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领导同志谈教育青年的问题
1957-08-16方群
方群
今年春季,我跟随党中央的一位领导同志到西北几个主要城市检查工作。这位领导同志沿途听取当地负责人员的汇报,参观一些工厂和城市建设,和基层干部面谈,并派随行人员到基层开座谈会。在他向广大干部作报告或者在座谈会上讲话中,都针对当地工作中的问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问题,作了重要的指示。在西安,这位领导同志对当地干部和知识分子作了一个报告,报告的第二天,陕西全省下雨,那时陕西全省小麦正在等雨时期,这场雨基本上保证了小麦的丰收。就在春雨淅 沥声中,陕西省的一位负责同志来到了我们的住处,我迎头向他说:“×书记,这场雨下得好呀!”他说:“是哩,昨天的一场报告,今天的一场雨,对全省好处很大。”我当时心想,这两句话确实表达了他的内心的情感。且不谈雨,即以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来说,充满着强烈的群众观点和艰苦奋斗精神,给人以极大的启发。我自己一路上听他讲的话,无异是在上政治课。古人说,“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这话确实不假。这里,我不准备把中央领导同志的全部观点都写出来,只是把他关于青年工作的一些意见摘记于下,作为青年同志和青年工作者的参考。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思想工作
我们出发的时候,正是各地青年思想问题暴露得最多的时候。当时波匈事件发生不久,不少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对人民民主制度、对党的领导,都提出了一些问题;而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所引起的社会大变动,在青年的头脑中也有强烈的反响,他们对于农业合作化运动,对于工农生活,也都有些议论;同时,由于资产阶级思想影响,青年中追求个人享受、计较名誉地位的现象也有所滋长。在这种形势下,中央领导同志沿途指示各省市负责同志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他说,这两年来,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工作。有人认为,今后靠行政命令就可以把事情办好,但是,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单靠行政命令行不通。也有人专靠物质奖励来刺激人们的积极性,这也不可靠。不是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吗?一个干部一次提了两级,他还不满意,躺下睡了三天。有的工人每月只干前半个月的活,因为他觉得半个月的工资和奖励就够过一个月,下半月他就不管全厂的生产任务而停止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几次举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一个工厂的工人在前一个时期常常为工资和升级问题闹意见,劳动态度和劳动纪律也不好,后来厂内领导上向他们讲了目前国家的经济情况,告诉他们国家有困难,工人应该带头艰苦奋斗。工人听了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同时他们批评厂内领导说,为什么不早些讲清这些道理。中央领导同志说,工人这个批评,揭出了问题的实质。
中央领导同志强调地说:我们党一向是靠政治工作来动员群众的。当我们和反动派作斗争时,我们的指战员英勇战斗,倒下一批,又上去一批,前仆后继,毫不畏惧,他们为什么能够这样,是因为有物质奖励吗?不,是由于我们作了思想工作。我们过去重视思想工作,今后也要重视思想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要教育青年懂得艰苦
在太原,一些工厂的老工人看到青年工人花钱太随便,批评他们不像工人。我们到了临汾,老年农民向我们提出要求,希望学校把学生管教好,农民不满意有些学生不顾家庭经济困难,而自己一味讲究吃穿,穿皮鞋,吸纸烟。在兰州,甘肃日报正在讨论一个大学生的来信,他埋怨大学生每月伙食费才十七元,助学金一、二元,只是在必要时才能领衣服补助费,他认为这是乞丐式的大学生。……中央领导同志听了和看到这些情况后,意味深长地说,青年一代不知艰苦,是个严重问题。如果我们不及时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将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青年的成份越来越好,而思想问题越来越多。这样,我们祖国将失去依靠。当然,这不能怪青年,这是我们领导上的责任。这几年,我们花了国家很多钱,不自觉地在培养大少爷。我们给青年工人定的工资太高了,徒工的待遇也不合理。机关里提级也太快,如一个初中毕业生,经过五个月的训练,当了干部,头半年工资二十七元,后半年就每月四十元。这些,都使得青年感到钱来的容易,因而花钱也随便,不知道艰苦。有些中等技术学校的设备也太讲究,都是楼房建筑,水暖设备齐全,这样就使得学生毕业后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他批评我们作宣传教育工作的人,几年来只向青年讲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不讲建设社会主义的困难;只讲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讲现实社会中还存在的落后性。这样讲来讲去,就使得青年把一切事情想得过于美妙了。而且他们
认为,既然一切事情都已很美妙了,那么,剩下来的只有享福了;而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便埋怨国家对不起他们。中央的领导同志指示我们说,应该向青年说实话,老实地告诉他们国家有困难。人们如果多想些困难,将来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愁眉苦脸,怨天尤人。
中小学校训练什么样的人
我们沿途了解了中小学毕业生的思想情况。有很大一部分中小学毕业生一心要升学,不然就是去当干部,不得巳也要进工厂当工人,很少有人愿意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中央领导同志针对这种情况,对中小学校的任务表示了意见。他说:中小学校训练什么人,这个问题需要回答。前几年,上学大都是为了当专家、当干部,现在形势变化了,国家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干部,如果全国脱离生产者太多,对国家不利。因此,以后中小学毕业生能升学的只是一小部分,而且比例会越来越小,中小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对于这个转变,学生的脑筋要换一下,教员的脑筋也要换一下。如果学生思想不通,不妨叫他们讨论一下:都升学行不行?都当干部行本行?都进工厂行不行?
我们在太原参观了一个中学,这个学校共有学生一千七百多人,其中有一千一百人在学校包伙,有八百人住校。学校校舍不够,体育场也很小。我们也在其他城市参明了一些中学,也大都是学生在千人以上,住宿生不少。我们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了这个情况,他说:中小学的设置应该分散开,宁可规模小些,但要数目多些,要把学校分散在各个居民区、工厂区,便利学生走读,这样,学生可以不在校住宿,不在校包伙,学校也不必多建设宿舍和食堂,政府和群众都可以节省开支。
中央领导同志到处对干部讲要勤俭建国,要有群众观点。他批评有些人在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上什么观点都有:现代化呀,大规模呀,共产主义工程呀,但是只缺少一个观点,就是群众观点。例如有的城市热衷于建筑大百货公司、大剧院,而不肯在工厂集中的地方建筑一些简易的电影院、百货店,以致使群众的文化娱乐和日常生活感到很大的不便。对于办学校,他同样赞成这个方针。在临潼,他叫我们去了解一个完小附设初中班的学校(俗称戴帽中学),这个学校的负责人对我们讲了附设初中班的若干困难,意见是不想再办下去了,而这个县的领导人也打算把几个附设的初中班取消,另外成立一个正规中学。我们当时也认为这种戴帽中学确实困难很多,不如不办。那知回来后向中央领导同志一汇报,他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在农村和县城办学,主要应该为便利农民子弟入学方便着想。多有几个“戴帽中学”,可以便利农民子弟就近上学,如果把它们取消而集中在县城或集镇办一个中学,必然使得一些农民子弟因路远而不能入学。权衡得失,还是以多设几个“戴帽中学”,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多念几年书为好。(当然。在一个县里座有一个正规中学。)经他这一指点,我恍然大悟,深愧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不对头。
其实,我一路上不止一次地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不对头。例如,我参观了几个中学,总是感到校舍挤,设备差,很想替这些学校呼吁一下,改善他们的设备。后来听了几次中央领导同志讲勤俭建国的方针,才懂得今天办一切事都应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尽量因陋就简,不能贪大图新。不能拿全国最高标备来衡量一切学校。又例如,我在临潼县参观了华清中学,发现有些住宿生不在校包伙,只是每星期日从家里带来一口袋馍馍,作为一周的口粮。他们每天只是吃这些馍馍,外加一些辣子.我内心感到这些学生的生活太苦,特将他们的馍馍带回来给中央领导同志看。他告诉我:西北华北地区的农民子弟,长期有带馍的传统,这种艰苦朴素作风是好的。我们固然应该尽量改善学生的生活,但不要因此取消了原有的朴素的传统。我听了这段话,身上不觉出了一阵汗,我发现自己的灵魂深处,有不少资产阶级的思想。为什么别人认为是正常的现象,而我则引以为奇呢?这不能不和我个人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有关,和我个人长期生活在大城市里很少吃过苦、很少接触劳动人民有关。
号召青年作傻瓜,带头吃苦
在兰州,一个在大学工作的干部向中央领导同志反映:学生抱怨分配宿舍不公平,有人住好房子,有人住坏房子。中央领导同志听了后,马上说:尽管房子盖得有好有差,但分配房子时,党员学生应该住坏的,其次就是团员。党团员应该首先吃亏,带头作傻瓜。现在社会上聪明人太多了,都想占便宜,这样下去社会主义就建不成。有觉悟的青年应该作傻瓜。在过去搞革命时,如果没有人肯作傻瓜,自我牺牲,就不会有今天的胜利。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傻瓜。
他向青年作报告时说:中国青年是有革命传统的。想想看,“五四”时代,中国青年起的什么作用?唱的什么角色?几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青年起的什么作用?唱的什么角色?他们当时都有高尚的理想,有为这个理想而艰苦奋斗的决心,甘愿作傻瓜,不怕吃苦,不怕吃亏,这个优良传统,千万不可丢掉。
我回来已经两个月了,中央领导同志讲的话,经常索回在我的脑海里。这些话都是关系到如何教育青年的根本问题,也关系到我国青年的精神面貌问题,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精神,为当前的中国青年运动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我深信:积极地贯彻执行“三大”的精神,一定能使青年工作跨进一个新的阶段,使青年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