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教育着我前进

1952-08-16

中国青年 1952年6期
关键词:前途个人主义共产主义

一九四九年春天,北京解放后,我离开学校参加了革命工作。那时,我参加革命工作,主要是受了进步空气的影响,和对长时期旧齐生活感到乏味,想换换胃口;并不是由于自己对革命对党真正有所认识。记得有一次我看到报纸上一段通讯,讲到一个三轮车工人因为觉悟程度提高,不隐瞒顾客遗落在车上的一包贵重物品,当别人表扬他的时候,他说:“这都是共产党教育的好。”我当时心中颇不以为然:解放不久,共产党并没有办过学校或训练班来教育他,怎么说是共产党教育的好呢?但是经过两年多来党给我的教育,我才慢慢地认识了党的教育是伟大的,它从各个方面,用各种形式教育了我,使我不断地克服着缺点,获得进步,而且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

一九四九年秋天,我被调到工会工作。开始,我抱着个人主义的打算,以为工会工作不能成为专家,没有前途;我想当一个名记者,以为这个职业是“一纸文章,万人传诵”,可以得到“了不起”的荣誉;因此想考新闻学校,对工会工作不安心起来。党及时批评了我这种个人主义的思想,帮助我学习高岗同志的“荣誉是属于谁的?”一文。这篇文章中说:“我们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应该是在任何岗位上把工作搞好,把全部智慧、能力贡献给人民事业,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至于‘荣誉,那是人民根据你对于整个事业的贡献而给予你的鼓励,‘地位则是人民给你的责任,‘物质待遇则是人民根据你对具体事业的贡献而给你的适当的酬劳。”高岗同志的话给我很大的启发。它使我认识到不考虑人民整体的利益,只图个人的名誉地位的想法是可耻的,并使我在实际行动中得到初步的纠正,安心工作下去。

但我个人主义的思想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一九五○年春天,我被调到中央人民政府的一个财经部门去工作。由于这个机关刚成立不久,工作尚未开展,比较清闲。这时,我一心只想学习理论,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守着几本书,对周围的事情不闻不问,对群众漠不关心。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政治修养,做着很重要的领导工作,被别人羡慕、佩服的人”。因此这个个人的“美好前途”,便成了推动我努力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但这时党又向我指出了这种个人主义的思想本质,教育我不要把自己的前途和人民祖国的前途分裂开来。只有人民和祖国有前途,个人才有真正的前途,单凭个人打算来推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这不但是一个错误,而且这种动力,终究一定会要枯竭的;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而奋斗,才是推动我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动力。党帮助我明确了这个观点之后,我的政治觉悟提高了一步,我觉得我的工作和学习增加了丰富的新的意义,获得了一股新的力量。

一九五○年夏天,我们机关召开七大城市工商局局长会议,我担任记录的工作。在会议期中,我接触了一些党内负责同志。他们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深切关心群众痛苦的精神,给我很大的教育。尤其是陈云同志,他在长期艰苦的斗争中被削弱了身体,但他依然日理万机,坚持不懈地工作。他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是那样的关心,有时他为了天久不下雨,怕影响了农民的秋收和国家的收入。而至几夜不能入睡。有一次我看他吃饭只吃了很少的一碗,但是他始终专心地领导着每天八小时的会议。从他那瘦削的脸上和生动深刻的发言中,发射着革命乐观主义的光彩。这都深刻地教育了我,使我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革命工作。那时我的身体也不大好,并发现有肺病,由于陈云同志的忘我的工作精神教育了我,使我坚持了二十多天紧张的工作,使我能正确处理身体和革命工作的关系。我一年多来不但没有停止工作,并且始终保持着愉快和乐观的情绪,加上一年多的治疗,使我在恢复健康的斗争上,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平时在报刊书籍中,我看到过共产党员,如刘胡兰、赵桂兰等等英雄模范的事迹,他们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也使我禁不住去想:是什么东西鼓舞激发着他们,使他们能这样英勇呢?这些问题随时逼着我去思考。我终于明白了:是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鼓舞着他们,是党给他们以这样无比的勇敢和力量,因此,他们愿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共产主义是一个伟大而艰苦的事业,假使没有成千成万的像刘胡兰这样的英勇斗争的英雄模范,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不可想像的。在起初的时候,我听到许多革命烈士和共产党员在敌人法庭上、监牢中,遭受了残酷的刑罚与审讯的事迹时,我想这太悲惨了,太

痛苦了,假如我在这种情况之下,恐怕会支持不了的。但由于党不断地教育,许多革命烈士事迹给我的启发,以及同志们给我的帮助,使我认识了一个真理:一个革命者当他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时候,他就敢于经受起各种严重的考验,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我认识了这一点以后,我的阶级觉悟提高了。现在我不再那样想了。我巳经相信我应该受得起考验,并且也能受得起考验,因为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刘胡兰、赵桂兰是我的同志,她们能这样,我也应该能这样。

我过去的“个性”是好静的,孤僻的;情感非常脆弱,易于感伤;行动上孤芳自赏,脱离群众,而且有口吃的习惯。解放以后,在党的直接抚育之下,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影响了我个性的改变。祖国在各种建设事业上的伟大胜利,好比一支光辉的火炬,照亮了我前面的道路,使我知道了我生活和工作的崇高目的;同志之间的相互关心与爱护,好比冬天的太阳一样温暖,使我感到在世界上我原来还有这样多的亲人;公园里年轻的弟妹们,他们的笑语、歌声和舞蹈,愉快与欢乐的情绪感染着我,使我禁不住要加入他们的队伍,跟着他们一道纵情地玩、纵情地唱。这样,我的个性与感情慢慢地变得乐观起来,我乐于参加一切会议和群众活动了;敢于在一切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了。我知道这些都能推动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和感情。而且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参加各种群众活动,和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应该在各种场合和原则问题上,贡献出自己正确的意见,表示自己鲜明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和态度,决不能含含糊糊地“人云亦云”,更不能呆若木鸡似地一言不发。因此我参加的会议和活动多起来了,发言的机会也多了。我为党多作了一些工作。而且也锻炼了自己的口才,把我口吃的毛病也矫正了。

今天,我深刻地体会到党的教育的伟大。我应该继续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不断地克服自己的缺点,加强自己的学习与锻炼,为着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勇前进!

猜你喜欢

前途个人主义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共享汽车前途未卜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那些自毁前途的明星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