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条裤子

1957-08-16杨新民

中国青年 1957年13期
关键词:传达室包袱裤子

杨新民

我的裤子破了,这简直成了我近几天的一个思想负担。家里怎么还不给我捎裤子来呢?就不知道我的裤子破了吗?我整天这样想。没有办法,就只好到缝纫店去补了补,在补的时候,我对裁缝说:“最好把补钉放在里边,外边只能看出点痕迹才行。”因为我感到补在外边太难看了。裁缝师对我说,还是补在外面结实,我不同意,就补在里面了。

自从穿上了这条补过的裤子,我总是不时地把褂子往下拉一拉,打算用褂子盖住腚上的补钉。也不愿活动了,进出教室总是在最后,课间走出教室后,老是靠着墙站着。有的同学问我:“洪林,这几天你是不是有病呵!”我也就吞吞吐吐地回答:“这几天身体有些不舒服!”以前下了班,我常是站在校院中间,连说带笑,近几天突然变了,当然同学们要惊奇。我走起路来也特别小心了,是不是后面有同学呢?这几天,我仿佛觉得同学们都在看我的这个补钉。

白天这样“遭罪”;晚上也睡不着。我就想:家里不管我了吗?唉!上这个穷学,谁也不管,有时想着想着,就难过的掉下眼泪。我特别埋怨家里,埋怨父母不关心孩子,我打算写一封家信。

第二天早晨,借自习时间写了一封家信,信上写着:儿裤破露体,家里能捎就捎,不能捎也行。当时我只想把父母亲气一下,父母看到了这样的信有什么感觉呢?我一点也不想。

信寄回家才三天。

晌午,我正在饭堂里吃饭,传达室小刘来叫我说:“外边有一个老大爷找你!”我知道父亲来了,就对小刘说:“我吃完了饭再去!”小刘像是有些生气了,说:“你就不能先去看看!”同学们也这样说,我只好去了。

父亲站在传达室的门口,看见我来了,刻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边说:“你先回去吃饭吧!……我给你送裤子来了!”

我像有了委屈似的,冷冷地说:“我已吃饱了!”接着就领着他往宿舍走,仍叫他提着包袱。

宿舍里很静,父亲点起旱烟,慢慢地和我谈起家常来,可是我仍然冷冷的面孔,没有答理他。

“才接到你的信,家里知道你的衣裳不行了,你娘也常念叨,只是一直没找着空来。

“家里也很忙,我不用说了,你娘朝天还得做饭、忙针线,你妹妹朝天在社里干活,也不得开。前些时儿,

她早就想着做个褂子,后听着你娘说,你没有裤子啦,她就说:“娘!我不做褂子了,先给俺哥哥做吧!我在家里怎么也行!”……唉!亲姊热妹吗……应该……

父亲边说着,边从包袱里拿出一条裤子、一件衬衣、一双鞋,还有一付针眼大小不一的鞋垫,父亲说那是你母亲给你做的。

谈了半个多钟头,也快上课了,父亲说当天还要回家。我送父亲的时候,才看到父亲的那条黑裤子上已经三个大补钉了。临走的时候他还对我说:“好好念书吧!受点苦没有什么,现在村里也号召节约呵!”

望着父亲的身影,渐渐地远了,不知怎么,我忽然觉得自己太对不起父亲了,父亲这样大年纪了,还要跑四十里路。

晚上,同学们都沉睡着了,宿舍里响着一阵阵低低的鼾声……

我躺在被窝里,翻来复去不能入睡,心里像我家乡那胶州湾的波浪一样,凶涌澎湃地奔腾着。

我现在才觉察出自己有些忘本:一个自小在农民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为什么现在竟连带补钉的衣裳也不愿穿了呢?呵!多么可怕,是什么时候“只图享受,不爱劳动”的思想,在我身上萌芽、成长起来的呢?特别现在国家号召人民“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中国青年报社论也号召大家“有啥穿啥,能省就省”,为什么一个在党培养下成长起来的青年竟能这样呢!我觉悟了,特别不该写那样一封家信,对父亲态度那样冷淡……

夜更深了,我的眼泪擦了一次又一次,手帕都湿透了……

猜你喜欢

传达室包袱裤子
橱窗里的人生
空包袱
七条裤子
“传达室”“引领室”“连心室”“解难室”
——南京市栖霞区“老党员工作室”的故事
同学,请卸下你的偶像包袱
200年前的一个小“包袱”
皱裤子遐想
“破裤子”路
愚人愚己
去掉权力“包袱” 方能“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