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师的队伍应该加强
1953-08-17曾毅
曾毅
本学期不久就要结束了。又将有一大批高等工业学校的学生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走上工作岗位。这对我们祖国正在开始的一个伟大的,光荣的历史任务——使我们国家工业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工作,有很大的意义。这些毕业的同学们将在这个伟大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他们的走上工作岗位受到我们国家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今年毕业的同学们,一般的都对参加祖国建设有着很高的热情,而且在思想上作了各种准备。有不少的同学在思想上准备好了向工作上的困难作斗争,自己不懂的问题就在工作中学习;有的准备向工人同志们学习;有的收集了不少工作上需要的材料,准备结合将来的工作去学习等等。不少的同学准备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那怕是到在气候和生活条件方面都是自己所不习惯的地方去,那怕是到边远的地方去而无所顾虑。这些都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这显示我们的青年同志们,在党和政府的教育和领导下,在毛主席的关怀和抚育下,已经提高了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感。
但是另一方面,据了解,今年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所想的工作志愿,普遍的是到工厂和现场去,至于想留在学校作助教或到中等技术学校当教员的,却人数极少。同学们的想法主要的是这样:今后的经济建设,其主要战线在工厂矿山,
别的战线路都是“微不足道”的。工地、现场是最热闹的地方是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而学校是冷冷清清的地方。还有些同学以为在工厂里工作进步快,在学校里工作进步慢;工厂里的工作轰轰烈烈,而在学校只不过是把苏联的教材编讲一下,传授传授知识而已,不能有所创造发明。
这些认识虽然表现了参加祖国的伟大建设的热情,但是另方面也表现了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的不完全;这是由于同学们没有从各方面和长远的发展上去看问题而引起的不全面的见解。我们的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的任务在于:在已经恢复了的经济基础上,迅速地增加技术装备,提高技术水平,特别是增加重工业和先进的技术装备。为此就需要集中和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只有了大量的物力而无足够的人力,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协同工人一起去正确地加以运用,那就会使我们对物力的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于造成物力的很大的浪费,因而影响我们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斯大林同志曾指出过:“技术没有精通技术的人材,便是死的东西。技术有精通技术的人材来使用,便能够而且应当显出奇迹。”(注一)而且越是技术基础雄厚了,就越需要精通技术的干部。在苏联,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胜利完成后,斯大林同志指出由于缺乏技术干部而造成的不利情况时说:“如果在我们的头等工厂里,在我们的苏维埃农庄和集体农庄里,在我们的运输业里,在我们的红军里,有充分数量能够驾驭这种技术的干部,那末我们国家所得到的效果,就会比它现时所有的还要多三四倍了。”(注二)对照苏联的经验,体会斯大林同志的指示,可以看到人的因素,技术干部的因素,在经济建设中是如何的重要。拿我们自家的经济建设中这几年所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但是同学们可以这样说,我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们,都想进入工厂,不正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和解决这个困难吗?这话虽然是对的,但是不完全的。目前我们的经济建设规摸虽然是巨大的,但是以后的建设规摸还要逐步增大,而且不只在量的方面要大大增加,在技术水平上也要逐步提高。很明显的,技术干部的供给量,非逐年地增加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在有了强大的技术装备后,如因技术人材缺乏而不能正确使用这些技术所造成的损失也将要越来越大。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因十分缺乏而且急需强大的技术,斯大林同志提出“技术决定一切”,要经济工作人员们、做经理工作的共产党员们转而注重技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胜利地完成,已经有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后,就深深感到“善于学会利用和巧于运用这种技术的干部”(注三)还是不够。因而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斯大林同志提出“干部决定一切”。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如果不立即着手加强和发展我们的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那么我们的技术干部问题将越来越严重,越往后越困难解决。由此可以看到加强 发展高等工业学校和调整、整顿并重点发展全国工业性质的中等技术学校的方针是如何的正确,是如何的刻不容缓!很多同学抱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工作的志愿,那么我们就应该提出来,到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去作人民教师也是祖国最需要的光荣的岗位。
至于有些同学所认为的在学校进步慢而工厂进步快,好像在学校只是翻陈旧的纸片,背诵早巳过时的教材,既不能提高也不能创造发明,这样的看法也是不对的。在旧时的高等学校里,确实存在过这样的情况。旧时有些教师既不和生产相联系(当然这不应完全归咎于教师),也不钻研学术,弄好了一份讲义和课本,年年讲述一遍,越讲颜色越暗淡。这样的工作当然是没有意思的,是不会有创造发明的。但是我们新型学校绝不是这样作法。新型高等学校里所讲授的应该是最新的科学和技术成就,高等学校教师一定要经常研究科学上的新理论和技术上的新问题,而且要不断地以新的成果改进教学内容。高等学校的教师要和生产建立紧密联系,要熟习和经常掌握生产情况和所发生的问题。而生产部门所发生的问题也要提到学校请教师们帮助研究、解决。这样就不合脱离实际而且创造发明的机会是很多的。所以从个人的发展前途上看也是十分广阔的。
当然,我们的学校还没有作到理想的程度,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的工作还需要大力加以改进。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更需要品质优良、朝气蓬勃的大批青年同志参加进去工作。只有大批的青年同志参加了高等学校工作和老教授互相协助、共同努力才能把工作迅速改进和提高。无疑的,改进我们的高等学校工作,和其他的工作一样是存在着困难的,但是好的干部并不怕困难。像斯大林同志所指出的:“只有那些不害怕困难,不躲避困难,反而前去迎接困难,以求克服和消灭困难的干部,才是优良的干部。”(注四)参加高等学校工作的同学们,在改造旧的学校使之成为新型的学校工作上,在科学研究的工作上,在为国家培养优秀干部的各种工作上,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这地些困难是不能躲避的。如果不抓着这些困难加以解决,工作就不可能提高,任务也不能完成。因此,学校也不是清闲自在的地方。如果有的同学为逃避工厂工作的艰苦和困难而来到学校里工作,那就不会把工作搞好。
为了给我们的伟大的,历史性的建设任务准备顺利条件,为了从长远的计划上供应建设上需要的与日俱增的技术干部,为了培养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建设的骨干,政府今年将分配相当数量的暑期毕业同学到学校去作人民教师的工作。这是一个十分英明的决定。希望我们的同学们深刻地体会这个决定的精神,热烈地响应号召!使我们国家的教育计划得以及时完成。
(注一、二、三、四)见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红军学院学生毕业典礼大会上的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