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作家并无捷径

1956-08-16老舍

中国青年 1956年5期
关键词:通顺语言文字文学作品

老舍

据我了解:目前在各个岗位上工作的青年,还有不少大学和中学里的学生,都很爱好文艺。其中有不少人在业余课余的时间努力练习写作,希望将来去当作家。这是个好现象。今天,我们的农业合作化事业和私营工商界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都真是风起云涌,得到了惊人的发展。看到这个事实,咱们谁能不高兴得要跳起来欢呼呢?可是,一想到文艺工作怎么能够配合这突飞猛进的社会主义建设,咱们就难免有点担心了。首先是:咱们的作家太少,不够用的啊!你看,中国作家协会才有五百多位会员哪,这实在太少了!那么,培养新生力量必定是刻不容缓的事。新生力量必定主要地来自青年,这也无须多加解释。今天在业余课余进行写作的青年当中,我相信,必有一部分将来会成为作家。他们就是文艺队伍的后备力量。青年业余的文艺爱好者,努力不懈地往下干吧,文艺界殷切地期待着你们来壮大队伍啊!

可是,我必须说出,当作家实在不容易。首先,一个作家必得能够掌握他的工具——语言文字。文字写不通顺,就没法子进行写作,正像一个木匠若是不会熟练地运用锯、刨等工具,就不会作成一张桌子。因此,一个爱好文艺的青年,必须要求自己把文字写通顺。文字写得通顺,不管将来去作什么都有好处;作工程师也好,作演员也好,都有传播知识、介绍经验的责任,而传播知识与介绍经验都需要清顺的文字。努力学习语言文字是不吃亏的事。至于打算当作家,语言文字更是非首先掌握好不可的。

有的青年性子太急,还没能够写一笔通顺文字,便想写剧本或小说了,而且希望马上拿去发表。练习为剧本与小说也未为不可(顶好还是先练习写短文),但须看明白这是为练习文字,积累经验,不一定能够成为作品。我在童年时期,就学对对子,作旧诗;但是我那时候作旧诗的目的只是为练习文字,不能说我写成的五言八句或七言八句就算作诗。要是那么说,我岂不早就成为诗人了么?可是,我到现在还没成为诗人!文学作品并不能一挥而就,一学就会。用小说或戏剧的形式为出来的并不见得就是小说或剧本,假若连交字还没写通顺。文学作品既是用文字写成的,我们就必须首先注意文字,而不应不管文字通不通,就算作作品。

练习文字须下很大的功夫。我们不应心急。急于成名,不苦学苦练,一定没有好处。

要写成一个作品,在语言文字而外,还需要很多东西呢。就拿我自己说吧,近几年来,我写了大大小小不少的作品。可是,写的好不好呢?肯定地说,不怎么好!为什么呢?是我的文字不通顺吗?不是。我的文字虽不算很好,可是还看得过去。足见文学作品并不专仗着文字来支持,它还需要许多东西呢。首先是,我的生活不够。不错,我已快六十岁了,作过三十多年的事,跑过国内国外不少地方,读过不少的书,怎么还说生活不够呢?是的,的确是不够。我对新社会的生活,工农兵的生活,都体验得不够,很不够。所以,我写的东西内容不够丰富,感情不够饱满。我有颗年轻的心,我不怕辛苦,可是我写不出好作品。青年们,别叫我的困难吓住你们,失去勇气。你们应当勇往直前,不怕艰苦。但是,也千万别以为写作是容易的事。受到别人的批评,或稿子被退回来,不必灰心;我到今天还时常受到严格的批评,也常把写成的稿子扔在纸筐里。要生活,要生活!关上门等灵感,它永远不会来。想作个作家,而又怕吃苦,就必难成功。写作是最艰苦严肃的工作。

有了生活,而不懂马列主义,还是不中用。我也吃了这个亏。我只在解放后,才跟着大家学习一点,所以我对马列主义的一知半解,不能帮助我在作品中尽到传播先进思想的责任。我的作品缺乏思想性。这又须艰

苦地去学习。什么时候把丰富的生活与正确的思想结合起来,咱们才能写出既有生活又有思想的作品。而且,咱们是生活在正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里,所以所谓生活,必和革命斗争分不开。我也缺乏这种实际经验与锻练。我的写作资料多数是听来的。听别人唱歌,和自己唱歌,自然是两回事。打算描写歌唱的乐趣或困难,顶好是自己唱唱。不参加革命斗争,就不会得到应有的政治热情与革命经验,写出来的东西也就薄弱无力。不参加实际斗争,专凭理论的学习,理论便只是书本上的东西,不能够把思想变成血液似的,流贯到作品的全身。实践与理论必须相辅而行。

文字、生活、思想、感情四者俱备,再加上艺术的处理技巧与方法,才能写出像样子的作品。这是多么不容易啊!练习了三五个月,就幻想当作家,那便始终是幻想了。搞文艺是一辈子的事,活到老学到老。

怕么?不要怕!青年是勇敢的。明知道困难,而不害怕,才能克服困难,逐渐进步。不是要知难而退,而是要奋斗到底。这样,我们才会抛弃名利双收的错误观念,才不至于刚有一点成就就骄傲自满,也不至于失败一次即灰心丧气。作个作家的愿望应当是把生命交给文艺事业,去为人民服务的愿望。这才能成功。这样的成功是极其艰苦的,因而也是很光荣的。撤幸成功不是真的成功。成为一个作家要仗着真功夫,真本领,并没有捷径。

猜你喜欢

通顺语言文字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读写大闯关
语言文字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句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