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审判后的谈话”以后
1954-08-23
“最近在《中国青年》上发表的《审判后的谈话》是一篇好文章。它在我们学校中发生了强烈的反响。这几天来,无论在走廊上、饭厅里,在等候电影开演前,都可听到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在一起谈论着这篇文章,……”——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个学生的来信。
“《审判后的谈话》告诉做父母的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子女。我读了之后,深受感动。当我把它念给我的爱人和孩子们听时,吸引了周围很多邻居,他们都凝神倾听,……”这是青岛国棉八厂一位四个孩子的爸爸的来信。
自本刊本年第十五期发表《审判后的谈话》一文后,我们收到近百件这样的读者来稿和来信——其中包括学生和在部队、机关工作的青年,大中小军校的教师,也包括公安工作人员和青年的家长。在这些来信中,读者们都谈到自己在学习这篇文章后,受了很大的教育。
读者们在来信中普遍提到,他们在看了这篇文章之后,认识到资产阶级思想会对青年发生如此严重的侵蚀作用,因此必须提高警惕。铁道部东北设计分局夏继祥来信说:“当我看到弗拉甚米尔生长在苏联社会,还受社会上傍朽劳力的影习:由一个聪明的孩子变成凶犯时,就在我思想上敲起了警钟,纠正了自己存在的麻痹思想。”的确,由于我们国家目前还处在过渡时期,旧社会的污素渣滓当然更不可能立刻完全肃清,资产阶级还存在,青年如果不提高警惕,受到了不好的影响,那就是很危险的。在一些读者来信中就反映了在解放以后,少数的青年仍然被坏分子勾引,走向堕落的事实。比如无锡市三区公安分局邱阳生来信说到无锡有一个青年,解放前家住在赌窟、暗娼、毒贩的附近,小时常与流氓为伍。解放后,他没有和流氓脱离关系,仍和他们在一起赌钱、玩弄女人,结果更发展到偷窃诈骗金戒指、手表和金钱等,最后被法院逮捕,判处了徒刑。上海读者车杰也痛心地回忆起她爱人犯罪的经过。她爱人原来是一个聪明的青年,因为一年前交到了一些不务正业的朋友,从此便堕落下去了。不但学会了抽烟吃酒。逛‘舞厅。而且渐渐地又跟随流氓朋友一起欺骗,敲诈,破坏治安……终于脱离了军校。被政府逮捕判了七年徒刑。他们认为这些犯罪青年在青年中虽是少数。但也是值得其他青年“引以为戒”的。
武汉市读者潘德润来信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我读过《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我的儿子》、古丽雅的道路》等书,也读过”审判后的谈话一这篇文章。我思索着,为什么在同样的苏维埃改权下面,卓娅、奥列格、古丽雅……成为了人人所长仰的英雄!面沃洛加竟成了可耻的罪犯呢?”他思索的结果,感到正确教育青年一代很重要。因为沃洛加之所以变成这个样子,是与他母亲的溺爱,父亲、军校、团组织不关心教导,大有关系的。所以,他认为:“家庭、父母、教师、青年团和周口人的封青年的成长是起着巨大作用的。”
在这里,很多读者都谈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责任的问题。他们认为做父母的应该很好地关心子女。说到这一点时,他们引用了弗拉基米尔的父亲的忠言:“假使你们不愿意将来悲伤!那就不要忽视你们孩子的任何一件极细小的行为。不要因为自己爱孩子就变成瞎子和聋子。”读者在来信中也说到了,目前我们好些家长是不能正确对待子女的。广西民族学院子辉来信谈到他十二岁的娃儿受到她妈妈和搜嫂溺爱的情况:“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然。就在地上打滚,嚎啕大哭。家里虽然没有钱,但为了痛爱他,即使卖掉家里穿的鞋子给他换点东西吃,也在所不惜。……”这样,他的儿子“就天不怕、地不怕,不去学校念书,常在街头街尾和人打架,因此常常留级。……"浙江青年团员何宝琏也谈到自己和丈夫"一贯不注意对孩子的教育"的情况。她的大儿子从小“人很聪明,会唱歌,看过电影和童话,能把故事情节正确地复述出来。但因受祖父母宠爱,染上了撒谎、不遵守纪律、不愿学习和劳动、侮辱女人等坏习惯,后来发展到偷家里和来客的钱和东西。被发现后,还企图坐火车逃走。而他们夫妇对孩子的错误只是一味地;"轻则大声叱骂,重则饱打一顿”,而没有及时加以开导。结果使得孩子想尽办法来隐瞒自己错误。瞒不了,就准备挨打,而事后则是依然故我。现在,这位母亲沉痛地说:“当我读到《中国青年》上的《审判后的谈话》、《什么是幸福的童年》等文章以后,我感到很沉痛。我再也不能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了!
从读者来信中,我们也看出,在某些革命干部中间溺爱子女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西安一读者反映:某局长对自己不满五岁的孩子就不加管教:孩子敢于指着父亲骂“王八蛋”,敢偷偷地在茶壶里撒尿让父亲和客人们黯喝,而这位父亲反而“欣党”孩子这些可怕的“聪明”行为。北京读者林萨梧看到,一位干部的孩子两手插腰翻着小眼睛向一群儿童吹嘘:“我爸爸是XX长,……”而这位父亲从旁经过时说:“哧,又讲演了,口干了吗?喝汽水去
吧!”他们认为:“作为一个革命干部。对自己的子女应该有正确的教育,这样纵容孩子的现象是不能容忍的。”
在谈到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时,有些家长检查了自己过去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有的认为对孩子“管养不管教”;有的以为“今天有党的领导和学校老师的教育,对孩子自己就好像没有什么责任了。”而比较普遍的是强调“时间忙,没有功夫管孩子”。在来信中大家也批判了这些错误的思想。西安赵志勤同志说:“当然!学校教师和青年团的组织均应对孩子进行教育,但决不能因此推卸父母的责任。孩子从小至大,生活是多方面的,学校教师们不可能全面地照顾到。如果在家庭中放松了孩子,那就会给不良影响找到了空隙。教育好孩子是不容易的。一定要在多方面长期地耐心地培育下才能得到好的结果。”他引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章第十三条!:“父母对于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来说明父母教育子女是一个应尽的义务。在这里,华中师范学院王元滨还举出苏联青年英雄卓娅家庭教育的范例。他指出:在《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一书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看到,卓娅能够达到最高道德标准,光荣地为祖国牺牲,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小就受到家庭父母的良好的教育。至于“时间忙”的问题,大家认为是不能作为逃避对孩子教育责任的一种藉口的。西北贸易公司方承杰谈到他的工作也很忙、但他感到教育孩子很重要。所以当他发现自己的八岁的孩子卖掉了医药室的瓶子,和一些孩子在一起偷吃纸烟等情况时,就及时对孩子进行了教育,并和学校班主任联系,请他们注意孩子的情况,这样就纠正了孩子们的错误行为。由此可知,问题主要的不在于要花很多时间,而是在于对教育子女是否关心。如果我们注意了解孩子,经常而及时地加以引导,那就可以帮助孩子克服不良的影响。
教师们在读了《审判后的谈话》后,也是有很多感受的。五华师范学校左尼写道:“我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虽巳将近十年,当我读了这篇文章后,也深深地检查了自己。在我教育的学生中,虽然还没有像弗拉基米尔这样的犯罪行为出现,但类似弗拉基米尔初期的不道德的行为是存在着的:有的学生为了不正确的恋爱而成绩下降,有的学生欺骗老师,偷改成绩分数……而我对这些学生的错误,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教育。”有的教师还检查自己以前“只注意学生学习成绩和在校情况,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校外活动情况”,结果使个别学生受社曾流氓勾引一发生了偷窃、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行为。山东沂县一位教师说:“在苏联,还有弗拉基米尔案件的发生,更使我提高了警惕。作为一个新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决不能把职责范围缩小到课堂讲书这一点上。也必须细致地从多方面去教育青年,培养他们成为高尚的人。”
有些读者在来信中还指出我们有些干部子弟学校在教育孩子上也存在着问题。汉口刘式畴、南昌朱烈及广州一位读者就指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比如有一个干部子弟军校的孩子就很娇生惯养。每天连牛奶都不愿喝,吃鸡蛋也嫌不好,有的孩子回家不坐三轮车,一定要坐汽车,有些还经常以父母的地位来彼此夸耀:“我爸爸是X长,能坐小斗车,你爸爸不能!”……甚至有的孩子在学校里指着自己鼻子对老师说:“你知道我的父亲是什么人吗?”以此来不遵守纪律,吓唬老师……。学校对于这些是没有好好加以教育的。显然,如果不及时克服这些存在于孩子们身上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下去,那就很成问题了。
做青年团工作的干部看了《审判后的谈话》,也同样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鞍钢有些青年团工作的干部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就感慨地说:“从弗拉基米两犯罪的事件来看,一个青年的变好变坏,与我们青年团的工作大有关系。”“当初如果青年团努力争取弗拉基米尔,那他不致于糟糕成那个样子。”读者们的来信中也反映了目前在我们有些百年团组织和团员中的确也存在有对青年群众日常生活不关心的问题。天津一位读者谈到:“他们学校一个毕生原来仅是思想比较落后,常和同学吵架,班上的青年团员都感到他“不好”,不愿跟他接近,于是这学生在学校里很孤单,便去外面交上了些流氓朋友。经常和流氓一道出去吃喝玩乐,而青年团组织也没有注意去了解他在校外的行为。直到这学生因偷东西被公安局逮捕后,学校和团组织才“大吃一惊”。这样的情况告诉我们青年团组织决不应该忽视广大青年群众,不关心青年的生活。
开滦建筑工程学校和西安高中的一些学生讨论了这篇文章。他们都认为:虽然有各种客观原因,但弗拉基米尔对于他自己的犯罪行为,应该负很大的责任。这个意见是正确的。因为弗拉基米尔是生长在社会主义的苏联,在这个国家里,虽然资本主义思想的残余影响仍然存在,但是党和国家是非常关心青少年一代的成长的,是在经常不断地对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的教育的。在这样的教育下,广大青年都形成了崭新的道德面貌。为什么弗拉基米雨会坠落下去了呢?这些同学经过讨论以后,都明确认识到,这是由于弗拉基米尔本人不警惕旧思想影响,不注意培养自己有高尚的理想,优秀的道德。从这里,大家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对青年自己来说,为了要抗拒旧影响的侵蚀,就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注意提高觉悟,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安徽一位读者在来信中痛切地谈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惨痛教训。他“原来是个青年团员。能完成工作任务,常觉得顶不错,……”,但因他把吃喝玩乐、乱搞男女关系看作是“生活小节”,不加警惕,因此,后来在生活上腐化下去了,结果一脱离了革命,丧失了光明前途”。北京秦裕权、成都任宜文、万县彭长安等读者反映了目前某些青年生活上放荡的情况——酗酒、乱挥霍、在男女问题上不严肃等等。读者们认为决不能对这些问题不加注意,而应及时克服,“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作风正派,生活朴素的青年”。不然,“今天生活中的缺点,明天就可能发展成为更大的错误,将来后悔也来不及的”。我们觉得,这些意见对我们青年都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