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稻穗头
1965-08-20
这是上海郊区农村大讲革命故事以来出现的一篇很有思想性的故事。故事以当地的真人真事为基础,通过生动活泼的细节描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热情地歌颂了一个农民育种家一心为集体培育良种的动人事迹。这个故事在上海地区广泛传颂,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科学实验活动,促进了农业生产新高潮。为此,我们特向广大读者推荐。故事中有些是上海方言,各地开讲时可酌情改用本地群众语言。———编者
在新社会里,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上海郊区长江公社张家生产队有一个人,叫做张又谷,人家称他为育种土专家。张又谷,四方面孔红堂堂,一把花白的蓬松胡子,两根眉毛蛮(很)粗蛮浓。张又谷两只手伸出来——长满了老茧,大姆指头粗得象个慈菇头。脚上要么穿着草鞋,要么穿着蒲鞋,要么索性赤脚。一眼看过去,就晓得这是个种田的老手。张又谷平常一有空,总是到田头去东走走,西看看;哪怕是到横街上或者是公社里去开会,人家走大路,他也一定要走小路。平常在屋里厢寻不着他这个人,所以他的老爱人总是讲他:“侬(你)这个人,吃饭赛过上饭店,困觉赛过借栈房,到屋里厢来,赛过公共汽车靠站,嘟嘟嘟,靠一靠又走脱了。”喏!老太婆嘴上头是这样讲,心里却是蛮开心的,因为她晓得自家屋里厢的老头子在外面,总归是在为大家服务。所以她从来是不拖后腿的。
张又谷为啥一有空就到田头去兜来兜去呢?原来他有个秘密。他一直在想:好竹出好笋,好种好收成。要提高水稻产量,一定要有好的稻种。比方讲,两块稻田,地脚差不多,一样施肥,一样管理,结果稻种好的,收成总归要高一点。所以张又谷总是在想着为生产队寻觅一种高产稻种。
这天,是秋收时节,田里厢一片金黄,晚稻田已经快要收割了。张又谷收工转来,又到田头去看,东走走,西看看,兜到第九条田岸,突然之间,眼睛门前一亮:他看见远远有两个稻穗头,在风里摇啊摇的。这两个稻穗头不同于一般,高出旁边的稻穗头有三四寸。张又谷这个时候心里头开心啊,真个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两只裤脚管一捋,“嗵嗵嗵嗵”闯了过去,把两旁的稻穗头拨开来,把这两个稻穗头,从头看到根,从根看到梢。哈呀!稻管子绷硬,稻穗头重敦敦,在风里摇呀摇的。他数了一数,一只稻穗头上面多到两百八十四粒,另外一只稻穗头上面还要多,多到三百十六粒。两百八十四,三百十六:恰巧六百粒,一粒也不多,一粒也不少。张又谷这个时候心里开心啊,看看、捏捏、摸摸、捋捋,恨不得摘下来,带转去。心里想想不行:现在摘下来,稻穗头还不成熟,要糟蹋的;摆在这里呢,西北风蛮大,要吹坏的。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只看见旁边河边有一墩芦苇。啊,这倒蛮好。张又谷走过去,折了几根芦苇回来,在两个稻穗头周围一插,做了一道围墙。这个时候一看么,赛过保险公司开好了。他从这面看到那面,又从那面看到这面,越看越欢喜,越看越开心,不知不觉,看到月亮已经出来了,田里厢的青蛙呱呱呱在叫了。张又谷这才猛然想起,喔唷,夜饭还不曾吃哩。张又谷笑咪咪,笑咪咪,走到了屋里。刚刚踏进门口,老太婆来了:“咿!侬这个老头子,天这样晚刚刚转来,侬在啥地方呀,弄得这样晚?”张又谷对她讲:“今朝,嗨嗨,公共汽车脱班。”老太婆说:“跟侬个老头子,没啥讲头,总归有说头的。”
日子过得蛮快,一个礼拜又过去了。晚稻田一片一片都在收割了。张又谷这天收工以后,走到了那块田头,寻着了这两个稻穗头。一个礼拜不看见,这两个稻穗头看上去,越发金黄灿亮,粒粒饱满。张又谷走了过去,小心翼翼地把两个稻穗头摘了下来,藏在袋袋里,开心地走到了屋里。一进门口呢,老太婆又看见了:“嗨!这个老头子,侬看,西天出太阳,怎么回事,难得难得,回来得这么早。”张又谷说:“嗨嗨,难得难得,今朝公共汽车加班,提早到站。”“嗬唷!没啥话头,快点吃饭,今朝大家早吃夜饭。”一家人坐下来吃饭。张又谷人么在吃饭,心里厢一直在想着袋袋里的六百粒。老太婆一面在吃饭,一面心里在想:嗳,明天要有空,把屋里这点蚕豆去种掉它。“嗳!老头子啊!去年的蚕豆种摆在啥地方?”“啊!啥东西?噢,六百粒。”“啊!原来很多呀,怎么剩了六百粒?”“是很多呀,两百八十四,加三百十六粒,侬看喏,一粒也不多,一粒不少,正好六百粒。”怎么搞的?老太婆弄不懂。一问清爽,原来是老头子搞错了。老头子心里想想,自己暗暗好笑。吃好了夜饭,就赶快帮老太婆把一甏(bèng)蚕豆种寻了出来。自己又急急忙忙去找一张玻璃纸,弄弄清爽,吹吹干净,把两根稻穗头拿出来,放在玻璃纸里,包好、藏好。第二天早上,太阳出了一竹竿高的时候,他才把玻璃纸打开,放在屋檐上头,把两个稻穗头晒一晒。太阳还没落山的时候,他赶紧把它包起来藏好。每天这样晒太阳,晒了几日,稻穗头已经蛮干燥了。张又谷想:嗳,现在可以拿它保存起来了,等到开年落种。放在啥地方好呢?挂起来么,要脱落,放在抽屉里么,给老鼠吃掉。嗳,有了,他拿来一根竹管子,弄干净了,把两根稻穗头装了进去,又把塞头塞牢。跑进客堂间,到壁角一塞。嗳,这样鸡吃不着,老鼠拖不走,保险公司一开,万无一失!
日子过得蛮快,已经到了十二月二十四了。乡下有个习惯,十二月二十四,家家人家,翻缸倒甏大扫除。这天张又谷正好到公社里去开会,屋里厢只剩下了老太婆。张又谷的老爱人是个卫生突击手,这天她老早起来,进行大扫除。从厨房间扫到客堂间,从客堂间扫到房间,再从房间里跑出来扫到了场外头。扫好以后,仔细看看,还有啥漏洞哇?四周围检查下来,倒都蛮好。走到客堂间一看,壁角里这是什么东西呀?黑嘟嘟的,哈,这个漏洞差一点放过去。这老太婆一面想,一面赶快爬上去,把竹管筒拿了下来,一看上头灰尘一层,里面是啥东西呀?摇摇,“悉利索落”直响,喔唷,不要又是我们老头子无啥事情,在田头兜来兜去,捉了几只蟋蟀放在里面。她一面在想,一面把塞头拔开来了,倒出来一看,原来是两个稻穗头:“当是什么!摆在那里做啥呀?拿去扔掉。不行,粮食是宝中之宝,嗳!对了,场外头不是队里厢在晒谷吗,让它找个伴吧1”她一面想,一面手里在捋。走到门外头,对准谷堆“嚓啦”一扔。回转来,拿了毛竹管走到厨房间里“啪啦”一掼。坐下来做起夜里吃的糯米团子来了。这么一来,可要急煞另一个人了呀。张又谷今朝到公社里厢开啥会呢?喏,就是开种子会议。公社党委书记对大家讲:我们要提高水稻产量,一定要种子选得好。张又谷就把自己秋天选到两穗好的稻种的事情讲给大家听了。公社党委书记鼓励他说,侬一定要把这桩事做好。转来的时候,张又谷满怀信心,一路上一心想的就是这六百粒稻种。一些些功夫走到了屋里,踏进门口一看,喔唷,屋里闪闪亮,说:“嗨!老太婆,好啊,到底是清洁模范啊!做到了六面光。”老太婆正在做糯米团子,一看,喔唷,老头子今朝转来得早,再加上跑进门口就表扬了自己几句,面孔上么笑嘻嘻,心里厢甜滋滋,甜滋滋,赛过吃了一只青橄榄:“嗳!侬不是讲的吗,清洁又卫生,健康有保证。”老太婆话还没讲完,只听后面的老头子,“啊呀”一声,老太婆心想这是做啥呀。老头子讲:“侬,嗳,侬,一个毛竹管,看见吧?”老太婆讲:“啊呀一声吓得我老太婆一跳,我当是啥事情,侬问一个竹管头,噢!看见的呀,在灶前头。”老头子听说在灶前头,赶紧三脚并做两步,跑到灶头间,拿起竹管一倒:空空的啥也没有!又是一声“啊呀!”老太婆心想这又是做啥呀!老头子问:“老太婆啊!这里厢两个稻穗侬看见吗?”老头子急得来象在火里;老太婆笃笃定定(实实在在),却象浸在冷水里,说:“噢!两个稻穗头,喏,给我捋了下来,扔在外头队里厢的谷堆上了呀。”老头子:“啥,侬说啥?唉,侬,老糊涂!”老太婆想:为什么骂起我老糊涂来了?我和侬两个人做了几十年夫妻,从来不曾
吵过一声,侬今天到公社去开了会有啥稀奇的?噢,要么侬今天吃了批评,拿我老太婆来做出气筒。我是不买帐的。老太婆也火了:“怎么,骂起人来啦,开了会,有啥稀奇?两只稻穗头呀,又不是两串珍珠玛瑙。珍珠玛瑙还值个价钱,两个稻穗头,有啥稀奇的!”老头子这时候心里火似天大,说:“啊!珍珠玛瑙值个价钱,我这两个稻穗头就是无价之宝!”哎哟!老头子腰痛病发了,心里这个气啊!回转身来,朝外头“嗵嗵嗵”又走了,一脚正好踏在这个毛竹管上,看见这竹管,心里更加冒火,对准毛竹管“嗵”就是一脚,那竹管轱碌碌碌滚了过去,碰着门槛,又弹了回来,里厢“噼哩扑落”弹出了两粒黄的东西来,这时候,张又谷眼里只看见两粒黄的东西,赶紧走过去,拿起竹管一倒,里厢还有四粒。两粒,四粒,还剩六粒!六百粒还剩六粒,还好,还好。张又谷拿了这六粒种子,不管怎样也要把它保存好。他寻了一个玻璃瓶,拿了这六粒种子,一粒一粒放了进去。藏在啥地方好呢?想来想去,把它和自己的选民证藏在一道,保存好。
这样子,一直保存到第二年谷雨过后。张又谷想,嗳!现在差不多要落种了。准备把这六粒种子拿出来,让它见见太阳。第二天下午,张又谷拿出这六粒稻种,准备去晒,玻璃瓶刚刚拿出来,外头队长在叫他:“又谷啊,又谷啊,侬来一趟好吗?”张又谷一听队长在叫,随手把玻璃瓶在台上一放,扭转身来就走了出去。
张又谷有个小孙女今年九岁,叫小红。她非常宝贝一只老母鸡。这只鸡呢,从蛋壳里出来以后就是小红每天一把鸡食喂大的。每天开鸡棚也是她,关鸡棚也是她,一直养到这样大。这只鸡呢,和她感情也蛮好。每天早晨小红背了书包读书去,这只鸡一定要送她到场外头;小红放夜学回来,这只鸡会到场外头去接她。今天小红背了书包跳跳蹦蹦回来了,噫!这只鸡怎么没有来呀?跑到鸡棚里一看,噢,老母鸡正在生蛋。小红一声不响走到了客堂间,把书包往台上一掼,拿出算术簿子准备做算术了。书还不曾翻开,这只鸡生好蛋了。它跑出来一看,小主人回来了,就咯咯哒咯咯哒来报信了:我鸡蛋生好了。因为有个规矩,每回这只鸡生好蛋,小红总是要经它一把鸡食慰劳慰劳。这只鸡咯咯哒咯咯哒又来讨鸡食吃了。小红按老规矩跑到厨房间去,一看:“铁将军”把门。“等等给你吃,好吧?”小红又扒到台子上做起算术来了。这只鸡实在不肯呀,咯咯哒咯咯哒一定要吃,从地上一跳跳到凳上,从凳上一跳跳到台子上。还咯咯哒咯咯哒,两只翅膀乱动,一动么,那只玻璃瓶被它一碰“得勒勒勒”滚了过去。巧也真巧,“乒林乓”,碰到一个青石缸上,撞得粉粉碎。小红呢,倒也不注意,这只鸡眼睛尖啊,只看见里面几粒金黄闪亮的稻谷,就慢悠悠地跳了下去,嗒,一粒;啧啧,味道蛮好,笃,笃,继续吃起来了。
正在这个时候,张又谷走了进来,到里边一看,“啊呀,玻璃瓶呢?小红!”小红说:“喏,碎掉了。”张又谷低头一看,这只鸡在啄稻谷,六粒宝贝种子都吃光了。他急忙跑过去,一把捏牢了鸡颈脖。怎么办呢?台子上有一把剪刀,他拿起这把剪刀对牢鸡喉头戳了过去。小红一看:“啊!爷爷,鸡不要杀呀,爷爷鸡不要杀!”怎么来得及呢,鸡老早断气了。小红一哭,外头的老太婆也进来了。小红哭着说:“奶奶啊奶奶啊,爷爷杀鸡了呀!”老太婆一瞧,噫,这个老头子,无因无头去杀鸡做啥呀,说:“啥呀,老头子呀,侬老糊涂了,侬杀了这只老母鸡,赛过敲掉了一个蛋甏一样。”再看看啊,不对。人家杀鸡么,先脱毛再剖肚的,这个老头子么,毛也不脱,就急着在鸡肚皮里翻开了。老头子在鸡肚皮里翻啊翻啊,只看见在鸡肫脯(即鸡嗉)里翻出两粒黄的东西,摆在台子上。再也翻不出了,老头子又拿起剪刀朝鸡头颈哈哈拉剪了上去,一直剪到了鸡的喉咙管里,还有四粒,统统挖了出来。这个时候老太婆心里有数了,晓得以前吵骂是为了那六百粒稻种,今天么又是为了这六粒稻种杀鸡;她晓得这六粒稻谷是宝只种子了。可是,小红不答应呀,还是哭个不停,“爷爷还给我鸡呀,我要鸡呀。”这时张又谷哄着小红说:“小红,不要哭,来,听爷爷给侬讲只故事。”小红揩揩眼泪就站了起来,凳上一坐听故事了。张又谷就讲起来了:“小红啊!在二十年前头,我们村里有一个人,这个人受尽了地主的剥削、压迫。那个时候,
叔叔伯伯们种一亩田都要给地主一石八斗的租米。这个人吃辛吃苦,好不容易花掉几年功夫培育出来一种高产稻种,叫做‘老黄种,一亩田可以收七百五十斤。附近的穷叔叔穷伯伯都来问这个农民换稻种。谁知道,这个消息给地主张伯仁晓得了。张伯仁肚皮里不转好念头,他想,你们穷骨头也想翻身,你们稻谷产量高了,我老爷借出一斗收回斗八的利息还有谁要?于是他借故把这个农民捉了去,吊打了一天一夜。他的狗腿子到这个农民屋里翻缸倒甏,把他所有的粮食全部抢光,高产稻种‘老黄种也一粒不剩。打了一日一夜,放了下来,又对着他的腰眼里乱踢,最后就骂他:‘侬这个赤脚爬泥虫,侬想培育啥高产稻种;赤脚爬泥虫想做啥种田状元,呸!在做梦!从那以后,小红啊!这个农民培育高产稻种这条心已经死掉了。”小红听到这里,心里已经明白了,揩揩眼泪说:“爷爷,侬不要讲了,我晓得了,爷爷。”“是啊!小红啊,侬想想看,解放了,我们穷人翻身当家作主了,党号召我们提高水稻产量,要选好的稻种,侬看这六粒稻种,要不要拿它种好啊!?”小红说:“要种好啊!”张又谷在问小红,自己心里也在回答:一定要种好它!是啊!这一夜张又谷根本没很好睡着,一直在想,我不能辜负党对我的希望,怎样选好地方去落种去。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已经起身了,跑到外头去寻地方,寻到一块河横园,只看见一块烂泥塘子,河泥已经挑掉了,这地方蛮壮(很肥沃)。张又谷拿这六粒稻种一粒一粒落了下去。以后每天都要来看看这六粒稻种,有没有发芽。三天过去了,已经有一粒稻种暴芽了。张又谷多高兴啊,他更加跑得勤了。又过了三天呢,又有三粒稻种暴出芽来了。但是,又过了一个礼拜以后,还有两粒不暴芽。张又谷翻开泥土一看,这两粒稻种已经发黑了。张又谷想想,喔,对了,原来到鸡肫脯里去过的两粒稻种坏掉了,不会发芽了。六粒种子只长了四棵秧苗,张又谷更加小心翼翼地培养它。每天早晨起身后第一桩事情是去看看这四棵秧苗,上工前头也要去看看它,吃饭时拿了只饭碗也要去看着吃,收工回来头一桩事情也要去看看它。
四棵秧苗一天天高起来,长得碧绿。想不到又给羊咬坏了两棵。这是三亩竹园一只芽呀!张又谷更是格外当心了。
日子过得飞快,到秋收,拿这两棵稻穗头割下来一打,称称净重四两三钱。公社党委十分重视张又谷的稻种试验。到第二年,特地安排张又谷用这种籽种了三厘田,收了三十三斤稻谷。第三年种了两亩,每亩单产一千零五十一斤。到一九六三年,这个新种在全公社都开了花,本县其他公社和外县来参观的人也不少。
一九六三年冬的一天,公社派人来通知张又谷,要他明天到县里去参加农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还要他发言。公社干部又带给他一封信,是市科学技术协会给他的,要吸收他做科技协会的会员。张又谷开心啊!睡在床上左一个翻身,右一个翻身,一分钟翻了六个身。他想,这样翻身翻下去,一夜八个钟头,要翻两千八百八十个身,床要坏的,就索性坐起来,想好了一箩筐、三麻袋的话,要到大会上去讲。
第二天,张又谷进城去开会,当别人叫他“种田状元”的时候,他脑子里马上象放电影,想起了从前受地主压迫、剥削的事情来,腰里被地主踢伤的地方又痛起来了,心里象打翻了调味缸,甜酸苦辣一齐涌了上来。轮到他上台发言的时候,他实在太激动了,话在喉咙里,象饺子下在茶壶里一样,肚里有,就是倒不出来。三分钟过去了,张又谷终于喊出了三句口号:“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正是:
过去种田难活命,
要想选种选不成;
现在种田为革命,
有党领导万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