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个建设时期的革命者
1961-08-16张震
编者按:上海读者张震来信,提出了在和平建设时期,应该对革命者怎样要求的问题,并且申述了自己的看法,这是很值得讨论的问题。在今天的情况下怎样学习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为什么有些人在看了“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等革命故事后,只是激动一时,而不能把革命精神贯彻到自己行动中去?时代不同了,革命者的本色是不是也要改变?在今天,参加了工作,是否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了?一个青年在入团时应该有些什么思想准备,才无愧于共青团员的光荣称号?一个革命者应该把自已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无条件献给共产主义事业,这一原则是否巳经过时?在和平建设时期,一个青年应该如何加强思想修养和锻炼,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青年树立元产阶级世界观,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希望读者们踊跃参加讨论。来搞内容要具体,最好能结合亲身体会,联系实际来写,每稿集中谈一个问题,以免泛论。来件在信封上注朋“问题讨论”,并请自留底稿。
编辑同志: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在“中国青年”发表后,受到我们这里青年的热烈欢迎。我们团支部建议每个同志联系实际进行学习,把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贯彻到行动中去。若飞同志在狱中与敌人英勇斗争的事迹,真使我佩服之至。但是如何把这些精神品质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我却感到有些茫然。自从去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以后,每听一个报告,每看一篇革命回忆录,我都深为革命前辈的伟大精神所感动,下决心要学习他们,使自己也能象他们那样成为革命英雄。但我往往只能激动一时,当我一回到工作和,生活中时,却又不知从何学起。周围的一切是那末平静,听不见炮火;也没有尖锐的阶级斗争,现实生活里的资本家巳参加公私合营企业工作,地主也在公社里和农民一样地劳动;而敌人的牢狱、法庭等等更是早巳被彻底摧毁了。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去学习革命前辈那种革命精神呢?
有的同志告诉我,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行为,不是摹仿他的动作,而是学习他的革命精种,分析他产生这种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我也这样做了,但是却给我带来了新的问题。我分析了不少革命先辈,如王若飞、方志敏、杨靖宇等,发现这些英雄人物所以能够那样忍受艰苦、英勇斗争和慷溉就义,原来他们在入党入团、参加革命的时候,在思想上早巳有了准备吃苦、牺牲以至贡献自己生命的决心。联系自己,我也是个共青团员,但是在入团时,却没有象他们那样有吃苦受难,甚至贡献自己生命的思想准备。我当时认为一个青年要求进步,要能够很好的学习和工作,要得到组织的重视和信任,就应该争取入团;入了团以后,努力完成领导上交给的任务,这就可以了。当组织批准我入团的时候,我觉得自已获得了极大的荣誉,为能作一个共青团员感到自豪,这对我一生事业的成就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但却没有要准备牺牲什么的感觉。从这一点来讲,我的思想基础的确没有革命先烈那样雄厚。我应该向他们学习。
但是,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一想,我又否定了我这种想法。我是这样想的:在过去革命战争的艰苦年代里一个革命者的最主要的任务是英勇杀敌,推翻反动派的统治。因此,在那个时候要参加革命,要入党入团,现实生活首先要求革命者有吃苦受难、英勇牺牲的思想准备。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准备,就不敢参加革命,或者参加了革命,也经不起严重斗争的考验,当遇到生命危险时,就会成为逃兵或叛徒。但是今天情况大大大不同了国内战争没有了,反动派已经被打倒了,人民掌握了政权,我们从小生活在革命队伍里,并不需要冒什么危险,自然而然地也就是革命队伍里的一员。而且今天个人职业和革命工作又是统一的,参加了工作,客观上也就是为革命服务,也就是革命者。难道还能说今天青年也必须要有前人那种自我牺牲精神,才能参加革命,当一个革命者吗?今天一个革命者的最主要的任务是积极劳动,建设社会主义。当然阶级斗争还存在,象徐学惠、刘文学等事还会发生,但是毕竟是极少数,对于绝大数人来说,已不是最现实的问题。因此我觉导对我们这一代青年来说,在入党入团,参加革命的时候,没有准备吃苦受难、甚至牺牲自已生命的决心,这是容观必然的
现象。存在决定意识,既然客观形势和任务巳不是英勇杀敌而是积极劳动,却要革命者抱有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已生命的决心,这是不合逻辑的。要知道,今天所得到的“不需要个人付出重大的牺牲”,是前人用牺牲精神换来的,也正是象王若飞同志那样的革命前辈牺牲奋斗所追求的。现在这个目的巳经达到了,我们应该珍惜这个革命成果。在一定情况下是正确的东西,在另一种情况下,就不一定是正确的了。我们的思想不能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在今天和平建设的环境里,就是没有吃苦受难、英勇牺牲的精神,只要积极劳动,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就是个革命战士。如果你能在工作中有创造发明,对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革命者。因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有这种有创造发明的人,正如在革命战争中最需要有如王若飞同志那样与敌人英勇斗争的人一样。
有的同志不同意我的看法,认为在和平建设时期的革命者,即使不要他随时准备贡献自己的生命,但在思想上必须树立超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革命利益,当革命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毫不勉强地服从革命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感到愉快。从原则上来说,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认为,任何原则都不是抽象的,都是和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的。离开了当前的实际环境,生搬硬套是不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而且有时还会把问题弄得很糟。
在一般的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革命利益的问题上,今天也要具体分析。在过去革命战争岁月里,大敌当前,全党全民的任务是拿起枪杆子打敌人,一切服从于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个人利益,如个人的志愿兴趣爱好家庭等等,都没有条件给予照顾。因此,在革命战争时期,这些个人利益应无条件地服从革命利益,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今天情况不同了,革命胜利了,我们巳经有条件来满足个人利益。今天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革命工作。因此今天不论到那里,做什么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在为社会主义大厦增添砖瓦。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学生志愿当科学家,就应该充分满足他上学的愿望,没有必要动员他去当农民。这样做既不损害革命利益,而且对革命事业更有利,因为个人的利益得到充分满足,就能充分发挥他的积极作用,对社会主义作出最大的贡献。现在不是要以党的总路线精神来衡量一切工作吗?我认为总路线的最基本精神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人是建设社会主义中一切积极因素中最决定性的因素。只要把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其他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今天已经有条件满足个人利益,仍不顾客观情况大讲无条件服从,这不仅对个人积极性的发挥有影响,而且对革命事业也不利。
有的同志说:一个革命者,应该象王若飞同志那样,处处吃苦在前,得利在后,有舍已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我认为对“吃苦在前,得利在后”的问题,今天也要进行具体分析。在革命胜利以前,提倡吃苦在前是完全必要的。今天,情况大不同了,人民掌握了政权,正在为创造新生活而进行斗争,整个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贡献大的人(不论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还是一般群众)就可以享受较高的待遇,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鼓励人们积极劳动的一条重要原则。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还要“吃苦在前,得利在后”,那又怎么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呢?又怎么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相协调呢?如果说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只能是要求他们更加积极的劳动,为多劳多得树立一个榜样。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先进作用,应该首先表现在劳动在前。如果在今天有条件提高生活的时侯,还一味要求吃苦在前,那我们革命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当然,我说了上面一系列的理由,并不是反对一个革命者应该为了革命事业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一个革命者的个人利益要无条件的服从革命利益,一个革命者应该有吃苦在前,得利在后,发扬舍已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不是的,我绝对不反对,对于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应该大加表扬。我只是说因为条件不同了,没有必要把这些作为对和平建设时期革命者的普遍要求。
编辑同志,在最近一次团组织生活中,我把我的问题谈了出来,引起了很大争论。有些同志同意我的意见,认为在和平建设时期的条件不一样了,就是不能以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者的条件来要求我们。但也有很多同志不同意我的意见,认为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且对我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参加革命和社会就业有什么区别?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和挣钱吃饭的雇员有什么区别?我听了很惊奇。我认为我是个共青团员,而且巳经参加了革命工作,几年来,我的工作虽然不算很好,但也不太坏。我是一个革命者,难道还有什么怀疑?难道在今天我们的国家里革命工作和社会职业还能有区别吗?难道为社会主义积极劳动还不是革命者吗?难道只做工作不拿钱或少拿钱才是革命者吗?请您告诉我。
敬礼
上海读者
张震19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