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鲁迅的一首诗谈到“一二九”

1961-08-16甄尼

中国青年 1961年23期
关键词:首诗鲁迅革命

甄尼

万家墨面没蒿莱,

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先生这首诗,毛主席最近书赠日本朋友。这些时候报上对这首诗的解释发表了不少文章。我也想先从解释这首诗谈起。我觉得万家墨面没蒿莱是说中国人民苦难深重,遍于大地。国际歌中的“全世界的罪人”,“罪人”也就是这首诗里的“墨面”。“没蒿莱”的意思并不是说什么“老死于草野间”而是说沉沦于痛苦的境遇。鲁迅的另一首诗有“故乡如醉有荆榛”句,正是和“万家墨面没蒿莱”,一样地表现出当时中国的黑暗统治。敢有歌吟动地哀?敢字正是“怎样不敢”的意思,“敢遣春温上笔端”的敢字也是作这样用法。意思是我怎样不敢为他们——苦难的中国人民歌吟,作为他们的喉舌,来震动大地的心弦?心事浩茫连广宇,言我的心事浩大深远,正是和充塞宇宙的万千群众的心事相连。于无声处听惊雷,言“无声的中国”巳经到了惊雷的前夕,惊雷不久就要爆发。

如此从字面上说明,似乎还未能完全体现这首诗的精神;要体会得深一些,就要了解鲁迅在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他是在一九三四年五月写的。一九三四年和一九三五年是中国历史上极端黑暗的时期,日寇铁蹄已深入国土,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而国民党卖国政府施行严重的白色恐怖。“地狱现形,人间何世”,正是当时黑暗统治的写照。鲁迅生当此际,满腔悲愤,以全国人民之心为心,敢以歌吟,哀动大地,写出了“万家墨面没蒿莱”形象的诗句。但是物极必反,极端黑暗的时期将是黑暗的尽头。紧接着的将是革命的来潮。试一回忆,当时中国人民是处在何等悲惨的境遇。“抗日者杀无赦”,那时正是死气沉沉,万籁无声。鲁迅的浩茫心事重重,和广字连成一片。但是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预言革命运动即将爆发。在这首诗的第二年,一九三五年十二月的“一二九”运动崛起,那真是“平地一声雷”。当北平学生首举义旗的那一天,在日寇汉好卵翼下的危城中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每个人都不禁流出满眶热泪。后来刘少奇同志说过:一二九运动是革命的来潮。他说:“从中国革命运动的形势来讲,‘一二九运动是划分中国反动时期与革命时期的一个标志。”又说:“一二九”运动“和当时人民武装革命运动一道,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划分革命开始重新前进阶段的标志”。(注一)从此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胜利时期。

现在谈谈鲁迅先生和“一二九”。鲁迅先生谈到“一二九”运动的,有“题未定草”;(注二)这篇文章结束时引了“北平特约通讯”,记学生游行,被警察水龙喷射,棍击刀砍,一部分则被闭于城外,使受冻馁,“此时燕冀中学师大附中及附近居民纷纷组织慰劳队,送水烧饼馒头等食物,学生略解饥肠……”文章接着说:“谁说中国的老百姓是庸愚的呢,被愚弄欺骗压迫到现在,还明白如此。又说:“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但我要重申九年前的主张,不要再请愿!”鲁迅先生在这里深信群众革命运动底必然爆发。他的“不要再请愿”的思想存后来这个革命运动深入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是再请愿了,而是向卖国政府示威。不是南下请愿了,而是南下农村宣传抗日。

鲁迅先生还以自己的行动来支援“一二九”。北方的党组织在一九三六年春曾派了一个学生党员,到上海去找鲁迅。由鲁迅经手把一封重要的信转送给党中央。

鲁迅先生和“一二九”运动的关系还不止此。在党的指引下鲁迅和许多革命文比新军的同志们送给青年人以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鲁迅战斗的杂文,那真是革命青年们的七首和投枪,在这个革命运动中成为声讨日寇和卖国政府的檄文,记得一二九游行后的当天晚上青年们朗诵鲁迅的“无花的蔷薇”和“死地”,“血债必须用血来偿还”,“今后将不再请愿”。鲁迅的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鼓励了多少青年在革命的艰苦的境遇中坚持着革命的信心和勇气。更有许多青年读了“三闲集序言”、“二心集序言”和瞿秋白同志的“鲁迅杂感选集序”以后,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偏颇,从进化论走到阶级论。

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关鲁迅和“一二九”运动的论述,我看最能说明鲁迅和“一二九”运动的关系。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又说“作为文化‘围剿的结果的东西,是一九三五年‘一二九青年革命运动的爆发。”鲁迅“在这一<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注三)毛主席这些话的

意思是:鲁迅先生带领了文化新军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结果得到重大的胜利,“一二九”运动的爆发就是这个胜利的标志。“一二九”运动中的爱国学生不避艰险不惧淫威,具有那样高度的革命热情;这当然是“石在,火种不绝”的反映,同时也是几年来反文化“围剿”中锻炼的成果。

最后谈点“一二九”与文化运动。

“一二九”运动不但是青年革命运动,并且也是革命的文化运动。在“一二九”运动中,文化界所掀起的新启蒙运动,就是在粉碎文化“围剿”以后新形势下提出来的文化革命运动。陈伯达同志在“新哲学者的自己批判和关于新启蒙运动的建设”一文中指出:新启蒙运动的内容是“反对异民族的奴役,反对礼教,反对独断,反对盲从,破除迷信,唤起广大人民之抗敌和民主的觉醒。”(注四)他又在“思想自由与自由的思想”一文中说:“新启蒙运动是民主主义的思想运动,是爱国主义的思想运动。”(注五)这个运动一开始就以战斗的姿态出现。在运动中,新哲学者(即辩证唯物主义者)以自己独立的根本立场站在思想界的前头,痛斥侵略者汉奸投降派的邪说,形成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文化运动渗透在青年运动中,加深了青年运动的思想基础。

当新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开展之际,鲁迅先生逝世了。纪念鲁迅,学习鲁迅,成为当时“一二九”运动中青年界和文化界的战斗的号角。

鲁迅和“一二九”的战士们的业迹,迄今已二十余年,都已经成为历史。我想,我并不是一味缅怀往事,而是想,这个彻底革命、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特别是有望于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时代中的青年同志们。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晚

(注一)“和广大的工农兵相结合”,一九五0年十二月九日“人民日报”。

(注二)“鲁迅全集”第六卷三五0页

(注三)“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六六九页,六七四页。

(注四)“读书生活”第四郑第九期(一九三六年九月)

(注五)“认识月刊”创刊号(一九三七年六月)

猜你喜欢

首诗鲁迅革命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鲁迅,好可爱一爹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鲁迅《自嘲》句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粉红革命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