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延安精神的思想与实践

2025-02-19苏希胜

中华魂 2025年2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弘扬总书记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延安精神的思想与实践,深刻体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精神的感情至深堪称全党楷模;他对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创新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弘扬延安精神的光辉榜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延安精神的思想和实践,对于开创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新局面,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精神的情,是推动新时代党和人民弘扬延安精神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精神的情,是他在长期以来对延安精神学习、研究和实践锤炼基础上产生的热爱、敬仰和自觉弘扬的真情实感。

革命家庭的哺育和梁家河七年知青生活的锤炼,奠定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精神情的思想根基与实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父亲习仲勋同志是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之一,母亲齐心同志是喝着延河水成长起来的老干部,他血液里流淌着延安精神的红色基因,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敬感和亲切感。在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插队七年的知青岁月,与当地农民朝夕相处、共同奋斗,深切认识到什么是中国农村,什么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他一有机会就到延安参观革命遗址和展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阅读古今中外进步书籍,他对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有全面深刻的认识,立下了“为群众做实事”的理想追求,打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根基。他后来说,15岁来到黄土地,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陕北七年生活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作为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工作实践的历练,使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精神的情不断升华。习近平同志离开梁家河后,考入清华大学。197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了几年。从1981年至今的几十年中,从县委书记、地委书记、省委书记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各级都任过职。其间,他既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又学习了大量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的创立,不仅推动并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精神涉及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主要内容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的深刻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而且凸显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精神的情有了一个质的升华。这个升华就是由对延安精神的热爱,提升为对马克思主义的敬仰,对党、军队和人民的热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忠诚与担当。

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深入学习,为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精神的情开辟了新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他始终坚持把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昨天、今天、明天作为一个统一的持续发展的过程来对待。他认为,忘记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忘记自己历史的政党是没有希望的政党。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精神的情,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情,对为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的情,对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贡献的人民军队和中国人民的情,这种情已经转化为他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的热爱和敬重。不仅会深化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对延安精神的情,而且会推动延安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精神的情,既扎根于中国历史,更着眼于中国现实和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指出,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一定要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每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面临重大任务时,他都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每到国际上出现反华势力相互勾结、兴风作浪时,他都要求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要发扬延安时期革命先辈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每到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关口,他都强调共产党员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二十届一中全会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延安革命纪念地进行参观学习,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征程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延安精神的理,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的规律,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提供了理论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延安精神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明确回答了什么是延安精神,新时代为什么要弘扬延安精神,怎样弘扬延安精神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提供了理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工作与建设,先后四次对研究会的工作报告作出重要批示,两次给研究会换届大会发来贺信。这些重要批示和贺信,在充分肯定研究会工作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如何建设好研究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已经并将持续为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和全国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搞好自身建设、推动工作指明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为充分发挥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的重大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精神涉及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具有独创意义的重要思想,从理论上把包括弘扬延安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等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一是深刻论述了中国精神的伟大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代中国伟大事业需要伟大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他强调,延安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构建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党的精神谱系,论述了党的精神谱系形成与发展的艰难而辉煌的历史,揭示了党的精神谱系的发展规律,指明了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与党的精神谱系中其他内容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必然为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增添新的内容,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延安精神的行,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心中产生了强大的榜样作用,已经并将持续成为凝聚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磅礴力量的重要因素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和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突出的政治性和鲜明的实践性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弘扬延安精神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两大特点,积极开展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依据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适时把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先进理论、积累的成功做法、培育的伟大精神等重要内容,充实到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中来,使之做到与时俱进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在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方面,他多次强调,理论指明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他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对于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观点和思潮,他明确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理论工作者一定要敢于“亮剑”,坚决反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牢固占据领导地位。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肯定新时代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以下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实践中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就要不断推进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人民至上重要思想,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高度关注并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动员全党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的事业,在新征程中推进这一伟大事业,仍然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全党和全国人民仍然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他强调,无论我们将来的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必须坚持不懈地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树立了践行延安精神的光辉榜样。在如何自觉弘扬延安精神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把弘扬延安精神与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与各地实际相结合,紧紧围绕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期间,为改变正定县的落后面貌,他不畏困难,搞改革、找项目、聚人才、寻资金,充分展现了一位年轻干部敢闯敢试敢于担当的良好形象,为开创正定县改革发展新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厦门市工作期间,他领导制定了《1985至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厦门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宁德地区工作期间,他创造了“四下基层”(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政策宣传下基层)的宝贵经验,采取得力举措为闽东人民摆脱贫困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福州市工作期间,他主持制定的“福州3820工程”,即分3年、8年、20年提出不同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步骤与措施等,这一工程顺利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福建省委工作期间,他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的目标任务,率先开展了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专项工作,率先肯定了武平县林改工作经验并在全省推广,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福建的战略。在浙江省委工作期间,他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八八战略”,即充分发挥浙江省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重要举措,为浙江省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上海市委工作期间,他继续倡导力推长三角一体化,明确提出上海要当仁不让地做好长三角的“龙头”。

在如何坚持用延安精神滋养和培育优良作风问题上,习近平同志始终牢记延安时期形成的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坚持不懈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用实际行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曾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在正定,他跑遍了所有的村;在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到浙江后,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仅7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的脚步遍布全国各地,从社区街道、田间农舍、边疆海岛,到大中小企业、科研院所、军营哨所等,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回响着他亲切感人的话语。他一贯轻车简从,一贯不允许搞超规格接待,一贯坚持对老百姓亲如一家人。

在坚持用延安精神培育好的家风问题上,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他每到一处工作都明确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无论是在福建、浙江还是在上海工作,他都在干部大会上公开郑重表态:不允许任何人打他的旗号谋私利,并欢迎大家监督。他到中央工作后,不仅对自己的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更严,而且多次要求党的高级干部要带头树立好的家风,管好自己的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正是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武装和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延安精神重要论述的学习和指导,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十几年如一日治国理政的所作所为,及其展现的高尚风范和优良作风,体悟到新时代以来党、国家、人民面貌和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的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领导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自觉地认识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已经并将持续凝聚起气壮山河的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伟力。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弘扬总书记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