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急躁

1962-08-16敢峰

中国青年 1962年23期
关键词:周瑜毛病缺点

敢峰

最近接到一位青年同志来信说:“我有一个坏毛病,平常待人接物脾气急躁,爱发火,过去别人给我起了一个绰号叫做‘急张飞。我也认识到急躁不好,但是总是改不了。当碰到具体问题时,自己就控制不住,发起火来,事后又很后悔。我经常为这个问题苦恼着,不知如何是好。……”我自己就也有急躁的毛病,只是表现形式和这位青年同志不同。火在炉子里烧,油在锅里滚,有时外表看不见罢了。

脾气急躁确实是我们应当改正的一个缺点。

在待人处事中,性子急躁的人,往往不能和别人搞好团结,而且也容易把事情搞坏。急躁的人,容易意气用事,动不动就爱发火,甚至出语伤人。有时自己发一通脾气,五分钟就过去了,但却伤害了同志的感情。有很多性子急躁的人虽然有办好事情的一片好心,但他性子一急,就不能冷静考虑问题,好好体察情况,结果当然就会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结果。《三国演义》里有一段故事:刘备的副军师庞统在未被重用前曾“屈任”耒阳县宰。张飞有一次到耒阳县巡视,听说庞统不理政事,就发起火来,要逮捕庞统。经孙乾劝阻,并从处理积案中发现了庞统的才能,张飞的怒火才平息下来。其后,庞统帮助刘备攻取西川,立下了很大功劳。庞统到耒阳后嫌官小,不理政事,当时看来,这当然是不大好,但如按张飞的急性子真的把他抓起来,那就把事办糟了。电影《哥俩好》中的班长雷利金也是性情急躁的人。他满怀热情,想帮助新战士陈二虎很快进步,并且对帮助陈二虎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可是由于他性子太急,总是不好好了解情况,就简单批评一通。陈二虎不能马上改正缺点,他就乱发脾气。结果呢?出力不少,却没有给陈二虎以有效的帮助。陈二虎对他产生了反感,愈来愈远离他,而他自己因为工作做不好也十分苦恼。在一些紧要的关头,急躁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在《洪湖赤卫队》中,大队长刘闯是一个对革命忠心耿耿的人,他原来性子也很急躁,这种急躁在未克服之前,曾对当时的斗争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例如一次白匪军派特务到湖中刺探洪湖赤卫队的情况,这个特务被赤卫队捕获,刘闯一气之下,不好好考虑客观环境,便开枪将特务打死。枪声暴露了赤卫队的目标,使赤卫队在斗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赤卫队虽然突围了,但韩英却不幸被捕。在《三国演义》上也有一些因急躁误了大事的例子。曹操带领八十三万大军下江南,曹吴两军对峙在长江两岸。曹操所带领的北方军队不会水战,使用荆州的降将蔡瑁、张允二人为水军都督,周瑜心中甚为不安,想除掉蔡、张二人。这时恰好曹操派蒋干以老同学的名义到东吴说服周瑜降曹。于是周瑜便设一计,佯装酒醉,与蒋干共睡一榻,而桌上却放着致蔡瑁、张允的密信。蒋干盗信后,连夜逃回曹营,告诉曹操说,蔡、张二人私通东吴。曹操听后大怒既不调查,也不问情由,立刻把蔡瑁、张允杀了;杀后才感到对这件事处理得太急躁,上了周瑜的当,但后悔已来不及了。周瑜听说蔡、张二人被杀,高兴极了,说:“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巳剿除,吾无忧矣。”曹操本来是一个细心的人,细心人有时也会急躁,这次竟因一时的急躁,误杀了两个水军都督,后来被周瑜打败,这也是原因之一。

急躁有时不但会误事,还可能使人走向消极,甚至灰心失望。从事任何工作总会遇到困难曲折,不能一蹴而成;而急躁的人容易急于求成,结果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他就可能在碰壁之后丧失信心,变得心灰意懒了。《哥俩好》中的雷利金,起初对帮助陈二虎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但他粗暴简单,不能耐心教育,陈二虎一时未改变过来,他不是就对陈二虎失望了,想打退堂鼓了吗?所以,党和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戒骄戒躁;把躁与骄并提,这是有很深刻用意的。

有急躁毛病的人,多数都知道它不好,愿意克服它。但是也有些同志对这个毛病不大重视。比如有些同志就认为:“急躁虽然是个缺点,但无关紧要,没有什么了不起。”或者说:“我这急性子,同志们都了解,不会在意的。”当然,和政治立场相比,急躁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不管怎样,它总是思想作风上的一个缺点,而这个缺点如果任其发展,确实会影响工作,影响团结,影响自己的思想改造和修养。因此,一个要求进步的青年,就应该认真对待,改正这个缺点,以便更好地团结同志,把工作做得更好。至于说同志们都了解自己的急性子,会原谅自己,这可能是事实,但决不能因为得到同志们的了解和原谅就不去设法克服它,甚至放纵它发展。更何况我们的一生也不可能只和熟悉自己的几个同志在一起,还会不断地和新的同志接触,这样的缺点不改怎么能行呢?

有些有急躁毛病的同志虽然也重视了这个问题,曾经下过多次决心想改,但就是克服不了。这些同志问:“是不是我的性格就是这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该更深入地去探讨产生急躁的原因。

不可否认,有些人脾气急躁是与他的气质有关系的。在心理学上就按神经类型的不同,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和粘液质四种。这四种类型各有其特征。胆汁质的特征就是如巴甫洛夫所说的,在神经系统上,是“激动的不可遏止的类型”,容易迅速发生强烈的感情。这种神经类型的人,如果后天思想修养差,就比别人更容易走向任性、粗暴、易怒,产生急躁的缺点。但是,并不是说,有这种气质的人就一定急躁,如果后天加强了思想修养,胆汁质的人,不但可以避免急躁的弱点,还可以使其气质特性向好的方向发展,表现出热情积极、精神勃勃等优点。这就说明,一个人是否急躁,气质并非决定的因素,重要的还是决定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个人的思想锻炼。我们不能脱离社会政治的影响和思想修养去孤立地看待心理现象。例如刘闯,经过党的教育和几次实际的教训,他的急躁的弱点就有了很大的克服。在韩英被捕后,他独自担负起领导洪湖赤卫队的工作。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此过去更重了,认识到在他身上有任何一点急躁与不深思熟虑的缺点,就会对洪湖赤卫队的工作带来危害。修养加强了,性格也起了变化,急躁的火气在他身上嗅不出来了。后来当叛徒王金标用抢救韩英的名义来欺骗刘闯,企图使赤卫队落入白匪的埋伏圈时,刘闯就没有上当。在我们的革命队伍中,像这样的同志很多。由此可见,急躁并不是什么“本性难移”,而是本性可移,只要下决心加强修养,急性子也会逐渐改过来。因此,我们对改正急躁的毛病,不但要有决心,而且要有信心。思想都可以改造,为什么急躁的毛病就不能改掉呢?

所谓加强思想修养,对许多同志来说,首先就是要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改进自己的思想方法。在革命队伍中,许多同志忠心耿耿,品质很好,像《洪湖赤卫队》中的刘闯,《哥俩好》中的班长雷利金,他们就都是忠于革命的,没有什么私心。他们之所以急躁,主要就是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有毛病。刘闯对敌人有强烈的阶级仇恨,但他不懂得处理问题要冷静地理智地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他往往感情用事,因此在狡猾的敌人面前就吃了大亏。同样,雷利金对教育新战士有一片热心,可是他不了解教育工作乃是一件艰苦细致的工作,对思想改造采取了急躁的态度,缺乏耐心,结果也就没有把事情办好。对于这些同志来说,决不能由于自己有一片好心就可以稍稍原谅自己,而应当从实际效果来检查。他们要克服急躁,最根本的就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来武装自已的头脑。当他们懂得办任何事情都要从客观情况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懂得任何矛盾的解决都必须有一个过程等等道理以后,并把这些道理贯彻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他们自然也就不会犯急躁的毛病了。

对于有一些同志来说,急躁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也有思想意识上的根源。我们看到,急躁在有些情况下常常是和“我”联系在一起的,是因为有些问题牵涉到自己,因而发火、发脾气。诸如:因别人发表了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而急躁因别人批评了自己而急躁等等。这些同志度量狭小,凡事容易从个人出发考虑问题,容易和个人的得失、面子联系起来,常常为一些小事所激怒,采取急躁的态度,不能冷静和慎重地思考问题,或者用急躁来遮掩自己的错误。此外,对某些同志来说,急躁、发脾气还反映了不以平等态度待人。例如有些同志对群众、对下面的同志容易急躁、发脾气,对上级领导同志则不见他急躁、发脾气,就是例证。这些同志要克服急躁,也是要从加强思想修养着手,首先要和自己的个人主义意识作斗争。无个人得失之心,才能虚怀若谷,才能容人,才能处事冷静客观,不暴躁易怒;只有平等待人,尊重每一个同志,才能克制自己,不乱发脾气。宋朝理学家程颢说过这样的话:“治怒为难,克己可以治怒。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如果严格要求自己,宽宏大量,尊重同志,克己让人,那就不会急躁,乱发火了。

此外,急躁有时也有一些偶发的原因,如身体有病,精神不快,则遇事容易急躁。碰到这样的情况,当然应该从治愈疾病,搞好身体健康上想办法;但是,易动火,发脾气,对调养身体,治好病也是有妨碍的。因此在治病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克制自己的感情才好。

总之,要改正急躁的毛病,关键在于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水平,加强思想修养。而要完全克服急躁,也需要一个长期反复的思想斗争过程,这决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许多有丰富革命经验的老同志其所以很有涵养,能冷静耐心细致地处事对人,这是他们长期注意自己在这方面加强思想锻炼的结果。宋朝的朱熹说:“人性褊急发不中节者,当于平日言语动作间,以缓持之,持之久则所发自有条理。”这话也道出了一方面的真理。我们如果平时在待人处事一言一行之间都注意控制自己,不急躁那么持之以久,就可以从勉强到习惯,逐渐克服急躁的缺点,养成既有高度革命热情,又能遇事冷静沉着的良好的思想品质。

猜你喜欢

周瑜毛病缺点
肝不好,脾胃就闹毛病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跟踪导练(五)2
燃烧吧!小羽宙
没毛病
毛病
缺点背后的阳光
挨打有因 缺点
周瑜『折节容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