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驳鲁行等所谓的“量力而行”

1959-08-16赵益民

中国青年 1959年7期
关键词:力争上游困难同志

赵益民

当我们刚刚完成了一件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试制工作以后,读到了鲁行同志在“中国青年”上发表的一封信和刻柔同志的“‘量力而行是上策”的文章,我的感触很深。我想在这里谈谈我们是怎样对待困难和理解困难的,他们的“量力而行”的说法的实质是什么。

在以防疫为主的口号下,消毒药水对饲养生猪的饲养场来说,那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可是最近在我们这个地区买不到消毒药水,这怎么办呢?年青人没有被这个问题难倒,大家商量结果,自己动手试制。年青人向党提出这个课题以后,党立即给了有力的鼓励和支

持,并指出要用青年人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试制工作中的一切困难。我们接受了这个光荣的任务。

做比说究竟要困难的多呀!虽然同志们都有此较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各方面的条件毕竟太差了:加热器具只有一个炉子一只小铁锅,没有精密的度量衡仪器,只有一杆十两一斤的铁盘秤,其它用具就是一个大碗、三个瓶子。这方面的困难还好办,最糟的是我们参加试制工作的四个同志,没有一个是高小毕业的。不懂药理,不懂化学,不会计算,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手头上只有一份外地试制成功的文字说明。就恁这些要制成消毒药水,在鲁行和刻柔看来,显然是太不“量力而行”了。然而,我们并没有被那些困难所吓倒,我们决定在干中去钻,钻中去干。经过五天五夜的时间,先后试制了十九次,我们终于试制成功了。

这里我不打算把每一次的试制情况都写出来,我只谈我们在试制时遇到的一个思想问题和同志们的苦战精神。在我们试制到第十四次的时候,有的同志就产生了灰心思想。那就是苛性钠总是不能和植物油充分地溶解到一起。虽然,我们也是积极地找原因,热烈地展开争论,但总是怀疑我们的计算是不是确实,苛性钠的浓度是否合乎要求,一连串的怀疑都说明我们不能再试制下去了。一种不想再试制的思想占了上风:客观条件不够,很难试制成功;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搞下去,不但浪费国家财富,而且浪费个人精力,与其这样浪费,干脆不如做点别的工作。当我们正要收起来不干的时候,我们想起了党的教导。党不是曾经告诉我们不要半途而废吗?并没有具体地指示我们试制到第十四次就不往下试制了呀!就这样偷偷地不干了能对得起谁呢?饲养场不消毒,生猪就可能闹病,甚至死亡,国家财富不受损失吗?生猪不足,生产战线上的劳动者们要得不到足够的营养,难道不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吗?我们在这些重大而又迫切的问题的激励下,终于又振作起来,继续试制下去了。

在这五天的时间里,我们根本忘记了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晚上。有的同志眼睛熬红了,但就如同战场上的兵士一样,没有困,没有累,只有心情紧张,总是希望这是试制的最后一次。有的同志深夜里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回家去,但倒在床上无论如何又睡不着;即使睡着了,在梦里也是梦见消毒药水试制成功了,高兴得大声碱起来了,把睡在旁边的妻子、孩子都惊醒了。这几天,一天只吃一顿饭,就是这一顿饭吃的也很勉强,几口白开水;两个小窝头。是没时间吃吗?不,是一点都不觉得饿。

这些情况我不打算多谈了,试制成功以后,我们那股高兴劲我也不多叙了。

我认为,哪里有斗争,哪里就有困难。没有困难,又还有什么斗争?不松劲,不灰心,发挥智慧,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切都是为了在斗争中战胜困难。

至于鲁行和刻柔的“量力而行”的说法,从我们的实践中体会到,问题是在于使用什么样的尺度来要求来衡量,也就是怎样去“量”你的力。是用右倾保守、干劲不足、甘居中游的尺度去“量”呢,还是用敢说敢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尺度去“量”?大跃进中的无数事实证明,有许许多多事情,对有右倾保守、干劲不足、甘居中游的思想的人来说,是不可克服的困难,要去做它就是不“量力而行”;对有敢说敢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思想的人来说,不是什么不“量力而行”,而是完全可以克服困难的。鲁行和刻柔所提到的所谓“量力而行”的说法,实质就是被困难吓倒了,在逃避困难。我更不同意刻柔所说的:“只要量力而行,有许多困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过去所以招来那么多的麻烦都是自不量力的结果。”这种说法是表现了他一点干劲都没有。因为谁都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总是要遇到一些困难和麻烦;要想不招来困难和麻烦,最好的办法,就是干脆躺倒什么事都不要干。但,这对于一个青年,难道是可以想像的吗?

猜你喜欢

力争上游困难同志
困难中遇见团队
力争上游
困难我不怕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力争上游、妙心
力争上游的白杨树
严良堃同志逝世
选择困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