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人民多奇志
1966-08-17
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正在全国各地、各条战线上,广泛地传颂着。他的革命思想和高尚品质,为我们广大团员和青年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焦裕禄同志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其中最可贵的是他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民的利益,是他一切言行的准则。因此,当党派他到兰考这个严重的灾区工作以后,他就对兰考发生了深厚的感情,热爱兰考的一草一木,把自己的心和兰考贫下中农的心紧紧贴在一起。为了领导兰考人民尽快克服自然灾害,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费尽心血,日思夜虑,制订出除治三害的措施;他不畏艰险,迎着困难前进,哪里最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越是困难的时候,他越精神抖擞,干劲十足,从困难中看到光明:他真正做到了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在他的教育影响下,兰考县广大人民和青年,掀起了改天换地的斗争,果然经过三年的时间,就基本上改变了灾区的面貌。
我们学习焦裕禄同志,就要象他那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广大农村团员和青年,都应该象焦裕禄同志那样具有远大的革命理想,革命的胆略,以及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立志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农村一穷二白的面貌,让我们的青春,在改天换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斗争中放出灿烂的光辉。
《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是焦裕禄同志生前病重时想动手写的一篇文章的题目。文章虽然没有写完,但是他所倡导制订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那具有革命胆略的伟大设想,却由兰考人民用自己的行动变成现实了。
现在,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所树立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四杆红旗——“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已经在全县开花结果:韩村的精神,变成了全县人民的精神,越烧越旺了;秦寨的决心,变成了全县人民的决心,越来越坚定了;赵垛楼的干劲,变成了全县人民的干劲,越干越大了;双杨树的道路,变成了全县人民的道路,越走越宽阔了。
问题是要干,要革命!
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兰考人民生活和生产上很大的困难。在困难面前,人们,特别是一些青年,不能不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在兰考这块土地上,到底还有没有熬出头的希望?那漫天盖地的滚滚黄沙,能有法子治住吗?那汪洋一片的涝洼地,能改造成良田吗?那白茫茫的盐碱地,还能长出好庄稼吗?是离开这里另找出路呢,还是留下来?留下来是坐等国家救济呢,还是自己动手起来干?干又怎么干法?许多人思想上进行着尖锐的斗争。
就在这个时候,焦裕禄同志在这里高举起毛泽东
思想红旗,在人们心中点燃了革命的火焰,使他们在困难中看到光明,透过严重的自然灾害看到有利的条件。他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好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他自己发出誓言:不改变兰考面貌,死不瞑目!他也教育兰考的青年,生在兰考的土地上,就要热爱兰考的一草一木,就要在兰考的土地上革命!
他到了韩村,就点起了韩村的火种。
韩村仅有二十七户人家,村虽小,“三害”俱全。过去好年成也只能收到三个月口粮,其余全靠国家救济过活。一九六三年秋季,这个队又遭到了毁灭性的涝灾,每人只分了十二两红高梁穗。不少人灰心失望了,许多青年想离开农村到城里找工作去。就在人们束手无策、消极悲观的时刻,焦裕禄同志来到了这里。
他先在村前村后荒草丛生的土地上转了一圈,进村后,马上召集贫下中农进行座谈。他说:“咱村收成不好,咱们商量商量今后的日子怎么过。还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呀!咱们有两只手,就一定能抗住灾害。你们韩村遍地是荒草,割草卖钱,生产自救,这不就是出路吗!你们说是不是?”这几句话,说得老贫下中农们不住地点头,他们说:“是呀,摇钱树,人人有,全靠自己一双手。光坐着发愁不行,干吧!”
就这样,全体社员和青年大干了半个多月,割了二十七万斤草,不但解决了全队社员口粮,还养活了八头牲口,买了七辆架子车。
以后,当生产队长把割草度荒的情况告诉焦裕禄同志,并且表示要把国家救济粮、款让给更困难的生产队时,焦裕禄同志非常高兴地说:“好!好!这就是南泥湾,这就是咱贫下中农办的事,这就是革命。我要在全县表扬你们这种精神。”
一九六三年春天,焦裕禄同志又来到韩村,和贫下中农一起,制订了除三害的具体规划。并专门召集青年开会说:“你们知道山西有个大寨吗?那里原来都是荒山秃岭,人家用石头叠坝、一挑挑往上担土,冲了又修,修了又冲,到底建成了稳产高产农田。在咱们这平地上,就除不了三害?咱韩村地多,贫下中农多,青年多,干起来用不了几年就能很快改变面貌。你们说能不能?”青年们异口同声地说:“能!”焦裕禄同志接着说:“青年人不应该怕困难,要迎着困难走。只要你们每人动手干出两亩旱涝保收田,咱韩村人就一定会彻底翻身。”
接着,他又讲了毛主席的《愚公移山》这篇文章,还特别讲了《纪念白求恩》。他语重心长地说:“人家一个外国人,五十多岁来咱中国革命,咱是新中国的青年,更应该爱自己的家乡,在咱韩村干革命。”
焦裕禄同志的话在年轻人的心中燃起了革命的烈火。他们看到了一条光明的道路,树立了彻底改变农村面貌的雄心壮志,要在韩村进行一场改天换地的斗争。他们说:“我们生在韩村,长在韩村,我们不能舍了这块土地。我们现在是铁了心,就要在这块大有可为的地方,干斗天斗地的事业,斗一辈子,斗出锦绣美景来,斗出共产主义来!”
就在这年春天,他们用淤土封住了一个三亩大三丈高的沙丘;拉沙土改造了村南十五亩盐碱地;又在一百四十亩洼涝地上挖了九条排水沟,一条一里半长的排水渠道;在沙荒地里栽植了五十亩防风固沙林。接着,他们大搞台田,改造了盐碱地,果然在一九六五年就做到了粮食自给有余。
现在,韩村青年的革命精神愈来愈旺,他们个个头脑里都有一幅美丽的图画,个个都象焦裕禄同志那样有革命志气:今年种完高梁就该开窑烧砖了;先盖十间房子,为集体作仓库、牛屋,为五保户作住房;明年再给贫下中农盖……沙丘、盐碱地变成一片片良田……粮食、棉花上“纲要”、跨长江……他们的理想愈来愈远大了。
韩村这面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旗帜,很快在全县放射出了光辉。在流沙滚滚的土山寨生产大队,过去连续四年基本绝收,主要依靠国家救济。有些青年认为在这里没有前途,没有希望,想到外地找出路。现在
他们都热爱了这个地方,说:“人家那里好,是人家自己干出来的;我们这里穷,我们就不能改变吗?”他们发愤图强,两年就翻了身,一九六五年也达到了粮食自给有余。在遍地盐碱的黄口大队,过去人们认为这里长不出好庄稼,在韩村精神鼓舞下,十三个团员和青年,在四十亩盐碱地上种上了棉花,获得了亩产皮棉一百零八斤的好收成。
还要排除万难,夺取胜利!
除治三大灾害,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当时,兰考处在最困难的时期,但是兰考人民有了革命志气,就有了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气概,他们不怕苦不怕累,顶着困难前进,有多少困难克服多少困难。
赵垛楼大队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代表。一九六三年春天,在连续三年受灾、六季基本绝收之后,刚刚返青的麦苗,又被一场风沙打死了。接着,他们种上的两千五百亩高梁,也被一场暴雨淹死了。怎么办?广大贫下中农和青年说:“我们丢了大秋,种小秋,小秋丢了,种菜……决不向老天爷低头!”他们边排水,边播种。地里湿,牲口进不去,就人拉耧播种。经过一场奋战,受淹的大秋地全部种上了晚秋作物。
地种上了,苗出土了,但是群众的心也更焦急了:要是再下场大雨淹了怎么办?恰在这时,县委发出了挖沟排水的指示,听了这个指示贫下中农非常高兴。老贫农刘宗行、王明法说:“俺早想在村北挖道河,可以保住一千二百亩好地,这回俺们可要决心干!”尽管有些富裕中农还在说泄气话,广大贫下中农却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不到半个月,他们就挖了大型水沟六条,中小型水沟一百多条。水沟刚挖好,连着下了九天大雨,雨量达二百三十毫米,遍地又是一片汪洋。然而,这场大雨非但没有把群众的决心泼灭,反而把他们的斗志浇得更旺。几个老贫农在大雨中奔走相告:“好!好!这雨下得是时候,正好帮助咱们检验新修的水利工程!”在大雨中,哪里需要重挖河道,哪条水沟需要疏通,人们果然看得更清楚了。全大队男女老少,一起冒雨上了阵,顺着水的流势,把沟加宽挖深。雨下了九天,群众就冒雨战斗了九天。雨停了,田里的积水,乖乖地顺着水沟排出去了。五千多亩秋庄稼保住了。在连续四年受灾、七季基本绝收以后,赵垛楼第一次获得了好收成,一共打了六十九万八千斤粮食,除自给外,还向国家卖了八万斤余粮。人们通过自己的斗争,深深懂得了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伟大意义。
不久之后焦裕禄同志来到了赵垛楼大队。他看到他们在大雨之后,获得丰收,非常高兴,亲自帮助他们总结“七季受灾,一季翻身”的经验。在总结经验的时候,他问一位驻队干部:“你说,赵垛楼的主要经验到底是什么?”这位干部说:“主要当然是上级党的领导和国家支持。”焦裕禄同志立刻大声说:“对!但是,最主要的,我看还是赵垛楼人民自力更生、斗天斗地的革命干劲!”
要战胜困难,最重要的是,还要有不怕苦的精神。
为了治住风沙,兰考人民作过顽强的斗争。他们栽树围沙、挖沟圈沙、打墙防沙……进行了各种艰苦的努力。可是,一场大风过后,树刮倒了,沟填平了,土墙被沙埋住,又形成了一个新沙丘。但是,兰考人民不怕苦,坚决要和风沙斗到底。
朱庵大队有大小沙丘二十九个,沙荒地占三千二百多亩。开始翻淤压沙的时候,正是天寒地冻的冬天,地冻得打不开口,一连折断了几十把大粪杈,不少人发了愁。这时候,共青团员樊素兰挺身出来了。她说:“怕苦怕难就翻不了身,光发愁顶啥用?”她把很多青年都发动起来,这个借来了锻磨的钻子,那个拿来了打铁的大锤,象开山一样,在冻沙土上一个个打眼,一块块撬,终于闯过了这一道难关。
当工程转到“九米九”这个最高的沙丘时,碰到了更大的困难。空着手上这个沙丘还气喘,现在要拉淤泥上坡,就更费劲了。刚一拉,车轮就陷在沙里了,很多车子都在半坡上停下来,樊素兰和几个青年好容易把车拉到半腰坡,也上不去了。这个倔强的姑娘马上对青年们说:“要改变家乡面貌,就得要吃苦。大家鼓起干劲往上抬!”十几个青年竟把一大车淤泥
硬抬上去了。下面几百个群众都被这个勇敢的行动惊住了。在一阵掌声中,其他的车子跟着也被抬了上去。五十亩大的一个沙丘,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压完了。坚强的人们终于压倒了困难。
象赵垛楼和朱庵这样不怕苦、不怕难、百折不挠地和三害斗争到底的硬骨头精神,遍及全县。兰考人民和青年在斗争中懂得了:困难多不要怕,在困难面前,决心要比困难更大,只要有决心,就能在困难中找到出路,夺得胜利!
他们站得高了,看得远了
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兰考人民,从一九六三年以来,按照焦裕禄同志倡导制订的方案,同三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到了去年,这个方案规定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一年,这个出名的老灾区,粮食达到自给,还卖给国家八百多万斤花生和几十万斤皮棉。漫天风沙,遍地积水,到处是白茫茫盐碱地的兰考大地开始改观了。兰考的自然面貌在改变,兰考人民的精神面貌更在改变。兰考人民从共同的斗争中结成了深厚的阶级友谊,特别是在焦裕禄同志这个毛主席的好学生的教育影响下,他们更加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自己的阶级兄弟。他们已不仅关心一个家、一个队,而是站得高了、看得远了。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爪营公社张庄大队第四生产队的社员们正在静听会计宣布决算方案,每人除分到足够的粮食,卖了余粮外,还有一万多斤储备粮。这是张庄人民和风沙、内涝斗争的胜利果实,大家感到非常高兴。散会了,几位老贫农却仍然满怀心事地坐在那里不动。他们在想:过去我们受灾的时候,吃的、穿的、烧的,连点灯的油,都是全国各地人民支援的,咱队现在丰收了,不能忘了国家,忘了阶级兄弟。他们问干部说:“咱们今年有吃有穿有钱花了,不知道咱公社、咱县、咱省有没有受灾的地方?”干部们说:“那准有。”于是老贫农们提议支援灾区三千斤粮食,五百尺布。队干部和社员们商量后,一致同意了。当他们把钱和布交到公社后,公社表扬了他们这种革命热情,但却把钱退了回来。几个老贫农不甘心,“你们不让俺支援,俺自己支援。”他们一商量,你一丈,他一丈五,十三个贫下中农共凑了一百一十五尺布,专门派了姬庆云老汉上街去寄。但是,到底寄给谁呀?这可难坏了他。后来,他们从报纸上看到巩县今年旱情严重,就把布寄给了巩县。不久,巩县来信表示感谢。十三个贫下中农知道巩县已经收到,马上找到大队干部说:“你们看,我们都支援出去了,你们是不是再给想个办法!”大队干部后来终于把五百尺布,寄到了登封县中岳庙大队,粮食没法寄,老贫农们说:“只要上级说声哪里需要,俺们用车子推,用人担,亲自送到他们大门口。”
韩村在连年绝收的情况下,大搞台田,一九六五年获得了丰收,粮食不仅自给,而且还有两千多斤余粮。当他们知道邻村李楼生产队缺粮时,立刻把一千四百斤粮食送到李楼生产队,还派人帮助李楼规划台田。
秦寨大队和山东省东明县交界。社员们在挖排水沟时,为了让东明县的水也能从这三条沟里排除,他们主动把沟加宽加深。
兰考大地上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兰考人民和青年决心把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举得更高,坚决彻底革命,不断革命,再接再厉,为进一步改变兰考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兰考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