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几个问题

1959-08-16张执一

中国青年 1959年4期
关键词:剥削阶级资产阶级阶级

张执一

一、什么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一般地谈谈什么是知识分子。毛泽东同志曾经概括而确切地说过什么叫做知识,他说:“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从事这两门知识的研究的人就是知识分子。

仅仅这样来理解知识分子还不够,毛泽东同志还教导我们:“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知识分子不仅研究阶级斗争的知识,而且还参加阶级斗争,为不同的阶级服务。因而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可是也没有“超阶级”的知识分子的。因为,知识分子不只是自然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里,出身于一定的阶级,受一定的阶级教育,为一定的阶级服务;他们的社会生活逐步培养与形成他们具有一定阶级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每一个阶级,特别是每一个统治阶级,都需要争取或者培养本阶级的知识分子为其服务。因此,我们分析知识分子的阶级地位,并不是根据他们是否占有生产资料,而主要是根据他们的政治立场与思想状况。一般说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出身于剥削阶级的家庭,受过资产阶级的长期教育,在政治思想上为资产阶级服务,依附资产阶级生存,分享剥削的成果,而成为资产阶级中的一个特殊阶层。

中国的旧知识分子,大致上可以这样区分:一部分是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服务的,这部分人是反动的知识分子;另一部分人是背叛了他们所出身的阶级,投身于无产阶级事业,为中国民族求独立、自由,为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而奋斗的,这部分人是革命的知识分子。这两部分人在旧知识分子中都是少数,而多数人则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同中国的资产阶级分子一样,在政治上具有两面性。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们一面同上述三大敌人有矛盾,参加了民主革命;但另一面,他们对三大敌人还存在着幻想和软弱性,在斗争中经常表现动摇和妥协,他们对于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革命主张和基本政策,并不是完全赞同的,他们所抱的政治理想是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在人民革命由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后,这种政治上的两面性仍然存在,他们的本性是强烈愿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但在“大势所趋”的条件下,又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在解放以后,经过了各次政治运动,特别是三反、五反以及反右整风运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多数人是有了各种程度不同的进步的,但他们的政治立场尚未获得根本改造,他们仍然未脱离资产阶级的范畴,在政治上仍处于中间状态。就中国人民革命目前所处的具体条件而言,如果要判定谁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那就要看他的政治态度是否属于中间状态。因而有些人的出身并不是剥削阶级,但在资产阶级的教育或者影响之下,也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同样是资产阶极的知识分子。有些人在旧社会的时间虽不很长,但是在解放后受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也可能在政治上站在资产阶级方面,甚至成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相反,有些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与改造下,得到了根本的改造,政治上已经站在工人阶级方面来了,也就是说已经从资产阶级分子中分化出来了。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可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但他们在政治上是坚决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并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这样的人也不能说他们还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我们不能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他们是在不断分化的。在他们当中,少数人变成了反对中国共产党、反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这些人实质上已是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政治代理人;也有一些人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对他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与改造,背叛了原来的阶级,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成了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

对于大专学校的青年学生,也要从其政治、思想上作具体的分析,不能一律视他们为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但也不能把他们都看成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因为在青年学生中,有一部分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共青团员,以及坚决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非党左派;也还有少数人是资产阶极右派,这两种人都已不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另外一部分人(它的比例在各个学校是不同的),不论他们的出身、成份如何,但在政治态度上只要是处于中间态度就应该是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范畴。青年学生当中有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是并不奇怪的。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或者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教师都可能给他们以资产阶级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政治态度上处于中间状态,有两面性,这一点是同旧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比起来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的;但由于他们的年纪轻,社会经历也不同,在进行根本改造的时候可能有所不同。

我们提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不是要求在知识分子中一个一个地划分阶级,而是为了明确了这一问题后,便于我们在政治实践上如何积极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根本改造。

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工人阶级的矛盾是属于什么性质?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说明我国社会所存在的两类矛盾问题。我国社会目前尚存在着两个剥削阶级:一个是已被打倒了(尚未消灭)的地主买办阶级和其他反动派,这个剥削阶级同人民的矛盾是敌我矛盾;处理这一矛盾,需要采取专政(即强制、压服)的办法: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资产阶级右派同人民的矛盾在性质上也是敌我矛盾,只是在处理方法上,为了争取中间派,也便于分化右派,而是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处理而已。另一个剥削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这实际上是指中间派,因为左派和右派都在政治上已从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里分化出来了。这个剥削阶级,不同于劳动人民,也不同于第一个剥削阶级。这个剥削阶级在政治上同第一个剥削阶级有矛盾,又同劳动人民有矛盾。可是它同劳动人民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的阶级矛盾,但又不同于劳动人民内部的矛盾。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属于第二个剥削阶级的范畴,他们同劳动人民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那么,他们同资本家之间是否完全没有差异呢?那也不是的。他们同资本家之间还是有些不同的。这种不同之处在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他们并不占有生产资料,而是以他们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文化科学知识为资本家服务,从而在资本家那里分享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在形式上,他们同资本家之间还存在着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也存在着一定的非对抗性的矛盾;他们在政治思想上且是资产阶级中比较敏感的一部分,常常是以资产阶级的代理人或者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但是这些不同,并不是本质上的,本质上——尤其是从政治、思想方面看,他们同资本家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自中华人民共利国成立以后,或者自生产资料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基本上转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以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资本家之间已经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他们所得的工薪,有的则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学校或者研究机关所付给,有的则是基本上已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公私合营企业所付给,而早巳不是如以往一样分享剥削阶级的剥削所得;可是由于他们的政治思想与世界观至今尚未获得根本改造,因而仍然是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仍然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要废除剥削制度和消灭剥削阶级,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是个剥削制度,现在已经成为反动的制度,坚持复辟资本主义制度的人,是反动的;这样的人同劳动人民的矛盾是敌我矛盾,是属于第一个剥削阶级的,他们是革命的对象。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来说,是要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被消灭的;但由于中国人民革命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与现实条件,资产阶级(除右派外),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或者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他们在政治上都是一个中间阶级,在我国通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即和平改造的方法来消灭这一剥削阶级,改造资本主义的企业,改造资产阶级的人,因而他们是团结、教育、改造的对象;团结他们可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改造其不利于社会主义的一面。我们是用和平改造的方法,在人民内部达到消灭这个剥削阶级的目的,而不是把它当成敌我矛盾来处理。这是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的问题,是一个带原则性的问题。用和平改造方法来消除这一阶级矛盾是否会影响无产阶级专政的巩固,与削弱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呢?不会的,这样做,只会扩大无产阶极专政的社会基础与巩固无产阶级对于革命的领导权。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然是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他们同劳动人民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这种矛盾在表现上同资产阶级分子比较起来虽然可能有不同的形式,但在根本上却是反映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在我国的条件下,处理这一矛盾,同对待资产阶级分子一样,不是用专政的方法,而是用和平改造的方法,即说服教育的方法,又团结又斗争的方法。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是不可偏废的,即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斗争,解决矛盾,以便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而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资产阶级分子还有所不同,固然他们的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同社会主义革命是根本不相容的,但是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却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亟需的。因而更不能采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来处理这一阶级矛盾,而且还需要在对他们进行根本改造工作的同时,尽一切可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或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并团结他们以反对国内外的共同敌人。有的人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革命对象,他们同工人阶级的矛盾是敌我矛盾,对他们只要压服,不用说理,只要斗争,不要团结。这种认识显然是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不相容的,是极其错误的。

三、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和平改造政策的必要与可能

为什么需要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采取和平改造的政策?这是由于我国人民革命所处的历史条件与现实条件所决定的。

我国原来是一个文化落后的国家,科学技术不发达,知识分子原来就不多,革命的知识分子更少;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又迫切地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这就发生了一个问题:是“借用非共产主义者之手”来建设社会主义呢,还是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搁在一边”?肯定地说,需要尽一切可能去争取他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社会主义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而不是把他们“搁在一边”。这正如列宁在俄共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我们从历史例证中看见,当资产阶级初获得胜利时,它就从另一阶级,即封建阶级出身的人们中找到实行管理的人,否则,它便无从找到这种人。要清醒地观察事实:资产阶级从以前的阶级中找到人材,而我们现在也就有同样的任务,要善于采取以前阶级底知识和素养,善于利用它,驯服它,为本阶级底胜利而运用这一切。”这一段话的意思很清楚,而且对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吸收资产阶级分子参加并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来说,有其现实的指导意义。有的人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累赘”,没有什么用处,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应该看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现代文化和技术知识,是旧社会遗留给我们的一笔社会财富,而不是什么“包袱”。它可以为资产阶级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我们不能把自然科学的知识当成有阶级性的东西,也不能认为无产阶级的文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具体分析一下,他们每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是不同的: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固然是少数,但不学无术的“江湖术士”也是少数;多数人是学而不专、专而不深,在不同程度上脱离实际,片面、主观;然而,这些人的文化和技术知识,对于我们这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来说,仍然不失为一笔“财富”。我们应当珍惜这笔“财富”,不能因为其中有些人“不学无术”,就把整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看得一钱不值。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事业是有用的,但他们目前的政治思想状况同社会主义的要求还不适应,他们的政治立场还没有脱离中间状态,在思想意识上还存在着唯心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消极的一面,这就使得他们不能在自觉的基础上积极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他们的才能,而同社会主义发生矛盾。因此,他们必须在政治思想上继续地进行根本改造。由于这种改造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也不同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因而既不能采取行政命令的方法,也不是单凭我们一方面的良好愿望所能决定的,这就需要长期的、反复的耐心细致的进行说服教育,在他们中间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他们逐步“红”与“专”,从而使他们自觉地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样做,是对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事业完全有利的。如果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搁在一边”,或者设想强迫他们工作,不仅不能使他们充分贡献出自己的技能,而且还可能加深他们同工人阶级的距离,甚至使矛盾的性质转化,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事业不利的。同时,进行这一改造,是同整个对资产阶级改造工作分不开的。由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多是资产阶级的代理人或者政治上的代言人,他们在资产阶级中有比较广泛的联系与影响,对他们采取和平改造的政策,就有利于稳定整个资产阶级,有利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和平改造。

在历史上,资产阶级的知识分于同工人阶级有过政治上合作的良好关系,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将来,需要作到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重大差别,才能进入共产主义。从这些方面考虑,勿论如何也得不出放弃和平改造政策,或者对这一改造可以采取消极态度的结论。而且,由于国内外反动派的存在,尤其是帝国主义还在时刻企图破坏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他们从各个方面与我们作斗争。这就需要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去对付我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如果我们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是采取和平改造的政策,就可能使矛盾性质转化,为反动派所欢迎,而对人民的革命事业不利。

和平改造政策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主要是取决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能否接受这一政策,是否积极进行自我改造。

他们是否能够接受这一和平改造呢?这需要从两方面看:一是外力的推动,这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方面的胜利发展(包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进展),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与加强,工农联盟的不断巩固,……等因素,“形势逼人”,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能不考虑接受和平改造,依附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然而,仅仅是这样并不等于和平

改造政策的实现。这就需要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本身方面来加以分析: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方面的进展,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不只是单纯地造成了“大势所趋”,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积极进行自我改造,在他们当中逐步增加了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因素,从而又在他们内部促进和平改造的实现。这种情况表现为左派队伍(指原来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那一部分)的逐渐形成与扩大,以及中间分子的不断向左的方面转化,这就使他们的自我改造取得了较前更加有利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就曾谈过:“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那些时期、统治阶级内部,整个旧社会内部瓦解的过程便来得非常强烈,非常尖锐,致使统治阶级中有一小部分人脱离出去而归附于革命阶级,即归附于未来主人翁的阶级。”这一论点,是在资本主义还有一定活力,而社会主义革命还未能在一个国家内取得胜利的条件下提出来的;那末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与历史条件下,在世界范围内已有约近十亿人口的十多个国家相继获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条件下,又有什么理由怀疑中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多数人能够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并逐步在政治上转化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呢?

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策及对知识分子的和平改造工作领导的正确,就为这一改造工作的胜利完成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四、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的伟本成就

中国共产党历来就是重视知识分子问题的,认为人民革命和建设工作都需要知识分子参加,需要对他们进行团结教育改造。

早在1939年,中共中央曾通过“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指示一切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共产党的组织和军队,应该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解放军、学校和政府机关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了广大的知识分子参加了民族民主革命,他们在这一革命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并使他们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和改造,并且有很大一部分人成为民主革命时期的左派,还有不少的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继续采取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而且这一政策的贯彻达到了全国的范围。这不只是根据统筹安排的原则,在政治上和工作中对他们进行了适当的安排,而目还通过了各种措施,如参加各项政治运动和政治活动,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帮助他们学习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使得他们获得了显著的进步,为进一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个显著的事实就是:在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高潮”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人是表示拥护的,当社会主义革命深入到政治思想战线上的时候,他们当中少数人向中国共产党、向社会主义展开了猖狂的进攻,这是一次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当时,他们当中的中间派曾经跟着右派跑了一段不短的路程,这是不足以引为奇怪的,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中间分子有动摇性,有反复性,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跟随右派走的。然而,右派分子在他们当中还是少数人,而多数中间分子的向右动摇也只是暂时的现象。经过1957年夏季以来一系列运动,右派在群众中被彻底孤立并开始分化,中间分子在不同程度上向左靠拢了一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这个顽固的思想阵地已开始突破,在学术思想上也已打开了缺口。重理论、轻实践,重业务、轻政治,只专不红,……等在全国的机关、学校中遭到了严厉的批判,所谓权威思想也遭受到猛烈的攻击,在业务上和学术上已树立”兴无灭资”的有利阵势,并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许多知识分子经过了这次深刻的教育,深深感到继续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并在实际行动上也有所表现,他们之中有的人走进了工厂,深入到农村,要求克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毛病;在全国的全面大跃进中,他们当中的多数人且已投入了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洪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在逐步提高。他们过去垄断科学技术的状况已经根本改变,无论在政治思想上,或者在科学研究、教学业务上,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大跃进中,他们的总的趋势是继续向左转,但是他们当中的多数人仍然没有摆脱资产阶级的立场,对共产党的领导,还是又服又不服,有服有不服,对共产党的当前的重大政策方针还有不同程度的怀疑以至抵触,特别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他们的疑虑更多。他们的一些疑虑,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在作祟,这说明他们还必须进一步改造。当中国共产党的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公布后,他们的疑虑和混乱思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有些人从文件中看到美好的前景,益发感到有加速进行改造的必要。

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改造政策是正确的,成绩是巨大的,但这一改造工作尚未完成,它是长期的、艰巨的与复杂的任务;而且这一斗争还会时起时伏,存在着反复性,因而需要在改造工作中“有张有弛”,曲折地前进。正如刘少奇同志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的:“一次整风运动是不可能解决所有矛盾的。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不但要彻底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一切旧制度,而且要彻底消灭遗留在人们头脑中的,由这种旧制度所产生,为这种旧制度服务的一切旧思想、旧习惯,要消灭资产阶级思想,兴无产阶级思想,也就是说,要在人们的心理上最后地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一切残余。这是比在经济上消灭剥削阶级困难得多的任务,必须经过长期复杂的教育和斗争的过程才能解决。”今后,我们对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仍然是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

五、端正宁“左”勿右的态度

如前所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反右、整风运动以后,对于人民公社运动仍有许多疑虑,以至抵触情绪,但他们并没有同工人阶级形成对抗;而中国共产党考虑到城市中的一些与农村不同的条件,考虑到资产阶级分子(包括其知识分子)对于成立公社还有顾虑,因而决定“在城市中应当继续试点,一般不忙大量兴办,在大城市中更要从缓,只作酝酿工作。要等到经验多了,原来思想不通的人也通了,再大量兴办起来。”(见“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六中全会决议发表后,一个短时期的阶级关系紧张的情况缓和下来了。广大的干部一般已认识到:当前,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为了革命的利益,我们对于资产阶级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需要引导他们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放手让他们在为社会主义服务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做出成绩,并通过实践,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改造。对于他们的缺点,应该进行正面的教育,更深入、细致、耐心地对他们进行工作,进行一些适当的批评;对于他们的进步和在工作中的成绩,需要给予必要的鼓励,以便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但是在当前,也有一种值得注意的情况是,有些人认为对待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应该采取宁“左”勿右的方针,认为斗争是主要的工作方式,为斗争而斗争。这种错误地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是同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相容的,因而必须予以端正。应该看到,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方针和具体政策是根据客观事物发展的情况和规律制定的,我们如果确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好团员或者是国家的好干部,就必须坚决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听毛主席的话,掌握正确的政策,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同党的这些基本政策与工作方针相适应。要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无论右的或“左”的倾向都是不符合客观情况,不符合党的根本利益,因而也都是不正确的。如果说,有些同志对于右倾是深恶痛绝,而对于“左”倾则认为可以原谅,甚至采取欣赏的态度,这是不对的。从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看,“左”倾对于革命的损失,并不亚于右倾的后果。

当然,抱有宁“左”勿右的想法的人只是极少数的人,他们的思想动机,可能是出于从个人的得失来考虑,也可能是为了急于帮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进步,不了解当前的整个斗争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我们是希望这些同志从党和整个革命事业的利益考虑,提高自己的认识,克服工作中的缺点,把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团结教育改造工作作得更好的。

猜你喜欢

剥削阶级资产阶级阶级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