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店里

1979-07-15

读书 1979年7期
关键词:邓拓夜话商务印书馆

叶 杨

第三期《读书》上舒芜同志的《忆武库街》,使我回想起解放初期在家乡时的情景。那时我是一个初中生,很爱看书。家乡是一个有五十万人口的中等城市,颇有几条热闹的街道和几家书店。商务印书馆是当时最大的一家。和重庆的商务印书馆不同,它的“书一律放在两边靠墙的书架上,摊在当中的长桌上,任人随意取阅”。

整天在里面看书的人很多,我就是一个。假日里除了回家吃饭,我是上午也去,下午也去。看书的确实比买书的多得多。那时候我父亲是一个教书的,七口之家,我实在无钱买书,所以不是到图书馆去借,就是在书店里站着看。图书馆离我家很远,而商务印书馆却很近,于是我就常常光顾它了。在书架前面站的时间长了,就往往靠在书架上,有人要看书就让一让;靠的时间长了,索性沿着墙蹲或坐在书店门口那一块比较空的地边上。象这样的青少年很多,甚至也有女孩子长时间的坐在门口的地上看书,无人奇怪。我有多少个暑假和寒假是在那里度过的啊!

后来我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也离开了那个城市和家,五、六年才有机会回去看看。这个城市的人口显著增加了,新建了许多住宅和商店;但书店好象反而少了,一律叫新华书店,包括那个高大的商务印书馆在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书架的前面出现了“禁区”,以玻璃柜为界。“禁区”里面站着一、两位淡漠的售货员,“禁区”外面是伸长了颈子的顾客。你要对一本书有兴趣,就要等到售货员有空时,麻烦她或他帮你取下来;翻阅时要迅速,及时决定取舍,以免影响售货员的工作。多索取几本,就要自觉的感到歉意而踌躇了。

不仅是我的家乡,恐怕到处都是如此,如果舒芜同志重游武库街也不会例外。

有一次,我在东风市场的书柜前面,看到有刚刚再版的《燕山夜话》。我这个月买了点东西,钱包里只有五元钱,离发工资还有十天。买,还是不买呢?请售货员拿出来翻翻再作决定吧。售货员的头一摆说:“柜里不是摆着吗,您自个儿看吧。”我低头透过玻璃看进去,里面放着几本《燕山夜话》。其中一本翻开的一页是邓拓1958年的照片;另外一本翻开的一页是邓拓的书法手迹;第三本翻开了一部分目录……。我还想多了解一些,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一元三角钱一本,还剩下三元七角,好在购货本、购粮本上的东西都买了,勉强维持到发工资大概还可以。邓拓是不会使我失望的。我下决心拿出了钱。

北京和平里新华书店今年有一段时间取消了柜台,开放了“禁区”。我曾去过几次,书架前站满了人,要看一本书并不容易,但比麻烦售货员要好多了。可惜好景不长,不知道为什么“禁区”又恢复了。这个疑问一直在我头脑里打转。

猜你喜欢

邓拓夜话商务印书馆
孙和平
Stabbing Pain with Words
最有思想的句子
平生赢得豪情在
孙和平(二首)
乡村夜话
商务印书馆喜迎120年大庆
邓拓挨批后想当颐和园园长
邓拓不惜血本换苏东坡名画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