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感动”

1956-08-16于也名

中国青年 1956年18期
关键词:感动步子事迹

于也名

“感动”,这是一个好词儿。在我们的社会里,能感动人的,一般都是好人好事;而最容易被感动的,一般说,也都是进步心切、感情丰富的人。

但是,也有这样一种情况,有些人很容易为一些事情激动,常常有所感,但却只是激动一时,时过境迁,也就算了,可以说是“感而不动”吧。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开过了,他说:“看人家,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连押猪员、养猪姑娘都做出了那么出色的成绩……”。李希凡、监翎的名字出现在报刊上,他说:“同样是青年,人家怎么能那么肯钻研,肯思想,一下子就抓住了一个重要问题,开了‘第一枪……。”看完“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这本书,又说:“娜斯嘉为新事物开辟道路的精神,真叫人动心,这样的人才算是共产主义的新人哪!”有的时候,他还感动得掉下眼泪,还联系自己的思想,进行检查,并且订计划,做保证……。

这样的同志,受感动以后要是果真发奋图强,行动起来,那自然是好的,但可惜的是,他常常到此为止:仍然是感而不动。

为什么老是感而不动呢?或许有人只是为了讨人喜欢而假扮了一副颇为动人的模样,这样的人,就不仅可笑,而且可怜,我们且不去说他。问题是那些真正出于内心激动的人,为什么也感而不动呢?

没有作过调查,不敢多嘴。不过,有一种情况,却是可以提提的,那就是感动得不“深”,只是出于一时的激情,没有深思,不知道人家之所以做出一番成绩来,是有坚强的意志,真正下了一番苦功的。自己舍不得辛苦,不肯务实,没有意志的力量,结果就成了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行动的步子迈不开,因而也就难得有什么作为。

当然,受感动以后怎么办,这是自己的事情,别人不好勉强。但是,在我们今天,人们互相启发激励,互助互勉,共同进步,似乎已成为一种道德上的义务。并不是注定的只有某些人才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和事迹去感动人,而某些人只能受人的感动。恰恰相反,我们彼此都有可能用自己的事迹去感动人,今天你做出了这件好事,教育了大家,明天我或许会做出一件更好的事,教育更多的人。我们知道,黄继光受马特洛索夫的影响很大;吴运锋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保尔的启发;最近一个时期,很多青年受徐人武、齐谋甲等业余自修成绩突出的同志的启发,在向科学进军当中:也有了很突出的收获。可见,受了别人的感动,是可以做出更足以感动人的事的,问题就在于真正觉悟到自己的责任和作用,不自暴自弃,坚定勇敢地迈开前进的步子。

要有这样的志气:我不要老听别人谈体会,也要向别人谈体会;我不要老叫别人感动我,我也要去感动别人。当然,如果仅仅是为了感动别人,为了向别人谈体会,才去努力工作、学习,那是可笑的:甚至是愚蠢的。但是,只要动机纯正,做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这样的想法,就不仅没什么坏处,倒还应当加以倡导。

让“感”与“国”齐发吧,不要只感而不动。

猜你喜欢

感动步子事迹
人物与事迹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爱,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
步子迈得还不够大
浅谈《雪国》中的物哀美
也许一个转身,你就已经泪流满面
“感动”与“敢动”
政策鼓励 步子能大些快些吗
儿童大病保障步子再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