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是怎样诞生的
1959-01-20B.比笛宁
B.比笛宁
试验
当装配工人还在装配飞机和消除故障的时候,试验工作组已经开始有次序地,逐个组件逐个系统地了解整个飞机。一边研究图纸,一边请设计师讲解有关的问题,而且要把使用说明书,载荷,速度,压力,温度,舵偏差的数据背诵下来。制定出试验的程序。
机械员协同试车工人,电气工人,及仪表工人最后一次地仔细观察了这架委托给他维护的机架。一切都很好。给飞机穿上崭新的绿色布套,把它挂在拖车后面,飞机上有减振柱,可以减少它在不平道路所受的振动,于是飞机就这样颠颠簸簸地被拖到飞机场去。
停机库里腾出一块地方来,在仪表实验室的架子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许多校准过的试验仪器,运来了所需要的燃油和滑油。首先要确定飞机的重量和重心位置。这就需要将飞机秤三次:第一次是飞机在飞行线上的重量,第二次是飞机尾部着地时的重量,第三次是飞机尾部翘起来时的重量。由这三个数字可以看出重量结果还不错。飞机实际的重量比较前几个月由设计室计算的重量总共只多百分之1.5。
现在开始地面试验。电气技师站在飞机旁边,他们把飞机场的小型发电站拖来。用导线将发电机与飞机上的插销接通。一会儿响起了发动机起动的声音,可以看出仪器和电气机构的指针开始游动。
飞机身上各个复杂的“关节”动起来了,给飞机的“神经系统”——电力网输送来了第一股冲量。将一个个用电机构,各个组件和电路网逐步地加以检查,这时把所有的电门都拨到“接通”的位置。负荷在不断地增加。突然有人喊道:“右边发动机冒烟”。随着听到“拍”一声关上应急闸门。于是周围又逐渐地静寂下来。
电气工长立刻从坐舱里跳出来,跑到发生事故的地方。果然插座上一段导线烧坏了。经过研究,分析原因,消除故障之后又重新接上电路。继续进行试验。
这部分试验结束后电气技师走开了,随着来了机械员。他们将加油车上的燃油灌到飞机油箱里去。油量表的指针颠动了几下,开始慢慢地向右边偏转。试车员把人孔盖打开,仔细地检查油管和接头。对于任何类似“汗点”那样的漏油现象都是不允许的。整个燃油系统的外表面都必须保证绝对的干燥。油加满之后又把它倒出来。这时油量表的指针慢慢地向左偏转,当指针转到一定位置时,仪表板上的一个红灯亮了,这个红灯就是告诉飞行员说应该返航了,这时剩下的油量还可以飞行20分钟。这说明,油路的信号系统工作得很准确,很可靠。
主任工程师带了一批中学刚毕业的年轻小伙子来检查操纵机构的偏差。并制订出检验卡片。将测量所得的数据与设计师给定的数据加以比较,看看误差多少。要测量操纵系统的摩擦是否太大,操纵起来是否灵活。
然后无线电员检查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通讯电台,同时仪表工人也在飞机上安装各种记录仪器。记录仪器很多,现在要记录的只是操纵机构的每个动作,发动机的工作情况,飞行的高度及速度,倾斜度,俯仰角等。仪表要能准确地指示出在高速飞行时,在飞机中所产生的一切情况以及在飞机作特技飞行时在几秒以至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内所产生的现象。
图1静力试验
几天过去了。工程师,机械员,仪表工人以及技术员总是从早到晚不停地在飞机旁边工作。反复地试验各种系统和仪表不下十几次。任何一点小故障都要重新调整过,并加以消除。有些不太可靠的地方要做得完全可靠。
经过商议后,工程师和机械员决定,这个复杂的发动机机构,已经检查好了,可以进行试车。于是将飞机尾部支在地面上,在机轮前面加上轮挡,机械员最后再绕飞机周围观察了一遍,然后坐到舱里去。
——“起动!”——从舱里传出机械员低沉的声音。
电动起动机嗡嗡地响起来了,只听见合上自动继电器的声音,接着从发动机尾喷管中喷出长达数米的火舌。秒针不停地转着,涡轮的转速仍然不断地在增加,但是发动机的温度增加得太快了,不一会儿温度的指针就跳到红线上,这说明发动机温度太高了,机械员连忙拉开停车闸门。压气机尖叫的声音渐渐地变低,最后停止转动,但是发动机里有什么东西被烧着了,从喷口中还不断冒出烟来,烧热的煤油一滴一滴地往外流。
试车员立刻拿着灭火器跑来。工程师焦急地在飞机旁边转来转去,冷静地判断产生这个事故的原因。
——不要用灭火器!要手推车!立刻进行冷气吹风!
于是转子又转动了,冷气流从发动机中间吹过。从尾喷管中冒出一段白烟,在地面燃烧的煤油也用砂土扑灭了。将喷嘴的供油量减少之后,发动机又开始起动了。发动机在空转时工作得很正常。现在可以试试看在其它工作状态时发动机工作是否正常。
工程师一眼看着涡轮转速表,一眼望着机械员的手,看他小心翼翼地把供油的操纵杆向前推。转子的转数不断地增加,推力也不断地增加,飞机紧张得像一只弦上待发的箭。飞机尾部后面卷起一阵沙土的风暴,弥漫着炙热的燃气。机械员的神经愈来愈紧张,他用发热的手紧紧地抓着操纵杆的手柄。将发动机在最大工作状态时保持一段时间,研究仪表的指数,看看飞机是否振动得很利害。
飞机上两台发动机都进行了试验。发动机的工作情况一般还不错,但有些地方仍然需要加以调整,拉紧和拧紧。要使飞机可靠得还要再可靠!重新又起动发动机,这时一会儿起动一个发动机,一会儿两个发动机同时起动,有时是逐渐加大马力,有时是突然加大马力,时而开大车,时而开小车,结果都没有发生故障。飞行员最后一遍察看了整个飞机,工程师通知说飞机可以准备开始飞行试验了。
总设计师和他最亲近的同事检查了飞行试验的准备工作,并与飞行员谈话,看看他对飞机发动机特点及飞行条件掌握得如何。
现在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
最后总设计师对大家说:同志们,现在回家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清早飞机起飞。
图2在装配车间里
第一次飞行
关于飞机试飞这个消息并没有告诉多少人,然而在起飞那天,飞机场里还是来了好几十个设计室和工厂的工作人员,据说他们都是有某种“紧急任务”的。其实多半是纯粹为了看试飞。
试飞员从屋子里出来了,他肩上背着降落伞,主任工程师陪同他一起走来。这时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在他们身上。飞行员把降落伞扣好,绕着飞机周围看了一下,摇摇机翼,然后敏捷地爬上坐舱,坐在里面。机械员和工程师站在飞机旁边,帮助飞行员把飞行帽上的带子缚好,把自动打开降落伞的伞扣扣好。
飞行员把双脚放在脚蹬上,试试各种舵的工作是否正常。他仔细地在舱内观察了一遍,坐得安稳之后,回头给工程师看一眼,工程师默默地点一下头。表示可以准备起飞。飞行员手上戴着很薄的皮手套,他不慌不忙地拨动几个电门,移动杠杆,先按一个按钮,停一会儿再接着按几个按钮。
涡轮转动的声音轻轻地响起来了,这个声音愈变愈大,最后转为刺耳的尖叫声。飞行员把油门的杠杆推动几下,试试看发动机的工作是否良好。机械士摇幌着大姆指,满脸笑容地给飞行员点头,表示一切都很好,然后他从机翼上跳下来,接着工程师也跳下来。
在坐舱外面可以看出戴皮飞行帽的头略向仪表板倾斜。勉强看到飞行员的头向两边摇动,这就是告诉试车员说,可以把轮挡拿开。
飞机滑跑到跑道的末端,然后转过头来,迎着风停一会儿。试飞员再最后一次地检查了自己这架新飞机,准备起飞。
压气机尖叫的声音压倒了涡轮的轰响,震动了整个机场。被刹车刹住的机轮愈来愈压向前方,突然飞机颤动一下,接着就开始滑跑。飞机愈跑愈快,像一阵疾风从跑道掠过。
飞机飞起来了。它在一米多高度平飞了几百米之后,又平稳降落到跑道上,并滑跑到跑道的末端。然后再转过头来滑到开始滑跑的地方,于是又起飞了一次。最后飞机像箭一样掠过,迅速收起起落架,飞向天空。平稳地飞了很远然后又绕飞过来。飞机的制造者们,仰着头,目不转睛注视着飞机的每个动作,不断地赞叹这架飞机的外型。飞机从他们头上掠过,并向他们摇动着机翼,这表示:一切都很正常。飞行员知道,在地面的同志是多么焦急地在等待着他这个信号。
飞机又飞行了几分钟,然而这不是难熬的几分钟,而是充满喜悦的几分钟。试飞员在“摸索”飞机的“脾气”。在第一次15-20分钟的飞行中,他迅速地了解着飞机的性能,操纵系统,发动机,仪器及设备的工作情况。一切情况都了解好了。从扩音器里响起很稳重的声音:“堇菜”,我是“老鹰”,任务已经完成,请允许降落。
——“老鹰”,我是“堇菜”,可以降落。
飞机里的绿色信号灯亮了,这表示起落架已放下,并且已经锁紧。用气刹减低飞机速度,这时发动机的声音小到几乎听不见,飞机失去高度,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按照一般的规定飞机又接着起飞,飞机在同志们挥手欢呼声中飞入天空。
图3准备起飞
经过几个星期紧张的试飞工作。每次试飞之后都要根据飞行员所感觉到的以及自动记录仪所记录的情况进行详细讨论。为了收集与飞机有关的详细数据,有时机械员参加飞行,有时实验员也参加飞行。需要他们记录的东西很多,包括各种仪器的工作情况以及不是仪器所能记录的其它情况,他们要通知飞行员所需仪器的指数,当飞行员顾不到说话时,他们要回答地面所提出的询问。
在某一次试飞中,需要记录仪表板上许多仪表的指数,需要应用许多的自动记录仪,于是决定派女实验员参加试飞。女实验员的特点是记录得又快差错又少。因为飞机的任务往往规定要几秒内完成许多的动作。
女实验员接到任务之后,坐到试飞员室里。将所需要的表格修改并安放好,以便能花最少的时间进行记录。然后她先坐到坐舱里,在表上迅速地校正自己做的记号。
从扩音器传来了声音:“飞行员填好飞行卡片,准备起飞”。
当飞行员要起动发动机时,主任工程师跑来,把头伸到舱里,再一次地检查了女实验员如何在空中进行工作。
飞行员合上起动机电闸门,机场上又响起了涡轮旋转的声音,突然在播音站里传出清脆的,激动的女同志声音:
——“堇菜”,我是“老鹰”,你听得清楚吗!请说话。
“堇菜”回答说他听得很清楚,接着传出沉着的标准的男音:
——“堇菜”,我是“老鹰”,请允许滑跑。
立刻飞机在跑道上开始滑跑,接着就像箭一样钻入广阔无垠的天空。大约升到三千米高度,飞行员把飞行拉平,慢慢地移动操纵杆,突然他说道:
——注意飞行状态。
实验员的眼睛立刻看着各种仪表,她左手按着电钮和开关,右手在表格上迅速而整齐地记着数字。接着飞到第二状态,第三状态……她不断地记录着,右手都热得出汗,感到有点酸疼。
就这样在空中经过二十多分钟的紧张工作,这次飞行所记录的数据以后将为许多人用到,接着飞行员放下操纵器,把身体向前倾斜,于是女实验员在耳机里便听到他有些疲乏的声音:
——都记完了吗?好!现在休息一会儿,我们就返航……。
在复杂和重要的飞行中,主任工程师也参加飞行。飞机仔细地作好最大速度和最大载荷飞行的准备。将自动记录器安装好,并经过检查,试验了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把氧气瓶的氧气充满。
这天总设计师也到飞机场来。
飞行员穿着皮衣,背上降落伞,戴着氧气面罩。发动机咆哮的声音时高时低,接着像银燕一样轻巧地钻入天空,消失在无边的天际中。
在广播室里,扬声器沙沙地响,发出噪杂的声音,偶尔还隐约可以听到其它架飞机讲话的声音,录音机的磁带慢慢地转着,屋里坐了许多这架飞机的制造者,大家默不作声地在等待着。
图4起飞
——我们开始第一部分工作。
短短的这几句电报,对于局外人来说一点也不感到兴趣。然而对于这架飞机的制造者来说,却是太重要了。
这时,在离飞机场几千米的空中飞机开始加快速度。发动机马力愈开愈大。机上的两个人就好像和飞机粘在一起。飞行员慢慢地将油门操纵杆向前推。许多仪表的指针都渐渐转到极限位置。飞机以很大的速度向地面俯冲下去,像拉紧的弦一样有些颠动。速度已经达到设计师预定的指标了。然后飞行员逐渐地关小油门,略停片刻,把飞机又“拉”起来。
用短短的一句话“第一部分任务已经结束”通知地面。接着飞机开始爬高。不一会儿地面上可以听到从飞机上传来的断续的声音:“六千……七千……八千……九千”。
停了一段时间,飞机没有传来声音。不久听到飞行员沉着地报告说:
——第一台发动机熄灭,现正在试验起动。发动机出了事故。
机场场长急忙跑到扩音器前面,用缓慢而清楚的音调说:“老鹰”,我是“堇菜”,请返回机场,不能在四千米高度试验起动,请继续报告情况”。
于是又跑到另一个扩音器前面,这时机场上传出场长的命令:救护车和熄火车立即开到降落跑道去。
许多人紧张地跑到街上,仰着头,看见一条白色的丝带,弯弯的像圆弧,划在天空中。顺着逐渐伸长的丝带的前端看到飞机。飞机不断地降低高度向机场飞来,大家屏息地,目不转睛地望着飞机,只见它低低地从机场上空绕过来,慢慢地在降落跑道上滑行……
大家研究了这次发生故障的原因,将故障消除后,飞机又作了几次飞行,终于完成了试飞的工作。
最后还要进行另外一项工作,那就是总结。试行员要将自己在飞行中所获得的数据写出来进行讨论,加以修正,然后通过计算,整理成各种图表。他们要将自己的体会以及在飞行中所遇到的所有情况,和飞机的全部特性详细地写出来,以供正式使用这种飞机时应用。
“飞机满足预定的要求”,就是用这句话,作为对许多工人、工程师和技术员长久劳动的鉴定。
亲爱的朋友,你看完了这篇文章后,想必大致地了解到飞机是怎样诞生的。当然,这篇所介绍的,比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要简单得多。如果你响往我们这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的话,那就请吧!要多读,多想,多写,多做,不要知难而退。你的老师会帮助你的,只要这样,你也一定会成为一个飞机的制造者。
(阙国光译自苏联祖国之翼)
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