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1959-08-16刘叔尘
刘叔尘
毛泽东同志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已经发表二十五周年了。不久以前,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了“必须注意全面地抓思想、抓生产、抓生活。必须关心人,纠正那种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全国各地都正在认真贯彻决议精神,“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在组织生产的同时,把认真解决群众生活问题,放到重要的地位。在这个时候,重温毛泽东同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我们感到特别的亲切。这篇文章虽然是在1934年写的,而文章的基本思想,对指导今天的工作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同志谆谆教导我们说:“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对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如“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他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等问题,来启发大家的思路,加深大家的认识,引起大家对关心群众生活的重视。
关心人,关心群众生活,对广大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毛泽东同志一贯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或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在革命艰难困苦的时期或比较顺利发展的时期,毛泽东同志无时无刻不对群众的切身利益给予最大的关怀。他总是教育我们关心群众的疾苦。早在1928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边区经济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而这种情况又是在革命取得胜利以前不能避免的。但是,我们决不能把改善人民生活的问题推到相当长久的革命胜利以后,而必须马上着手进行,以“使这种困难比较地获得解决,使生活比较地好一点”。由于毛泽东同志的教育,使我们广大党员和干部,树立了关心群众疾苦,与群众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从而和群众形成了鱼水、血肉般的联系。因此我们党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得到群众的支持,领导群众与敌人进行生死的斗争,克服任何困难,打败任何敌人,直到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在解放以来的十年中,毛泽东同志对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增进人民的健康水平,以至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又进一步作了许多的指示。最近,又提出要逐步实现大地园林化,美化全中国,使全国人民像生活在一个大公园里那样舒坦。当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的消息传来后,毛泽东同志兴奋得“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在“微风拂煦,旭日临窗”的时候,“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了两首“送瘟神”的诗,来歌颂人民的胜利,来表达自己的欢欣。这些,都表明了毛泽东同志对人民具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对人民的切身利益多么无微不至地关怀!
毛泽东同志为什么总是不厌其烦地教育我们,指示我们关心群众生活呢?因为我们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我们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为了使人民群众过幸福美好的生活。如果不是这样,革命和建设就失去了意义。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人民的勤务员。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关心群众,体贴群众,注意解决群众大的和小的、长远的和暂时的、根本的和切身的问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解决群众日常的、切身的然而是迫切的问题看成是“小事情”,看成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认真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正说明我们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严肃性。
同时,我们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而不是靠少数人就可以取得胜利的。就是说,要一切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的生活和切身利益,群众就能了解我们、拥护我们,并起来进行忘我的斗争。毛泽东同志说,假如我们对群众的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就会“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就会“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所以,关心群众生活,又是为了一切依靠群众。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革命和建设事业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
总之,关心群众生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正确立场和工作作风,是党领导一切工作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它是打开革命和建设胜利之门的不可缺少的钥匙。一切革命者都应拿起这个钥匙。应该把关心群众生活提到应有的高度。特别是在目前,人民公社化以后,广大群众生活集体化了,党成了群众生活的直接组织者。过去由群众自己安排的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问题,现在由党直接安排了。这不仅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复杂的经济任务,同时又是关系到千百万人生活,关系到人民公社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关系到党与群众关系的重大政治任务。因此,我们对群众的生活问题,更要加以重视。
与此相联,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了注意工作方法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他又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这个“桥或船”的问题,就是工作方法问题。在这篇文章里,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把革命战争和群众生活联系起来、把党的政治任务和群众切身利益结合起来的方针。“注意工作方法”,就要注意正确地调整二者的关系,注意恰当地把二者结合起来。当时,有些同志不了解这种结合的意义。他们认为革命战争已经忙不了,哪还有闲工夫去管群众的生活;认为只有等到革命胜利了,有了和平安静的环境,才能进行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的生活。甚至有人认为,在革命战争时期去谈“琐碎的”群众生活问题,就是“右倾”。毛泽东同志问道:“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他回答说:“当然不能。”但是,假如我们解决了群众的切身问题,群众就会围绕在我们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那时候我们号召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能够不能够呢?”他肯定地回答说:“能够的,完全能够的。”
在文章里,毛泽东同志表扬了兴国的同志们的工作方法。他说:“他们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了,他们把革命的工作方法问题和革命的任务问题同时解决了。”“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为兴国的同志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不是采取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是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不是把进行革命战争和关心群众生活对立起来,而是把政治任务和群众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所以,关心群众生活不但不妨碍革命战争,而且能更好地推动革命战争的发展。当然,毛泽东同志也反对了另外一种倾向,就是那种脱离革命战争的需要,追求过分的享受倾向。
现在,我们党又提出了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见物又见人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把社会主义建设同群众切身利益结合起来的方针。这一方针不是别的正是毛泽东同志这一久经考验的正确方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运用。实践将会证明,这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是多快好省的方针。
社会主义建设,加速发展生产,这是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也是当前利益。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大大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只有生产发展了,才能给改善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因此,必须反对那种不关心生产,只强调改善生活的错误思想。要迅速地提高生活,必须更加迅速地发展生产。在党的教育下,广大人民群众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响应党的号召,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生产大跃进,使工、农业生产高速度发展,出现了广大群众奋不顾身地苦战、而党的组织却反而不得不命令党员干部带头休息那样感人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党及时提出强调关心群众生活,注意生产和生活、苦战和休息的结合,这就保证了党能领导人民更好地前进。生产和生活是对立的统一。因为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没有生产就没有生活;同样,没有生活就没有生产。只管生产不管生活,只管将来的生活不管现在的生活,归根结底也就搞不好生产。同样,只讲生活,不讲生产,生活就失去物质依据。生产发展了,推动生活的提高,生活提高了,又推动生产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生产和生活并不是互相妨碍,互相促退,而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我们党提出的“群众的干劲越大,党越要关心群众生活,党越是关心群众生活,群众的干劲也会越大”的指示,正是体现了这篇文章中的基本思想。任何把两者对立起来,只管生产,不管生活,只讲任务,不讲方法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今年是苦战三年具有决定性的一年,是更大跃进的一年。认真学习和贯彻毛泽东同志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