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台山物语

2025-02-16王永武

中关村 2025年1期
关键词:妙峰山交通线香客

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就像阳台山一样,历经无数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阳台山,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诗意。因其主峰妙峰山海拔1288米,是北京临近平原的第一高峰,也是京郊最佳的日出观赏地之一。登上地势较为开阔平整的主峰山顶,仿佛站在巨大的阳台之上,凭栏远眺,首都的繁华与兴盛尽收眼底,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对的场景。在2024年的冬日里,登临阳台山,而我第一个想起的却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西风骤

北京的冬日,总是来得悄无声息,不经意间却又带着一股子决绝的秉性。沿着燕山山脉而来的北风,如同一位不速之客,在妙峰山和凤凰岭的阻挡下,顺势转向向东变成西风,骤然间席卷了整个阳台山,将秋天暖阳仅存的余温一扫而空。

站在阳台山的山脚下,仰望着不远处那座主峰——妙峰山,漫山遍野的苍松翠柏以及各种果树林木在凛冽西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来的往事。急速流动的空气中带着刺骨的寒意,但我的心却充满了期待和温暖。

在苏家坨镇宣传部部长蔡国强的陪同下,我们参加苏家坨民俗采风活动的10名作家,走进位于阳台山入口处的平西地下交通线阳台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红色血脉:平西地下交通线主题展”,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缠身的世俗,让心灵进行一场不寻常的精神洗礼。

走进面积不大的展厅,却容纳了许多内容翔实的珍贵资料和图片,整个展览以平西地下交通线为主要线索,围绕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平西地下交通线的设立和发展等四个方面展开,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在平西隐蔽战线与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7年7月全民抗战运动爆发后,八路军在敌后创建了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沟通北平、天津、保定等大中城市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1939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开辟了自妙峰山古香道,经北安河、温泉、西北旺、海淀进入北平城内的秘密交通线——平西地下交通线。交通线全长五十多里,是北平进入晋察冀边区最近的一条通道。

在几张日本鬼子烧杀抢掠、屠杀抗日军民的图片前,苏家坨镇历史民俗专家李进明愤慨地讲道:“当时为了阻止当地群众和八路军的联系,在当地实施‘三光政策’,人为制造‘无人区’,将当地人民群众集中关进‘人圈’,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听到李进明老人的讲述,不仅令人身临其境,深陷在凛冽急骤的寒风中,而且一股股义愤填膺的热血在上涌,反抗压迫的精神在爆发。

展览中还展示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其中林迈可、贝熙业等国际友人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建立起反法西斯战线同盟,两位外国教授把阳台山下贝家花园作为“基地”,向平西根据地输送了大量物资,包括药品和无线电设备,建立自行车上的“驼峰航线”,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博大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让人在寒风中体味到人性的光芒与温暖。

走出温暖的展厅,西风骤起,吹散了山间的云雾,也吹散了我们心中的迷雾。

古道香

阳台山古香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金时代,那时的阳台山就是著名的宗教圣地。金章宗时期,阳台山的金山寺和香水院就坐落在这片青松翠柏之中,成为“西山八大水院”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台山的宗教地位愈发显赫,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妙峰山农历四月初一到十五开庙会,成千上万的香客,沿阳台山古香道抵达金顶妙峰山,场景十分壮观。

阳台山的古香道,是一条连接着信仰与世俗的道路。它见证了无数香客的虔诚,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这条道路,曾是无数香客朝圣的必经之路,他们的脚步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西风中,我似乎能听到他们的低语,那些关于信仰、关于生活的对话,穿越时空,在我耳边轻轻响起。

站在古香道的入口,望着这条蜿蜒向上的石头路径。冬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枝,斑驳地照在石阶上,给这条古老的道路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我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开始沿着石阶缓缓上行。

在古香道上,我听到了许多关于这条道路的传说。有人说,这条道路是古代皇帝为了上山祭天而修建的;有人说,这是一条连接京城与山区的商贸通道。无论真相如何,这些传说都给古香道增添了几分神秘和魅力。

我们走在这条古香道上,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无比光滑,每一步都似乎能听到历史的回响。相传在清代同治年间,为了慈禧太后上妙峰山进香,大太监安德海奉命重修了这条古道。据说,铺路所用的石块都是经过流水冲刷、一面天然平整的岩石,寻找起来极其困难,每铺一块石头就要花费一两银子,因此“金阶”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古香道两旁,古树参天,它们的枝干在冬日里显得更加苍劲有力。没有了夏日的繁茂和秋天的丰实,这些古树以它们独特的姿态,展示着岁月的痕迹。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雾气,阳光透过树梢,斑驳地洒在小路上。西风带着山间特有的清新,吹拂过我的脸庞,让人感到阵阵凉意。我深吸一口气,仿佛能嗅到历史的尘埃,那些被岁月遗忘的故事,似乎都在这风中苏醒。

随着我们不断向上攀登,周围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安静。冬日的阳台山,没有了春夏的热闹,只剩下一片静谧。偶尔,几只鸟儿的鸣叫声打破了这份宁静,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我喜欢这份片刻的宁静,它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让我的思绪变得更加清晰。

据随行的李进明老人介绍,经查证,自抗战至解放,该地区共有70余名烈士牺牲在这片土地上。我想,正是这些革命烈士和无数为之付出万千劳动者的血汗,才将古香道打磨得如此平整光滑,迎来后来者脚步的轻松和愉悦。在这里,我听见西风似乎在为他们歌唱,为他们的勇气和牺牲而致敬。

茶棚暖

在古香道沿途,我们看到了一些茶棚的遗迹。在古代,这些茶棚是香客们歇脚的地方,它们见证了无数香客的虔诚与疲惫。冬日里,这些茶棚显得有些孤寂,但它们的存在,却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温暖。

每逢香期,来古香道的人数众多,但他们一踏入香道,便“一洗尊卑之分,贵贱之殊”,大家“相见以诚,童叟无欺”,饥渴有粥相待,憩息有茶棚解劳,朝山者莫不感到,若无善举,实为负罪,因此朝山进香者皆为善来。

阳台山古香道上原有茶棚五个,棚内均供有神位,朝山进香的人每到一座茶棚,都要烧香参拜,茶棚的经营人员则免费提供粥茶食品、住宿。

响墙茶棚是古香道上的第一个茶棚,因其院墙是空心的,一敲能发出响声,故名“响墙”。响墙茶棚年代久远,从乾隆五十二年延续至中华民国。据历史记载,光绪二十三年,茶棚因年久失修,内务府储秀宫首领高福喜及各香会组织,捐白银三千余两,重修响墙茶棚。设北大殿三间,其余配房十余间。大殿门额有匾,题“头道行宫”,原为陆润庠所书,左右木柱上悬挂对联,上联书:响应叩祷佛前无不应,下联书:墙空跳出界外是真空。

清朝以后民间成立了众多香会,鼎盛时期有上千个香会,每次会期开始之前就参与组织妙峰山的进香庙会活动,开设茶棚、粥铺,沿途为会众提供服务。这些茶棚不仅是香客们休息的地方,也是他们精神上的慰藉。茶棚的设立,体现了古代社会对香客的关怀和对宗教活动的重视。

我想象着那些香客们在这里喝茶、休息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我仿佛听到了茶棚里的笑语,看到了香客们脸上的虔诚,感受到了他们对信仰的执着。

另一处有名的茶棚当属金山寺。它静静地伫立在山腰,古树参天,寺钟悠扬。西风穿过寺门,拂过经幡,发出沙沙的声响。我们走进寺内,只见香炉中香烟袅袅。西风似乎也变得柔和,它在这里放缓了脚步,仿佛不愿打扰这份宁静。

传说这里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中金水院,以金山泉、古银杏、玉清殿关帝爷“三绝”闻名。庙旁有一处泉水,我们看到接水的人排起了长队,原来这里才是纯正的金山泉,入口清冽,煮茶格外清香。

在金山寺,我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风虽然凛冽,但在这里,它似乎也变得温柔起来。我坐在寺前的石阶上,听着风声、鸟鸣和远处的钟声,感受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

阳台悟

行走在古香道上,脚步踩着平整的石阶,时间久了,脚步也会变得劳累生疼。

西风骤起,吹散了历史的尘埃,也吹开了我心中的记忆。在这里,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声。

踩着黝黑山石铺就的山径,此时我却想到在80多年前抗日战争时期,林迈可、贝熙业等国际友人如何骑着自行车,还有那些装备简陋的抗战军民如何徒步,行进在这条秘密交通线上,冒着敌人的层层严密封锁和盘查,将药品、粮食等物品送到根据地,有力支援抗战。我们前进的道路,是无数前辈前赴后继的付出换来,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用劳动的血汗去开创未来,为后来者开辟前行的路径。

阳台山不仅是自然的宝库,更是历史的丰碑。在风中,我似乎听到了旧时战场上的号角,看到了那些为了信仰和自由而战的英雄。他们的身影在风中若隐若现。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烈士的鲜血,每一缕西风都承载着不屈的精神。

风更加猛烈。它似乎在告诉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比如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尊重、对生命的珍视。在这里,让我感到了一种生命的力度。它虽然带来了寒冷,但也带来了清醒。

登上阳台山的山顶,放眼望去,北京城如同一幅缓缓展开的盛世画卷,从脚下铺陈开来。玉带一样缠绕的清河和引水渠、古色古香的佛香阁、晶莹璀璨的昆明湖、高耸入云的中央电视塔,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如同一颗颗璀璨的钻石明珠,点缀在城市的肌理之中。五、六环路上的车流川流不息,如同这座城市强劲的血脉,将活力与生机输送到每一个角落。在这里,北京城里的繁华喧嚣嘈杂似乎被凛冽的山风稀释了,变得柔和而遥远,宁静而深邃。碧蓝的天空中,偶尔有飞机划过,留下一道白色的轨迹,连接着这座城市与广阔世界的其他角落。

当我开始下山,西风似乎也随着我的步履变得柔和。我回头望去,阳台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庄严。在风中,我思考着人生的意义,思考着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风中登上阳台山,给了我许多启示。它让我明白,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就像阳台山一样,历经无数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北京阳台山的风,是大自然的呼吸,也是历史的低语,更是时代的气息。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也触摸到了历史的厚重,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猜你喜欢

妙峰山交通线香客
百忍寺
百忍寺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汉中密约”与川陕红色交通线的建立
登妙峰山
妙峰山写生
点灯
妙峰山行
妙峰山高山玫瑰节
万余香客泰山烧香 消防队员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