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渊有值得同情之处

1957-08-16叶卿

中国青年 1957年17期
关键词:落空同情知识分子

叶卿

看了冯渊给编辑部的信,引起了我思想上的共鸣。当然,我们“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由于没有规定出严格、精确的具体内容,加上干部选拔的权力掌握在少数领导人手里,群众根本不能予以监督,因而在执行时,对选拔干部的掌握上就常常有极大的片面性,不是只从资历着眼,就是偏重所谓政治条件,至于对一个人最实际的东西——才能,则是像晨雾中的露珠——看不到。

在任何社会,任何时候,才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完全同意冯渊“没有才德也会落空”的说法。大家所熟知的大禹治水的故事,禹的父亲鲧无治水之才而被杀,禹有治水之才而受禅位;三国时,周瑜虽年轻,因有才而挂帅,程普虽是东吴多年老将仍听用帐下。我们在革命战争时期,需要打游击之才,搞地下斗争之才,今天建设时期,则需要高度的文化科学技术之才,所以重用知识分子,大胆提拔他们,是不容置疑的。

“重德轻才”的结果,对干部的成长非常不利。一方面是使一些德高才少的,身居领导地位的人认为“有德就保了险”,从而失去兢兢业业积极进取的上进心,他们不是依靠孜孜不倦地学习,刻苦地钻研业务来进行领导,而只不过是依靠党员身份,依靠党在人民中享有无限的威信,依靠老资格,依靠国家授予他的法律地位来进行领导。另一方面,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提拔重用,特别是像冯渊这样年青有为,有朝气的人,他们希望被提拔重用的可能性几乎完全落空,由这种希望所鼓舞着的进取精神就因失望而消沉,他们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受到阻碍,热情当然也就消失。作为知识分子,我是能够理解这种心情的,知识、才华是人的智慧的体现,知识分子向来重视自己的才能,也希望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一旦受到压抑,这怎么不叫冯渊“郁郁不乐”?因此,只要站在公正的立场来看这个问题,谁能不为冯渊的处境给予一点同情!

猜你喜欢

落空同情知识分子
因为长大
她的委屈,没有同情分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绘画
不该有的同情
理解即同情——以明清以来限制对外交往为例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那些理财被骗的人,有多少真正值得同情?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