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该改变乱扣帽子的风气

1956-08-16方群

中国青年 1956年11期
关键词:动机同志错误

方群

现在,在青年群众相互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候,特别是某些单位的年轻干部,团的组织向青年进行教育的时候,发生一种乱扣帽子的现象。所谓乱扣帽子,就是对于人们的行为不愿作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往往不辨是非,不分轻重,而爱作大而无当,似是而非的批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思想教育,本来是好事情,是应当大力提倡和加强的工作;但是,如果把这个工作做得过于简单化和粗暴化,把不恰当的帽子乱往青年头上套,不仅不能收到开展批评应有的效果,而且会使青年背上严重的思想包袱,限制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青年”编辑部就常收到一些青年来信,申诉他们由于遭受到扣大帽子的批评,使自己束手束脚,失去了青年应有的朝气。例如本刊本期发表的“我这样是‘生活作风不严肃吗”一文的作者,原来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女青年,但是由于领导同志看不惯她的性格和作风,一再给她扣上“生活作风不严肃”“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不虚心、严重的脱离群众”的大帽子,结果使她变得消沉起来,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应该承认,向别人进行批评,除了个别少数人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办好,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以外,绝大多数人是为了帮助同志改正缺点和错误,都是抱着与人为善、治病救人的态度的。他们毫无害人之心,而有帮人之意;他们爱护集体,不愿意看见集体中任何一个成员有严重缺点或犯了错误,当他们有的想帮助一个犯错误的同志而收不到效果时,往往急得自己坐立不安,甚至有些女同志因此而暗暗哭泣。他们展开批评,还表现出很大的勇气,因为我们国家成立还不很久,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自由主义思想残余还相当浓厚,今天还有不少人还不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而是抱着“保持一团和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态度;而这些青年同志能够打破情面,直率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种精神是很宝贵的。

尽管这些开展批评的同志有良好的动机,但是由于他们不善于使用批评的武器,产生了不良的效果,因此,还是应当改变这种乱扣帽子的风气,以便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更健康地开展起来。

乱扣帽子的现象之所以产生,有不同的原因,改正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有些同志所以在开展批评中乱扣帽子,主要的是划不清是非界限,常常对于别人一些本来没有什么错误的行为,误题为有错误,随即进行了似是而非的批评。例如有人划不清朋友和小集团的界限,看到有几个同学由于感情较好,常在一起,就批评他们在搞小集团;有些人划不清不安心工作与对工作分配提合理要求的界限,对于凡是对自己的工作提出要求的人,一律认为是不安心工作的表现;有些同志划不清个人英雄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界限,把凡是在工作中和学习中表现比较活跃,有独立见解,有创造精神的,都当做标新立异、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来加以批判;有些人搞不清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不懂得怎样才算是不过问政治,对于凡是钻研业务、不愿过多地参加社会活动的青年,都叫做脱离政治,单纯技术观点的落后分子。我们不能说这些爱拿帽子扣人的人,是有意地在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他们的主要缺点,就是好从形式上看问题,再加上他们看不见广大青年几年来的进步,总是好往坏的方面估计青年,结果,就混淆了是非界限,以致弄得各种帽子满天飞。

大家知道,我们看问题,不但是要看事物的表现形式,更主要的是要看事物的本质。有很多事物,从形式上看,很类似,但从本质上来研究,就根本不一样。就以革命朋友和反动小集团来说,从外表来看,都是几个人或更多的人常常互相往来,彼此的关系也较亲切,但从实质内容来考察,前者是为了互相帮助,互相提高,有正当的目的,有高尚的情操;而后者或者是阴谋反对革命,或者是破坏人民的团结,营营苟苟,狼狈为奸,二者毫无共同之处。因此,决不能因为形式有些相同而把革命的朋友说成是反动的小集团。我们很多青年看过我国杰出的影片“董存瑞”,董存瑞幼年就有个好朋友叫邓振标,

他们俩一同要求参加人民解放军,后来一起入了伍,一起练操,一起战斗;有一次在紧强的战斗中罗班长受了伤,董存瑞违背了班长的命令带着战士冲出阵地去支援七连阵地,后来罗班长为了董存瑞等没有服从命令要求给他们处分时,董存端和郅振标激烈地争辩着说自己是这次行动的“主谋”,而一旦看到指导员拿出了一枚团部送来的军功章时,他们又都急忙说对方是“主谋”。对于这样一对革命朋友,谁能不看实质只看形式批评他们是搞小集团?又如拿对自己的工作提合理要求和不安心工作来说,从外表来看也有类似之处,二者都要向领导提意见,而意见又都是希望调动自已的工作,但深入考查一下,就会发现对自己的工作提合理要求的人,确实是由于领导上对他的工作分配得不很恰当,而这个同志平日做工作认真负责,并没有消极怠工的表现;而不安心工作的人,往往一向个人打算比较严重,对工作不钻研,踏着这出望着那山高;因此,尽管同是向领导上提出工作调动的意见,二者是非界限仍然很分明。我们不能不分是非地把提合理要求的同志当作不安心工作加以批评。

有人问,如果乱扣帽子是由于划不清是非界限,那么为什么往往把是说成非,把人家的动机总好向坏的方面估计?据我看来,这是因为有些人对青年的进步估计不足,用旧的眼光看今天青年的缘故。几年以来,青年在党的教育下,有飞跃的进步,他们一般都具有了初步革命人生观和工人阶级思想。如果我们认识不至这一点,处处怀疑他们的动机,事事挖他们的思想,看到谁要求入党,就说他是投机;看到谁要参军,就指责他动机不纯;看到有人在业余写稿,就认为是名利思想在作崇;这正是证明自己的思想远远落后于实际,带着有色眼镜看人。

我们也要知道,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行为,要把他的动机与效果统一起来,而不要把动机与效果对立起来。一般讲来,一个人的行动效果是与动机一致的。有什么样的行动,就有什么样的思想。例如一个工人一向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生产,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他的行动的效果是对国家有利的,这个工人应该说是具有先进思想,是个有觉悟的工人;假如我们脱离开这个工人的行动效果来挖他的动机,硬说这个工人努力生产的动机不纯,是个人名利思想,是个人风头主义,那么,什么样的工人才算是思想纯正呢?同样,一个机关知识青年响应国家的号召要求报考大学,这个要求是和国家今天扩大知识分子的措施是一致的,只要这个青年具备了考大学的条件而被录取,对提高我国科学文化水平是有好处的,我们也不应当随便批评他的报考动机不纯,是资产阶级思想。何况,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在一般情况下,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我们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但并不排斥个人利益。因为如果根本不照顾个人利益,也就没有集体利益。也正是由于我们这个社会能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才显示出这个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个工人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工厂就给予奖励,这就是集体利益与工人个人利益的统一——既照顾了集体利益,也照顾了个人利益。同样,一个机关青年报考大学,是对国家有利,也是对他自己有利,两者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有人硬要挖动机,扣思想,无论如何也分不清楚。挖来扣去,只好给别人扣上个大帽子。

由此可见,为了使我们的批评有的放矢,不致似是而非,必须划清是非界限,而为了划清是非界限,又应当从事物的突质观察问题,充分认识青年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把他们的行动的效果与动机统一起来。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

乱扣帽子现象之所以产生,还有另外一种原因,就是有些同志认为:对待缺点和错误,应当进行不调和的斗争,为了使犯错误的同志,深刻地认识错误,必须把错误程度说得非常严重。因此,就往往小题大作,对于某些青年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任意加以夸大,说得十分严得,明明是三分错误,说成七分;明明是当前的一点小缺点,主观臆断到将来的发展;把一些生活上的小问题,硬提到原则高度。在他们看来,如果不如此,批评就不深刻,就不尖锐,甚至算不得批评。因此,就发生扣大帽子的现象。例如,一个大学某班为了纪念三八妇女节,决定用班费置些礼品分送给女同学,班主席和另一个同学受全班之托前去购买礼品,他们选中了一个洋娃娃,打算送给将要当孩子妈妈的一个女同学。洋娃娃的价钱一元多,比班上原定的款项多了几角,这两个同学为了使大家看到这个有趣的礼品感到惊奇,事先藏而未露,以便一旦拿出来,使它一呜惊人。可是后来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这两个同学的意料,他们竟受到严重的批评。班上有的同学说,这样的礼品毫无思想性,不严肃等等。他自己也检讨说:买这样的东西事先没有征求班委的意见,是不尊重集体领导,独断独行,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萌芽;多费了班费,是危害了大家的利益,等等。支部书记也认为提高到原则上应该这样认识。我们看,这两个同学如果有不对的地方,只不过是多化了几角钱,但是别人却给他扣上这么多的帽子,把问题提到这样的

原则高度。又如一个学生被选为课外科学研究小组长,他不愿意担任,于是别人就严厉地批评他说;“现在不愿担任小组长,将来毕业后一定不服从国家分配,这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我们看,这个同学不愿担任小组长,当然也不大好,但是,无论如何这和服从国家分配是完全两回事。人们不能因为他不愿意担任小组长,就推论到将来他一定不服从国家分配。这种推论,本来有点荒唐,但是,现在却有不少同志好作这样荒唐的推论。例如有一个机关公务员,想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团支委批评他说:“你脱离机关就是脱离革命,脱离革命就是不革命不革命就是反革命。”……我们虽然不能说这些同志主观上是装腔作势,借以哧人,但是在客观上确实起了这样的作用。鲁迅说:“辱骂和恐哧决不是战斗。”同样,扣大帽子也决不是批评。如果大家在进行批评时,把任何一点小问题都加以夸大,加以发展提到原则高度,那必然弄得天下黑漆一团,是非莫辨,使犯了轻微错误的同志感到惶惶不安使真正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志倒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自已的错误也算不得什么,反而会泰然自若。这岂不与开展批评的本意大大背道而驰!我记得在“三反”运动时我所在的机关很多同志本着严格检查自己的精神,纷纷检讨目己有贪污浪费行为。一个同志用公家信封信纸写了私人信件,自己检讨是贪污;另一个同志多用了两个钢笔尖,检讨自已是浪费;我自己也因为在开会时吸了公家的香烟,在大会上作了检讨。后来领导同志问我们指出:像这样把什么芝麻大的事都说作是贪污浪费,深刻检讨,倒反而使真正的贪污浪费分子看着可笑,因为既然大家都是贪污浪费分子,那么,彼此彼此,只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他还告诉我们:原则高度本是与非原则高度相对而言,如果把什么问题都提到原则高度,就等于取消了原则高度。我想,我那个领导同志教导我们的这些话,对于广大青年同样有教育意义。为了要避免扣大帽子的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以个人的喜怒好恶的情绪来看人看事,又不以自己的主观片面的态度来判断是非轻重,而是老老实实,分析研究,是就是,非就非,根据错误的性质和程度,进行恰如其分的批评。只有这样,才能使错误的同志心悦诚服,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对待错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的党和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范例。毛泽东同志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就为我们指出:“对于任何问题应取分析态度,不要否定一切。例如对于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时期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应作两方面的分析:一方面,应指出那个时期中央领导机关所采取的政治策略、军事策略和干部政策在其主耍方面都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应指出当时犯错误的同志在反对蒋介石、主张土地革命和红军斗争这些基本问题上面,和我们之间是没有争论的。即在策略方面也要进行分析。例如在土地问题上,当时的错误是实行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过左政策,但在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一点上,则是和我们一致的。列宁说:对于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我们许多同志缺乏分析的头脑,对于复杂的事物,不愿作反复深入的分析研究,而爱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简单结论。今后应该改善这种情况。”今年4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同样是以唯物主义态度分析事物的典范。我们广大青年,都应当努力学习这种态度,把批评进行得实事求是。

我还想劝告我们的青年同志,在开展批评的时候,不仅不应当扣大帽子,而且要把批评的矛头经常指向那些原则性的错误。至于一个人的生活作风问题,除非它直接影响了工作或者危害到集体的利益,就不必多所指责。譬如,一个学生的基本任务在于学习,假如一个学生不用功学习,随便旷课,这就是个原则问题,必须加以批评。至于这个学生在课余时间内愿意参加集体文娱活动或是单独自己去散步,却是非原则问题,不应当因此就批评他是脱离群众,个人主义。如果我们专好在鸡毛蒜皮问题上加以挑剔,对于一些具有原则性问题,往往反而忽略掉,这就叫做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

总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工人阶级改进工作,克服缺点和错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个有力武器,我们青年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思想方法上还有一些主观片面的缺点,在使用这个武器上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不健康的现象。但是,这只不过是我们前进中的缺点。我们的任务,不是因噎废食,为了避免扣大帽子的现象而取消了批评(在被批评者也不应因批评者态度不好,分寸不当,不接受其中有益的意见),而是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把这个武器更好地掌握起来。我们相信,只要青年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正确的一面,克服不健康的一面,一定会把这个工作进行得更好,使广大青年从中得到益处,使社会和国家也得到利益。

猜你喜欢

动机同志错误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在错误中成长
同志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严良堃同志逝世
动机不纯
不犯同样错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