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药方难治百病
1966-08-17何任香
中国青年 1966年7期
何任香
过去,我们只知道追肥应该分两次,一次在分蘖时施,一次在抽穗时施。这样可以增加穗数,使穗子增大,子粒饱满。一九六三年我们就按着这个办法,把所有的稻田都追了两次肥。结果,一般的品种,成熟得都比较快,产量也较高。唯独早熟的品种,到后期却贪青,空壳也比较多,减了产。为什么会遇到这个意外呢?我带着问题学习了《矛盾论》。毛主席说:“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又说:“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这使我豁然明白。原来我们在给水稻追肥时,没有认识矛盾的特殊性的道理,想用一张方子治各种病。所以,有的就失败了。
事实证明,对于一般的品种,在分蘖和抽穗时,施两次肥,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对于早熟品种,却应该早追肥,到抽穗时再施肥,已经晚了,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懂得了矛盾的特殊性,懂得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的试验工作就前进了一大步。一九六四年春,公社党委让我们通过试验,摸索一下磷肥的使用性能。我们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为指导,进行了反复研究,首先承认缺磷的低产田,使用磷肥一定能增产,这是共同性。但是土壤不同,磷肥种类不同,这就构成了矛盾的特殊性。毛主席说:“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于是,我们根据不同情况,制订了详细的试验方案。冷浸性稻田,磷、硫都缺乏,就施过磷酸钙;红壤性稻田,酸性很重,就施用能溶于酸的钙磷。通过这些试验,已初步摸索出了使用磷肥的经验。特别是在原来肥力高的田里,直接施磷肥效果较小,我们就采用磷肥育秧的办法,这样终于找到了一条高肥田利用磷肥,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