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狼”来了!
2025-02-20王瑞良

设备技术更新是推动新时代国防建设的重要部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歼-35A战斗机、C919大型客机、“虎鲸”大型无人作战艇,以及多种地面自动化武器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备受关注。而在地面武器中,最亮眼的莫过于一种由多头不同功能的“机器狼”组成的高度智能化的无人作战系统。
外形酷似一条牧羊犬的“机器狗”
提到“机器狗”,想必你们并不陌生。
2019年,美国科研人员开始研究一种狗形设备,让它能进入地形复杂的建筑物,代替士兵完成任务。而早期投入试验的“机器狗”,外形酷似一条牧羊犬,重约40~50千克,由电池驱动,当电力即将耗尽时会自动返回充电。
操作员可以用一台类似手机的设备来操控一只或多只“机器狗”。“机器狗”的每条腿上都装有一个马达,可以根据地面压力进行调整,最高载荷达十几千克。移动速度约为每秒2米,续航能力为12千米,续航时间长达3~5小时。
“机器狗”能涉水,甚至游泳,可在零下45~55摄氏度的环境中工作。爬坡或攀登台阶对“机器狗”而言也不成问题,如果在行走中跌倒,它会重新站立起来并继续移动。它还接受过探索阴暗洞穴和无照明矿井的测试,能够依靠摄像头昼夜高速传送实时视频。
从“狗”到“狼”
“机器狗”和“机器狼”,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体现了部队综合作战能力的提升。

“机器狼”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在狩猎时分工明确的群居性动物——狼。科研人员将集群作战方式与“机器狼”的战术理念相结合,形成了独有的“群狼”战术,通常4头或多头“机器狼”可以组成一个作战分队,每头“狼”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一个高效协同的作战体系。
头“狼”
负责整个分队的指挥与协调。通过分析侦察探测“狼”提供的信息,制定作战计划,指挥其他成员协同作战。是整个作战分队行动有序和高效的关键。
侦察探测“狼”
作战分队的“前哨”,负责搜集战场的信息,为其他成员提供情报支持。身上装有4D超广角激光雷达和摄像头,能够判断并适应复杂的环境,自动规划路线和避开障碍。同时能将收集到的画面实时传输给指挥员,为决策提供依据。
精准打击“狼”
装有机枪或自动步枪,能根据指挥员的口令,对目标实施精准射击,以保障战斗的胜利。
综合保障“狼”
负责物资运输和弹药补给等后勤保障,能将20千克的弹药、物资迅速送达前线,保障战斗的需求。
4头或多头“机器狼”协同作战,可以实现对敌人的全方位控制和精准打击,在战场上占据更大的优势。“机器狼”等无人装备的加入,可以让士兵隐藏在幕后,待时机成熟再出击,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士兵的生命安全,还提高了他们的作战信心和勇气。
多领域应用
“机器狼”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在无人作战领域的重大突破,有效解决了在城市、山地高原等复杂场所作战存在的突击能力弱、通信能力差等问题,为我军地面部队提供了一项集群式的综合作战手段,大大增强了克敌制胜的威力。
不仅如此,这项新技术在民用领域也大有用武之地。例如,给它装上定位导航装置,它就能安全地引导盲人到达目的地;给它装上视觉、嗅觉灵敏传感器,它就能在消防现场带领救援人员,及时查明火源、抑制火势,减少救援人员的伤亡;考古人员还利用配备了3D扫描仪的“机器狼”,探巡了3000年前因火山爆发而被掩埋的庞贝古城,让它为考古事业作出贡献。
如何保障长时间续航?如何与传统武器装备有机配合?如何实现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如何保障设备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尽管“机器狼”技术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正是这些未知,推动着科研人员去不断地研究、探索。
(责任编辑 / 王佳璇" 美术编辑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