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 魅力不止于盐
2025-02-20海滨

在长江上游的四川省釜溪河畔,矗立着我国最早一座因盐而设市的城市—自贡。这里开采井盐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拥有超过1.3万口盐井,当地几乎所有的发展史皆与盐有关。此外,自贡还是“恐龙之乡”与“彩灯之城”。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贡境内文物古迹、山水景观俱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7处,还有4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6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物古迹见证了自贡古城的沧桑巨变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是当地的热门旅游景点。


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馆中保存着世界上最集中、最完整的侏罗纪恐龙化石群;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盐业科技史博物馆,完整展示着中国古老的钻井技艺;自贡的燊海井是世界第一口人工开凿的超千米深井,至今仍保存着古代井盐生产流程……这里还有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为四川文庙之首的富顺文庙,有凿于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的荣县大佛以及王爷庙、桓侯宫等标志性建筑,有始建于隋代、原为“东大道下川路”盐运第一驿站和水码头的仙市古镇以及艾叶古镇、赵化古镇和牛佛古镇等盐运古镇,它们依然保存着当年川盐外运的喧嚣记忆,还有凭借“麻辣鲜香”声名远扬的自贡盐帮美食以及自贡灯会、龚扇、扎染、剪纸等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作为江姐故里的自贡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保留有吴玉章、卢德铭、邓萍、江竹筠等革命志士的故居。

川南重镇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川南中心位置,以悠久的盐业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著称,是成渝经济圈南部中心城市之一。
早期的自贡境域分属富顺县和荣县,两县在 秦代分属巴郡和蜀郡。汉代置犍为郡,富顺地区归犍为郡江阳县,荣县地区则属犍为郡南安县。东汉章帝时,自贡地区即已生产井盐,拥有富世井和大公井等著名盐井。北周武帝时,该地区因盐置县设镇,以富世井为名置富世县,以大公井为名设公井镇。唐代,改富世县为富义县;升公井镇为公井县,隶荣州。宋代,废公井县,入荣德县。明代,富义县易名富顺县,降荣州为县。明代嘉靖年间,富顺盐业生产中心西移,以自流井为代表的盐井群出现于荣溪河滨。作为井盐生产中心,自贡的盐业生产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年产盐300多万担,销往滇、黔、湘、鄂等地,供全国十分之一人口食用,盐都之名蜚声中外。富庶的自贡还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早在清雍正八年(1730年),为强化中央政权对“富荣盐场”的有效管理,清政府将自流井和贡井分别从富顺县和荣县划出成为分县,并钦批“司盐务”专管盐业生产。
1939年8月,经当时的四川省政府批准,划出富顺县第五区和荣县第二区的产盐区,取自流井和贡井第一字合称自贡市;同年9月1日,自贡市政府成立。其中,贡井古称“公井”,因大公井得名。

“千年盐都”
自贡“因盐而聚,因人成邑”,可以说“没有盐业就没有自贡”,盐成就了这座城市独有的味道。漫步于自贡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找寻到这座城市和盐有关的记忆。据粗略统计,自贡有200余处以“井”命名的地方,这些地方通常和当地的盐井开凿密不可分。除了以“井”为地名,自贡以“笕”为名的地方也特别多,笕是用于输送卤水的竹管。这些地名和盐业生产的关系自不必说。此外,还有盐店街、盐马路等涉及食盐销售与运输的地名。
2000多年间,勤劳的自贡人凿出上万口盐井,时至今日,即便饱经沧桑,绝大多数盐井依旧保存完好,成为自贡盐业的历史见证者。其中,最著名的两口井非自流井与贡井莫属。关于这两口井的来历,说法不一。有人说,自流井是开凿于明嘉靖年间的一口盐井,位于同兴路隔河相望的一座小山之上。另外一种说法则称,地势较高的盐井在卤水采出之后,人们利用落差让卤水自动流入盐场。因此,自流井并非一井之名,而是对于附近所有使用类似开采方式的盐井的总称。贡井原名公井。据说,当年这里出产的食盐味道十分不错,一度被当成贡品献给皇帝。于是,在清初,便将“公井”更名为“贡井”。
除了这两口井,燊海井也不能不提。燊海井是世界上第一口千米深井,开凿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至道光十五年(1835年)方凿成;凿成时,井深1001.42米,随后几经加深,达到现在的1100米。该井采用“冲击式顿钻凿井法”挖掘而成,是我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也是我国科技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更对我国现代石油、天然气等钻井技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为卤气同采的高产井,燊海井不仅为开采者带来了丰厚的利益,而且揭开了这处地层卤气含量俱丰的秘密。此后,各地盐绅商贾纷至沓来,凿井设灶。一时间,周围1.2平方千米的地方先后钻井198口。盐场内,灶房毗连,云蒸雾蔚,天车林立,笕管纵横,一派繁忙景象。

从建成至今,燊海井已经生产了一个半世纪,仍可日产天然气约1500立方米。景区内,盐工师傅依然用传统的方式煮盐、抬盐,令人有一种重回昔日时光之感。这里还有老式生产设施与设备,展示了清代井盐钻凿、天然气采输、采卤、煎盐等一整套传统技术和工艺。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自贡的历史,游客可以去盐业历史博物馆逛逛。这座我国最早建立的专业博物馆里保存了清乾隆时期至民国时期的井灶经营契约、岩口簿、账册等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让人们能够更为清晰地了解自贡盐业的发展史,了解自贡的城市变迁。

“恐龙之乡”
亿万年前,史前霸主恐龙开启了统治地球的漫长岁月,在地球生命进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15年,一位美国地质学家在自贡荣县发现肉食龙的牙齿和股骨化石,打开了人类通往中侏罗世恐龙世界的大门,填补了世界恐龙化石年代的空白。1979年,人们在自贡大山铺万年灯修建停车场时,发现大规模恐龙骨骼化石。大山铺恐龙化石群的出现,为人们研究恐龙演化提供了丰富的、关键性的原始资料,也奠定了自贡恐龙在中国乃至世界恐龙化石发现研究史上的突出地位。自发现恐龙化石至今的百余年间,自贡共发现古生物化石点200余处,发掘采集到300余具恐龙及两栖类、龟鳖类等脊椎动物完整个体化石。自贡已发掘到的恐龙化石几乎囊括了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时期的所有已知恐龙种类,数量占四川省恐龙化石总数的一半,是我国恐龙化石埋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自贡也因此被称为“恐龙之乡”。

据地质考察,侏罗纪时期的自贡为开阔的滨湖地带,气候炎热,水草丰茂,大树参天,是恐龙理想的生活场所。大山铺则是风平浪静的砂质浅滩,在此死亡以及被河水从远处搬运来的恐龙尸骸被浅滩上的泥沙掩埋起来。尸骸的堆积与泥沙的掩埋交替进行了很长时期,之后经过一两亿年漫长岁月的积压,最终形成了人们今天所见的含化石的砂岩层。
1987年,在距离自贡市中心9千米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发掘现场基础上,建起了我国第一座以恐龙化石为主的大型遗址类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
自贡恐龙博物馆造型奇特,宛若一座巨大的岩窟,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主展馆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主要对大山铺恐龙化石埋藏现场及出土的恐龙化石进行展示、保护和收藏。馆内收藏有近300种恐龙与上万件其他脊椎类动物个体的化石标本,几乎囊括了距今2.01亿—1.45亿年侏罗纪时期所有已知恐龙种类,是目前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罗纪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被评价为“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博物馆”,以“东方龙宫”之美誉扬名中外。
这些标本中有世界上最原始、最完整的剑龙—太白华阳龙、世界上生存时代最晚的迷齿两栖类—扁头中国短头鲵、世界上最完整的小型鸟脚类恐龙—劳氏灵龙、世界上首次发现的蜥脚类恐龙尾锤—蜀龙和峨眉龙尾锤、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肉食性恐龙—和平永川龙、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剑龙皮肤化石—四川巨棘龙皮肤化石、我国发现的首例蜥脚类恐龙皮肤化石—杨氏马门溪龙皮肤化石等,皆兼具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走进博物馆,除了可以饱览形态多样、大小不等、完整度极高的恐龙骨架标本,还可以目睹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恐龙化石埋藏遗址,欣赏到精美完整的恐龙头骨、皮肤(印痕)、足迹和恐龙蛋等化石珍品。

博物馆现有基本陈列“侏罗纪恐龙世界”,再现了由恐龙及许多早已消失的物种构成的神秘多姿的侏罗纪时代。其中,恐龙世界厅共展出20余具大小不等、属种不同、形态各异的自贡恐龙化石骨架标本。恐龙遗址厅和中央大厅内保存着规模浩大、遗存丰富的恐龙化石原始埋藏遗址现场,现已剥露出重叠交错堆积的多种恐龙化石和共生动物化石约40个个体材料。
恐龙探秘馆建在博物馆园区内新发现的恐龙化石遗址之上。遗址上保留着一具完整的大型蜥脚类恐龙—焦氏峨眉龙化石标本,它体长23米,是侏罗纪中期自贡地区特有的一类大型长颈蜥脚类恐龙,也是目前自贡大山铺发现的个体最大的恐龙。
“南国灯城”
元宵灯节是遍及汉民族居住地区的重大年节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被称为华夏民族的狂欢节。
早在唐宋年间,自贡地区就有新年赏灯的习俗,明清时期更进一步发展到鼎盛,出现“狮灯场市”“灯杆节”“提灯会”“瞒天过海”等极富地方特色和民间色彩的灯会活动。据《荣县志》记载:“正月人日后,各祠庙皆燃火树,各门首皆点红灯,谓之天灯,富人寿年丰之意。兼仿古人礼鸣金执铤,以驱瘟疫,谓之狮灯场市……一城数亭,一亭各式,其高数重,构栋雕楼,临春组合,彩笺书画,嵌灯如星,一亭燃四五百灯,辉丽万有。西人来观,亦欣然京沪所不见也。”在灯会期间,人们还会举行闹花灯、放天灯与舞龙灯等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自贡灯会逐渐成为集西南地区民风、民俗之大成的灯会。
1964年,自贡市举办首届迎春灯会,将新年赏灯的传统民俗发展成富有地域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到2025年春节,自贡已举办了38届灯会,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已经成为自贡最知名的文化品牌。2008年,“自贡灯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自贡东部新城的中华彩灯大世界是自贡彩灯文化的地标工程,也是自贡彩灯艺术的集中展示地,更是全国春节最炙手可热的旅游打卡地之一。

随着夜幕的降临,中华彩灯大世界里悄然开启了一场精彩的灯光盛宴。千姿百态的灯组在黑夜中闪烁着五光十色的光芒,美轮美奂的彩灯让人目不暇接。漫步其中,犹如进入童话世界。今年的自贡灯会以“灯贺中华气象万千”为主题,通过12组特大型灯组、7组大型灯组、200余组中小型灯组讲述中华大地万千气象,在“迎春贺年”“侏罗纪河谷”“阆苑仙境”“欢乐盛典”“自贡年轮”“文明交辉”“一路繁花”七大主题区进行“聚光”表演。游客可以看到以自贡“小三绝”之一的剪纸为灵感创作的长达55米的巨型大门,高达9米的自贡灯会史上最大单体“财神”,长达220米的中国古典神话仙境《华彩神州》灯组,以《白蛇传》为蓝本打造的白蛇、青蛇巨型“网红”灯……此外,灯会还利用园中地势,巧妙融合自贡特色仿真恐龙、自贡彩灯和前沿AI科技,完美再现侏罗纪恐龙谷。
2007年,自贡将灯会从彩灯大世界园内延伸到城区,布展面积大幅增加,将整个自贡城变为“灯城”。自此,灯会期间的每一个夜晚,园内、园外灯彩辉映,河灯、街灯绚丽绽放,满城火树银花。



自贡彩灯源于井盐文明,依托自贡灯会发展壮大,作为自贡市的名片享誉全国。如果想全面了解自贡彩灯的前世今生,还可以去中国彩灯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内设有中国灯文化历史、中国彩灯非遗艺术精品、自贡灯会发展史、自贡灯会精品、自贡彩灯制作技艺等7个基本陈列展厅,通过展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国家彩灯、灯彩、花灯工艺美术大师的代表作,反映自贡灯会历史、自贡彩灯技艺特色与特殊材料。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