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青少年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德

1963-08-16

中国青年 1963年13期
关键词:公物财物财产

培养爱护国家财产、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德,这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今天,爱护公共财物,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风尚,并且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但是,在有些青少年中,还没有树立起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他们往往把损坏公家的东西看成是小事。他们常常这样想,“打破一块玻璃,弄坏一张椅子,算得了什么,对国家的整个财产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无伤大体,何必大惊小怪。”这种想法当然是不对的。不爱护国家财产,这不仅会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损失,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我们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将来能不能当好“管家人”的问题。

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地上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厦的,而这座大厦又是要从一砖、一石、一木开始的。一个人破坏一点公物,看来似乎是小事,如果六亿人都不爱护公共财物,每人破坏一件公物,那么这个数字就会大得惊人,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相反,每个人都有爱护公物的思想,珍惜国家的每一厘钱,使我们国家的一切财富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不遭到任何浪费,那实际上就等于增加了国家的财富,会大大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因此,绝不能把破坏一点公物看成是小事,而是应当把这看成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大事,从一桌、一椅、一门、一窗到巨大的工厂矿山,我们都应当爱护备至。爱护我们国家的每一件公共财物,一分一厘钱财,这也是爱国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对待国家财产、公共财物,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这是资产阶级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的准则。在这个准则的指导下,一件东西只要与“我”字联系起来,大至汽车、房子,小至一针一线,他们都视若珍宝,爱护备至,“神圣不可侵犯”可是如果这件东西是大家共有的或者是别人的,那么不管它是多么贵重,他们也都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它,对它毫不关心;甚至假公济私,损公利私,化公为私。与这种自私自利的资产阶级思想和态度相反,无产阶级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先公后私”、“大公无私”。他们把革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爱护国家财产当作自己的崇高责任,并且能自觉地和破坏公共财物的现象进行斗争。因此,培养青少年爱护国家财产、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质,也是一个兴无产阶级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的过程。对自己的东西,爱护备至,对公家的东西,漠不关心,任意破坏。这种自私自利的思想。作为一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习惯势力,今天在我们社会一些人的头脑中还顽固地存在着,而且经常地对青少年一代发生着腐蚀的作用。如果我们放松了这方面的教育,就可能使青少年养成一种对劳动人民流血流汗创造出来的财富,大手大脚,任意挥霍和糟塌的“大少爷”作风,将来就当不好社会主义事业的“管家人”。我们要经常教育青少年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培养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对待公共财物的共产主义态度,并把这种教育作为对青少年进行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青少年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又是同培养青少年的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互相联系的。社会上的一切公共财物,都是劳动人民流血流汗创造出来的,爱护这些财富,就是尊重劳动人民和他们劳动的成果。青少年,特别是处在学习阶段的青少年。他们没有或很少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的实践,他们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道理常常体会不深刻,不具体,他们对这些劳动的成果也往往爱之不深,对公共财物受到破坏也往往痛之不切。只有亲身经历过劳动的甘苦的人,才能产生出对劳动成果的爱惜的感情。因此,培养青少年爱护公共财物的品质,不是只用抽象道理的说教所能解决的,必须从培养他们的劳动观点和群众观点着手,让他们亲身参加群众的生产劳动的实践,从劳动实践中培养 爱护公共财物的感情,体会爱护公共财物的重要意义。

爱护公共财物,这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我们可以从许多老社员、老工人身上看到这种品质,也可以从千千万万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模范人物那里学习到这种品质。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以社会主义的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国家和集体的财物,向一切损坏公物的现象作无情的斗争。雷锋就是这样的人物,徐学惠、向秀丽也是这样的人物。他们不仅爱护公物胜过爱护自己的东西,而且胜过爱惜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共产主义精神,正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爱护公物教育的活的教材。我们应当用这些活生生的教材去教育青少年,使他们树立起国家主人翁的态度。

猜你喜欢

公物财物财产
行政法视野下农村公物的利用与管理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公物私物都要爱护
爱公物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离婚财产分割的不同情况
涉税财物价格认定探索
环保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是否需要听证?
论开放封闭小区的法律路径选择——以公物所有权性质为视角
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的正当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