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读书摘录)(二)
1956-08-16
(八)要有满腔热忱,要有求知的渴望,科学研究是需要贡献出毕生的精力的
“没有满腔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91页)
“要有热情。你们要记住: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假定你们每个人有雨次生命,这对你们说来也还是不够的。科学要求每个人有极紧张的工作和伟大的热情。希望你们热情地工作,热情地探讨。”(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见“中国青年”19952年第22期)
〔附录〕“假如在学生的思想中,有这样一种想法,以为教育不过是进入社会的门票,这种门票或许忘记在口袋里,或许在看门人放你进了屋子以后,就把它丢掉了,这种想法,就像毒药和火一样的可怕。”(邬兴斯基的话。见杜贺夫内伊所著“教学法原理”,作家书屋版,第109—110页所引)
(九)要下决心从局部升到一般,要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
“原已草就的一篇总的绪论,现在我把它删去 ,因为经过更周密的思索之后,我认为所有预先讲出尚待证明的结纶的做法都是可能有妨害的;凡是一般愿意跟随我研究问题的读者,都应当下决心从局部升到一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1卷,第339页)(注)文内所就的“绪论”是指“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首先,要循序渐进。我一谈起有成果的科学工作所应具备的这个重要条件时,总不能不感到心情激动。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你们从一开始工作起,就得在积聚知识方面养成严格循序渐进的习惯。
“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底初步知识研究透撤。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见“中国青年”1952年第22期) 〔附录一〕“对於教育与教学中的严格循序渐进的意义,捷克的著名教育家R·A·郭敏斯基当时曾经指出过。在他的“大教育法”中,有一极好的比喻。郭敏斯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悬崖,没有任何高塔,是一个有两只脚的人所有能攀登上去的,只要塔旁边有梯阶可按极上去,或者悬崖上鉴有石级,并绕以栏杆,使人不致落到崖下去。同样地,在世界上没有这样的科学高峰,是人类所不能达到的。
“他就问道:我们有许多人懂憬於这些光芒万丈的科学高峰,渴整攀援上去,为什么只有少许人能够到达,而我们於至达最初的几级之后,就要喘气,心跳,头昏呢?这是否说,这些高峰并非任何人的智力都可以到达的呢?不,这是说,梯阶被破坏了,我们不能按级走上去,而迫不得已,一下子要跨多少级。”(杜贺夫内伊:“教学法原理”,作家书屋版,第71页)
〔附录二〕“从前,有一个愚昧无知的富翁。一天,他到另一个富翁的家里去,看见一幢三层楼房,高大庄丽、宽敞明亮,心里很羡慕。他想:我的钱并不比他少,为何不也盖这样一幢三层楼。於是,他把匠人叫来问道:那家的三层楼房是你造的吗?匠人回答说:是我造的。富翁说:你也为我造那样一幢楼吧。匠人就在地上垒砖盖起房子来了。这个愚昧无知的富翁见匠人在地上垒砖,心里怀疑,就问道:你垒砖做什么?匠人说:盖三层楼呀!富翁说:我不要下面的两层,你还是为我盖最上一层吧!匠人说:那有这样的事:不盖第一层,怎么能盖第二层;不盖第二层,那里有第三层。富翁不听。他说:下面两层我用不着。一定要匠人先给他盖第三层。许多人听了这件事,都笑话那个富翁。说:那里有不盖第一层楼而能盖第三层楼的事!……。”(注)
(注)这个寓言故事,是说:有的人想求得很高的成就,但却不愿踏踏实实从基础做起,从根本上下功夫。这个寓言故事,是从“百喻经上的“三层楼喻”翻译的。“百喻经”是佛教宣传大乘法的一本经书。全书都是“寓言””性质的作品。但有些故事,对於我们来说,却具有新鲜的意义。
(一0)科学是由人类所积累起来的知识中产生的,必须像海绵一样地去吸收有用的丰富知识
“……犹豫不决是以无知为基础的。”(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六年版,第117页)
“如任何其它新学说一样,社会主义是必须首先根据在它以前已经积累起来的思想资料出发的,虽然它的根源是深藏在物质经济事实中。”(恩格斯:“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2卷,第117页)
“马克思主义便是共产主义从人类知识总和中产生出来的标本。”(列宁:“青年团底任务”,“列宁文选”,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中文版,第2卷,第802页)
马克思底头脑是用数量多到令人不敢相信的历史及科学的事实和哲学理论武装着的,而且他又是如此惊人地善于利用他长期智力劳作所积累起来的一切知识与观察。……他的头脑就像是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只战舰,准备一有通知,就出发开进任何思想的海洋里。”(拉法格:“回意马克思”,人民出版社,第10页)
知识是必须要补充的。当教师的人不仅是教师,但同时他也是学生。
“教师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血汗,把他所有的一切宝贵品质都贡献给自己的学生,贡献给本国的人民。但是,同志们,既然你们今天、明天、后天就得把你们所有的一切都贡献出去,但同时你们若不日新月异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力量和精力,那你们就连什么也不会剩留下来了。所以,教师们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加里宁:“在欢迎荣受勋章的乡村学校教师晚会上的演说词”,“论共产主义教育”,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中文版,第67-68页)
(一一)科学研究是要用批判的态度,经过自己的思考去领会知识的实质,不是要把自己变成一只被无用的垃圾充塞着的书箱
“我们不需要呆读死记,但是我们一定要使每个学习者用基本事实底知识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思考力,因为如果不把所学得的全部知识加以融汇贯通,那共产主义也就会变成空中搂阁,就会变成一块空招牌,那共产主义者也就只会是吹牛家。你们不懂应当通晓你们自己所学得的知识,并且要用批判态度来领会这些知识,使得自己的脑子里,不是被一堆无用的垃圾充塞着,而是为现代每个有学识的人所必备的一切实际知识所丰富着。”(列宁:“青年团底任务”,“列宁文选”,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中文版,第2卷,第803—804页)
“第一,必须使学生学会区别马列主义的字句与马列主义的实质;第二,必须使学生领会这种实质(不是望文生义,而是心知其意);第三,必须使学生学会善于应用这种实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而抛开一切形式的空洞的学习。”(“中共中央关於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整风文献”,新华书店1950年3月订正再版本,第61页)
“……仅仅背诵马克思主义的公式,那你就不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也就通晓不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这样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结果就只能造成书呆子,书箱子,生吞活剥的人,那是很坏的马列主义者。”(加里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底光荣道路”,“论共产主义教育”,苏联外国文书豁出版局中文版,第33页)
(一二)科学研究要搜集丰富的材料,要积累大量的事实,要掌握事实的总和
“研究必须搜集丰富的材料,分析它的不同的发展形态,并探寻出这各种形态的内部联系。不先完成这种工作,便不能对于现实的运动,有适当的说明。不过,这层一经做到,材料的生命一经观念地反映出来,看起来我们就好像是先验地处理一个结构了。”(马克思:“资本论”,“第2版跋”,人民出版社,第1卷,第17页)
“我希望你们在研究国家问题的时候看看恩格斯所著“家庭、私有财产及国家底起源”一书。这是现代社会主义底基本著作之一,其中每一句话都是可以信任的,其中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说出,而是根据浩繁的历史和政治材料写成的。”(列宁:“论国家”,“马
克思思格斯及马克思主义”,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中文版,第408页)
“须知,能证明战争底真实社会本质,或正确点说,真实阶级本质的,自然不是战争底外交历史,而是对于一切交战国里统治阶级所处客观地位的分析 。为要说明这种客观地位,我们就不应引用单个例子与单个材料(在社会生活现象极端复杂的情形下,随时都可以找得任何数量的例子或单个事实来证实任何一种意见的),而是一定要引用所有关于一切交战国和全世界经济生活基础的材料的总和。”(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底最高阶段”,“列宁文选”,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中文版,第1卷,第921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认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毛泽东选集”,第3卷 ,第791页)
“你们要养成严谨和忍耐的习惯。你们要学会干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鸟的翅膀无论怎样完善,但若不借空气支持,是不能使鸟体上升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事实,你们永远也飞腾不起来,没有事实,你们的‘理论就是枉费了苦心。”(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见“中国青年”1952年第22期)
(一三)科学研究是要经过思考作用,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不是要使自己变成事实的保管人
“如果现象形态和事物的实质是直接合而为一的,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1069页)
“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版,第280页)
“商品这个东西,千百万人,天天看它,用它,但是熟视无睹。只有马克思科学地研究了它,他从商品的实际发展中作了巨大的研究工作,从普遍的存在中找出完全科学的理论来。”(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 ,第2版,第819页)
“事实,还不完全是真理,它只是原料,由事实中可以锻炼出、溶化出真正的艺术真理。不能连鸡毛一起来烤鸡的,如过于对事实屈膝,就会使我们把偶然的与不重要的,和根本的与典型的混在一起。应该学会拔去事实中的不重要的细毛,应善于由事实中抽出思想来。”(高尔基的话。见杜贺夫内伊所著“教学法原理”作家书屋版,第115-116页中所引)
“在研究、实验、观察的时候,要力求不停留在事实的外表上。你们不要变成事实底保管人。要设法洞悉事实发生底奥秘。要坚毅不拔地去寻求支配事实的法则。”(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见“中国青年”195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