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刘胡兰的高贵品质

1953-08-17萧殷

中国青年 1953年8期
关键词:小传刘胡兰品格

青年读者们特别喜欢描写英雄人物的作品。《刘胡兰小传》还算是中国的描写英雄人物的作品中比较为青年所熟悉的。因此,我们请萧殷同志写了这一篇文章,以帮助大家在阅读时能更深地领会刘胡兰的革命品质。——编者

梁星同志所写的《刘胡兰小传》,是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我以为,不仅青年学生应该读这,同时也应该组织工人和农民来读它。这本书,虽然对刘胡兰的生平、事迹记述得还嫌单薄,还有不够的地方,但它仍然可以给我们以革命思想的教育和许多有益的启示。

刘胡兰是我们青年的好榜样之一,她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的英雄气概,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里,而且将永远在我们的心里发光。

刘胡兰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她具有工人阶级先进战士的高贵品质,因而她能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劳动人民解放的事业。她不仅以忘我的精神勤勤恳恳的从事“平凡”细碎的工作,而且,在不得不死去的情犯下,能以坚贞不屈的气概来对付敌人的残暴。

当我们读到《刘胡兰小传》中一些描述她的忘我地、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章节时,我们的心不由地紧缩起来,深深地被这年轻的共产党员所显露出来的崇高品格所感动。

环境是这样的险恶:当国民党匪军以几个师的重兵,残酷地“扫荡”刘胡兰家乡的时候,党为了避免无谓的损失,曾把当地的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暂时地转移出去。这时候,因为刘胡兰的直接领导者被“洪水”隔断,以致未能及时地叫她退。而刘胡兰呢,却丝毫不考虑个人所处的危险境地,仍忠心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这时,刘胡兰所时刻挂心的,倒是她的领导者和战友吕雪梅的安全。她的这种阶级友爱,可以说,已达到动人的程度。你看吧:

……每当她送走一批干部转移的时候,她都嘱托他们万一见到吕雪梅,一定要把这个情况告诉给雪梅:——“我坚持着!我等着!”

……刘胡兰半夜一听说有同志来联系了,她急忙爬起来,紧追着小声问:“是不是雪梅来了?……雪梅来没有来?”

……当她听陈区长讲“水漫平川”以后一直没有看到吕雪梅,她又开始替吕雪梅担心起来了。

……当他们(陈区长和武工队长们)临走以前,刘胡兰也嘱咐了一次,如果看到了吕雪梅,把自己的情况务必详细地告诉给她。吕雪梅如果对云周西村的工作有什么新的布置,也务必设法通知她,并且要不断地设法把新的指示传达下来。

刘胡兰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所表现的高贵的品质以及那种高贵的革命感情,绝不是偶然的。这种感情,如果没有深厚的阶级觉悟与强烈的革命责任感作基础,是不可能发生的。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不能把刘胡兰对吕雪梅的这种感情,解释为以“个人爱好”作基础的一般“友情”。其实,刘胡兰的革命品格与阶级感情,不仅仅体现在对吕雪梅的关心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于所有革命同志的关系上:

……刘胡兰送着一批一批的干部在黑夜里转移出去了。同志们安全了,她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肩膀上的重担减轻了一些。

还不仅如此。刘胡兰的革命品格与阶级感情,也体现在其宜的工作中,譬如为了争取革命的同情分子——金仙,她不仅付出了最高的热忱和最大的耐心;而且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她不顾环境的日趋险恶而继续留在村里。她之所以对金仙如此“体贴入微”,并不是由于她们是“同村人”,更不是出于什么纯粹的私情,更主要的,却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因为金仙“一向和干部们接近,对干部和村里的一些情况还是清楚的”。但金仙又是一个软弱的、自私的、思想毛病很严重的人,“在革命形势顺利的时候,还不容易看出她的危害性,一旦形势紧急,敌人会找来作为突破阵线的重要对象的”。

尤其使人感动的,是刘胡兰壮烈牺牲之前在金忠嫂家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当时敌人已包围了村庄,她已找不到可以躲藏的地方,最后她决定冒充侍候产妇的名义,暂时到刚刚生了孩子的金忠嫂家躲藏一下。但敌人强迫所有的人都到大庙上去集合,“一家只许留一个人看门,有两个人的就要按私通八路办理”。等她到了金忠嫂家,那里已经有好几个人了。金忠嫂虽然热情地留她,但是她想:敌人如果给段金忠按上个通八路的“罪名”,……那刚刚生过小孩的金忠嫂……要保不住死活,这刚出生才六天的小娃娃也休想活得了。……刘胡兰立

刻下了决心一:要杀要砍,自己一个人去顶,万万不能连累这一家大小!于是推开房门往外就走。——唉!金忠嫂哪里会料到:刘胡兰的这次走出,竟是她与胡兰子的永诀哩!

这样大义大勇的行为,难道不是恰恰表现了刘胡兰具有工人阶级先进战士的高贵品格,以及她的高度的舍己为人的自我牺牲精神吗?

这种对人民忠心耿耿、对敌人宁死不屈的精神曾体现在历次中国革命战争中许多先烈的身上。而《刘胡兰小传》中所介绍的顾永田县长;那个拒绝给日本鬼子找茶饭而一头栽进井里的老汉;贯家堡那个为保护公粮而英勇牺牲的勇士;以及南胡家堡的英雄人民,都是具有这种高贵品质的人物。他们为了打击敌人、保卫党和人民的利益,宁可忍受一切痛苦,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对于这样的人和这样的品质,早在八九岁时的刘胡兰的心灵里,就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她,倾其全部感情热爱着这样的英雄人物。

刘胡兰的英雄品格,就是在这些革命先烈的伟大感召下,在“平凡的”英雄们的行动的影响下,在党的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中成长起来的。

然而有些青年同志却认为:刘胡兰之所以能成为英雄,主要是由于她在战争的环境里,在战争紧张的情况下,当然就容易表现她的英椎性格了。并且由此得出结论,说:在和平环境里,又在平凡的工作中,那里有机会来表现自己的英雄气概呢?

在紧张的对敌斗争的环境里,的确会更尖锐地考验一个人的品质。好的品质,会在斗争考验中发出光辉,成为英雄;坏的品质,就经不起严格的考验,很快就会垮台。《刘胡兰小传》中的金仙,就正是这样的人物。她在平时很自私,怕艰苦,只顾眼前小利,目光如豆。在环境顺利时,她还可以与革命人民混在一起,但一到严重的关头,她就经不起任何考验:当刘胡兰英勇就义时,她却无耻地向敌人投降了。这是值得我们警惕,也应该作为我们的教训。仅只这一事实就已够说明,在战争环境里,并不是什么样的人都能成为英雄,只有具有工人阶级先进战士的品格的人,才可能成为英雄。

一个人只要具有了英雄的品格——即工人阶级先进战士的品格。他无论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他的英雄品格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战争的环境里,或在严重的关头,他的英雄品格固然会发光,即在和平环境里的“平凡”细碎的工作中,他的英雄品格同样会发光。刘胡兰在重大的关头所以能表现得如此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跟她平日在细碎工作中所表现的高贵品格,是分不开的。“视死如归”。只是她平常所表现的为公忘私的品格,在重大关头更尖锐的表现形式而已。

一个英雄人物的形成,绝不是如某些青年同志所见的那样:“在紧张的战争环境里突然形成”的;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工作中锻炼出来的。

一个人,如果他在平日的生活中、工作中,一贯没有表现出他有什么优异的品格,反而表现得很糟;一旦一个严重的关头摆在他的面前,他能忽然做出“动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么?当然不能。因此,我认为,革命的高贵品格不是在一刹那之间形成,也不是只表现于一刹那之间。它是逐渐成长起来的,而且从萌芽到成熟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它都会体现在行动之中。

刘胡兰也是这样。

刘胡兰就是这成千上万动员起来的农村妇女工作干部之一。这一颗小螺丝钉动得勤,转得快,为完成这重大的任务,而紧张地工作着。张家出,李家进,东街跑到西街,南头跑到北头……完成了任务,作出了成绩。生的伟大还到那里去寻找呢?生的伟大就在这严肃认真完成任务的工作里;生的伟大就应该在这每一件看来是琐琐碎碎、麻麻烦烦、细细小小的革命工作里放出光辉。(旁点是作者加的)

刘胡兰就是这样严肃认真地去完成每一件看来是琅琐碎碎、麻麻烦烦、细细小小的具体工作的,而且她对于每一件工作都是那么严肃认真。仅从这些“平凡”的工作中,我们就已看出刘胡兰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心以及她的高贵无私的革命品质了。假如她在平时没有那种对革命事业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为公忘私的自我牺牲精神,那么我敢说,在刑场上,她绝不可能表现出那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由于刘胡兰对革命事业有了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她积极、认真、负责:遇到困难不灰心,“错误了,记住,在错误里取得教训”;遇事先照顾别人;对于上级所分配的工作,一心一意,她总是尽了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任务。……这些琐碎、细小的工作,看起来虽然藐小,但在整个革命事业中,却放射着光辉。俗语说,“没有小溪,汇不成大河”,没有许许多多的小螺丝钉起着作用,机器就会成为一堆废铁;同样,在整个革命事业中,如果没有千种万种看来是琐碎、细小、麻烦的具体工作的总合,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的人踏踏实实地、一点一滴地、坚韧地完成无数的具体工作,革命与建设的大业就无法完成。

以上这些,都是《刘胡兰小传》所给予我们的有益的启示和教育。

但是,还有一部分青年同学,读完了《刘胡兰小传》之后,他们却认为这本书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东西。他们说:读《普通一兵——马特洛索夫》,我们可以学习马特洛索夫刻苦钻研功课的精神,但向刘胡兰学习什么呢?——这种看法对不对呢?我以为是不对的。

我们要向马特洛索夫学习的,绝不仅仅是学习他钻研功课的精神,更主要的,应该是学习他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牺牲的精神。对于刘胡兰也应该是这样。她虽然由于当时具体条件的限制,没有在学习功课上给我们做出范

例,但是她对革命专业的高度责任心与对革命事业的顽强性,不正是激励我们学习功课的最大的精神力量吗?

其次,刘胡兰的高度阶级自觉和由此而产生的自我牺牲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说到自我牺牲精神,许多青年同志立刻就把它跟战场上“以身体堵枪眼”划一等号,以为牺牲性命才能算是自我牺牲精神的表现,于是他们发问道:在和平环境里,怎么表现自我牺牲的精神呢?其实,所谓自我牺牲,不仅仅指性命的牺牲,凡是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能把集体利益放在前面的,都是自我牺牲精神的表现。因此,自我牺牲精神不仅在战场上能充分发挥,在和平环境里也同样能充分发挥。

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曾表现在马特洛索夫身上,也表现在刘胡兰的身上,更表现在无数的革命先烈的身上。他们所以有这种精神,并不是因为不喜欢活下去,而是由于他们希望更多的劳动人民能幸福地活下去。

我们许多青年同志对于英雄人物都怀着敬佩的心情,而且决心向他们学习。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英雄所处的具体环境与社会条件和我们的环境不尽相同,我们不能只从表面上去模仿他们,而应该从本质上去学习他们,即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他们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心,以及他们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品质……。然后用这种革命精神与责任心贯穿到我们的工作中、斗争中和生活中。如果仅仅向英雄们所作过的事去摸仿,那我们就会受到许多限制,而且也不可能在英雄身上吸收到更多和更大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小传刘胡兰品格
哇忍波小传
唱起歌儿想念她
——献给刘胡兰
A Brief Review of Translation Critiques of George Kao’s Chinese Version of TheGreatGatsby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夏字小传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疾病”小传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乐谱:刘胡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