理他。我把这一情况当作“阶级斗争新动向”告诉了一个农技员,农技员讲道理说服了我,才使那个队长幸免了“斗争哲学”的冲击。一九七六年,尽管我所在公社召开的斗争会、批判会、辩论会、路线分析会,以及出的批判专栏、学习专栏比其它公社多,可有的公社增产了,我所在的公社却减了产。我不明白为什么坚持了“斗争哲学”,“革命”搞得不坏,生产却没有自然而然地上去反而下降了呢?我之所以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的根源,是通过学习后才真正弄明白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的认识是受客观规律的制约的。因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绝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如果违背了,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只有坚持了这一点,才是坚持了唯物主义。也就是说,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实践还使我懂得,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不是唯一的动力。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相比,生产斗争更根本。生产是社会的基础,离开了生产,停止了生产,整个社会都要同归于尽,还有什么阶级斗争呢?

三、曲解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时间性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一文中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根据这个教导,不仅应当在不同时期随着事物内部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不同的具体的纲,而且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找出起主导的、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规定为各个领域的纲,这是完全正确的。学会运用抓主要矛盾的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艺术。林彪、“四人帮”从他们的“斗争哲学”出发,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说成是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领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只能这么提,不能再提其它为纲。他们这种唯心的阶级斗争估量,在人们的心中造成了极大的混乱。我这个政治上“先天不足”的长期处于林彪、“四人帮”冰水之中的“盲人”,在这个问题上又受了骗。

十年来,随着接踵而来的政治运动,我在“斗、斗、斗”的“斗争”中成长起来。这一套斗争的方式、方法,对于我来说是得心应手,习以为常。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之后,我的思想还一时转不过弯来。许多团干部围绕着团的工作如何转移,向我提出了许多疑问,如“阶级斗争还搞不搞?”“阶级教育还要不要?”“不提阶级斗争为纲行吗?”等等。因为我思想不解放,所以就根本回答不了。

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辩证法的两点论不是均衡论,而是有主次的。统一物的两个互相对立斗争的侧面,总有个主次之分。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并在矛盾斗争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在革命发展的各个时期,认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前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党中央提出工作着重点转移的方针,正是根据我国目前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相反,如果不搞四化,不发展生产力,仍然坚持林彪、“四人帮”的“斗争哲学”,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这正是林彪、“四人帮”罪恶目的之所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我对“斗争哲学”的理解和执行中,看到了林彪、“四人帮”给我造成的“内伤”和余毒。今后,再也不能搞整人的“斗争哲学”了。

猜你喜欢

客观规律林彪斗争
“三件大事”历史性胜利所彰显的客观规律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如何学好语文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拔苗助长
黄克诚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写林彪
辽沈、平津战役时我给林彪当秘书(上)
高岗、林彪是否反对出兵抗美援朝?
辽沈战役中林彪为何对南下北宁线作战迟疑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