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那样大的苹果
1956-08-16郑根永
你们能够想像,苹果竟会有西瓜那么大,而西瓜却像磨盘那么大吗?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小说家捏造的胡话,还是有科学根据的幻想?
到现在为止,像这样大的果实,我们谁也没看见过。但是,虽说是这样,创造这样的奇迹却并不是一派胡言。
在自然界中是有很多“巨人”的。有一些“庞然大物”是人们通过选种、育种的方法亲手栽培出来的。而另外一些呢……
我们现在就来谈谈另外的一些“庞然大物”。
十九世纪末叶,莫斯科有一位著名的研究藻类植物的植物学家盖拉西莫夫。他试验了光、热、冷、化学物质等等不同条件对藻类植物生长所起的影响以后,获得了一个很重大的成就:藻类植物的细胞体积在寒冷环境中增大到两倍。这是科学中头一次用人工方法获得的巨型细胞,或者叫多倍细胞。
过了十年,荷兰科学家狄·菲里兹发现了一种巨型的待宵草(又名月见草,森林边绿的植物),这是人们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多倍体。
后来,科学家们把接二连三的类似的发现反复研究之后,很快就证实了这种多倍体对于形成新型的植物有很重要的作用。
那末,多倍体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研究细胞的科学——细胞学给这个问题作了答复。请你们设想一下:在细胞分裂的那一瞬间,如果把细胞所处的那些条件(温度、压力、化学媒介物)都突然加以改变,那末,分裂会马上停止,结果我们得到的细胞,不是两个(如果分裂过程进行下去,细胞会分裂成两个),而仍然是一个,但是体积却已增长了一倍。
这就是多倍体。多倍体的最显著的特征是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了。例如野生的单穗小麦有十四个染色体,而它的亲缘关系最近的硬质小麦却有二十八个染色体,而软质小麦则有四十二个。
这种增长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还会继续进行下去。换句话说,我们将能得到结构增长四倍、八倍、十六倍……的细胞。既然这样,我们怎么不可以幻想苹果会有西瓜一般大,或者是小麦的颗粒能有鸡蛋那样大呢?
多倍型的植物可以用人工方法来培育,例如,可以利用热、冷、各种化学物质(植物龄,麻醉剂)来培育。
这种现象对于增产农作物是很有意义的。我国谷物种植面积如此广大,收获量那怕只提高百分之一,就可以多收几千万吨粮食了。而事实上,实践证明,多倍体作物的收获量已经比普通同类作物高出百分之六十!举例说,有一种四穗荞麦就是这样。这种麦粒,虽然还没有鸡蛋那么大,但它的体积和重量已相当于普通麦粒的一倍半以上。同种的玉蜀黍、苜蓿(三叶草)及其他许多作物的产量也有显著增长。显然,多倍体在丰产的斗争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苏联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将有大批细胞学家协同育种家参加培育新品种植物的工作。中国也已在研究多倍体。科学家们正在向大自然索取更多的东西。农业增产的新的远景已经展开了。(郑根永掘1956年第7期“青年一代”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