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祖国负责——和毕业同学谈怎样选择升学就业的志愿

1953-08-17李庚

中国青年 1953年10期
关键词:祖国志愿国家

李庚

祖国对青年的关怀是无限量的——为了使每个毕业同学能够恰当地确定自己在国家建设事业中的岗位,正确地考虑自己的毕生事业——现在正在帮助大家选择升学或就业的志愿。青年人个个都是喜欢理想的,加里宁说:“你们中间十分之九的人都想在将来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并按照自己的心愿来改造全世界。”在开始学习专门知识的前夜,在即将独立负责工作的前夜,你们对自己的前途一定充满希望,一定在考虑着怎样才能更好地确定自己的志愿。

选择志愿,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加里宁说:“青年时代,每个人都应当想到这个问题。”勒柏辛斯卡娅也说:“肯先你们必须成为有目的的人。”

服从祖国需要,为人民服务。不是被动的,而是一件完全自觉的积极性的行动。这就是说每个人要主动地使自己能为祖国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国家现在要求青年能在国家建设异常繁复的各种各样部门中,胜任愉快地承当起一项责任。要求他能够深刻理解新中国发展方向和当前建设的严重意义,能够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不断增加对大多业务熟练的程度。很明显,这样他必须是个对自己的使命和努力方向完全清楚理解的人。为什么要选择志愿呢?就是因为要使我们服从祖国需要成为完全自觉的行动,一个有着自觉的志愿的人,才能是国家的最好的建设干部。

青年们所以要有自己的志愿,正是由于这些理由。

响应祖国的要求,做一个“有志之土”,做一个祖国需要的自觉的战士。这一点想来是不成问题的。

成问题的是要根据什么来选择和确定自己升学就业的志愿。据我们所知,在许多将要毕业的同学中间,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对这个问题,勒柏辛斯卡娅给了青年们很好的忠告,她提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你们应该根据:第一、为了和平和世界人民的幸福生活,这是最好的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目的;第二、要使你将来的职业适合你个人的志趣,正确的选择职业将使你们的创造性的劳动达到顶点。”这里说的是:第一、要把人民的需要当做一切考虑的出发点。第二、要使客观需要与个人条件相结合。

勒柏辛斯卡娅提出的第一点很重要,有再三强调之必要,因为并不是全体毕业同学都能首先根据这一点来选择志愿的。譬如:有人是以未来的职业能否吃得开作为升学选科先决条件的,有人是以学习难易或地区好坏来决定志愿的,也有人全凭个人兴趣出发;选择工作志愿时,有人只为了城市政治空气浓想留在城市,或因农村大学生少易受群众重视而愿上农村,有人则把考上哪一个大学,什么科系专业当作一个人一生成败的关键”,甚至有极少的人认为反正国家需要人才,不怕不给工作,因此他们计较的条件很多。勒柏辛斯卡娅曾经严格批评这一类“热中于自己的事情”的思想(上面举例中的思想严重程度是不同的,但本质都是一种个人打算),指出“我们的社会为这些人感到遗憾,因为他们是落后的人,他们享受着先进的苏联人所创造的福利,自己不愿参加共同的事业。这真是一针见血的批评。就拿职业吃得开与否的问题来说,现在确实有些专才是国家迫切需要的,譬如机械工程就很“吃得开”。但想一想,为什么学机械工程的在旧中国并不吃得开呢?原来帝国主义反对中国工业化,大买办、大地主也不要中国工业化。今天能够把重工业当做国家建设的重点,原来是无数先烈和全体劳动人民牺牲奋斗,打出一个人民的江山的结果。再想一想,机械工业不是孤立的,它发展的快慢,和炼钢、开矿以至于源源供给着人才的学校教育、供应着资金的财经工作都分不开。要有许多部门和千万人的努力,才会有一种“行业”的发展。谁都知道“鞍钢”的规模了不起,但没有“全国的支援”也就没有了“鞍钢”。这就是说一种职业受到重视或有发展,是以全体人民的创造和努力为基础的,是在国家有了前途之后才有前途的。设想一下,假若谁都不以国家需要作为先决条件,作为大家确定志愿统一的基础,国家就没有可能有计划地使用和调度人才,组织起强大的建设队伍,其结果是不能建设或者延缓了建设的速度,那么任何职业任何个人也就没有什么前途了。“有许多别的人去努力,不少我一个。”这是“坐享其成”的可耻的剥削者的思想,绝不是今天的青年所能忍受的。”你需要人,我有条件。”这是和国家分你我。可能这样的同学并不是有意识这样想的,但终究是一种可怕的坏思想。

让个人考虑超过为集体着想的人,他的一生是无意义的、渺小的、不愉快的。人应当有一个光辉的生活目的,把自己的生命和精力用之得当,引用勒柏辛斯卡娅的意思来说,就是要用之于为了争取全体劳动人民更好地生活条件而从事创造性的劳动。荣誉、地位、待遇,是和一个人对国家与人民的贡献成正比的。高岗同志曾经指出:“至于‘荣誉,那是人民据你对于整个事业的贡献而给予你的鼓励,‘地位则是人民给你的责任,‘物质待遇,则是人民根据你对具体事业的贡献而给你的适当的酬劳。‘只想享受生活而不愿积极去创造生活的人,实际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个人考虑过多的人在这里应当‘三思。

附带提一句,这样说法并不是否定个人任何实际困难,而是说在选择志愿时必须以祖国需要做为根本出发点。

以上说的是有些同学的思想。大多数的毕业同学,对根据祖国需要来确定自己的志愿的原则是肯定了的,他们并不强调个人问题,而满腔热诚地要把自己的力量无条件地献给祖国。但是,据我们所知,在这些同学中间,也还有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弄清楚。

首先是对祖国的需要,应当有实际的认识。祖国的前途是无限美妙的,祖国建设事业的内容是丰富灿烂的,这里容许青年人充分发挥想像力。但要实现这个理想,先要有个艰苦奋斗渡过重重困难的过程,先要从并不是一切都顺利、一切都合乎理想的基础上做起。个人只能在每一项伟大的建设中担任一项具体的工作,整个事业是轰轰烈烈发展的,个人都要埋头苦干,从事一点一滴的努力。必须对人民日报今年的五四社论指出的:建设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这一点有充分认识。有些同学在选择自己的志愿时,“幻想着西北未来的大工业城市,有时想得比北京还美”。有些同学想学都市建设,“为的是自己将来建设青年城或修建北京的地下铁道”。从整个国家建设的速度看,确实在今天的荒原上不久就要奇迹般地涌出新城市,而这项工程也极可能有你参加。但不能以自己某一种想像作为祖国需要的唯一内容。因为这样的志愿极容易和现实发生矛盾。譬如你学了某种专业,你想像着这种专业有惊人的发展。当做远景看不成问题。可是建设在每一个阶段都是有重点的,不能处处大规模,样样大规模,你的专业也许在一定时期内只能做有限度的发展。新型的自动化的炼钢炉是强大的现代设备,今后在钢铁工业中要不断增加,但同时我们也要发挥已有一切炼钢设备的潜在能力,也许要你管理的还是比较旧式的设备;学机械工程的人,也不一定单单是汽车工厂拖拉机工厂才需要,在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部门,也需要学机械的人去从来机械安装、材料设备等工作。但不论是大规模或比较起来是小规模,不论是新型的或暂时是旧式的,它都是工业化必需的部门,必需的力量,都是祖国的需要。假若把我摆在那里,那就是我最恰当的岗位,而我就是祖国最需要的人,我的理想就已经开始实现了。至于更多的美妙的理想仍然可以有,而且任何大胆的理想。今后也都能实现。但为实现理想,必须从现实的基础开始工作。这样实际的来理解祖国的需要,才能做到真正服从了祖国的需要。

其次是对祖国需要的复杂性,更要有充分的认识。建设是多方面的,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重点”并不就是“一切”,它只是指基本的或在一定时期内必须特别强调的部分。谁都知道,开矿、确定工业中心和地质勘察的关系;发展水电和水利事业的关系;要建设,就要有建设干部,要使祖国文化科学有所发展,就少不了文科、理科的人才;更少不了大批教师去培养建设人才;任何厂、矿、工地也少不了党和群众团体的工作者;任何企业都要有财经干部为它核算成本,管理资金的运转调度;美丽的都市各种工厂没有上下水道就建立不起来;推论下去,没有现代化的国防军,巩同而有效率的政府也不可能进行建设。这就是说,为了建设祖国,各种工作都是必需的、不可缺少的。

把国家各部门分出高下,做为选择志愿的标准,是不恰当的。因为建设才开始,重点是工业,大批青年志愿投入工业阵线,是需要的,对的。但不能只按这样的逻辑来决定志愿:“建设的重点是工业,工业建设的重点是重工业,因此我要选择的就是机械,航空……。”想法并不错,可是必须指出不够,因为这就把国家需要看得过于简单化了,没有考虑到国家的其他部门也需要人,也要满足,事实上,为了整个需要,各种工作人员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才不致发生畸轻畸重的情况。有人说“工业我愿意干,但是教育没有什么意思,我不愿干。”说这话的人,没想一想自己正是被许多可敬的教师多年辛勤教育出来的,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你。斯大林同志不断提醒我们道:人是最宝贵的资本。又指示我们:“干部决定一切”。教育新人,为国家培育干部,这是一种最可尊敬叫职业,人类各种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是要通过教师来传授给下一代的;没有他们,就不可能给工业源源供应干部,也就不可能不断扩大建设。因为缺乏人才,就会使建设计划成为梦想,这岂不是十分可怕的吗?祖国向我们提出的要求确是重点的,譬如今年中央就决定首先满足工科和教育两门,报考人数要占招生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可是同时,其他部门如医学刀生、理科、农林文科、财经、政法等等也要占到百分之四十左右,这百分之四十和那百分之六十都是不能缺少的。因此,我们应当看到现实需要的复杂性,使自己的志愿结合这种复杂性来考虑。只有满足了现实各方面的需要,才能把祖国整个地推向前进。

在解决了以上一些问题之后,有些同志仍然感到很难确定志愿。有人以为既然祖国各方面都需要,那么反正做什么都可以,那好。“我也没有什么个人考

虑,分配学什么就学什么吧。”或者就采取“顺大溜”的办法,叫做“吾从众”,大家填什么志愿我也填什么就是。或者把祖国需要和个人条件绝对对立起来:虽然自己身体坏,但却填上志愿上工地,学地质勘探,虽然本来对文学很有兴趣,数学却比较差,但却填上“学工”,有些女同学历来自己比较喜欢教育和医学,这些工作对她们也是很适合的(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女同学也可以学其他一切学科),但是也定要去考工科。这样做对不对呢?也是不对的。上面不是说到勒柏辛斯卡娅对选择职业提出了两点忠告么?那二条就是要使将来的职业最适合你个人的条件。什么是个人条件呢?这不是指的什么幻想的而实际并不存在的才能,不是指的一时心血来潮的主观愿望,也不是没有实际基础的渺渺茫茫的兴趣,更不是指的什么物质待遇、地位和名誉。而是说。事实上人的才能、兴趣、学业基础是不尽相同的,因此确实有人比较适合学工、有人比较适合从事教育或医务工作,这个擅长数、理,那个擅长语文。或者身体好坏大有不同等等,这些为客观所证实的各人不同的实际情况,就是我们应当考虑的个人条件。使选择的志愿适合个人条件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迁就什么人的落后要求,这里没有任何消极意味。目的是在“使你们创造性的劳动达到顶点”。这里所有的只是积极的要使“人尽其才,”用其所长”,要尽可能使每个人发挥最高度作用的意思。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个人条件,把自己的条件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考虑,不是盲目的而是以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来选择志愿,就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了。我们相信青年同学们会以纯正的动机,从更好地为国家服务的集体主义思想出发来考虑个人条件,而不会从个人出发来强调个人问题。至于以“实事求是”为藉口,只要求照顾个人困难的人,那应当从他根本错误的出发点来给予批判。

个人条件,个人志愿,还只是确定工作岗位和学校学科的根据之一,提出来是为了帮助国家了解具体情况,更便于适当地分配。它决不是唯一的根据,更不是不可变更的条件。因为一则大家填起志愿来,一定不会和国家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的比例完全符合,因此在分配时必然还要有所调整。二则个人条件,并不是绝对的,特别是中学学生,所学的都是基础知识,学习不同的专业并非不可能。如果分配时不能符合第一志愿、应当首先考虑这是祖国的需要。任何工作或专业,钻进去就会了解,就会产生兴趣。不能因为自己不了解,就不满意。有人说,分配到不是好学校,宁肯停学一年再考。让自己闲在家里,看着国家迫切需要干部,而置之度外,这岂是一个爱国青年应采取的态度?何况学校的好坏也不是固定的,在人民政府领导下,每个学校都在不断的改进。这里,还要指出,在学习上,自己努力与否也很重要,不能只强调一面。

总结起来,就是说:在选择志愿的时候,必须以祖国的需要为先决条件,坚定不移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建设光明的未来”为自己生活的唯一目的。不是从想像出发而是从祖国的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理解国家建设的复杂性,要使个人志愿与各方面的需要相结合。在以上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分析个人条件,帮助祖国更有效地使用自己的力量。我想,这些就是在选择志愿时应有的正确态度。

你们是年轻的一代,全国人民对你们有着无穷的期望。我们的党和我们挚爱的领袖毛主席更是时刻关怀着青年。这没有旁的理由,只为的是“青年是我们的将来,是我们的希望。”(斯大林)。只为了“新中国的建设速度,是跟年青一代在各方面的成长速度分不开的”(人民日报五四社论)。在这样殷切的属望之前,暑假毕业的同学们,应当点燃起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对人民的责任感。在选择志愿的时候,打消任何次要的或不必要的打算,踢开任何个人主义思想残余的绊脚石,以对祖国负责的精神,选择国家需要的并且自己准备献上毕生精力的志愿。

猜你喜欢

祖国志愿国家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