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劳动英雄李信子的故事

1963-08-16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供稿

中国青年 1963年7期
关键词:班员盟员信子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供稿

在我国,到处都涌现出共产主义的新人,他们像春光里盛开的花朵一样,灿烂夺目。

李信子就是我们真正的共产主义新人队伍里的代表,备受人们的尊敬与热爱。

她在党的亲切教导下,做了许许多多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把作业班班员们紧紧地团结在一个红色集体里,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信子有很多值得歌颂的故事,这里只能记下几个。

故乡

在南江江畔,距离首都平壤三十里有一个小小的山村叫梨岘里。自古以来这是个无法存身的穷乡僻壤,多少新媳妇的花轿抬到这里又抬了回去。人们卖着命地干才能勉强糊口。信子一家人同样受尽了地主的剥削和压榨,一年到头,尽管爹妈累得骨断背弯,结果还是落得满身债务。供子女上学,这简直是不敢想像的事。

解放的光芒照到祖国的士地上,信子一家人做了土地的真正的主人。信子也迈进了学校的大门,实现了美好愿望。

“一定发奋读书把这里变成富裕的地方!”在信子幼小的心灵里有着这样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信子读书长大了,小学毕业之后,便毅然回到了故乡——农村。

信子在党和领袖的抚育下,这时更加坚强了。劳动格外积极、出色,深受人们的喜爱。尽管她读的书并不算多,可是她却时刻想到自己的责任,一面积极劳动,一面努力学习。她喜欢探索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懂得分辨是非曲直。所以,村里人就推举她做第八作业班的宣传员,年轻的伙伴选她当民青第八作业班的委员长。

人们的信任与器重,使信子感到格外高兴,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她想,“要领导别人,自己更应该多学、多干。”每天深夜她总是捧着书本,一句一句地琢磨着党的政策和金日成首相的指示。她还善于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向大家进行宣传。

不论事情多么复杂和困难,她总是任劳任怨,事无巨细,都做在群众前头。仅仅一年工夫,党的政策深入人心,班员们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起来。连续几年都获得了丰收。前年,每户平均分得粮食二吨七十二公斤,而第八作业班每户分得三吨十七公斤。去年,整个合作社完成粮食生产计划112%、蔬菜计划105.7%,社员收入有了显著增加。

过去一向被人们叫做“要命村”的梨岘里,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没有一畦水田的地方,如今新开了水田289町步;〔注〕过去,哪怕拼着命劳动也往往不能糊口,如今一年打下的粮食够吃三年,“要命村”一变而为“丰收村”;过去那里没有一间完整的草房,而今二百五十多栋文化住宅栉比相邻。这里还新建了托几所、幼稚园、商店、医院和学校。故乡,展开了一页崭新的历史。

在党和金日成首相的关怀下,在创造新的历史的过程中,李信子在1960年10月光荣地成为朝鲜劳动党党员,1962年1月荣获劳动英雄称号。

在党的领导下

李信子的优点固然全部值得称道。不过,其中更重要的是她在党的领导下对人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和改造。

前年,有一次民青第八作业班支部开会讨论备耕,民青盟员们都没有好好发言,任何办法也没提出来。“大家发言吧,”李信子再三敦促,才有两个人勉强开了口。会后,工作没有一点进展。

李信子既没搞过民青工作,又缺少经验,尽管她一个人急得东奔西跑,依然不能扭转这个局面。强烈的事业心使她不能把这些事丢下不管,于是,她就以金日成首相在青山里作的指示,来检查自己的工作。

可不是,不同大家商量,一个人想出来的方案和办法准行不通!信子发现了自己的缺点以后,马上努力纠正。她的心里开始盘算,如果要发动大家一起商量,应该依靠哪些同志呢?在她的脑海里出现了许多同志:金元淑,办事负责。徐贞子,话虽不多但很勤快。金乐日,对事敏锐,有股冲劲儿。还有,徐洞彬……。她一个个地考虑着每个民青盟员。同时,对社里情况也作了更深一层的研究。作业班共有四十六个人,其中有十五名民青盟员。如果能够把这些热气腾腾的年青人先发动起来,紧紧地团结在组织的周围,哪怕是大山,也能把它搬掉啊!

当李信子把这些想法告诉民青盟员金元淑等四个人以后,她们的劲头都很大。商量过后,她们便分了工:把当前送肥需要的工具准备工作交给金乐日,金元淑负责卫生,信子负责组织民青盟员学习《抗日游击队参加者回忆录》。在工作中,信子还不断鼓励积极分子的工作信心,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把民青工作搞得生气勃勃。通过不断地帮助积极分子总结工作,不仅搞好了工作,而且有助于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组织忠诚负责和具有原则的人。

不论开展什么工作,只要把积极分子动员起来,就能立竿见影,获得成效。信子把民主宣传室的卫生工作交给金元淑以后,宣传室便经常保持干干净净。随后,她们又帮助每家每户都拾掇得清清爽爽。带头做好背架的金乐日,也帮助其它盟员很快做好了送肥工具。

大种南瓜的时候,信子又和积极分子一起,组织劳动竞赛。在家的老年人被民青盟员一齐出动的干劲感动了,也都纷纷出来参加。结果单南瓜一项便多收入三千元。

信子通过一点一滴、精雕细刻的工作,逐渐使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组织者和帮助教育别人的能手。她深切地感到应该把班里的落后群众都改变过来,让他们把自己的精力和热情全部献给党和国家。

金欢实大妈干活不如别人多,可是对个人私事倒挺麻利、快当。信子便主动和她相处在一起,宁肯自己多干些,却把所得工分记在她的名下。

像关心身体不好的母亲和姐妹一样,信子总是惦记着班员们的事。有一次,听说有个郑善玉大嫂因孩子闹病不能出工,信子就急忙跑到她家里去看望。到她家一看,原来是扯谎。信子告诉她这样做不好,劝她出来劳动。信子回到地里,左等右等不见她来。信子又去找她,这回她又推说天太冷出不去。

“那末,把我的棉衣穿去吧!”信子飞快地跑回家取来自已的棉衣,亲手给善玉大嫂披上。这样登门五次,终于使她不得不出了工。善玉大嫂无可奈何地走出家门,但是她并不感谢信子,也不觉得难为情。

反而把眼睛一瞪,好像在说:“狗抓耗子,多管闲事!”

信子为了班里工作而操劳,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甚至说破了嘴唇。但是,效果却不显著,她常常为此苦闷。

一天,同往常一样,信子起床很早。趁工作没有开始,她找到作业班党委员长安明奎同志,向他诉说了自己的心境,感到教育落后群众的工作实在不容易。

党委员长鼓励她说,改造人并将他们紧密地团结在我们党的周围,这关系着我们革命事业的成败。他还举出眼前的一个例子,向信子讲起作业班长申宪正同志的故事:

去年秋天,班员崔京德要打退堂鼓,班长看出苗头,便直接来到他干活的打谷场。没说什么话,早早晚晚地自己动手扛运稻捆……

党委员长一五一十地讲,告诉她思想工作应该做到一遍不行做十遍,二十遍不行做一百遍才对。

信子就是这样,在党的亲切教导下成长起来。

斗志昂扬的战士是不懂得疲倦的。信子为了当好一个出色的宣传员,报纸、书籍从不离手。党报、《抗日游击队参加者回忆录》更是她最亲密的伙伴。为了向班员讲清党的政策,信子还经常学习有关首相同志的青山里指示的书报材料。

作为一个宣传员,信子既不选择什么地方,也不规定什么时间。劳动休息的时间不用说了,和班员们一起拉着手到远处干活,或是收工回来的路上,信子都用来宣传党的政策和青山里指示。只要有空,她就用通俗易懂的话,向不大热心合作社的金玉莲、金秉焕等人讲起青山里精种。她说,做一个农民应该好好干,只有好好干,我们的合作社、我们的作业班才能富裕兴旺起来。

仅仅读过小学课程的信子,竟能把《抗日游击队参加者回忆录》的内容全部记在脑子里,像讲有趣的故事一样,讲给班员们听。

信子又来到玉莲嫂子家。因为“战斗任务”还没有完成。

信子发现她家里的柴火不多了,便背起背架到胜湖里大米加工厂把稻糠背回玉莲嫂子家里。信子一边帮助玉莲嫂子料理家务,一边给她念卫生读本里的小常识,还和她讲农村文化革命,讲社会主义农村的远景。

其实,信子的热心肠呵,何止这些!她用自己家的纸替玉莲嫂糊了房子。有时玉莲嫂由地里回来晚了,信子还到她家去帮厨做饭。

信子的笤帚几乎扫遍了每家班员的宅院。金在仁老人卧病不起的时候,信子就挑起桶来替老人担水。金在仁老人禁不住感慨地说:“她为什么对待班员们这样好呵!”

战士的心胸是与众不同的。只要她看到有谁没有干好工作,就像自己的事情一样感到痛心。

社员老徐锄完两垅就歇晌去了。信子来到他的地里,把他丢下的活都干了。虽说自己多做了,但是评工的时候还记在老徐的名下。

还是这个老徐,他拉了七车肥料,硬说拉了十车,在班长面前撤谎。请听听信子是怎样向他进忠言的吧!

“瞒活,就是瞒着党呀,怎能把没做过的事说做了呢?”

信子忘我的行动使老徐深深感动了。在一次会上,他诚恳地批评了自己:“今天,我要坦白地说,我有毛病。不愿干活,是个落后分子。真的,说起来还是从年轻的信子那里受到了教育的呢!”

自此以后,老徐简直变成另外一个人了。干活没有一天落后过。有时他把公粮卸到仓库,看到天气不好,非得盖得妥贴了,才肯回去。

的确,党能鼓起人们的勇气,使人们产生一种可以克服任何困难的力量。信子相信这种伟大力量,永远按照党的教导去教育和改造落后群众,发挥他们的创造热情和智慧。

信子,事无巨细永远以党的政策作为行动指南,她深深感到,只要在工作中紧紧地依靠党就无往而不胜。

同心同德

第八作业班民青盟员们唯恐落在别人后边,插起秧来特别带劲。他们第一个插完了秧,一忽拉又去帮助落在后面的第一和第三作业班。

这回锄草,他们还是那股冲劲,一大早,班员们就像比赛似的,潮水般地聚拢来。这里面有金玉莲嫂子,还有那个曾是落后分子、被动员五次才出工的郑善玉嫂子。

“喂,老兄,这是怎么回事?”

“日头真从西边出来啦!”

班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和玉莲嫂子开起玩笑来。

“可不,信子到最后连我们家水瓢都给刷到了,多难为情,叫我再说些什么好呢!人又不是畜牲,谁没有个脸皮呀!”玉莲嫂子一口气道出了自己心里话。

“党要叫做什么,信子怎么知道得那么一清二楚?”金欢实大妈问。

“没看见人家黑夜白天总夹着书本吗?”不知谁接过来说了一句。

在党的帮助下,信子教育过的人完全变了样。

第八作业班响应党的号召,不荒废一寸土地。他们在堤旁、山沟种的南瓜已经长出叶子,开了花。在不留意之中已经结出了累累的大瓜,增加了三千元收入。

“信子说种,真算种对了。”

“所以呀,信子不是说嘛,照党说的去办万万不会错的。”嘴里蹦出这些话的人,过去都还是落后群众呢。

稻田锄过五遍,大田锄完了六遍。

八月,这是解放的节日,也是他们争取千里马作业班称号,开展运动的日子。

秋收和打谷比预定日子提前了五天。班员们高高兴兴的年终分配日子来到了。

班员金石永每年都唠叨比别人少分,而今年他分得粮食四吨半、现金一千六百元。他说:“我的家快成合作社的仓库了。”说完便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金石永请客给儿子办喜事那天,一清早就来到信子家。“信子,一定要来啊……”石永老人再三地叮咛说,又深情地望了望信子,才移步回身。

信子目送老人远去的身影,停立了很久,很久。她的眼里涌出喜悦的泪花,内心无比激动。这时,两年前南江畔一个顽固的老妈妈的印象也闪过她的脑际。使她感到欣慰的是,如今作业班全体班员已经拧成一股劲儿,一条心了。想到这里,心中充满了自豪……她禁不住微笑了。

开不败的红花

去年二月,这是信子开始担任管理委员长不满几天的事。田野里沸腾着一片新春备耕的景象。春耕之前,要将一百町步旱地改为水田,这是向首相保证过的。可是,至今还没有着落。

勉强搞完了十町步之后,由于只是垅背增高,没有随着山坡开成梯田,还必须重新翻工,这就使任务更加艰巨。这项工程,不是首相同志访问时指示的吗?而且不是已经下保证可以完成吗?对待任何工作都一心完成的信子,决定自己带头和干部们先试试,然后再把经验推广到作业班去。

首相同志说过,农民是我们的农业老师。信子首先和种水田有经验的社员一起商量。黄炳兴老人和其他有经验的老农建议:要因地形而制地,先打起背然后再改田。这样不仅节省人力,而且比直线打得低,能多出不少地。说的对。信子仔细听完老农的建议,向里党委请示后,决定就这么办。

信子计算着如何着手最好,便拿着工程计划和干部一同下到作业班。

从整个社来说,工作量最大的要算信子家所在的房子沟了。和往常一样,她先一点一点地向班员们讲清改水田的意义和首相同志的指示。然后,就拿起铁锨带头下地,仅仅三天工夫就改了一町步。这当中,信子挖掘出的潜力近七十多个工,更进一步证实老农建议确实好。

应该相信群众啊……,这是她永远记在心里的一句话,而今天更觉得特别深刻。她心里默念了几遍,走进办公室。

办公室里坐满了管理干部,他们都是下作业班回来的。信子在本子上一条一条记下他们汇报的情况,一面又嘱咐他们说:“不管做什么,我们都要相信群众力量,努力去发挥群众力量。正如首相同志谆谆教导我们的,要做好人的工作。”

干部们信心更足了,更加积极带头把社办好。他们学习信子的榜样,每天晚上收工不是先回自己的家,而是关心周围群众,总要到他们家里去看看。信子在她的小本子上经常记下的是,社员谁家柴火缺了,谁家闹病了,托儿所暖房设备怎样,阿姨给孩子吃些什么,诸如此类,她都了如指掌。若是遇见谁,总是首先问起他的身体和生活。如果有什么难办的事,那末她一定会尽力帮助解决。这已经成了信子生活的信条了。她就用这种品质和以身作则的精神,去关怀和教育群众,不折不扣地担当起管理委员长的重任。不论插秧、抗旱,她总是不知疲倦地通宵工作,干活走在群众的前面。

作为一个管理干部,应该比别人知道得多。尽管她担当着比别人多的工作,但她却按照党的指示,勤奋地学习政治和农业技术。

只要讲一声这是党交给的任务,她就会赴汤蹈火、信心百倍地干到底。信子这种可贵的精神力量深深地感动了社里的人们,引导他们走向新的胜利。年轻的管理委员长、劳动英雄李信子,今年不满23岁。像开不败的花朵一样,在她昌盛的家乡,不,在整个繁荣的国土上,愈开愈红。

葛振家 译

[注]一町步相当我国十五市亩

猜你喜欢

班员盟员信子
“盟员之家”助力西瓜产业发展
海的小屋
小泉纯一郎身后的神秘“女皇”
激活班组细胞不妨尝试“去中心化”
人民律师为人民——记福建省民盟优秀盟员、武夷山市政协委员邱芝杰
差异化班组管理的能动性
民盟石家庄市委组织盟员参观河北博物院
机器人钟点工
善用不花钱的班组安全激励
班组长要练好“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