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是个十分可爱的地方

1959-08-16高峰

中国青年 1959年24期
关键词:青海

高峰

编者按:党中央和毛主席号召我们,向地球开战,建立强国。实现这样的伟大志向,我们不仅有着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全国六亿五千万勤劳勇敢的人民,而且有着雄厚的物质资源和各种有利条件。我们请一部分省(区)的负责同志写了介绍本省(区)情况的文章,在本刊陆续发表。我们相信,广大青年从这些文章中,不仅将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必将从中受到很大鼓舞,充满信心地为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高度发展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青海,是一个地大物博,十分可爱的地方。解放以来,这里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哈萨克等七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英勇奋斗,使这块富饶的土地焕发出灿烂的光辉。

青海有祁连、民仑等五大山脉;有长江、黄河等一百多条河流;有青海湖等一百多个大小湖泊;有从未采伐过的原始森林;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几千万亩平坦肥沃的宜垦荒地。名山、大湖蕴藏着丰富的资源,长江、黄河提供了用之不尽的水力、水利。农业、牧业和工业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

异常丰富的地下宝藏

青海的矿藏究竟有多少?目前还难以说明她的全貌。解放以来我们进行了巨大的地质勘探工作,勘探的面积却只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一。不过,从全省三分之一的面积上勘探的成果来看,完全可以肯定,青海的矿藏是异常丰富的。柴达木盆地和服速山,是我们几年来勘探的重点地区,现在已经发现的矿种达七十多种,矿点二千五百多处。矿藏分布之广、种类之多、矿床之大、品位之高,都是极其可观的。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人们叫它“黑色的金子”。柴达木就是个千里油香、满盆石油的地区。在已经发现的一百一十多个储油构造中,有三十个已经喷出原油或有油气显示。产量最高的油井,日喷原油八百吨,喷油气一百万立方公尺。到八月底,盆地的原油日产量已达一千五百吨右右,著名的冷湖高产油田,被列为国家的重点油区之一。一个初具规模的油田基地,在过去荒无人烟的地方诞生了。

柴达木是以石的丰富著称全国的。其实,她不仅有丰富的石油,而且有丰富的各种黑色、有色、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如盆地北绿锡铁山的铅锌矿,矿床巨大、品位极富,而且伴生有十几种稀有元素和贵重金属。盆地的食盐更是多得惊人,估计储量在一千亿吨以上。那里,简直是盐的世界。有盐铺的公路,有万丈盐桥,也有全部用盐块盖的房子。有红色、蓝色、白色大而透明的“玻璃盐”,也有粒小如珠的“珍珠盐”。这些盐有的取自盐湖,你一边取,它一边长,取不尽、用不完;有的因多少年来无人开采,已经积成矿盐,坚硬如石此外,如钾等的储量也很大,现在全国最大的钾肥厂已在盆地建立起来。因此,“聚宝盆”这个称号,柴达木是当之无愧的。它不仅有条件成为祖国的大型石油基地之一,而且也有条件成为祖国的一个化工基地和有色金属基地。

号称“中国的乌拉尔”的祁连山,绵延一千二百余公里,遍地是宝。已经发现的矿藏有铜、铁、煤、路、镍、铅、锌、硫、金、银等三十余种,矿点二百余处。许多矿藏都是储量大、品位高,矿床多为大型或特大型的。

其它地区,虽然还没有进行地质勘探工作,但是也已经发现了不少矿点。昆命山北坡的一个铁矿带长达三百余公里,一个煤矿带长达一百多公里。人们把昆仑山誉为“铁腰带”,“煤腰带”。在不少地区还发现了丰富的锡、锰、锑、钼、铂、石墨、玉石、水晶、锂、重晶石、莹石、石棉、云母等矿藏。青海几乎是县县有铁、县县有煤,不仅有一种矿,而且有几种矿,甚至有的多达几十种矿。如果就已经探明和初步掌握的一些矿种储量作一个建厂设计,就可以建立三个钢铁工业基地,四个煤炭工业基地,两个有色金属联合企业基地,一个综合性的化学工业基地和一个大型的石油工业基地,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工业体系。

天然富饶的农林牧副渔业

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适宜,可以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去年德令哈农场一万多亩春小麦,平均亩产达到千斤以上。赛什克农场还创造了小麦亩产八千五百多斤的高产纪录。今年大面积的丰产田更多。乐都县群众试种的水稻已经成功,平均亩产达到六百多斤,最高的还超过了千斤。试种的棉花,收成也不错。现在,全省还有宜垦荒地五千多万亩,巳经建立了六十七个国营农场。随着荒地的大量开垦和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增长,青海的农业生产必将飞跃发展,前途异常远大。

青海有着广大的天然牧场,水草丰美,适于畜牧业的发展。现在全省有牲畜一千多万头,将来再发展几倍也不愁没有草原。现在有国营农场三十九处,将来会增加得更多。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为人们提供着大量的皮、毛、肉和奶品。负有国际声誉的“康宁”牌奶粉就出产在这里。

森林资源也很丰富。在昆仑、祁连、唐古拉等山中,森林如海;农业区白杨夹道,果树成林。主要树种,除云杉、桦树、山椁、园柏、油松、青岗树等贵重木材外,还有桃、杏、梨、苹果、枣、胡桃等种类繁多的果树,盛产各种味美可口的水果。

野生植物、珍禽异兽,是祖国的一批巨大的财富。全省的野生果树有二十多种,有的可以酿酒,有的可以作果酱,有的还可以榨油。经过鉴定可以利用的野生经济作物有二百多种,其中有稀有的珍贵药物冬虫夏草,有闻名的大黄、钻阳,有大量可织高级衣料如凡立丁、华达呢的罗布麻,也有提制香精、香料的植物在丛山密林中,出没着大量的珍禽异兽,真是一,座天然的大动物园。这些野牲畜中,有的肉可食、皮可用,有的生产麝香、鹿茸等贵重药材。在大量捕捉的同时,我们已开始有计划地驯养繁殖,现在各地已办起不少的养鹿场,天鹅、野鸭场。

全省有水面一千余万亩,盛产各种鱼类,除了著名的涅鱼外,还有鲤鱼、鲫鱼、金鱼和大头鱼等,许多湖泊、河流中,鱼群密度很大。青海湖就是一个大鱼库,据说鱼的密度已经影响到鱼的繁殖捕起来非常容易,二十几分钟可以拉一网,一网可以捕到三千斤左右,最多的达到一万五千斤。现在我们捕捞的鱼,除供应省内市场外,还供应外省一些市场的需要。

解放十年的巨大变化

从这些简略的介绍里,不难看出青海是一个多么富饶的地方。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党的领导下解放了的各族人民。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各族人民干劲冲天地辛勤劳动,再多的宝藏也只能无声无息的长眠地下。解放十年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翻了身,埋藏在地下多少年的宝藏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青海的面貌起了巨大深刻的变化。特别是1958年党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极大地鼓舞了各族人民的革命干劲,发扬了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大跃进,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现在,农业区已全部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牧业区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也一步登天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无论工业、农业、畜牧业及其它各项事业,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1958年和1949年初解放时期相比:全省县营以上的工矿企业单位增加了五十三倍多;工业总产值增长了十四倍;粮食产量增长一点九倍;牲畜头数增长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各类学校增长二倍多,学生增长了六倍;卫生机构增长了二百二十多倍;电影院、电影放映队、剧团、剧场和文化馆(站)增长了六十五倍多;公路通车里程增长二十六倍,客货运汽车增长二百八十多倍。青海过去不产钢铁,没有铁路,没有一所高等学校,几乎没有现代工业。但是,经过十年苦战,特别是一九五八年以来的大跃进,我们炼出了钢铁,并建立了几处小型钢铁基地;兰青铁路通车西宁,并继续向西挺进;许多过去没有的重要工业部门,如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等都开始建立起来了;高等学校也由1956年的一所增长到七所。所有这些成就,对于根本改变青海面貌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各项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解放前那种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辛酸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农牧民平均每人消费品的购买力,1958年比1949年提高了将近三倍,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占有的粮食增加了一倍,大部分牧民,解放前根本吃不上粮食,1958年除了肉食、奶食以外,每人每年平均有一百五十——二百斤粮食了。人民公社化实现后,更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和很大的提高。

今年以来,各族人民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去年大跃进的基础上乘胜前进。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以后,各族人民大反右倾、大鼓干劲,一个汹涌澎湃的增产节约高潮席卷全省,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进度之速,成绩之巨,前所未有。各个战线上,捷报频传。今年农业生产大丰收,总产量比特大跃进的1958年还增加了百分之十七多。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开荒三百五十多万亩,平均每人近一亩半,相当于解放十年来开荒总和的三倍以上。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一百七十多万亩,预计年底可以超过二百万亩,比解放以来扩大灌溉面积总和还多。过去从来不种庄稼或者种也不多的牧业区,已有十个县实现了粮食自给。在这个胜利的基础上,各族农民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以大兴水利、大搞水土保持和积肥造肥为中心的冬季生产运动。在工业交通战线上,到十一月中旬,已经有柴达木、西宁市和一批县,提前完成了年度工业生产总值计划;有八十多个工业、交通企业单位,扬鞭纵马跨进1960年:有生铁、焦炭、钾肥、采伐木材、电动机、割草机等五十一种主要产品的生产已提前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广大职工正在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创造更大成绩,迎接1960年元旦。畜牧业生产,也是成就辉煌。一个以抓膘保膘、接羔育幼、防冻保畜为中心,大力开展适合母畜的“万羊万羔”、“万牛万犊”“万马万驹”的畜群丰产运动,正以龙腾虎跃之势向前发展。畜牧业生产,大丰收在望。

辛勤的劳动、美丽的远景

过去,人们一提起青海就马上联想到荒凉。但是,青海的命运一旦掌握在人民的手里,曾几何时,便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西宁,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在被逐步迅速地建设成现代化的城市。宽阔的沥青路平坦地从市中心伸向西郊,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群代替了低矮破旧的房屋。全市人口比解放初期增加了将近七倍。今年的工业计划总产值比1949华增加十六倍多。工厂林立,呈现着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在过去荒无人烟的地方,一座座新兴的城市面立起来了。昆仑山下,江河源头,牛羊成群,麦浪翻滚。成千上万的勘探人员活跃在崇山峻岭之间,数万名铁路员工为把铁路早日修到柴达木而奋战。他们的口号是“要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站透戈壁千层土,踏遍昆仑万重山”。这是多么豪迈的英雄气概!青海,随着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正在变得日益繁荣和美丽。这是党的总路线和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二百五十多万英雄的各族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这块“更穷更白”的大地上,描绘着最新最美的画图。十年以后,青海将变得更加可爱。那时候,青海的面貌将发生根本变化,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牧业和现代科学文化事业的地区。

当然,要在十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困难是不少的。青海的底子薄弱,困难还可能要多一些。但是,青海的各族人民相信,天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只能更加激发我们昂扬的斗志。这首先是因为,我们有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有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伟大胜利。这就是照耀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灯塔,是我们战胜困难,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高举起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青海地区的建设事业就一定会多快好省地飞跃发展。其次,青海各族人民和我国其他地区的人民一样,怀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求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他们知道,超速改变青海的面貌,使青海的丰富宝藏早日为祖国的建设服务,正是他们的神圣职责。这种信念,时刻在激励着他们的斗志,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解放以来各兄弟省支援了青海数十万职工,大量的物资,器材和设备,派来了大批的技术力量,几十万名青年踊跃来到青海安家立业参加建设。这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各族人民的干劲,而且为青海的建设事业增添了力量。特别是人力和技术的支援,对于迅速改变青海面貌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还将有更多的青年自愿来青海,参加建设。所有这些,怎能不使青海的各族人民更加信心百倍!有了这一切,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呢?

青海的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意气风发,干劲冲天,步伐一致,共同前进。我们完全相信,青海随着祖国的繁荣和富强也将建设得更加美丽。

猜你喜欢

青海
青海草业
大美青海
青海:多措并举抓防治 探索创新促发展
青海:畅享冰清世界新“年味”
大美青海,仲夏之行
青海颂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蓝
推动“青海节奏”向“青海示范”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