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教育革命的几个问题

1959-08-16孙宗溶

中国青年 1959年2期
关键词:康生同志劳动

孙宗溶

一九五八年全国高等学校大力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开展了教育改革运动,已经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广大学生和部分教师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不仅完成了许多重大的生产任务,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在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贯彻了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更为重要的是广大师生在生产劳动中得到了锻炼,他们的思想感情已经起了很大变化,知识分子已经开始走向工农化。在这一个时期里,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和教条主义思想正在被破除,新的适合于我国情况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理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正在被创造出来。所有这些成绩都是十分巨大的,这是必须加以肯定的。但是,现在许多突击性的生产任务已经完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已经打下初步基础,情况已经有了变化,同时,由于我们对党的教育方针认识还不足够,对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还缺乏经验,在初期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处理。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经验,更好地安排今后工作,使教育改革运动更好地向前开展。

但是,究竟如何进一步贯彻教育方针呢?或者说,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解决哪几个问题呢?我们思想是不够明确的。去年十月底,少奇同志和康生同志来我校视察,给我们很大鼓舞,并作了一些谈话,这些谈话对我们全面地深入地认识和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重大帮助。现将我学习这些谈话后的几点体会分述如下:

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注意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更好地为当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为将来的建设共产主义服务,因此,按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按照将来建设共产主义的需要,更为提高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就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的要求。

少奇同志在视察我校时,对于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注意提高教育质量问题极为关心。他着重地提醒我们:“教育质量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学生关心,教师关心,我们也关心。”他说:“就像土地改革和合作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但搞得不好也可能暂时降低农业生产。我们的高等教育在教育改革中是否会降低教育质量?如果搞得不好的话,也可能暂时降低质量。”

教育改革正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但是,如果搞得不好也可以暂时地降低教育质量,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我们很多同志对于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必然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是深信不疑的。但是对于搞得不好也有可能降低质量这一点,我们确实有不少人是考虑不够的。少奇同志要我们像在土地改革和合作化中注意防止降低农业生产那样,在教育改革中要注意防止降低教学质量,就促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贯彻教育方针,在实际工作中谨慎将事,并且采取措施,防止降低教学质量,从而保证教育改革运动的健康发展。

当然,我们的这种态度是和那些“怀疑派”的态度根本不同的。我们是首先相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然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又注意防止可能由于缺乏经验和工作作得不好而降低质量,因而是从积极方面保证更好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育改革。而那些用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看待教育改革的人,他们则是根本否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可以提高教育质量的,因而对教育改革抱着抵触态度或者消极观望。我们除了要继续批判他们这种错误态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用提高教育质量的事实来回答他们。

还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教育质量也是和那些资产阶极的教育家的看法根本不同的。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既有政治觉悟又有科学知识,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共产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而资产阶级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又专又白(或者说只专不红),脱离生产劳动的资产阶极知识分子。因此,我们所说的质量是既有无产阶级的政治又有业务,在业务方面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因而结论是学生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资产阶级的教育家们所说的质量是又专又白,或者说只要业务不要政治,而在业务上也是只重视理论知识,不重视实践知识,因而,他们的结论必然是反对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因此,我们必须在进行教育改革的同时,重视提高教育质量;而在教育质量的问题上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又红又专、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反对资产阶级的只专不红、理论脱离实际、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思想。

学校要以读书为主

少奇同志、康生同志在视察时赞锡了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学校采取的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措施。同时他们又着重地指出如我们这样的全日制学校要以读书为主。少奇同志说:“现在是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除开儿童教育而外,工厂农场和学校可能就是一套工人半工半读,农民也半工半读,大家都半工半读。”他说:“你们学校现在还应当是以读书为主,只用一部分时间劳动。因为现在大学教育还没有普及,大学还不多,现在大学要以读书为主,工厂和农场办的学校则应当以生产为主;一种以读书为主,一种以生产为主,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建设和教育事业。只有在将来才可使二者逐步接近,最后变成一样。”

对于学校实行半工半读的发展远景,少奇、康生同志向我们描画出了一个宏伟的规划。少奇同志说:“个别新建的工厂可以招收一些高小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学生,半工半读。他们以生产为主,但也给他们必要的时间认真上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课程,这样,一个大工厂,同时就是一个大学校。这可以个别地去试验,因为这在将来可能是普遍的制度。”

在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之后,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各种性质的半工半读的教育形式(全日制学校的学生以一部分时间参加生产劳动实际上也是一种半工半读的教育形式)正在逐步成长。这是我国当前教育事业中的新的现象。而在将来,半工半读的教育形式将成为普遍的制度。因此,我们对于半工半读必须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但是,在今天我国的情况下,必须要把全日制学校的半工半读和技工学校的半工半读、和其他各种类型的半工半读区别开来,必须把今天条件下的半工半读和将来的半工半读区别开来。由于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还没有普及,大学还不多,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又极其繁重,迫切需要各种建设干部,因此,全日制学校必须以读书为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干部的任务。

有人认为既然学校实行半工半读,那就必须工读并重,无须强调以读书为主。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半工半读是指有工有读,其基本内容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并不必须在比重上各占百分之五十,相反的,倒是必须根据学校和工厂本身的任务不同而应该有所偏重。全日制学校必须以读书为主,技工学校或其他业余学校必须以生产为主,这才能保证生产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利有所偏重,不仅不妨碍实行半工半读,而是更为正确地贯彻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精神。有人认为学校既然是以读书为主,那就不能实行半工半读,不能进行生产劳动,这种看法更是错误的。我们认为全日制学校虽然以读书为主,必须以一段时间使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如果不参加生产劳动,那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党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了。

既要重视生产实践,也要加强理论教学

少奇同志和康生同志都是非常关心理论教学的。少奇同志在听到我们汇报中提到在结合生产劳动进行教学,基础课学时可以略为减少时,他说:“可以减少一些,不能减少太多”。康生同志说:“基础课是重要的,不能因为劳动而忽视基础课”。他又说:“忽视基础课就如列宁说的,仅仅把一个大学变成简单的工徒学校,这种偏向,我们是不赞成的。”

从这些谈话里,我们体会到在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强调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理论教学工作,任何忽视和企图削弱理论教学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当然,为了加强理论教学又必须使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密切联系起来,既要重视生产实践,又要重视理论教学,才能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的目的。有人认为,既要学生参加生产劳动,那就必然要削弱理论教学,要加强理论教学,那就不能参加生产劳动;他们把生产劳动与理论教学完全对立起来,只看到他们的矛盾,而看不到他们之间的联系与统一。这种把理论和实践分离开来的观点是十分有害的。对于理论教学和实践的关系,康生同志向我们做了明确的阐述,他说:“无论是专业课也好,无论是理论课也好,总是由实践中派生出来的,并且在实践中经过考验的,理论不是与实践脱离的,在实践中经不起考验的那种理论我们是反对的,我们认为这也不是真正的理论。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是为了更好地提高理论,而不是要轻视理论,那种认为‘实际就是理论的偏向,我们同样也是要反对的。”

但是,另外有一些人,他们口头上也承认理论和实践联系,他们却歪曲了这种联系。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存在两个偏向,一种是理论还原论,有一部分科学家或者教授,他们说理论是从群众实践总结得来的,也就是说群众实践是理论源泉,但是他们说既然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因此,研究理论也就是联系实

践,所以就不需要再去实践了。显然这种想法是教条主义,我们不赞成。这是一个偏向。另外有一个偏向,同上面的看法相反。他们说既然实践是理论的源泉,那么实践就是理论,所以就不重视理论学习了。这种看法是经验主义,也是不对的。

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有力地克服了教育工作中理论脱离实际的偏向。但同样,在强调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理论教学,这样才可以防止另一种偏向。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地看待理论和实践之间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使教育工作中的生产实践和理论教学正确地结合起来。

重视青年的力量,发挥老教师的作用

少奇同志和康生同志在视察中,对于学校大跃进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极其关怀,特别关怀学生和青老年教师在大跃进中的进步。他们对于青年师生在大跃进以来飞速进步给予很高的评价,作了深刻的分析,这对青年一代是极大的鼓舞。同时,他们又深切地关怀老教师的进步,希望他们积极参加大跃进运动、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这对老年教师们同样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在教育改革运动中,在大跃进中,涌现出大批青年积极分子,他们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忠实地接受党的领导、站在斗争的前列,敢想、敢说、敢干,不怕困难,不怕艰苦,英勇前进,这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高潮中的一种时代产物。正如康生同志所说的:“从整风运动、学校实行勤工俭学、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校办工厂、进行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开展了学术思想批判以来,这一系列运动看出这样一个趋势:时代产生一种新的人,社会主义时代产生一种新的青年,又红又专的科学工作人员,这是时代产物。”康生同志列举了许多历史事实深刻地说明了这一发展规律。他又说:历史发展可能使某些老的科学人员对新的科学人员有点望尘莫及,现在绝不能轻视新的人物,不能轻视青年人”。从这里可以看到,不是青年人特别聪明,而是时代产生新人,因之,我们要认清这种情况,青年人绝不能因有了成就就骄傲起来,而应当戒骄戒躁,虚心地向一切有知识的人学习,向老教师学习,继续不断地前进。老年人也要迎头赶上去。

那么,老年人究竟能不能迎头赶上呢?当然能赶上。根本问题在于是否愿意彻底进行思想改造,放下架子,参加实践,和群众一道动手搞。少奇同志告诉我们:“一定要动手,不动手是不行的,一动手就能提高,一句老话,事情真正地开始了就等于做了一半;但是,只要事情还没有最后完成,即使完成百分之九十九,也只算做了一半。你们自己动手作许多试验很好,动手试验不要怕,失败一次,失败二次,失败了再来,一百次失败也要再来,有一种药品叫六O六,就是失败了六百O五次之后才成功的。”康生同志也积极鼓励老年科学家,他说:“从各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中看到,有些老年科学家,积极的发挥了他们的作用,他们与青年人合作得很好,有些与群众关系还不密切,但人总是不甘落后的,只要放下架子.以普通劳动者自处,他们所学的东西与群众结合起来还是很有用的。”

根据少奇同志和康生同志所说的,使我们认识到时代产生一批新的人物,我们必须掌握这一情况,大胆放手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特别重视青年师生的成长,把他们作为我们完成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不断教育他们,鼓舞他们前进。但是,我们在教育改革中也必须注意争取、团结和改造中老年教师,对于他们的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必须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必要的批判,同时,必须积极组织和鼓励他们参加群众的大跃进运动和教育改革的实际工作,使他们得到锻炼,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中的多数是可以改造过来的,不能改造的那是极个别的人。中老年教师一旦思想改造过来,和群众一起,他们的知识仍是有用的。从这里使我们认识到,在高等学校不依靠群众,只是执行专家路线是错误的;而不团结和利用中老年教师,不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是不对的。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走群众路线。既注意发挥青年的作用,同时也注意对中老年教师的团结和改造的工作,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教育改革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

以上几点,是我们对少奇同志和康牛同志谈话的初步体会。我们今后将继续深入地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

猜你喜欢

康生同志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同志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热爱劳动
作为“文物大盗”的康生
严良堃同志逝世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