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978-08-17刘克祥
刘克祥
赵:小王、小李,老远就听见你们俩说话的声音,又在争论什么问题啊?
王:我们在讨论什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我认为决定的力量是生产力。……
李:不对!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和革命决定的。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嘛。没有革命和斗争,怎么会有今天的社会主义?老赵,你给我们评判一下吧!
赵: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它不但是一个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怎样正确认识四个现代化的深远意义。不过,我不替你们当裁判员。还是先讲一个有趣的历史场面吧。
十九世纪初,大多数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已有很大的发展。而梅特涅统治下的奥地利,仍然是封建专制的君主国。别看它七拼八凑,野蛮落后,表面上却相当强大和稳固。当时,欧洲的革命激流,法国大资产阶级独裁者拿破仑的侵袭和1830年的七月风暴,对它都没有多大影响。面对着资产阶级在欧洲其它国家的胜利,奥地利皇帝弗兰茨得意地说:“我和梅特涅还支持得住。”可是,就在弗兰茨吹牛的时候,蒸汽、机器和铁路机车,越过崇山峻岭,闯入了奥地利。波希米亚的棉纺织工业发展起来了,伦巴弟的机器丝纺业发展起来了,维也纳出现了机器制造业。新的生产力象潮水一样,涌到每个角落,迅速摧毁了封建王朝的根基。当时,恩格斯风趣地说:“欧美的公众现在可以高兴地看到,梅特涅和整个哈布斯堡王朝怎样为蒸汽机轮撕碎,奥地利君主国又怎样为自己的机车辗裂。这是非常有趣的场面。”果然,不到两个月,爆发了维也纳三月革命,梅特涅的统治被推翻了。
李:真奇怪!生产力怎么会有那样大的威力呢?
赵: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可一点也不奇怪。原来,在奥地利,是个体的手工劳动占统治地位。同这种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只能是封建的生产关系:地主占有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农民和手工业者以个体经营和手工劳动的方式进行生产。而封建的上层建筑正是同这种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因此,尽管当时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风雷激荡,对它却没有多大影响。但是,随着新的生产力出现,机器生产摧毁了手工劳动;农民和手工业者一批批地沦为雇佣工人。就是这样,陈旧的封建生产关系,到处被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代替。工商业资产阶级的财富和势力日益增长。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展开了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于是,维也纳三月革命发生了。奥地利王朝的丧钟敲响了!因此,马克思讲,蒸汽机和机器对反动派来说,是比当时有名的法国革命领导人布朗基等,“更加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王:啊!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场面。它生动地说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的。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上层建筑也必然要相应改变。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由低到高,依次更替,归根结
底,是由不同性质和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决定的。
李:不是有人说生产力的发展,一刻也不能离开生产关系的变革吗?
赵:这是“四人帮”制造的谎言。他们否定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硬把生产力说成是一种最保守、最消极的因素。事实恰恰相反,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人们进行生产实践的直接结果。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劳动技能,发展科学技术,这就引起生产工具的革新。而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又进一步提高生产者的劳动技能。社会生产活动不能停止,生产力也就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的生产关系与它不相适应,甚至成为它的桎梏时,生产力就必然会冲破这种束缚,促成生产关系的变革。所以,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然后才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李:但是,奥地利封建势力的代表梅特涅,最终还是被维也纳三月革命推翻的啊!这不还是说明阶级斗争和革命,对社会发展起了决定作用吗?
赵:不对。小李,你还没有看到阶级斗争后面的“动因”。当然,我们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并不是否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当旧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反动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要拚死维护腐朽的生产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力怎样才能冲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呢?当然只能靠革命阶级采取包括暴力在内的革命手段。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但是,阶级斗争的性质和发展程度,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三月革命固然是梅特涅垮台的直接原因,但如果没有蒸汽机进入奥地利,又怎么会出现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的斗争呢?又怎么会发生资产阶级领导的三月革命呢?
王:是啊!我们不能用暴力革命来解释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个比喻生动而确切地说明了暴力革命的作用。没有助产婆,婴儿不能顺利出生;没有暴力革命,新的社会制度也不能诞生。但助产婆不能自己凭空造出一个婴儿来,暴力革命也不能随意造出一个新的社会。
李:这些我都明白了。不过,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掌握了政权,可以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抓革命,促生产。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就是靠一个革命接着一个革命,这可不可以说革命起决定作用?
赵:不能这么说。生产力起决定作用,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它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当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能够自觉坚持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但这决不等于说,可以离开生产力的发展,随心所欲地制造“革命”。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来说。土改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农民组织起来,这才出现了互助合作运动;1958年,由于大规模的发展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等,要求进一步扩大集体所有制的规模,于是,出现了公社化运动。但是,这种变革如果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会妨碍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我们人民公社的体制,最初是大队核算,公社统一负责盈亏。后来发现,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社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重新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可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革命同样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抓革命、促生产这个方针,是在肯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前提下提出的,是就革命对生产的促进作用这个侧面来讲的,不能把它理解为可以离开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随心所欲地制造“革命”。“四人帮”宣扬革命不需要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鼓吹所谓“穷过渡”,胡乱取消社员自留地,禁止家庭副业,关闭集市贸易,完全违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生产力的大破坏。由于“四人帮”的流毒尚未肃清,现在有些地方仍然在
这样做,结果只能是图虚名而招实祸。
王:是啊!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革命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在现阶段就首先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
李:可是,我总觉得四个现代化毕竟是搞建设。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还得靠革命。因此,我听有的青年说,宁可生产上得慢一点,也要把反修防修的大事抓好,觉得似乎也有道理。
王:我看,你还没有从“四人帮”的精神枷锁中完全解放出来。怎么能把四个现代化,同革命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看成没有联系的两码事呢?我们看看事实。二十八年来,当我们的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时,资产阶级的复辟活动就收敛些;当我们的生产停滞、人民生活发生困难时,资产阶级的复辟活动就厉害一些。前几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那时,资本主义的复辟活动多么猖獗啊!实践证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是同发展生产力分不开的。
赵:小王说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正是从根本上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高速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也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决定性因素。四个现代化搞得越快越好,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因此,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是解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是新时期最大的政治,是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也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要提高集体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改革工业的管理体制,克服那些仍然存在的浓厚的小生产习气,以及平均主义、因循守旧、家长式作风等旧的观念形态。这场革命,规模之巨大,变化之广泛,意义之深远,都不下于我党领导的历次革命,某些方面还要超过。恩格斯曾指出:“日益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化又促进了人脑的革命化。”近代的产业革命,曾经扫荡了中世纪的宗法统治和封建思想,“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当电力火花即将取代“蒸气大王”,生产力酝酿着一次更大的革命时,马克思兴奋地说:“经济革命以后一定要跟着政治革命,因为后者只是前者的表现而已。”可以预料,我们向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进军,也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发展。
王:对!生产力的发展,在任何情况下,都只会把社会推向前进,而决不会因此导致社会的倒退。“四人帮”胡说“卫星上天,红旗落地”,正是企图用破坏生产力的手段,达到复辟资本主义的目的。
李:高速度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意义确实非常巨大。但是,用什么办法来实现呢?我听到个别青年说:“什么新时期,是走回头路;是新时期,老办法!”我也有点犯嘀咕。现在我们的许多做法,是文化大革命中批判过的,这是不是否定文化大革命和倒退呢?
赵:关于这个问题,你可以看看最近有关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的文章。我觉得,看我们的方针政策是正确还是错误,是前进还是倒退,不能看它是否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过批判。符合客观实际的批判才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所以,批判没批判,不是检验的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千百万人民的实践。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归根到底,要看它能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大搞假左真右,污蔑和破坏按劳分配原则,取消奖金和计件工资,等等。这一套,表面看来,“革命”得很,“前进”得很,但它从根本上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生产力的大破坏。实践已经宣判了这是假革命,真倒退。现在,我们恢复过去那些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办法,并且根据新的历史条件,补充、丰富和发展它,这不是倒退,而是拨乱反正,是真正的前进。
李:现在我算懂得了什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懂得了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意义。
王、李:我们这一代青年要想真正革命,就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