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整本书阅读
2025-02-17张秋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但推进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受课程和教学进度影响,整本书阅读教学无法持续推进,大多数教师更重视对书籍内容的分析,较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指导,阅读停留在浅层次;另一方面,学生实际阅读量远远不够,缺乏正确的阅读指导,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无法真正爱上阅读和享受整本书阅读。
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可依据不同学情,通过整本书阅读档案引领建构、分层推进、拓展提升,开展以月为单位的线上“月读”活动,推进整本书阅读,让阅读真实发生,学生更加自主、持久地深度阅读,从而走向整本书思辨性阅读和同类主题书籍拓展阅读。下面,笔者以《鲁滨逊漂流记》教学为例,阐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支持下的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
一、导读:线上推送阅读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一)开展问卷调查,准确探测学情
教师积极响应厦门市思明区“码上学”活动,线上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遨游书海" 沐浴墨香”整本书“月读”活动。通过阅读整本书,建构阅读整本书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是新课标指引的学习建构策略。教师在导读阶段,充分挖掘智慧教育平台上的经典阅读资源,把《鲁滨逊漂流记》的线上阅读链接生成二维码,解决了部分学生没有纸质图书的难题,营造了“人人可读,处处能读,时时可读”的读书氛围。接着,教师把图书封面放入“月读”活动海报中,通过猜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再借助大数据平台开展《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情况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经验与阅读能力。
《鲁滨逊漂流记》是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的书目。它由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写,以当时发生的故事为蓝本,结合作家笛福的经历和想象,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传奇故事。主人公鲁滨逊流落荒岛,面对坎坷曲折的磨难,依然坚忍不拔、勇敢无畏、自立自救。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漫步世界名著花园”,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这是对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教学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学生通过扫码,自主完成《鲁滨逊漂流记》导读的问卷调查。
1.你阅读过《鲁滨逊漂流记》吗?
2.从海报的图书封面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3.根据海报的图书封面,你猜测故事内容与什么有关?会有哪些情节?
4.你在假期计划每天用多少时间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一般在哪里阅读?
5.在下学期的课堂教学中,针对本书内容和人物形象,你期待开展怎样的阅读活动?
基于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教师发现班上三分之一的学生阅读过《鲁滨逊漂流记》,未阅读过的学生表示很有阅读兴趣,阅读过的学生也愿意再次与大家共读。大部分学生能保证假期阅读时长,有安静的环境支持阅读,并对开学后的阅读活动表示期待。学生更喜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模式,期待小组合作式、探究式的阅读活动。前期阅读调查结果为后续师生阅读计划的制订和阅读活动的调整、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能够精准掌握学情,优化阅读活动设计,使整本书阅读推进更科学、有效,对提高教学的精准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借助数据制订计划,及时跟踪进度
根据大数据反馈结果,教师为学生建立了“月读”档案,制订了以月为单位的“月读”计划,并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立班级群发布阅读计划,具体如表1、表2所示。
在每个阶段,教师都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抓手,开展“月读”活动。从发布整本书“月读”活动海报到依据问卷调查数据制订适合学生个性化的“月读”计划,再到推进整本书阅读活动走向纵深处,最后提交丰富多样的“月读”成果,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形成完整的、有序的整本书阅读活动闭环。整个阅读活动打破课内和课外、线上和线下的阅读壁垒,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整本书阅读走得更扎实、更高效、更长远。
二、推进:平台推送优秀课程资源,掌握阅读方法
(一)知晓差异设计阅读层级,分解难度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月读”档案的建立,可以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上的差异,知晓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在此基础上设定分层阅读目标,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按周推送课程资源,如阅读课程资源一,初步感知丰富的人物形象;阅读课程资源二,多角度探究立意和写法;阅读课程资源三,统整与构建整本书阅读。同时,设置阅读打卡、每日朗读打卡、练字打卡、每日摘抄打卡等任务,布置分层阅读活动。
教师通过互联网发布了三个不同等级的阅读套餐供学生选择(如图1),分别是基础套餐、增值套餐和流量套餐。每个阅读套餐包含三个部分:与文本的“基本通话”、增值阅读和思维流量。第一部分与文本的“基本通话”,主要针对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进行设计,内容涵盖全书不同篇章的重要情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有效检索能力,属于阅读初级水平;第二部分增值阅读,主要包含对书中主要人物进行评价,对书中留白地方进行想象补充等,训练学生利用相关信息有依据地评价和理解运用的能力,从理解层面进行解释、比较、推论和概括,从运用层面对文本进行仿作、补白,是阅读的进阶水平;第三部分思维流量,从作家的写作手法和谋篇布局进行综合考量,属于高阶思维,训练学生阅读的思辨性,从评价鉴赏层面形成评价能力,是阅读的高阶水平,旨在培养学生在质疑创新中提升阅读品质,延伸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发挥书籍的育人价值。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套餐,积累分数,修满学分就算完成阅读任务。例如,学生A在问卷调查中表示阅读国外名著有一定困难,他选择“基础套餐”,主要任务是整理小说人物及重要事件,初步了解鲁滨逊及其人生经历。又如,学生B已两次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对人物、事件及文学评论都比较了解,对其他冒险小说也比较感兴趣,他选择了流量套餐,主要任务是鉴赏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整理名家对本书的评价,形成自己的理性判断,拓展阅读冒险主题的其他小说。
在第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平台投票功能线上选择合适的阅读套餐。后续的几个阶段,教师会利用问卷星发布调查问卷,及时了解、跟进学生的阅读进度。通过作业发布功能,教师可收集、了解学生“基本通话”“增值阅读”“思维流量”三部分任务的完成情况,再利用作业点评功能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业,供其他学生参考,从而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实现阅读资源的有效转化。
借助教学平台,学生的阅读活动参与率很高,热度持久。不管是位于哪一层级的学生,他们都饶有兴致地投入阅读活动中,把“月读”变成真正的“悦读”,促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良性的阅读互动中收获愉悦的阅读体验,积累阅读学分,提升阅读能力。
(二)借助平台开展活动,丰富阅读体验
学生要探索阅读整本书路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随着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学习和分层阅读任务的推进,学生对人物的了解、鉴赏及评价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也在平台上及时更新学生的阅读档案,拓展阅读广度,拓宽阅读深度,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一人而通一类,推动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入。教师还运用平台发布阅读成果提交海报,让学生自主扫码提交个性化阅读成果。
三、展示:线上生成优秀阅读成果,拓宽阅读深度
(一)深层推进,创建线上线下对话支架
“互联网+”时代,教师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生成学生个性化的“月读”资源,创建线上线下对话支架,用多元交流实现多维互动。以探讨“鲁滨逊到底是幸运还是倒霉的”为例,教师在平台班级群中发起话题,学生在线上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认为鲁滨逊十分倒霉,他的人生处处充满危机,独自一人流落荒岛,日日夜夜面临孤独、饥饿、病痛和死亡的威胁,漫长的荒岛生活让他生不如死。也有学生认为鲁滨逊十分幸运,一整船的人都遭遇了海难,只有他幸免于难。不仅如此,船上还留下了不少必备的生活用品和枪支弹药,这为他在荒岛上存活下来创造了条件。从小说结局来看,虽然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但最终回到英国。学生旁征博引,在你来我往之间,在文本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来回对话中,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人物形象的鉴赏与评价更加理性,能够多角度、多层面、辩证地思考小说的文学价值。
(二)全面增值,搭建读书共同体对话支架
教师通过平台的班级群引导学生调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经验,积极、主动地阅读同类冒险主题的文章与图书,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一个人物、一个现象拓展到与之相关的一个群体、一个类型的阅读。比如,有的学生调用对鲁滨逊人物鉴赏与评价的阅读经验,对比鉴赏星期五的人物形象,通过互联网继续探究同类小说《蓝色的海豚岛》(号称“女版《鲁滨逊漂流记》”),录制“小小荐书官”视频,并将其发布到平台班级群里,搭建阅读共同体,推荐更多学生阅读。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借助对话支架,教师联结文本,引导学生发现二者异同,寻找属于新时代少年的“生存秘籍”。
(三)多元评价,平台促进阅读效果转化
教师还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下的福建智慧教育平台,在教师空间站建立线上读书小队,鼓励亲子阅读,发布阅读作业。教师空间站的建立,为学生展示阅读创意成果提供了平台,师生和家长都能通过空间站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与阶段成果,并留言互动,探讨话题。后台根据点赞数和热度分析学生交流互动情况,自动生成并累积学生得星数量,进行实时更新,及时授予学生“小书虫”“小书生”“小博士”“小状元”的阅读称号,积极促进阅读效果转化。学生提交至教师空间站的阅读作业也呈现“多面开花”的良好效果。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表格整理、朗读展示、电子手抄报、设计图书腰封、编写剧本等形式,展示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成果。这一阶段的展示是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个性化创造的过程。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宽了阅读活动的渠道,打造了完整的、富有活力的阅读体系,让整本书阅读变得更加丰满、有趣、高效(如图2)。把“月读”体验转化为“悦读”,师生身心愉悦,在“悦读”中“乐享”,享受阅读与分享的快乐。
活动结束后,学生和家长通过互联网平台完成问卷调查。他们均表示喜欢这样的阅读活动,它能帮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阅读体验中提高阅读水平(如图3)。
四、总结和思考
本案例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通过整本书阅读档案的引领建构、分层推进、拓展提升,开展线上整本书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走向整本书阅读的纵深处。
(一)借助教育平台,不断提高数据准确度
教师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大数据精准教学,准确掌握学生阅读情况,根据阅读水平异同设计有梯度的分层阅读套餐。每个阅读套餐分别适合相应学习层次的学生,学生拾级而上,总能有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拥有不一样的阅读收获,并保持对自主阅读、主题阅读的探究热情。可见,借助智慧教育平台,整本书阅读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二)层层深入分析,增加逻辑思辨深度
在阅读任务的深度上,本案不仅仅着眼于对整本书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品鉴,还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作者谋篇布局的立意,进而回归逻辑思辨。如线上发起话题,探讨“鲁滨逊究竟是幸运还是倒霉的”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通过定义“冒险”,探究“假如你获得了小说中的历险机会,愿意尝试吗”来丰富对冒险的认识。线上拓展同类图书的主题阅读,带领学生探究新时代少年的“生存秘籍”……完成自主阅读活动的同时,借助智慧教育平台,教师从深层推进和全面增值两方面推动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三)多维度设计活动,实现课堂内外联结
教师设计的探究主任务与展示评价的活动均涉及语文阅读活动的“读、写、辩、评”四个维度。智慧教育平台下整本书阅读的核心功能在于构建一个多维互动的沉浸式阅读环境。平台班级群的搭建和线上阅读小队的成立,既有个人的展示阐述,又有小组的思辨探讨,还有班级的点评,引领学生运用预测、联结、比较等策略,全方位培养阅读素养,增强阅读自信心。开学后,教师组织了系列活动,其中之一是“我为鲁滨逊写一段颁奖词”,挖掘鲁滨逊的精神内核,致敬学生心中的英雄。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将假期共读内容延伸至开学后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勾连了线上与线下,联结了课内与课外,实现阅读效果的最大化。
(四)重视实用操作,提高阅读教学效度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实现教师阅读活动切入点的细微和突破点的精准,实用性高,操作性强。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形成了“导读—推进—拓展”阅读三部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而且,以项目式学习任务驱动发展,经历“基于问题—研究反思—呈现成果”的过程,学生阅读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送的学习资源,完成各类分层任务后,能自主阅读和思考,动手动脑实践,投入有效的阅读活动中,提升了阅读品质,发展了高阶思维。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正在日益发挥强大的作用。它犹如教师的备课后花园、学生的学习加油站、家长的辅导研修室,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家长的辅,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资源,提供便利,搭建平台。只要方法得当,操作有度,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定能让师生、家长体会到“更上一层楼”的愉悦和舒畅。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