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风运动的几个问题
1957-08-16纪鲁
纪鲁
学习几个文件最近中央决定:从1958年起,将在全党进行整风。今年,全国各地党政机关,将在学习“八大”文件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等六个文件。
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文件呢?
第一,我们党内有许多新党员,没有参加过整风运动,对于过去整风运动的经验了解得很少;曾经参加过整风运动的一些老党员,因为时间隔得久远,对于整风运动和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重要性,也渐渐淡忘了。
第二,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国内阶级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但是应该注意仍然存在的一部分反革命分子的活动。人民内部和党内的问题,应用小民主的方法来解决。所谓小民主的意思就是采用整风的方式。因此,我们应该了解整风的方式。
第三,我们学习过去整风的经验,对了解和认识当前国际和国内的问题有很大帮助。古人说:温故而知新。这是很对的。当前的国际形势,除了帝国主义还在继续制造紧张形势以外,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也发生了一些问题和争论。这些问题和争论的核心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和争论呢?我们学习了整风文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问题。
从国内情况来看,目前过渡时期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的过渡时期已经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到1952年,共有三年时间。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所未完成的任务,并恢复国民经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大敌人的矛盾。第二阶段,是出1953年到1956年,国家进入了有计划的建设时期,而国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突出了。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就进入过渡时期的第三阶段,国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主要矛盾已基本解决。在社会主义革命进入新的阶段以后,是否可以高枕无忧了呢?是否还存在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否还有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呢?如果还存在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呢?学习整风文件,对认识这些问题有很大启发。
历史上的几次整风运动
整风就是整顿作风。整顿什么作风呢?那就是:思想上、工作上和组织上的作风。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第一次是从1942年到1943年的整风运动。重点是党的高级和中级领导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整什么问题呢?主要是教条主义和新党员中的自由主义。第二次整风是在1947年到1948年。这次整风的重点是,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整风的锋芒,是针对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的地主富农思想,以及工作上普遍存在的脱离群众的作风。第三次整风,是在1950年夏、秋、冬三季中进行的。重点是各级工作人员,主要反对工作上的命令主义和思想上的经验主义。
三次整风运动中,最典型、经验最完备的是第一次。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不仅时间比较短,而且所解决的问题也比较着重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影响最大、在同志们思想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
第一次整风运动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0年12月到1941年底,是整风运动的准备阶段。开始的标志是,毛主席写的“论政策”一文(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这篇文章是毛主席为党中央写的一个指示,目的是要全党警惕两种错误路线的倾向:一是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路线;一是土地革命后期的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左”倾路线。这个指示虽然在1940年12月25日已经中央通过了,但是在一些同志中认识还不一致。为此,党中央便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还主持编辑了一本党的文件集,名叫“两条路线”,来帮助大家学习。1941年9月,党中央政治局讨论党的历史路线。在党的高级干部中(约一百人),进行了整风。毛主
席在这年5月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第二阶段、从1942年2月到1943年底,是在全党范围内进行普遍整风的阶段。特色是:普遍的全面的进行学习和检查。进程是:经过学习文件、检查、最后作出结论。首先是学习22个整风文件。第二步是在学习文件的基础上,进行普遍的检查。反对只整上级不整下级,或只整下级不整上级;只整老干部不整新干部,或只整新干部不整老干部。总之,只整你不整我,只整我不整你,都是错误的。检查什么呢?检查思想。怎样检查呢?首先由自已检查,大家自由提意见,然后,自已再想再检查。从学习到检查,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大辩论。更准确地说,是无产阶级思想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大辩论。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反映当时大辩论的一个方面。最后是作结论。结论由自己写,优点与缺点都写,然后经小组讨论通过。总的说来,经过学习、检查和结论三个步骤,彻庭了解整风文件的精神,改造自已的思想,达到全党团结的目的。第三阶段,从1943年12月到1944年5月,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阶段。经过普遍整风之后,党内思想取得一致了。于是,在党的高级干部中,开始讨论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在讨论过程中,毛主席作了“学习和时局”的报告。最后,对党的历史路线做了总结,并于1945年4月,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通常我们所说的整风运动,是指第一次,又主要是指1942年到1943年的中间的那个普遍整风阶段。其实,整风运动是完整的。如果没有第一个阶段的准备,没有在领导干部中取得思想一致,就不可能进行第二个普遍整风阶段。在进行普遍整风之后,如果不进一步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讨论党的历史经验,并作出结论,那么,还不能达到全党团结的目的,也不能对中国革命起这样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整风运动,使得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全党空前的团结的大会:并在思想上和政策上,准备了以后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整风运动的意义
从上面所谈的几次整风运动的经过来看,我们对整风运动可以得到一些什么认识呢?
首先,整风是党内广泛的民主运动。最重要的标志是,大家讲话,有意见摆在桌面上谈。从过程上看,先整领导,搞通思想,然后发动全面整风。所以,这个民主运动是有领导地进行的。如果,领导上思想不正确,而进行民主辩论,那就可能越弄越糟。当然,这个领导不是形式上的领导,更不是官僚主义的领导。
第二,整风是党内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运动。这个运动不仅反对一部分人所代表的、伪装的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而且也反对每个党员,在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中,隐藏的具体而微的主观主义。因此,整风运动是广泛的思想改造运动;对全党来说,是一次伟大的思想革命。
第三,整风是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运动。从整风的过程来看,在第二个阶段,无论是学习文件、检查思想和作结论,都是通过每个同志的自觉来进行的,发扬了自我批评的精神;在小组会上又互相提意见,广泛开展批评。在最后的结论中,首先是肯定和发扬优点;对于缺点和错误,只是分析批判,指出改正的方向。一般的不进行处分。
第四,整风是实现党的团结的最好的方法。党的团结,首先是思想上的团结。而整风运动正是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争论,取得思想一致,最后达到全党团结的目的。
这次整风运动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呢?首先,它是一次广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运动。“五四”运动前后:曾有过一次广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运动。整风是“五四”以后最伟大的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运动。其次:整风运动使得我们党更加成熟了。通过整风运动,使党的高级干部懂得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检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总结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领导的经验。党的咸做还表现在,广大党的干部,通过整风运动,懂得了对广大党员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从而能自觉地掌握党的将来的发展。第三,整风运动使我们党培养出许多成熟的干部,使我们党有了正确的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和正确的政策,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整风运动也是分不开的。
整风运动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党与观众的关系问题
整风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团结全党,团结整个工人阶级,进一步团结全体人民。第一次整风就是为了和人民一起胜利渡过抗日战争的难关。第二次和第三次整风,也都是解决当时工作上的问题,更好地团结人民。
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和广大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毛主席在“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中说:“因为世界上有压迫人民的敌人存在,人民
要推翻敌人的压迫,所以才要有革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革命形势就完全改观了。党的组织原则就是:一方面要保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严肃性;另一方面要密切联系党内党外的群众。刘少奇同志说过:“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
那么,党与群众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党是群众中最先进的部分,最觉悟的部分。先进分子总是少数,因此,先进分子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发挥先进分子的作用。但是,先进分子也不能把自己溶化在群众之中,必须保持党是群众的政治领袖这个鲜明的特性。因此,党与群众的关系,便产生了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站在群众前面,又不要脱离群众。我们说共产党员不应该站在人民头上,但必须站在人民的前面,领导人民前进。在人民群众觉悟还不够的时候,必须等待群众的觉悟,不可跑得太远。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做群众的尾巴。尾巴主义就是只跟在群众的后面跑,而不能领导群众朝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实质上也是脱离群众的。1947年土地改革中某些地区所产生的错误,就是由于做了群众的尾巴的结果。第二,既要从群众的当前利益出发,又要比群众看得更远,照顾到群众的长远利益。如果不顾群众当前利益,就会脱离群众。同样,要搞好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领导者也必须照顾到被领导者的利益,否则被领导者就不易接受领导。但是,还必须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认识,使群众看得更远。这就是说,一方面要适当照顾群众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要引导群众为更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第三,既要向群众学习,又要更好地领导群众,即:既要作群众的学生,又要作群众的先生。只有向党内外的群众学习,总结群众智慧,自己才能有智慧。向群众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领导群众。
第二,党内思想建设问题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党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主要是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矛盾必须通过斗争的办法来解决。小资产阶级思想是什么呢?小资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从体系上看,是一个东西。“在我们这个时代只能存在着两种思想体系;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前者一切为了个人;后者一切为了集体。小资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都是为了个人,但是,两者的方法不同。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是:为了个人的名利,辛辛苦苦地向上爬。所以,有时还有积极性,甚至与无产阶级的积极性分不出来。但是,这种积极性是很不稳固的;当达不到个人目的时,便成为消极因素。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自已并不辛辛苦苦地努力,而是打击别人,剥削别人,从而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如果说小资产阶级思想是向上爬主义,那么,资产阶级思想就是叠罗汉主义。小资产阶级思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展成为资产阶级的思想。小资产阶级革命者进行革命,首先是解放自己,而无产阶级革命者,首先是解放群众,然后解放自已。
党内和无产阶级思想不相容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最主要的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那么,怎样对待小资产阶级革命者呢?党既反对采取关门主义的办法,又反对投降主义的办法。而采取“容、化、用”的方针。党要从广大的小资产阶级中,不断地补充自己的队伍,要容纳小资产阶级革命者。其次是消化,也就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改造,而整风就是思想改造最好的方法。最后还得使用他们。这也是我们改造小资产阶级的目的。我们党不是学校,不是单纯地改造这些人;同时,也必须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改造。所以,这个方针的中心环节是在于“化”。
对于每个党员来说,就应该自觉地进行自我改造。“化”是意味着党组织有目的、有步骤地帮助党员进行改造。所谓自觉的改造,就是要每个党员,主动地批判自己非无产阶级意识,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人们的思想是矛盾的统一体。改造思想的过程,也就是克服矛盾的过程。一般说来,思想改造有三个阶段。首先,是知与不知的矛盾。辨别不清那些是正确的思想,那些是错误的思想。解决的办法是,努力学习理论和党的政策,逐渐由不知变为知,由知之不多变为知之很多。其次,是知与行的矛盾。道理虽然懂得,但是不能见诸实际行动;对别人马克思列宁主义,对自已自由主义。解决这个矛盾,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有些同志常常想尽一切办法,甚至采取伪装的马克思主义的办法,来为自已的缺点进行辩护。有的同志甚至一生也克服不了自已的错误思想,突不过这个阶段。所以我们要自我改造,努力克制自已的个人主义。第三,是新与旧的矛盾。情况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而人们的思想意识常常落后于形势。因此,就容易被旧的东西所束缚,严重时还会犯错误。当然,这三个矛盾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的。
第三,党内斗争与党的团结问题
党的团结是目的,党内斗争是手段。党内斗争与党的团结,是我们党组织路线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从整风的经验来看,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要划清两个界限:革命与反革命的界限;
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界限。党内意见的分歧,必须通过党内斗争的办法来解决。党内的矛盾,其中有些是革命与反革命的问题,有些则是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问题。两者的界限必须划清楚,分别加以对待,否则,就要犯错误。
第二,对待犯错误的同志,应该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这里,有下面三个问题:一,对犯错误的同志要看与帮。“看”就是看他自己改正;解决思想问题是不能性急的,必须要观察等待一定的时期。但是,光是“看”还不够,“看”是消极的,还要进一步积极地帮助他改正错误。二,保护与批评。既然不是反革命,那么,就应准许他革命。所以,对待好人犯错误,必须在保护他的积极性的原则下,进行批评。我们现在学习这六个文件,就是及早地通知整风,让犯了错误的同志,自觉地承认并改正错误。三,对于各种错误的性质,要加以区别,要有不同的处理方针。一般来说,错误有五类性质:(一)赞进党内或入党后被拉出去的反革命分子或坏分子,对这些人必须清查出来,开除党籍,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以法律制裁。(二)在党内进行派别斗争的坏分子,对这种人必须坚决斗争,直到开除出党。但是,如果犯这种错误的人确有悔改之意,停止分裂活动,仍可以给以一定的处分,容许留在党内,以观后效。(三)由于认识上的错误而造成的政策性错误。对这种同志,应当从思想上彻底弄清楚犯错误的实质和根源,恰当地指出改正的办法,以教育全党,而不着重追究个人责任。(四)犯了工作上重大的错误,(五)犯了工作上比较不重要的错误。对于犯了这两类错误的同志,应给以批评和帮助。只有对那些坚持错误和错误严重的人,才给以恰当的组织处分。
第三,斗争的方法问题。一,注意分别大体与小体。团结是根本的,团结就是党的大体。在党内斗争的方法上,首先要识大体,也就是说,一切争论都不能影响党的团结。二,大民主与小民主。民主有两种涵义:第一,与专政结合的民主,也就是目前我国在政治上,一方面对人民实行民主,另一方面对敌人实行专政。将来国家消灭了,民主与专政也就随着消灭了。第二,是调整人民内部关系的民主,这种民主是永远不会消灭的。无论是前者和后者,民主都是方法,而不是目的。因为它都是为解放和提高生产力、为正常的社会生活服务的。解决党内、人民内部的关开问题,一般的应该用小民主,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解决。
第四,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发生错误。在中国革命中,1931年至1935年所发生的“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就是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错误。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起动中,所发生的大国主义的错误,主要地也是不承认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不重视别人的经验,而把自己的经验强加于人。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过分强调本国的特点而忘记或忽视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便是民族主义的错误。我国革命是走苏联十月革命的道路,这是个原则问题,必须坚持;但是方式方法是各种各样的,要根据本国的特点来决定运用那种方式。
违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还会产生思想上的主观主义的错误。愈是大的方针政策,它所包罗的范围也愈大,而与每个具体的地方情况,也愈有距离。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包括各国革命经验以及党的政策法令,必须与本国的本地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的根本态度。
那末,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外国或别人的经验呢?首先是重视前人的经验,但是,必须从自己的经验中来证明这些结论是否正确,是否合乎自己的情况。我们对待经验采取三种态度:(一)吸收用得着的;(二)拒绝用不着的;(三)增加根据自己的特点所创造的经验。所以,我们党是十分重视学习外国经验的,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先进经验,也有过了时的经验,我们是学习先进的经验。
与此相反,教条主义通常是把一定条件下的真理,搬到另一种条件下去用;或是把适用于一般条件下的真理,搬到特殊条件下去用。前者是搬公式,后者就是说空话。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
在今天,我们还应该坚决反对大国主义的倾向。我们党有很多创造。譬如我们在对资产阶级改造的问题上;在党的建设中的群众路线和整风的运用上,是积累了经验的。但是,绝不应该把这种经验过分夸大,那种认为我们是天下第一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就是在我们的经验中,也有许多东西是由外国学来的,如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从苏联十月革命学来的。同时,苏联是第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我们是十月革命的学生,是列宁的学生,我们是在学习了苏联的成功的经验和错误的经验,才达到今天的成功的。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大国主义,否则,就会犯政治上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