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中国
1956-08-16季波尔·别凯
季波尔·别凯
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进了工艺学校。我非常喜欢读书,喜欢读描写生活、风景和异国风土人情的书。有一次,一本厚厚的书落到了我的手里,这是两个年青的匈牙利人写的。他们两人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骑着摩托车几乎走遍了全世界,也到过中国。
这两个匈牙利的环球旅行家在自己的书里讲到中国人非常诚实;中国人民在千百年来创造了高度的文化。旅行家每走一步都可看到这个国家高度文化的标志:有古老的宫殿和上千年的庙宇,这证明中国有高度的建筑艺术;精巧的雕刻、刺绣、宝珠首节、美妙多采的绸缎和蚝子,显示出了中国人民精明、朴素的风格。而西方侵略者侵入中国以后,却抢夺和糟踏了中国人民许多文物古迹。
我爱中国人,现在我知道,中国人民和其他许多国家的人民一样,已经觉醒并团结起来了。过去我一直认为中国人民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跟欧洲人是不同的,现在我知道了,中国人民虽然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然而在生活的目的和理想方面,他们却和所有爱好自由的人民一样,希望在自己的国家里建成社会主义。
我同我的工作队员们曾经看过几部中国影片,如“白毛女”和“翠岗红旗”。不仅如此,在布达佩斯举行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时候,我还欣赏了中国人民歌舞团的文艺节目。所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从无线电里和报纸上不断听到和看到有关中国的消息,这就把我过去所想像的被压迫的旧中国的印象完全消除了。我已经知道,热爱劳动的中国人民正在执行五年计划,以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愿望。
为什么我要有趣地谈到这一切呢?这是因为在最近几个月来,我感到非常快乐。我是一个青年工人,从一九五二年起就在布达佩斯“四四”机械制造厂(我们工厂是以四月四日匈牙利人民获得解放的伟大节日命名的)做管道装配工作。我热爱自己的职业,就像我至今还仍然热爱那本描写中国的书一样。和我一起工作的还有青年管道装配工拉卡托斯。我们两个人在生产中带着三个徒工:卡罗依、巴赫、平捷尔。
几个月前的一天,我们正在工作。装配车间主任安德拉斯·琴凯把我们叫到一旁说:“伙伴们,从明天起你们就要开始一件重要的工作,为中国扎兰屯市(即现在的布特哈旗——译者)正在建设的动力装配工厂生产辅导管器村。要小心,你们可不要给匈牙利工业丢脸啊!”
我勉强等到下班,因为在工作时间谈计划是不行的,谈起来也不方便。下班后,我把和我一起工作的拉卡托斯和三个徒工叫到一起,开始讨论起为中国制造零件的图样和研究最好的加工方法。
“为什么要做这样多的准备工作呢?”一个学徒工打断我的话说:“给哪一个国家做这些管道活还不是一样,只要我们把活作出来,并且他们接受了,这就成了……”
我没有和他长久地争论这个问题。第二天,我给了他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并且对他说:“请你读一下,然后我们再谈谈。”但是,我们再也没有谈这个问题,因为他看过书以后就自己解决了。从那时候起,只要是给中国制造器材,三个徒工就都毫不推脱地又快又好地完成交给他们的任务。
不久以前,匈牙利出口公司的一个代表出席了我们工厂的生产会议。他是新近才从中国访问回来。他对我们谈了自己的印象:“在匈牙利也许还有一些人以为,中国人民的工业和农业是落后的。其实这种想法早已过时了。中国正在创建着许多新的工厂和发电站,中国青年工人的劳动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他说:“如果匈牙利工人都能朝眼看见这个领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是在如何迅速地飞跃前进,那就好了。”
在最近召开的全厂劳动青年联盟全体大会上,青年们热烈地谈论着中匈两国青年的友谊问题。我的工作队里十七岁的队员平捷尔在会上说:“起初我也抱着同样的态度。我只想到重要的是把活做好,而没有想到我在为那一个国家做活。后来我同工作队长客列克谈起了这个问题,并且进行了讨论,获得了一致的认识”中国人民是经经过残酷的革命斗争才从压迫他们多年的敌人手中解放出来的。我们和强大的中国进行各种商品的交换,这不仅对我们有好处,而且这是互相帮助。我们怎能不把活干的更快更好,以帮助中国人民的建设呢?”
在离我们不远的一个车间里,有一个工作队员叫安达尔·吴恒昌。他不是普通的工作队员,他得到过斯达哈诺夫奖章,不久以前又得到了“劳动模范”的荣誉将状。吴恒昌同志的父亲是从北京搬到匈牙利来的,并且和匈牙利人结了婚。安达尔·吴恒昌就生在布达佩斯,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安达尔很少说中国话,但他以自己的名字骄傲。他还没有到过中国,他希望能有机会回到自己父亲的祖国去。当他知道他制造出的“康瓦尔”式锅炉是给中国的时候,他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件事激起了他无限的热情,使他在工作队里成了最好的工作者。
但是,我并不认为,我们在加强中匈两国青年友谊方面巳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现在,我们正打算在工厂文化宫组织讲演,邀请到过中国的同志来做报告,使大家熟悉中国人民新的自由的生活。因为我们,特别是我个人很想更多地了解中国。关于中国青年工人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我们还知道得很少。,我们也要求工厂图书馆的负责同志,能够使我们看到更多的有关中国和中国作家的书。虽然中国距离我们有几千公里,但是,共同的目的却把我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了。
我们很想知道中国同志们对于我们给你们做的活是不是满意。我们很愿意和中国青年工人通信,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经常关心些什么,为什么而高兴。因为关于中国的每一个消息,都会给我们极大的鼓舞,鼓舞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更好,找不出什么毛病来。(蔡兴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