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鲤鱼跃龙门

2025-02-21伯文

作文新天地(小学版) 2025年2期
关键词:天火龙门山华夏儿女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界】区域,范围。【季春】暮春。【过】超过。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以磅礴不息的形象,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化,铸就了华夏儿女坚忍自强的民族品格。在《太平广记》中,记载着一则与黄河有关的神话。

很久很久以前,黄河东岸有一座山,远远望去,山势险峻,直入云霄,传说“惟神龙可越”,故称龙门山。因其阻挡了自壶口而下的黄河,此处常受水患侵扰,民不聊生。大禹“凿山断门”,带领乡民将龙门山从中凿断,开出一道一里多宽的口子。一分为二的龙门如一把巨钳,使原本开阔的河床陡然收窄。山断水落,咆哮的黄河水直泻而下,巨浪翻滚,如沸如雾,响震岩谷。往来行人来到岸边,无人能过,只好望洋兴叹。

但龙门险境岂能阻挡追梦人的脚步?每年暮春时节,草木回生,天地一新,来自大海与各条河流的黄鲤鱼不畏险阻,逆流而上,争相赶来。据说,跃过龙门者,便能化身为龙。

仰望龙门,山巅云雾缭绕,不计其数的鱼儿跃跃欲试,它们在湍急的水面上竞相跃起,青黄色的厚鳞和尾鳍激起层层浪花,闪着金光,像一片沸腾的火焰。据说一年之中,最终只有七十二条百折不挠的黄鲤鱼才能化为金龙,但这非但没打消鱼儿们的念头,反而激起了它们蓬勃的斗志,更多鱼儿汇聚于此,一次次竭力跃出,一次次摔落水面。

有条黄鲤鱼从半里之外的水域冲入激流。随着一记重重的拍打声,它蓄足全力,猛击浪尖,胸鳍如一对有力的羽翼大开大合,逆着陡落的黄河水,一下就飞到半天高的云里。原本缭绕的云雾翻滚着聚拢过来,追随着它腾空的身影,化为冰冷的雨水。又一团天火追来,火苗舔舐着黄鲤鱼的全身,它不得不奋力再跃,但尾鳍已被点燃,发出灼目的红光。所有的鱼儿都望着它,为它祈祷。

黄鲤鱼忍住剧痛,继续朝上飞跃,终在水火交融的龙门之上,电闪雷鸣的天际之下脱胎换骨——细小的触须化为龙须,青黄的鱼鳞化为腹甲和龙鳞,鱼鳍化为龙翼和龙爪,腰腹延展,龙尾新生,迸发出一道金光。这条飞龙翱翔于龙门云端,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潜,搅动风云,带来一股股强劲的气流。受到它的鼓舞,鱼儿们紧随其后,鼓腮摇尾,纷纷跃起,化为一条条金龙。

读着这个流传在黄河边的神话,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来到遥远而古老的时代:面对河水泛滥带来的巨大苦难,黄河先民不屈不挠,凿山改道;面对龙门这道过不去的天堑,他们聚在困难面前,一次次腾跃,一次次挑战,以顽强的意志在自然伟力之下创造幸福的生活。这则小古文用何其瑰丽的想象讲述着祖先的智慧和勇气。

口耳相传中,象征和隐喻还使它蕴含着澎湃的力量。黄河龙门,已不再是一处地理上的障碍,还代表着困境与难关;鲤鱼,虽然没有鹰的双翼,不能飞翔,但它体态优雅,生命力顽强,锲而不舍地逆流而上,已是无数炎黄子孙的美好化身。这个故事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只有当我们勇敢面对,不断历练,才能实现蜕变。

同学们,愿你们也如同那黄河中的黄鲤鱼,传承不畏艰险、不惧挑战的民族精神,怀揣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挑战,跃过人生中的每一个“龙门”,绽放自己独特而闪耀的光芒。

猜你喜欢

天火龙门山华夏儿女
庆七一
第九个国家公祭日有感
龙门山·卧云台
龙门山居图
论雨果《东方集》中《天火》的艺术特色
“灾难片”类型下的“中国故事”
三角梅
等待白雪的龙门山(外一章)
迎接您的67华诞!
中国梦,永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