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好的的开端

1956-08-16殷之慧

中国青年 1956年3期
关键词:吴文俊困难教授

殷之慧

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静悄悄的图书馆里,一个年轻的数学研究工作者正伏在一张靠窗的桌桌子上,全神贯注地写着学术论文。

桌子左边,放着一大堆刚从书架上拿下来的外文书籍,这个年轻人一边写,一边翻阅着这些书。当我推门进去找他,一直到站在他桌子旁边时,他还没有发觉有人进来。他是专心一致地沉浸在他的研究工作中了。站在这充满高大的书架,一排排密密匝匝的书籍之间,看到那些书籍上闪闪发光的烫金的字,我不禁感到一种严肃的心情。

在这浩瀚的知识的海洋中,这个正在辛勤探索着科学的奥秘的青年是谁呢?他就是龚升。

龚升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今年才二十六岁,可是他在数学研究工作上已经写出了十二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大部分都由苏联科学院出版的评介性刊物“评介性杂志数学类”上介绍过,在德国科学院出版的”数学公报”上也介绍过。这些刊物指出:这个青年的有些工作改进了前人的结论,例如在单叶函数的系数估计上,到现在为止,他的工作有一些还是最好的;而有一些工作则解决了前人所提出的问题,如在开始多项式的单叶性的研究上。在去年六月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上,陈建功教授曾在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的报告中介绍了他的工作。

一九五五年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召开时,龚升被选为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大会;在会上他向祖国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成绩。

正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教授所说,数学是我国人民所擅长的科学,但旧中国的反动统治使得数学不可能正常发展。我国数学家过去在数论、函数论、微分几何与拓朴学、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都是有成绩的,但还没有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具有相当水平的研究工作者。因此,我国在这些部门中还没有形成学派,还没有在祖国生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数学力量不大,而祖国经济文化建设对数学的要求却在不断增涨。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大批的新生力量开始成长了。青年数学研究工作者龚升,就是在党和科学界前辈的培植、扶助下,在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开端的一个。

龚升是怎样在科学大道上开始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的呢?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文俊教授曾经给我讲过这么一段故事:

一九四三年,吴文俊教授当时正在上海一所中学里教数学。那年秋天,初二班来了一个新插班生,这个新生只有十三岁,是当时班上最小的一个学生。

这个学生在班上很活泼,又爱说话,但上课时却非常专心,做功课碰到问题时也不大好问老师,总喜欢一个人埋着头想。一开始吴文俊教授并没有去注意他,但和他接触了一个学期后,吴文俊教授逐渐对他发生兴趣了,他发现这个全班中最小的学生,各方面的功课都非常好,而数学成绩竟是全班第一名。

到了初三,他们师生之间的接触多起来了,这时吴文俊教授感到了一件不能不注意的事,就是他发现自己的教学进度已经不能满足这个学生的要求,这个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已经走在他的教学进度的前面了。

有一天,这个学生到办公室来找他,说:“吴老师,我们学的那本‘平面几何里所有的习题我都做出来了,现在请你给我出一点新的习题做做吧!”

吴文俊教授望了望桌子上那本才教了一半的“平面几何”,不由得思索起来:为什么这个孩子的

理解力这么强?是因为他的天资好,还是他的善于钻研和思考呢?

于是,吴文俊教授就问他:“这些题目都是你做出来的吗?……”

没等说完,这个孩子就不高兴地叫起来:“当然是我自己做出来的,难道还会骗人吗?”

“你一个人做,碰到过困难没有?碰到困难时,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这个孩子眼睛一翻,说:“碰见困难就想办法嘛,我常常想,有时想得夜里做梦也在想办法,但我却不愿意随便去找我二哥讨办法。”

吴文俊教授没有再问下去,因为这个学生简单的回答,已经明确地告诉了他天资和努力的关系,告诉他如果光靠天资而没有做梦都在想问题的钻研精神,天资是不可能给一个人多大成就的。

第二天,吴交俊教授送了他一套数学小丛书,这套小最书里有包括初、高中的好几百道习题。

不久,这个学生交给吴文俊教授好几册小本子,这些本子都是用残旧的白纸、包东西用过的灰纸,以及把写过字的作文簿折了翻过来再用的绿格纸订成的。在这些乱七八糟的纸上,为上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原来他的这个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已经把数学小丛书里的好几百道习题都默默地做完了。

在这个学生初中毕业的前夕,吴文俊教授把他找到办公室里来,问到了他毕业后的打算,问他长大后想干些什么?这个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他说:“长大了要做一个数学研究工作者,要像大数学家黎曼①一样地在科学事业上作出巨大的贡献。”

故事讲到这里,吴文俊教授笑了笑,说:“说老实话,在当时国民党统治的社会里,我对于这个少年人能不能按照自己的志愿和专长所选择的道路来发展,是找不到肯定的答案的。”

“但是,”吴文俊教授接着说。“今天我找到了肯定的答案,这个青年在党的培养和老科学家的指导下,已经逐渐成长起来了,最近几年来,他在工作中进步得比较快,而这些进步,正是和他少年时候那种善于钻研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分不开的。”

这个从小时就养成了善于钻研和独立思考习惯的勤奋的青年人,如今又和他的当时的老师碰面了,而且在一起进行数学研究工作了,他不但仍然决心要做一个数学家,而且决心努力做一个祖国的红色科学家。

但是,“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当他开始攀登这一座座高峰时,并不是没有遇到困难的。

龚升开始做数学研究工作,是在一九五0年秋天。那一年,他从交通大学毕业后,组织上就把他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如果说龚升在学校里为了一个公式或一道习题曾感到过困难的话,那么比起今天他在自己的研究工作面前所遭遇到的困难,简直就不算什么困难了。龚异一接触研究工作,首先遇到的就是基础不够的困难。他和其他研究实习员一样,一开始就要参加讨论班的论文讲解。讨论班是由高级研究员和初级研究员组成的进行学术讨论的一种形式,在讨论班上要由每个人轮流分析讲解自己和别人的学术论文,这是导师训练学生、培养干部作研究工作的重要办法之一。龚升当时参加了两个讨论班,在讨论班上,他深深感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当一篇论文拿到手里,看上两三遍还不能完全看懂,但是研究工作却已要求他来分析讲解这篇还不能完全看懂的论文了。有一次在讨论班上,导师交给他一篇论文,要他在下一次讨论班上分析概率论中的关于马可夫链的一个问题,而要讲解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用到很多实变函数论的知识,特别要用到勒倍克积分,但这些知识,龚升在学校里都没有学过。怎么办呢?是不是强调自己基础不够而就去向导师叫困难、讨办法,或者是要导师给自己换一个熟悉一点的问题呢?龚升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从小就不喜欢那些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的人,他认为这种人一辈子也不能使自己获得独立工作的能力。因此,他下定决心先向书本请教,以用什么学什么的办法来解决当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那时候,龚升正担任着青年团研究生支部的书记,社会工作很忙,他就不得不尽量挤时间来做讲解论文的准备工作。他每天除了上课和做好社会工作以外,一有空就到图书馆去,在图书馆里,他不断地翻书、读文献,有些书是俄文或法文的,过去在学校里没有正式学过这方面的语文,就只得一边查字典,一边看书。

经过了十多天紧张的准备,龚升终于把论文内的公式一步步地都演算出来了,论文的逻辑推理也一点点地弄清楚了。可是当他满怀信心地照着自己的发言提纲站到讲台上讲解时,有个教授忽然问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教授希望他谈谈这篇论文的关键和作者证题的思路问题。

龚升一下子就被问住了。他站在黑板前手足无措,无法回答教授所提出的问题。

讨论完毕后,这个教授恳切地对龚异说:“我们分析研究一篇作品,不能仅仅是重复一遍别人的劳动,而必须要把作品的关键和作者的中心思想弄清楚,只有这样,才能把别人的东西消化成自己的东

西,从而在别人的基础上把工作推进一步。”

回到宿舍,龚升难受极了,脑袋嗡嗡地直响。他觉得教授的话很对,如果一个人只会重复别人的劳动,这怎么能算创造性的劳动呢?但一想到工作,又感到自己的能力和工作要求相差太远。这时,他忽然想起了天才问题。他想:也许做研究工作都得有天才吧?而自己是不是有天才呢?他开始怀疑自己能力的限度了。但不久他又批判了自己这种想法:“不,一个共产党员怎么能在困难面前强调天才呢?……天才是勤奋的结果。但为什么自己尽了那么大的努力,依然征服不了困难呢”?苦恼缠住了这个二十岁的青年人,这一夜,他没有睡好。

但是党组织和导师陈建功教授很快地就看出了他的苦闷,陈建功教授亲自帮助地改进研究工作方法,同时,告诉他“科学本身就是一条布满了困难的道路,如果没有困难和克服困难的人,科学就永远不能推向前进。”他鼓励龚升必须拿出最大的勇气和信心来克服困难。

党支书也具体帮助他订出了个人的五年工作计划,要求他在五年内获得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达到一个助理研究员的水平。

导师和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给龚异很大的鼓舞,他想到陈建功教授,已经快六十岁的老人了,还是那么好学不倦,在科学事业上不断地钻研和创造。而自己正是一个精力充沛的青年,却反而在困难面前苦闷、动摇,这是多么可耻的行为!他决心按着党和前辈给自己指出的努力方向做去。于是他又积极紧张地投入了工作。他觉得要抓住论文的关键,首先要对论文本身熟悉,因此他又一遍一遍地演算着论文中的公式,第一遍算完了,再从头做起,当他第三次演算时,他不由得高兴起来。原来他发现在每一次的演算中,总是算到相同的几个地方就做不下去了,他想,也许这些地方就是关键所在的地方,于是他就集中精力围绕这几个问题再进行仔细的推敲和研究,最后终于把论文的主要关键找出来了。

为了摸清楚论文作者的证题思路,龚升继续不断地钻研着,学习着,他不但把自己所知道的证题办法一个一个地试着去证明,并且还从文献及前人的论文中找自己没有学过的办法来试证。他按照了教授们所经常教导的方法,在阅读重要数学论文时,透过数学的语言,透过数学中复杂的推演与计算,努力去抓住其中指导的思路,探索作者解决问题的目的与方法,而不停留在形式的了解上。就这样,他终于不断地从先进的科学工作的重要研究成果中吸取了力量,提高了自己的水平,从而逐渐走上了独立的创造性研究的道路。通过这些点点滴滴而又是坚持不懈的劳动,龚升的基础知识和工作能力迅速地提高着,不久,他的第一篇论文“单叶函数的开始多项式”发表了,这篇论文中所解决的问题,从一九二九年开始,苏联、匈牙利及日本等国的数学研究工作者都曾经作过研究而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现在,这个二十一岁的青年,却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第一篇论文的发麦,更加鼓舞了龚升夺取科学堡垒的雄心。在这以后,他又陆续不断地写出了十多篇学术论文。

现在,龚升在华罗庚教授的指导下,已经从复变数函数论的研究工作,进入到一门新的多复变数函数论的研究工作。他希望在这门新的研究工作中尽更大的努力。

党为青年人开辟了广阔的前进道路,中国科学界的新生力量正不断成长起来。看到这些新生力量的成长,谁不衷心感到欢喜呢?只要龚升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继续不断地钻研和创造,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他在祖国的科学事业上必将获得进一步的成就。

注㈠黎曼(1826-1866)是德国的一位大数学家。他是复变数函数论的缔造者之一,他在这一理论中奠定了新的几何方向的基础。他又是一种新几何的缔造者——即黎曼几何。他在级数论、微分方程论、数论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吴文俊困难教授
《周髀算经》与代数知识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吴文俊——“拓扑地震”引发者
刘排教授简介
人民科学家吴文俊
数学巨匠吴文俊
选择困难症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