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处都有我们的朋友(一)

1957-08-16杜槐

中国青年 1957年6期
关键词:周总理柬埔寨华侨

杜槐

(一)柬埔寨王国

(1956年11月22日-27日)

1956年11月18日,周总理离开北京,到东南亚各国进行友好访问。

11月22日,周总理一行二十余人到达了柬埔寨王国的首都金边。飞机降落后,第一个上前和客人握手的是西哈努克亲王。早在三天前,西哈努克亲王就在欢迎周总理的告民众书里说:“……我们国家将以极大的喜悦和光荣来迎接这次正式的访问,……一个世界上极强大的国家的政府领袖,一个世界上声誉最高的人物,给予我们的荣誉和访问,明显地证明了我国已在国际上处在一个优越的地位。”柬埔寨王国自上而下的确早就以友好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周总理的访问了。

周总理和西哈努克亲王坐着敞蓬汽车,从飞机场去王富。为了使所有的人都能参加欢迎的行列,金边的商店都在这一天停止营业。人们站在强烈的太阳光下,争看周总理的风采。柬埔寨人有着棕色的皮肤,面型有些像我国广东省人,有些像马来亚人。女子穿着白上衣和彩色缤纷的沙笼,中年和老年的妇女,多剪短头,有些竟短如男子的平头式。男人们有穿沙笼的,也有穿西装的。

金边是湄公河畔一座现代化的美丽城市,街道宽阔,房屋整齐。王宫位于市中心,周总理的住所,在王富内院的一所精致的楼房里,隔着一条林阴道与王宫正殿遥遥相对。入夜,整个王富大院的树上挂满了彩色电灯。当晚,国王和王后举行正式招待晚宴,王室的乐队在厅外的草坪上奏着国王和亲王作谱的音乐。宴会后,又举行高棉古典舞蹈晚会。西哈努克亲王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参加了演出。王后在一个星期前,就亲自指导他们练习了。在王宫外面,上万的群众站在街头上兴奋地望着里面的灯光。周总理在金边期间,每晚都是如此,直到深更半夜才散去。

在柬埔寨五天的访问期阴,周总理和贺龙副总理率领随行人员,访问了王国首相、王国议会,参观了学校和名胜古迹,还访问了磅湛、暹粒二省和磅清扬,到处都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国会主席在欢迎周总理的欢迎词中的一段话,表明了柬埔寨人民的心情:“当高棉独立之父一西哈努克亲王访问贵国时,那种隆重的欢迎仪式;和真诚的关切:使全高棉的人民无限感动,和引为无上光荣。从那时起,我们时时刻刻鹄候阁下能莅临高棉访问了……。人民应不会遗忘的是,我们柬中两国历史上的傅统关系,自从中世纪以来, 是一直不断地保持着联系,这种友谊确也曾受到殖民主.义者的挑拨离间而蒙受到一些损害,但是由1955年底西哈努克亲王争取独立的英勇的斗争而全部消除了。从今天起,为了维护世界和平,高棉王国愿意坚决地和世界各国携超友谊之手,尤以中国为始,不分肤色种族,无论政治路线,只要这些国家能尊重中立政策,不超越万隆会议的范围。中立政策是高棉全民的愿望。……同时要使柬埔寨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只有当柬埔寨随时随地能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才能实现,因为人们绝不能在变乱中建设的。”整个旅程都是由西哈努克亲王亲自陪同的。有不少地方,他还亲自担任解说。

柬埔寨王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人口有四百多万。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土地富饶,风景美丽。我们从飞机往下望,只见一片绿油油的水田,茂密的森林,水塘和杂

(图片见原版面)

国宴后,柬埔寨国王和王后陪同周总理步出大厅

草。土地多而尚未充分开发,稻田很少施肥,野草杂生也不铲除,一年只收割一次。这与我国地少、深耕细作,南方一年种三次稻的情况完全不同。柬埔寨的主要产品是:大米、玉蜀黍、橡胶等,渔林业也占相当地位。我们在磅湛省参观了垄断柬埔寨橡胶业、并在制造方面号称远东第一的橡胶园和制造工厂。它是法国人经营的。整个橡胶园、工厂和职工宿舍占地一万二千公顷,面积比法国的首都巴黎还大。橡胶路和工厂拥有二百公里长的小运河,七百公里的运输公路。法国经理和职员有着豪华的住宅、及游泳池等娱乐设备。1956年曾出产各种胶制品一万五千0吨,为法国资本带来大量利润。

独立后,王国政府就计划办橡胶园合作社,由农民自己种植:发展民族橡胶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柬埔寨人民的生活,一般是十分简单的:多半住在架在四根木柱上的木屋。由于天气炎热,衣着问题不大。贫苦的家庭连床铺都没有,也能过得去。

柬埔寨的工业还很薄弱,除农产品加工业外,有一些规模不大的手工业。日常用品,以外来货为主。这说明了柬埔寨独立之后,为什么西哈努克亲王那样迫切地希望从事国内的经济建设。柬埔寨的知识分子很关心中国的建设情况,几位柬文日报的记者,向我们新闻工作者说,周总理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他们已读过不只一遍了。引起他们特别注意的是我们关于增加农业生产和改进耕作技术的政策和办法。因为他们的人民绝大多数是务农的。

柬埔寨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人民信仰佛教,普遍以合十为礼。周总理和随行人员被招待参观了举世闻名的吴哥古迹。吴哥是古代柬埔寨王朝的京城。这座九世纪和十二世纪的古城的遗迹,仍完整地保存至今。那里有点将台、庆功的凯旋门、蛇神庙、国王和王后的纪念冢……。而吴哥窟维什努神的祭祠则为世界建筑上的奇观,令人赞叹不已。在这座古祭词的壁上、门上、在屋檐和房柱上,每一个角落都密密地盖满了叙述古代王朝功绩、神话、宗教故事的浮雕和雕刻。吴哥古祭祠生动地说明了柬埔寨人民的艺术天才,劳动的毅力和宏伟的气概。这样的人民是充满着潜力的人民!

柬埔寨到处都是华侨,总数约有三十多万,占总人口十三分之一。在金边,三十万人口中有十分之一是华侨;在南部贡不省的居民几乎全部是潮州华侨。华侨和柬埔寨人通婚的很多。我们遇到很多柬埔寨人,他们祖父一代有中国的血统。周总理同西哈努克亲王谈到华侨时,曾问华侨是否遵守法令,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西哈努克亲王回答说:他们都能遵守王国法令,和当地人民相处很融洽。

在周总理到达前,桑云首相曾约华侨领袖去谈话,通知他们政府将以国宾礼节隆重欢迎,华侨方面任何人都可参加欢迎。教育部还令华侨学校在周总理到达那天放假一日。

周总理将访柬埔寨王国的消息传出后,各省华侨纷纷成立筹备欢迎委员会和欢迎队伍的总领队部,积极准备欢迎“亲人”的来到。亲人一一这是柬埔寨华侨对周总理的称呼,他们绝大多数是在柬埔寨出生的,从未回过祖国。但是,他们热爱和关怀祖国。在柬埔寨的华侨学校里,全都是用国语讲课的。我们遇到的华侨很少不会讲国语的。而在解放前一个不懂潮、穗话的人,是很难和他们交谈的。

在离开柬埔寨的前夕,周总理假金边国家大厦招待了华侨各界代表。周总理在会上勉励华侨努力促进中柬友好关系,尊重当地的法律和风俗习惯。周总理指出华侨寄居在柬埔耀,有些最后会变为高棉的公民,这将使中柬两国成为亲戚,进一步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未成为高棉公民的,就不要从事湿治活动。周总理希望华侨能够参加柬埔寨的建设工作。他说新独立的柬埔寨王国和中国一样需要经济独立,急待发屈工业。最后周总理要求华侨之间首先要做好团结的工作,进步的要做模范,不要藐视别人落后,应该首先把友谊的手伸出来,有时要耐心的等待。

27日上午,中柬两国在曾查雅皇宫签署了两国联合公报,重申中柬友好,共同遵守和平共处五原则。

当天下午,周总理一行告别了柬埔寨王国。

(二)印度共和国

(1956年11月28日——12月10日)

我们在十一月二十八日傍晚,到达了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尼赫鲁总理与周总理一这两位“潘查希拉”的创议人,又一次会面了。机场上到处是人群和鲜花,欢呼的声音此起彼伏。

新德里是1912年建成的。总统府位于新德里城的中心;是一个用红色的沙石和各种花岗石盖成的、富有莫卧儿①情调的建筑。面积三百三十英亩,内有三百四十个房间,宽阔而高深的走廊和一个十二英亩大的莫卧儿式的花园一它是新德里的一景。每逢百花盛开的季节,便开放给人民欣赏。总统府的两侧,是国会大厦和政府秘书大厦。从总统府正门一条笔直的、长达数英里的柏油大道,直达纪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军人的胜利门。马路两旁种植了整齐的树木,还有公园似的人行道,和可以划船的人工小溪。在这之后,才是一排排的房屋。气派很大。这年英国殖民者从东口岸加尔各答,迁都到这里。从地理上来看,它和孟买、卡拉奇、加尔各答的距离差不多相等。它叉曾是过去印度王朝和回教王朝的所在地。过去有这样说法,谁控制了德里谁就控制了印度。英帝国主义就在这个历代王朝旧址德里附近,找到了他们企图长期统治印度的新德里城址。

周总理在到达德里的第二天,便访问了正在开会的印度国会两院。在休息的时候,议员们举行茶会招

待我们。他们纷纷包围着中国的来客,亲切地询问中国的近况。他们想知道中国的人民代表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解决不识字人的秘密投票问题。他们还问起中国文字改革进行得如何了,有人说何不用梵言语注音呢,它比拉丁字母更能准确地表达中国发音,而且又能标志中印两国深厚的友谊。妇女议员从中国妇女在人民代表大会所占的席位,一面问到中国的旗袍。人们还在谈到一千多年前中国的法显玄壮在印度的史迹。来过中国的议员,像老朋友一样,特别高兴,忙着给我们介绍朋友。……

在周总理访印时,帝国主义者一直在散播周总理与尼赫鲁总理存在着分歧,说“潘查希拉”枯萎了。周总理应邀在国会发表演说时指出“中国和印度取得民族独立的道路和方法是不完全相同的。……有人就企图利用这种不同来证明中国和印度的友谊是没有基础的,或不能持久的。然而我们认为两国人民完全可能从彼此不同的经验中,吸收对自已有益的东西,从而来丰富自已的经验,以求得各自的进步。”

尼赫鲁总理在招待周总理的国宴上也说,如果印度国内的多样性仍然能够保持一个国家统一的话,“那末,我们两国之间尽管有了不一致的地方,而仍然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那就不值得惊奇了。”他说:“我们两国接受了五项原则,这些原则明确地规定世界各国应一起前进!”

两国的分歧,是友好的分歧。他们的一致是十亿人民要求世界和平、团结的一致一——帝国主义的造谣有什么用呢?

十二月一日,周总理乘飞机去访问靠近印度西海岸孟买的浦那市。浦那是一个恬静而幽美的地方,街道整齐。印度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人有着英勇反抗外来侵略者的事迹。这里的名胜古迹。不是宫殿寺庙,而是站在远远山坡上的一些古老的黄土碉堡。印度三军军事学院的院址选择在这个地点,并非偶然。

周总理、贺副总理检阅了军事学院的毕业典礼操演。他们全部的操练和伴奏的音乐都是英国式的。我们又看了军事学院教官表演印度传统骑马术。骑士们穿着印度民族服装,飞驶在马背上,手执钢剑,一面吆喝,一面刺着路旁预先放好的各种障碍物。

浦那也是印度一个科学中心。在那里我们参观了制造配尼西林的化学研究所和中央水利研究站。中央水利研究站正在研究着印度全国控制河流,清除流沙,发动水力,改进和发展河口港湾以及航行翻等四十多个具体问题。印度人口百分之八九十生活在农村中,他们在帝国主义长期和野蛮的剥削下。受尽了水旱灾的磨折。像过去我们黄河有“中国的忧患”之称;他们的柯西河,这个“柯西”就意味着“忧愁”,独立之后,印度人民用极大的热情努力从事驾驭河水的工作;使它们不再多灾难;也不让它们白白地流去,而是用来灌溉田园,和供给工业发电的力量。这种对“水”的关怀是我们访问南亚各国所见到的普遍现象。

二日,我们飞抵孟买。孟买是印度西海岸的大商埠。我们住的省督府靠近阿拉伯海,不时听到海浪冲击岸旁岩石的涛声。入夜,环绕着孟买湾的岸边灯光,形成一条美丽的半圆形一英国人过去称它为女皇颈上的项练。今天这条项练已经归还给它原来的主人了。

孟买是印度纺织业的中心,它的产品占全国百分之六十。我们参观了在印度最早建立的纺织厂之一一亚地亚私营纺织厂。周总理从一个车圈到另一个车间,仔细地观察工人们操作的情况,看他们的成品,提出了关于投资、产量、销路、机器设备、工厂管理以及工人待遇等许多问题;周总理还时常把得到的答复和中国的情况作比较,告诉印度朋友。印度朋友很喜欢这样作法,认为可以交流经验和增加了解。

四日,我们到达了买索尔省的都会班加罗。汽车把我们直接送到印度斯坦飞机制造工厂,我们参观了装配飞机和制造火车和公共汽车的都分。这家工厂现在为印度空军生产完全由印度人设计的教练机。除引擎从英国进口以外,一切机件都能生产。

下午我们又连绩参观了两个科学研究所我是外行,对科学研究所不能介绍,但是从所参观的科学机规模,我们知道印度政府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在孟买的时候,我们参观了以印度巴巴博士为首的印度科学家们亲自设国的原子反应堆,两年内,印度将有三

(图片见原版面)在马德拉斯,印度主人以最崇高的民族礼节向周号总理贺龙总理致敬

个反应堆。

五日飞抵马达拉斯,这是印度南方东海岸重要的城市,那里的人民肤色较深,身材也较我们在印度北方城市甚至孟买所见到的矮小,面貌也全然不像在新德里所见的亚里安人种的轮廓,而是更具有亚洲热带人种的特色。公元前,亚里安人经过中亚细亚侵入印度,从北部赶走了原来的德莱维特种的土人。虽然经过长期的杂居、通婚,独立后全国已臻统一,但是历史上的痕迹,依然在南北不同的城市的人民中可以看见。

马德拉斯本身也是一个多采的城市,碧绿的草地,盛开的红花,蓝色的海滨,灰白色的高而苗条的椰子树干撑着像伞一样的绿叶。绿叶下边挂着一串棕色的椰子。这是一个活像农村,但是同时又是一个有着欧式建筑和马路的现代城市。

在马德拉斯,印度主人招待周总理看印度著名艺术家玛拉·拉希门女士的舞蹈。印度舞蹈分四派。拉希门女士跳的是巴拉、那蒂姆舞。这派舞蹈原是宗教色彩很浓厚的。要求高度的技术和严格的姿态和格式。往往是先表演优美的姿态和形象,然后渐渐地过渡到故事性的表演。拉希门女士姿态优美,几乎全身一头,眼睛、眉毛、嘴都有节奏地配合手足的舞蹈而活动。她轻盈敏捷的动作,烂熟的舞姿,把表演故事和感情生动地傅达给观众,博得大家长久鼓掌。演出后周总理上台和她握手,祝贺她演出的成功。

六日,我们乘车前往马德拉斯以南三十七英里靠近海滨的七世纪的巴利普兰石窟遗迹参观。这个石窟使我们想起柬埔寨的哭哥;在这里人们看到印、柬两国的纽带。

总理坐在美丽的海滨种殿的大石上休息,主人送上鲜美的椰子给他解渴。在这里周总理邀请了天天跟在后面采访的新闻记者来谈话,其中有印度各大报纸、通讯社和英美法通讯社和报纸的记者。英美记者有些是从柬埔寨跟来印度的,他们还准备跟下去,到缅、巴、尼等国,采访周总理的访问。他们从周总理到达新德里那一天起,就盼望周总理能够接见他们。现在,就在这个美丽的海滨,在热带的阳光底下,有着名胜宙迹的,自然而不局促的气氛中,周总理和他们一问一答地交谈,最后还在一起照了像。“这样的记者招待会”一个西方记者说:“我一辈子也没参加过。你们总理真是平易近人。”

七日,我们到了阿申索。印度朋友兴奋地告诉我们,这是独立后,全部自己建立起来的印度“鲁尔”。这里既产煤,又产铁,而且靠近加尔喀达的港口,运输非常方便。我们没有时间进行仔细的参观。但是当我们来到了七年以前还是一片荒野,现在以奇塔兰地方的机车制造厂为中心,已经成为拥有学校、医院、娱乐场所、职工宿舍等四万人口的城市的时候,我们和印度朋友们一样地感到非常兴奋。

离奇塔兰机车制造厂六十英里是辛德利的每天生产一千吨肥料的化学肥料工厂。它也是印度独立以后投入生产的。现在它的产品可以满足印度农业的四分之一的需要。规模很大,设备也很新。

九日到达了加尔各答。我们在孟买的时候,深为印度人民欢迎的盛况所感动。但是一位印度朋友说:“等着瞧吧,加尔各答会比这里更热烈呢!”加尔各答是工商业的中心,劳动人民众多,拜有着反抗英帝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这都是我们熟悉的。但是只有到了加尔各答,才能真正体会到那位印度朋友说的话。加尔各答是印度第一大城市,人口三百万,而夹道欢迎周总理的却至少有一百五十万人。从机场到总督府十几里的路上,到处是密密层层的人群。每个建筑物的屋顶上都站满了人,连停着的公共汽车的顶上,土堆上也都是人;人们爬上树、电线杆——一切能够居高临下的地方。真是“人山人海”。他们使劲地欢呼“印中是兄弟!”“五项原则万岁”“中国万岁!”“周恩来万岁!”当周总理站在敞蓬汽事上向群众合十致意,驶过的时候,人们欢喜地跳起来,举起手、摇着旗子……第二天,我们中间有些同志去参观市容。过路的人微笑着向我们点头、握手。我们正在东张西望看景色时,突然听见旁边叫了一“印地、案尼、巴伊、巴伊!”坐在人力车上的人,干脆说一声“周恩来”,挥挥手和我们打招呼。真是到处是善意,到处是友情!帝国主义宜传机喉舌散播由于苏军出兵援助匈牙利镇压反革命活动,中国人将受到印度人冷谈的“预言”破灭了。

在一个傍晚,周总理、贺副总理及随行人员,被招待攀登加尔各答高昂建筑一市府办公大楼一一的屋顶,俯瞰全市的景致。在市中心,人们看见英属东印度公司命名为威廉堡的十七世耙英国式的建筑。不多远,我们又看到英国法庭旧址。一位印度朋友笑着说:“法院、监狱是殖民主义最关心的一件事。”

我们转过头来看沿着孟加拉湾的海边。那里姻雾笼罩着浅浅的岸沿,有几只木船停泊在那里。印度劳动人民灰黑色的暗影在移动着。海的远处有着大汽轮的黑影。人们想起二百几十年前,侵略者就是从这条路上岸,把枷锁套在印度人民的头上的。

我们不少人对加尔各答这座城市发生兴趣。它有,十分现代化的建筑和街道。到过欧洲的同志说,假如撇开印度人和炎热的气候不说,很难看出它和欧洲的大城市有什么分别。但是,离开这些过去欧洲人集中的商业中心和住宅区,人们就经历另外一种境界了。那是一般市民的天地。它的街道有些像我国内地中等城市的街道,两旁都是一排排的平房商店。那里你可以买到一切日常用品;人们坐在小饭馆门前,等候着滚滚的油锅里煎着的米饼。赤着脚的人拉着高大的人力车在你面前走过,向你兜生意。人们拿着木桶,排着队站在街边的自来水管傍等候装水。街边的理发师和顾客面对面坐着:一个理鬃,一个拿着二寸来大的玻璃照着自己正在被整理的头。混身是汗的劳动者,

拿着一块布,捧着公共自来水管流下的积水洗头、擦身。还有擦皮鞋的,摆地摊的……。

加尔各答属西孟加拉省,省督是杰出的已故印度女诗人、甘地的战友奈都夫人的长女。她的主要助手一一首席部长是罗依大夫,一个年逾七十的印度名医、争取民族独立的老战士。现在每天早起,为市民看病一小时之后才去上班,执行首席部长的职务。他的生活是十分朴素,我们看见他总是穿着白色粗糙土布的民族服。周总理在加尔各答市民大会上的讲演就是他充当翻译的。

离开加尔各答一也是离开印度的前夕。周总理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一个英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问周总理,在他访问印度之后,认为过去英国的统治,到底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呢?什么是它对印度的好处?

周恩来总理笑着说:“这个问题应该由印度朋友来答复,但是我能告诉你们关于殖民主义在中国遗留下来的罪恶情况”。他指出中国和除了日本以外的所有亚州国家,比西方国家落后几十年,都是殖民主义奴役的结果。他说:“我们并不是仅仅在印度的村庄和城市中才能看到殖民主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这正是我们为什么要消灭殖民主义的原因。……你们也许会说殖民主义者曾在东方国家建立一些工业,修建了一些港口和工程。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们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而做的。不要忘记,所有这些建设工程都是所在国的人民完成的,是在剥削这个国家的同时完成的。如果我们算一算帐,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西方国家老早把他们的投资赚回去了。”……(未完)

①莫卧儿16世纪初,从阿富汗入侵印度的民族。从那时一起直到18世耙初莫卧儿王朝统治着印度。其后逐渐衰败,到1857年印度人民抗英武装起义失败后,最后一个莫卧儿王被放逐出国。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留下许多宏伟而美丽的建筑,如泰古陵。

猜你喜欢

周总理柬埔寨华侨
我的华侨老师
柬埔寨·贡布
柬埔寨鲜芒果出口猛增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柬埔寨:失落的天堂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1958年我在应城见到周总理
周总理的标准餐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