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大跃进的持久性和波浪形问题

1961-08-16骆耕漠

中国青年 1961年9期
关键词:波浪形大跃进数量

骆耕漠

自1958年起,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显著地超过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发展速度,我们称它为“大跃进”。大跃进能否持久?持久的根据何在?如何才能保持连续的大跃进?这些是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经常关怀的问题。本文拟就以上问题作一些说明;不妥之处,尚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大跃进能够持久的根据

我们说,我国的大跃进能够持久,这有三重根据:一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般发展规律;二是我国解放后的一些有利条件,三是1957年以来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些新的因素。以上区分不是绝对的,因为它们有一些交叉的地方;但是把它们适当地区分开来,可以更有层次地说明大跃进的持久性。

大家知道,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决不能连续发展和按高速度发展。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属于资本家所有,工人一无所有;资本家经营生产是为了剥削工人,追求利润。这样,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就会出现资本家占有的商品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广大人民虽然想吃想穿,但是无力购买,结果就爆发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的破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经济危机是无法消除的,它必然会循环出现。因此,资本主义经济的平均发展速度是很低的。例如美国,工业产值从1950——1958年平均每年只增长3·9%(我国同期的年平均工业增长速度为28%)。与此相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因为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劳动人民公有,他们是社会的主人,生产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个人的和社会的)。这样,他们就会以无限热情进行生产,同时决不会有什么危机来阻碍生产的不断发展。这就出现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按高速度发展的规律,这是大跃进具有持久性的第一重根据。

其次,我国在获得解放以后,有不少有利条件,使大跃进能够进持续下去。扼要说,有以下四点:(1)我国人口众多。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为重要的力量。在消灭剥削制度及其产生的根源以后,六亿多人的威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2)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国内市场,它为我国提供了经济飞跃发展的巨大可能性。(3)我国地大物博,丰富的自然资源长期未被开发。在人民巳经成为社会的主人以后,就使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沥能够成为更快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4)我国不象苏联当初是一个孤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有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作支持。他们的先进的建设经验,可以供我们学习。

上述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度发展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四个有利条件,对我国大跃进的关系是:没有它们,就不会有大跃进;但是,对大跃进的形成来说,它们还是不够的。历史告诉我们:在1958年前,它们巳经存在,但是大跃进是到1958年才出现的,这说明大跃进还有更直接的原因,那就是1957年以来我国又出现了新的历史发展因素。扼要说,有以下三点:(1)继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之后,我国又于1957年取得了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它使广大人民的政治觉悟更加提高,使他们的思想更加解放,这样就更加发挥了更大更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智慧和力量;(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的建立,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更好的现代化的物质技术条件;(3)特别是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它们针对着我国实际,把各方面的力量都积极地动员起来。这样,从1958年起,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就出现了新的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发展速度,成为大跃进的高速度。

二、大跃进和波浪形发展问题

我们说大跃进可以持久,这并不是说今后每一年的增长速度都一样高。社会主义国家的工农业生产的绝对量是不断增长的,除非有特大意外情况,是不会有某一年下落的现象;但是逐年的增长速度会有高低,即有起伏。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持续跃进中的正常

现象。刘少奇同志曾指示我们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不可能每年都是一样的。有的年份较高,有的年份较低,这是正常的现象。可以肯定,我们的经济总是逐年增长的,而且我们是能够保持跃进的发展速度的。”①我国从1949年至1959年,工农业生产总值是年年增长的,即一年大过一年:1949年只有466.1亿元,1950年为574.8亿元,1951年为683.2亿元……到1959年高达2413亿元②。这里,我们如果不按历年的工农业生产总值,而按它们逐年的增长速度来分析,那就可以看出这样一种现象:即我国解放以来每年工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本年与上一年比),是有些年份较高,有些年份较低(但是都比资本主义国家高)。例如1952年增长21.1%,1955年增长6.6%,1958年增长48%,有上有下,有起有伏,我们通常用形象化的譬喻,称它为“波浪形”的发展。

这里,为免于把“波浪形”的发展与大跃进能否持久的问题简单地、错误地混淆起来,有必要说明一下“波浪形”的发展与我们过去所批判的“马鞍形”以及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的区别。“波浪形”与“马鞍形”不同:“波浪形”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详后),都是高速度发展;“马鞍形”则是由于保守思想作崇,不力求积极平衡,从而将可能达到和应该达到的速度降低下来,这才叫做“马鞍形”。“马鞍形”和“波浪形”只是形式相似,其实质是完全不同的。“马鞍形”,不是必然的,而是可以避免和克服的。1959年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倾、鼓干劲和增产节约运动后,立即就把六、七月间的小“马鞍形”克服下去,就是一个明证。再者,不论“波浪形”或“马鞍形”,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危机有极本的区别。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危机阶段,不是生产的增长速度比上年低一些(如“波浪形”),也不是因什么主观上的保守而将速度压低了一些(如“马鞍形”),而是出现生产绝对量的普遍下降,使整个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这种现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根本不会发生的。

三、产生“波浪形”的原因

在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逐年的增长速度有高有低——即有“波浪形”,往往是由下列某一个或某几个原因产生的:

(1)自然条件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在一定范围内还会受到自然的限制。解放十年来,我国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是不断增强的,但是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同时,农业年景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轻工业,而且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会显著地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例如1952年和1955年农业年成好,农业总产值分别较上年增长15.3%和7.7%,特别是轻工业原料在这两个年度一般都比上年增长20%以上,所以1953的和1956年生活资料工业分别比上年度增长26.7%和19.8%。

(2)每年投入生产的新企业有多有少。我们的建设是有计划的,但是每年投入生产的新企业是不能均等的。例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投入生产的限额以上的工矿建设单位是537个,平均每三天一个;1958年新投入生产的则有700个,每天平均将近有两个,增加五倍左右(所增生产能力不一定就是五倍)。这样就会影响各年的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特别是有些大型企业,如长春第一汽车厂、洛阳拖拉机厂等等,由于它们的规模大,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建设,它们往往不能逐年平均投入生产;但是一到投入生产,就会使工业方面的产量产值显著上升。

(3)新的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应用到生产上来。新的发明创造,例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需要长期研究,到研究成功和一经投入生产,就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创造发明应用到生产上去的年限不一,所以也会影响各个年度的生产的增长速度。

(4)社会变革的实现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的影响。无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都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它们对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反作用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有相适应的方面,也有不相适应(也不够完善)的方面——矛盾,需要我们不断调整和解决。这类矛盾的解决,一般是由逐年的量变和小质变构成的,它们不断地使生产逐年增长,但是也有高潮的年份。例如我国农业合作化大约经过了五年,它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生产逐年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到1955年底出现了合作化的高潮,接着就出现了1956年生产上的跃进。又如1957年政治战线、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的胜利,对1958年大跃进是有很大关系的。

(5)事物演变中的“发展和现固”这两个不同阶段的交替作用。以上所列举的原因,是属于自然或社会的某一方面的具体因素。现在要说到的是事物演变的主要规律之一,它如何使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波浪形”。它和前四者不是并列的,因为在这里,我们是从某一综合角度来分析“波浪形”,同时它与前四点不同,它是使社会主义经济呈现“波浪形”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经常超作用的原因。我们知道: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演变中和发展中,同时又总是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阶段性。为便于说明这种演变规律与“波浪形”的关系,先以战争为例。我国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期,战争的社会性质和阶级性质决定人民解放军必然胜利,蒋介石的反革命军队必然失败。所以在那三年多的战争岁月中,人民解放军是不断打胜仗,不断消灭敌人,自已则不断强大起来。但是,人民解放军在那三年多中,并非一年到头都打仗,而是在两个战役之间一般总有一个休整,以补充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为下一个战役的更大胜利作准备。因此,那三年多的战争就是由许多个“战斗—→总休整—→再战斗”的过程构成。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大跃进),与上述革命解放战争相似,也有这一类的阶段性,只是一个是军事领域中的斗争,一个是经济领域中的斗争。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是必然会高速度发展的,但又总是在一个大的发展之后,必须适当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一下,然后再来一个大的发展。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建设在作了一个大的发展之后,会有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包括新技术、新劳动组织、新的比例关系等等)发生”从而人们就需要有上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过程,来熟悉那些事物,解决那些问题。这个过程是促进下一个大发展的条件。对上述阶段性,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发展—→巩固—→再发展” 的公式,它是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度发展规律的深化或具体化。

上面列举的五个主要原因,对某一年的增长速度,究竟其中哪一个因素超最大的作用,那要根据各该年的具体情况的分析来决定,不会是一律的。

四、1961年的生产建设方针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对我国1961年的生产建设工作曾提出非常重要、非常正确的建议,其要点是:“鉴于农业生产连续两年遭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1961年全国必须集中力量加强农业战线,贯彻执行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加强各行各业对农业的支援,尽最大努力争取农业生产获得较好的收成。”在“重工业方面,由于三年来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主要产品的产量巳经大大超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两年即1961年和1962年的原定的水平,1961年应当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这就是说,应当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品种,加强生产中的薄弱环节,继续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见会议公报)八届九中全会所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扼要说:调整,就是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关系,主要是调整“农、轻、重”的发展速度和比例;巩固,就是巩固三年来大跃进的成绩,使它向纵深发展;充实,就是充实增产节约的内容,如增产重要产品的品种,如使机械生产更加配套“成龙”;提高,王要就是提高产品的质量,精益求精。这个方针,现在已经在国家的各项生产建设中贯彻执行,并显示出巨大的积极动员作用和力量。

1961年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和比例所以有以上调整和变化,一是因为钢铁等主要重工业产品的产量经过三年来持续的大跃进,已经大大超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两年(即1961年和1962年)的原定水平;二是因为连续两年的自然灾害、特别是1960年的百年未有的自然大灾害不但很大地影响当年的农业生产不能完成计划,而且不能不对1961年轻工业生产造成一些不利的条件。因此,在安排1961年的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时,对重工业就应当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它的发展速度;同时应当用更大的努力,从各个方面省出更多的资金,节约出更多的物资和劳动力,来加强农业战线,争取农业情况的好转。我们目前作此调整和安排,保持“农、轻、重”的程序和比例关系,这非常符合当前实际;其中重工业方面的安排,正交换“发展—→巩固—→再发展”的跃进规律和过诚恳切极的。全国人民在1961年内按照党的号召和指示,对“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品种”等方面必将作出重大贡献。这些贡献会突出地表现为产品的质量、品种等方面的跃进。这是大跃进的一种表现,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三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在“积极地切实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的社论中指出:“认真贯彻提高质量、增加品种的方针,对于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工业具有重大意义。一台质量很好的机床和一台质量不好的机床,效率是不一样的,每天能够加工的产品数量也是不一样的。同样数量的矿石和焦炭,质量好坏不同,炼出来的生铁不仅质量不一样,数量也相差很远。这说明质量问题也就是数量问题,对于贯彻实行多快好省的方针有着直接的影响。”又说,“把更多的力量集中于稀缺品种的生产上,才能为数量的增长开拓新的阵地。品种增加了,各种规格的产品都有了,我国整个工业体系和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就会更加完整。”所以,我们在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度发展问题时,必须对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等方面的发展作全面的考察和估价,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大家知道,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包括产品的品种在内,下同)是不可分的。在过去三年的大跃进中,我们也是要求数量、质量双丰收的,一般并都取得了应有的成绩,并非只求数量,不顾质量。不过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数量、质量常常有所侧重而交替前进:

即在开始阶段,数量先迅速扩大,质量的提高要较慢一些(并非不提高);在下一阶段,常常是质量的提高接替数量的扩大而成为突出的主要的方面。这是因为工厂建设总是从无到有,从不熟练运转(包括经营管理)到熟练运转;对于制造产品、特别是制造新的产品品种,总是要先通过扩大数量生产的步骤,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质量,所以在生产和建设不断发展的总的洪流中,就有这样的趋势:先是以扩大数量为主要侧面,再以提高质量为主要侧面,而后又出现以扩大新的数量为主要侧面的新发展。我们可以把上述过程概括为“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再扩大新的数量”的公式。它是包含在“发展—→巩固—→再发展”这一公式之内的,成为后者的内容之一。

作了以上分析以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脐的高速度发展和我国的大跃进的形势,就可以有更明确、更具体的概念:第一,它是不断上升的(按绝对量说);第二,上升的速度虽然都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发展速度,但是就它本身而言是有高有低,形成波浪形;第三,由若干年所构成的一个波浪形的发展过程(即从第一个波浪高峰到下一个波浪高峰,我们不妨称它为一个“回合”),按它的一般的和基本的经济内容说,就是“发展—→巩固—→再发展”的过程,就是“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再扩大新的数量”的过程,并如此不断前进。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根据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根据我国三年来的大跃进的实际,非常准确地、及时地提出上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我国1961年的重工业生产和建设就按照这个方针来安排。过去三年,我国在许多主要重工业产品以及其它产品的数量方面有了突飞猛进。在此基础上,从1961年起,再从各种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工业产品的质量和品种方面向前跃进一步,这是有巨大历史意义的。这个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品种的任务,和争取1961年有一个较好的农业收成的任务,是我国当前生产建设工作中的两个主要任务。我们必须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继续鼓足干劲,把敢想敢做的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加强调查研究,发动广大群众,为胜利地完成1961年的生产建设任务而奋斗!

①刘少奇:“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②1960年除了农业和一部分轻工业生产因为特大的自然灾害的影响没有完成计划外,其它工业生产都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仍保持连续的跃进。

1961年4月24日

猜你喜欢

波浪形大跃进数量
基于离散元的马铃薯收获机波浪形筛面参数优化与试验
基于现场测试对波浪形磨耗钢轨打磨处理效果的研究
统一数量再比较
多伦多“波浪形”综合体
“大跃进”运动与中国卷烟生产和消费的常态化
采用波浪形零度带束制备轮胎的方法
头发的数量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
药品审批困局:从“大跃进”到“大塞车”
“大跃进”后的产能过剩与城市工业的增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