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檀栋:巅峰之上的科学探索者
2025-02-20钟达闻

姚檀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长期从事“第三极”的冰川与环境研究。
姚檀栋的科研生涯始终与被誉为“天然实验室”的青藏高原紧密相连。2017年,他荣获了被称为“地理学诺贝尔奖”的维加奖;2024年2月,姚檀栋被授予冰川学界最高荣誉——塞里格曼冰晶奖章,这是该奖设立60年以来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奖。
与冰川结缘
1954年7月,姚檀栋出生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7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本科毕业后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李吉均。
后来,姚檀栋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获得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他与冰川结伴的科研生涯就此开始。
开展冰芯研究"
做好青藏科考大“文章”
南极、北极和被称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姚檀栋及团队致力于研究考察“第三极”环境,他带领团队在青藏高原高海拔、严寒和缺氧等极端条件下,成功开展了多次高海拔冰芯的钻取和研究,其中包括祁连山敦德冰芯研究、西昆仑山古里雅冰芯研究、喜马拉雅山达索普冰芯研究、普若岗日冰芯研究、慕士塔格冰芯研究和纳木那尼冰芯研究等世界高海拔冰芯的钻取和研究工作。
1992年,姚檀栋和团队在青藏高原海拔超过300米处钻取透底冰芯,打破了当时除南北极外区域冰芯钻取世界纪录。1997年,姚檀栋及团队在喜马拉雅山达索普钻取透底冰芯,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冰芯钻取纪录,达到了7000米,标志着中国冰芯研究迈入了新阶段。
姚檀栋和团队对大量样品进行分析,揭示了青藏高原大气降水氧同位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冰芯中微生物与环境的变化关系,发现末次间冰期以来青藏高原经历了5次大的气候波动旋回,以年分辨率揭示了过去2000多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特征。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境界更高的山
姚檀栋始终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他发起并主导了“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为国家实施科技“走出去”战略开展了实质性工作,并积极推动青藏高原观测研究平台建设,提升了国家对青藏高原研究的基础支撑能力。
2022~2023年,姚檀栋带领团队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高海拔极端环境区域的考察越来越艰险,但姚檀栋深知,一系列开创性的科学研究,需要有人去开拓,推动科考与登山融合、促进新科学的发现是他的目标。
面对未知的前路,姚檀栋表示:“从新科学问题提出到新技术应用,科研工作者勇攀高峰的精神必将代代相传。”
姚檀栋的科研生涯,是与青藏高原紧密相连的探索之旅。他的研究不仅为我们理解青藏高原的冰芯研究及气候变化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也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不仅体现了科学探索精神,更让中国科学家在国际舞台上引以为豪。

知识链接
为什么要研究冰芯?
冰芯即在冰川、冰原上钻取的冰体岩芯。冰芯中蕴藏着有关地球变迁的重要物理、化学、生物等信息,冰芯研究是科学家探索地球演化规律,再现当时成冰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寻找和钻探冰芯是冰川学家及极地科考工作者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