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宣传员》的思想光辉
1963-08-16林萍
编者按:朝群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话剧《红色宣传员》,最近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了。这个在朝鲜被称为“我们时代的纪念碑作品”的优秀剧作,充分体现了金日成同志倡导的青山里精神和青山里工作方法,反映了朝鲜人民在千里马运动中的共产主义精神面貌。这个话剧对我们团的干部、团员和青年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林萍、解放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青年教育处处长林晖、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杜淑贞、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程金瑞、共青团国营陕西××厂委员会书记万绍芬等同志举行座谈。现将座谈会记录发表如下。
林萍:看了朝鲜话剧《红色宣传员》,我们很受感动。这个话剧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怎样做人的工作。剧中的李善子,朝鲜劳动党一个基层组织的宣传员,她忠实地贯彻执行了青山里精神和青山里工作方法,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耐心地说服教育,进行踏踏实实、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这样就把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地调动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经过艰苦的努力,从而迅速地改变了贫穷山村的面貌。
李善子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方法所具有的鲜明特点,首先就是关心人、了解人。人们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不是一个样的,我们要做好人的工作,必须了解每一个人的心思,找出他的问题的症结所在,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把工作做到每个人的身上。这个话剧细致生动地描绘了三个人物思想转变的过程,这三个人就各有特点。比如小商人出身的福善婶子,丈夫、儿女都在战争中被美国强盗的飞机炸死了,因此感到“孤苦一人,无依无靠”,脾气变得古怪乖僻,劳动上不积极,生活上很懒散。对于这样的人进行教育和帮助是应该的,但在进行教育时还必须多多设身处地为她着想,关心她的痛痒,解决她的实际困难。李善子关怀体贴福善婶子真是无微不至,尽管福善婶子编造谎话中伤她,她也毫无怨尤。她了解,幅善婶子脾气怪僻、思想狭隘,是与不幸的遭遇分不开的。她用女儿对母亲的爱来温暖对方受伤的心灵,发动民青盟员去给福善婶子打扫房屋,裱糊窗户顶棚,替福善婶子做饭;要福善婶子把自己当作她的女儿。同时,更针对福善婶子的思想疙瘩,启发她懂得应该爱护集体,恨美国侵略者。就这样使福善婶子感到集体的温暖,靠拢了大家,转变了过来。剧中的崔官弼,是个农村知识青年,民青盟员,虽然有上进心,但却不安心农业生产,一心想到城市去寻找个人的“出路”。善子对待崔官弼的办法就不同于福善婶子。为了让他安心农业生产,善子在劳动上处处照顾他,并让他搞墙报工作,还帮助他解决婚姻恋爱问题。但是后来当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发展得更严重,坚决要离开农村到城市去找“出路”时,善子就尖锐地批评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打粮食,是革命的任务,决不应逃避革命。善子这种义正辞严的批评,唤醒了崔官弼,启发了他的革命责任感。善子除了对崔官弼进行必要的批评外,她那种以自己的身体堵住堤埂决口的模范行动,又与官弼的错误思想行为成了鲜明的对照,这就更有力地教育了他,帮助他从愈陷愈深的个人主义泥坑里拔出脚来,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至于思想保守固执的崔镇午,善子更特别注意用自己大公无私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他,感化他。特别当崔镇午在田里看到善于带病替他锄草的时候,深深地受到了感动,最后终于转变过来了。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善子在做人的工作中,把讲道理与以身作则结合起来了,把教育群众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了,因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要做好人的工作,就要坚持说服教育。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必须耐心说服;同时应该相信,只要坚持说服教育,落后的人是能够一步一步地觉悟起来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的同志往往对这一点认识不够,领会不深,不了解思想改造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与群众谈一两次话,思想问题没解决,或者碰到一点钉子,就急躁起来,不再说服教育了,就企图用简单生硬的办法去压服群众。从这个话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对福善婶子,或者是崔官弼、崔镇午,都不是进行一两次说服工作就转变了的。作业班长朴致旭和几个年青的民青盟员虽然一片热心想帮助他们进步,但碰了一点钉子就不再去说服教育了,就想用扣工分等错误办法来对待他们,甚至还想把福善婶子调离本作业班。这样当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李善子做人的工作就不怕困难曲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耐心说服,即使被人误解,受了委屈,她也能胸怀宽阔,体谅别人。而福善婶子、官弼和崔镇午的转变也有力地告诉了我们,只要我们真心为群众,群众终于会了解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耐心说服,从多方面反复地对群众进行思想工作,最后总会使问题得到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