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磨光了他们的棱角!
1956-08-16之光
之光
假如在你的工作单位中,有许多青年同志和你在一起工作,请你回答一个问题:你喜欢什么样的青年?这个问题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实际上是青年们提出来的。事情是这样的:成千的青年给“中国青年”编辑部来信,叙述他们在阅读了苏联作家尼古拉耶娃的“拖拉机站站是和总农艺师”以后的感想。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谈到,当他们刚从学校毕业走向生活的时候,自己是“满怀热情,充满着信心”。当他们看到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就像娜斯嘉一样积极地提出意见,提出建议。可是,他们那里的一些同志却不喜欢他们这样,说他们幼稚,说他们不够实际,看问题不全面,甚至说他们态度不好,思想有问题。经过这么几次,有的青年就打退堂鼓了。有的青年还能坚持,给报社写稿子,或者给上级打报告,结果呢?这些青年因此受到批评和指责:“无组织,无纪律”,“自高自大,好表现自己”,等等。这样,青年的那股锐气逐渐消失,“棱角”磨圆了;他们一步步变得“老练”起来,新鲜的东西看不见了,对缺点和错误也习以为常了。
这样情况,看起来还不是个别单位的现象。它反映了某些同志不能正确地对待批评;也反映了某些同志忽略了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究竟要培养青年成为什么样的人。
青年是墨守陈规好呢,还是富有创造性的好?也许大家都会说,当然是富有创造性的好。但实际上,有些同志却在制造墨守陈规的人。他们不喜欢有创造性的人。比如,有一位青年同志来信谈到,他在工作中看出了问题和缺点,就提了个合理化建议,可是那里的负责同志并没有表示热烈欢迎,却抓住建议中的一些缺点把这个建议打了回来。并且说:“你还年轻,缺少经验,考虑问题不全面。”结果呢?这位青年以后再也不敢提什么建议了,他说:“……以后,自己也想把工作做好,但是却不敢大胆地负责,也不敢去大胆地创造,只好墨守陈规。上级叫干啥就干啥,叫怎样干就怎样干,照葫芦画瓢,不考虑实际情况和群众要求。”当然,执行上级的指示是应该的,重要的;但是墨守陈规,不考虑实际情况和群众要求,机械执行指示,那就是最好的上级指示,也执行不好。更谈不上提出新情况新问题来了。培养这种缺乏创造性,墨守陈规的青年干部,对我们的事业有什么好处呢?
青年是磨圆了的好呢,还是带棱角的好?有些同志就是在制造“磨圆了”的人,他不欢喜有棱角的人。有个青年同志来信说,他毕业后到内蒙草原上工作,满怀信心,一心想忠心耿耿为人民办事,发现了工作中的问题,也敢於起来斗争。但那里有些同志却说:“青年人的性格就好像一个带棱角的木棍,非磨成圆的,不成搞好工作。”他遇了多次挫折,真的被磨“圆”了,他学会了多“忍耐”一点,不和人“吵架”,学会了“看脸色说话”、“见风使舵”,他曾感到“心满意足”。不过,他在信中说:他“真感到惭愧。”诚然,带有棱角的青年同志,看不惯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欢喜提意见、提建议,而指出工作中的问题和缺点来也可能比较尖锐一点,有点“刺人”;可是,重要的,他到底是在帮助你,是一片好心肠,是社会主义积极性。被磨圆了的人,你看起来“事事顺心”、“尊重你”,可是呢——你害了他了。他在追求你的“个人信任”。你也害了自己,这个青年同志不再问你提意见了,你的耳朵就要聋起来,眼睛就要花了。培养这种没有棱角的、磨圆了的干部,对我们的事业有什么好处呢?
青年是胆小的好呢,还是勇敢的好?有的同志就是在制造胆小的人,他不欢喜勇敢的人。青年同志敢於向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展开斗争,也敢於为消除工作中的缺点展开斗争。如有个从军队转业的青年同志说,他们那里(某一百货公司)纪律涣散,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开始,他总是很不客气地把问题提出来,会上提,书面提,一直到给报纸写稿子。於是有的同志就认为他太幼稚,是外行,加以嘲笑不理。他仍然坚持他的意见。於是打击和报复来了,“对我专门挑剔一些生活上的非原则的问题,拿到会上批评,用处分吓唬我”。这时候,他受不住了,
胆小了,退却了,离开了。一些青年来信中,都反映了:开始胆子大的人,几经挫折以后,甚至被打击以后,害怕戴上“多管闲事”、“自高自大、“出风头”等等帽子,胆子就越来越小了,闭上了嘴巴,放下了笔杆,变成个懦弱的人了。是的,勇敢的人,敢於和旧的腐败的东西决裂,敢於向缺点和错误冲击,敢於向官僚主义挑战,敢於为新事物开辟道路,所有这些,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培养那种胆小如鼠和懦弱的干部,对我们的事业有什么好处呢?
青年是朝气蓬勃、热爱工作的好呢,还是情绪苦闷、工作不起劲的好?有很多同志,为青年同志的合理要求创造了正常的条件,充分地发挥了青年的力量,帮助青年同志在沸腾的生活里施展他们的才能和智慧,青年同志表现了朝气蓬勃,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这种青年同志,我们是多么需要呀!另一种情况,像前面所说的那种不好的情况,造成的结果是有的青年同志从生气勃勃的人变成了情绪苦闷的甚至情绪消沉的人,从热爱工作的人变成对工作没有兴趣、没有信心的人。写到这里,我们禁不住要问:为什么我们要培养这种青年干部呢?
青年同志是我们伟大的事业中的新生力量,是我们老一辈的接班人,我们如果不培养他们成为朝气蓬勃、热爱工作、有创造性、勇敢无畏的人,相反地,有意无意地在制造情绪苦闷、工作没劲、墨守陈规、胆小如鼠的人,那么我们在给我们的青年同志带来一些什么呢?我们在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一些什么呢?我们是带来罪过呵!
那么,究竟是什么思想障碍着这些同志不能正确地对待青年的批评?是什么思想使这些同志不能正确地看待青年的热情和积极性呢?
有的同志认为:青年年纪轻、幼稚,没有经验,看问题不全面,不够实事求是;於是,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愿意认真考虑。青年同志经验不足,有时看问题不够全面,这种情形是有的。但是,也正因为青年们年纪轻,有满腔热情,拥护新东西,反对旧东西,最少保守思想,我们就应该看到青年同志这个主要的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并且,青年同志都是担任部分具体工作的,又具有新鲜事物的敏感,他们在自己这部分工作中,有时候会更多地了解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会更直接地听到群众呼声和要求,因而能够更及时地提出解决工作中问题的建议,我们不也正是需要这些接近群众、接近基层、做具体工作的青年同志帮助吗?青年同志问题看得不够全面,意见提的不够实事求是;我们也应该认真听取和研究青年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吸取其中正确的、有益的部分。总之,如果我们只看到青年同志的弱点方面,而这又不是他的主要方面,那么,我们不也是犯了不全面和不实事求是的毛病了吗?也许,我们这一毛病,比起青年同志的“毛病”来还要大一些呢。
有的同志过分注意青年同志提意见时候的方式和态度;对於方式和态度不好的,就不愿意认真考虑他的意见。青年同志提意见的时候,如果方式和态度粗暴,这是不好的,应该改正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的方式和态度不好,就连他的意见也不愿意来加以考虑。去年,邓小平同志曾经代表党中央政治局向全国青年作过这样的指示:“只要你们方向正确,你们的任何一点积极性都应当受到珍视,都应当得到党和国家的支持。任何力量都不能够阻挡你们的前进。”如果我们只注意到青年同志提意见时的方式和态度,而没有注意到主要方面的方向问题,那么,我们不是可能犯了阻挡青年前进的错误吗?也许,我们这一错误,比起青年同志的“错误”来要大得多了呢!
有的同志认为青年同志提意见的“动机不纯”,“好出风头”,“自高自大”,“故意为难”;就根本不去听他的意见。这是很值得奇怪的:为什么改进工作会是“动机不纯”“自高自大”呢?难道让工作中缺点和错误继续下去,不敢反映情况和提出意见的是“动机纯正”“为人谦虚”吗?如果在青年同志队伍中,有个别人,确系“动机不纯、“别有用心”,“故意为难”,对於这种不正派的人,我们自然可以多方面了解他,研究他“不纯”的性质。但我们终究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完全拒绝考虑他们的意见,更不能得出这个结论:提意见就是“动机不纯”。如果在青年同志中,有个别人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以后,自己就骄傲起来,自高自大,那你应该教育他,叫他改正;可是,他的意见仍是应该考虑的,工作中的缺点,也得去改正。你毕竟不能得出这个结论:提意见就是“好出风头”“自高自大”。总之,如果我们把肯提意见的人当作“动机不纯”,把敢於大胆揭发缺点的人当作“好出风头”、“自高自大”,那么,这就是压制批评,我们自己就犯了“动机不纯”的错误了。
你看,你认为的青年同志的许多不是,恰恰正是你自己的不是。这样地看待青年同志,实际上就是反映了你不敢相信青年。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中山县新平卿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一文前面本书编者按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我们有些同志是怎样看待青年同志
的呢?我们有些人在实际上是不相信青年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是一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不相信他们是拥护社会主义的新东西而最少保守思想的人;而把他们正当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对新事物的敏感,看成“缺点”甚至看成“错误”了。这种不相信青年的表现,实际上也就是不相信群众的一种表现。党教导我们是要“注意研究如何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不相信青年同志,怎么能够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呢?不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又怎样能够更好地培养青年呢?这种不相信青年同志的思想情绪,正是反映了自己的保守思想,说明对新生力量估计不足,对青年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估计不够,这种保守思想,怎样能够培养好青年呢?这种种对待青年干部的思想和做法,岂不也正是暴露了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的秘密:害怕自己的缺点,被勇敢的、有棱角的、有创造性的青年干部所揭穿,害怕丢了自己的面子下不了台么?在这种种个人主义思想围困下面,怎么能够负起培养青年的重大任务呢?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不是,妨碍了青年同志的更健全地成长,妨碍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当然,对青年同志的缺点或是错误,也是不应该姑息的,而应该采取热情帮助的态度,使他们及时地改正过来。
总之,青年同志愈来愈多地参加了我们的事业,和青年同意在一起工作的时候,我们对青年同志要爱护他们,相信他们,培养他们,使青年更好地成长起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