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兵和他的“宝妈工厂”
2025-02-16王丽
退伍兵郑亮创建的“宝妈工厂”,无疑是一个暖心企业,既帮助宝妈们解决了带娃、赚钱两难的问题,也给社会亮出一块小小“样板”。
就业和带娃,一直是广大“宝妈”们面临的两难选择。但在东莞市清溪镇,却有一座特殊工厂:连续八年只为宝妈提供岗位,厂内所有员工都是女性。为方便她们接孩子,厂里每天下午4点半就下班了。
这个由退伍老兵创办的工厂,不仅荣获了阿里巴巴公益“天天正能量”特别奖,也令大家很好奇:老板经历了什么,他为何要创建这个充满人性关怀的企业?
为宝妈们建一座工厂
“宝妈工厂”的老板郑亮,是一名“80后”退伍军人。2002年,他从湖北老家南下广东,在东莞做过工地小工、保洁员、大车司机……直到几年前,自学了HR知识的郑亮,才在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稳定下来。
郑亮的妻子吴苑玲,曾在东莞多家公司工作过,她认真负责,工作努力,多次受到企业的表彰和奖励。后来吴苑玲怀孕了,随着月份越来越大,她不得不辞职回家待产。
2017年孩子断奶后,吴苑玲想减轻家庭负担,就重新外出求职。但因为她是2岁孩子的宝妈,每天都要按时接送上托儿所的儿子,许多公司都担心这会影响工作,所以吴苑玲的一次次求职都失败了。
“宝妈想找份工作真难啊,我都对自己失去信心了。”听到妻子的皱眉感叹,郑亮宽慰她一番后,也陷入了思考。
郑亮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知道宝妈这个群体的情况。她们怀孕数月后,才不得不离开原岗位。但在成为宝妈后,因为有小孩要带,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大多数公司都不愿招聘她们了。
郑亮想,既然母亲和妻子都求职无门,自己干脆带她们创业吧!一方面,他已经厌倦了经常熬夜加班的职场生活;另一方面,郑亮也想在生意做大后,为那些需要工作的宝妈和阿姨们提供就业岗位。
2018年初,郑亮拿出家里仅有的"40多万元积蓄,在东莞市清溪镇开了一家作坊式门店。他采用前店后“坊”的模式,制作钢丝球、沐浴球等日化小商品卖。
在郑亮与妻子、母亲的共同努力下,店铺经营渐渐步入正轨,他们的产品因物美价廉而热销。随着销量一路飙升,一家三口根本忙不过来,郑亮就正式注册公司,又租下了厂房,用于扩展生产规模。
招工时,他按照原计划进行:只把工作岗位留给宝妈们,以及五六十岁的阿姨。公司发出招聘消息后,一看这家小厂子“专招宝妈”,一些年轻妈妈却犯了嘀咕:“宝妈到哪找工作都很难,这家公司会专门招我们?”“骗人的吧?”
但有人试着去应聘才发现,这家小日化厂的退伍兵老板,是在用心做“宝妈工厂”,旨在让和他妻子一样的年轻妈妈们,带娃、赚钱两不误。消息传开后,短短几天就有"100"多人来求职。
但郑亮的小公司刚起步,一下用不了那么多人,最后只录用了十几名宝妈,还有两位阿姨。她们大多是漂泊在东莞的外地人,分别来自河南、湖北、广西等地,五湖四海的宝妈们汇聚于此,迅速壮大了生产规模。
每当郑亮走进工厂,都能看到十多位宝妈有条不紊地在生产线上忙碌着,她们手脚麻利,总能高效地完成每天所需的产量。
十几名宝妈员工的孩子,情况也各不相同。有的还在襁褓中,妈妈上班的中途需要回家喂母乳;有的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学校下午5点就放学了,宝妈要提前去接孩
子……郑亮牢记着他创建厂子的初心,尽最大可能给她们提供各种方便,以免宝妈们因为工作而误了喂孩子、接孩子。
但工厂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流水线作业,往往第一道工序完成后,第二道工序就要跟上,否则第三道工序就无法进行。宝妈们时不时请假,会直接影响生产。
妻子吴苑玲找到郑亮说:“得想想办法,这样下去不行啊,宝妈们是关怀到了,但我们也没办法正常生产了。”
给孩子们“第二个家”
郑亮同样很头疼,妻子提议说:“按照一般的企业管理办法,遇到这样的情况,要么对员工岗位进行调剂,要么辞退与大部分员工步调无法一致的员工。但厂里的人太少,没法调剂,只有找理由辞退部分员工,重新招聘几个了。”郑亮却摇头说:“忘记你当初求职难的经历了?”
尽管自家的小企业刚刚起步,资金紧张,他也没辞退一名员工。而是招聘了三名阿姨和宝妈,专门为请假照顾孩子的员工做“临时替补”。郑亮相信,只有他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姐妹,她们才会以厂为家。只有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办好工厂。
“替补员工”的到来,虽然使人工成本增加了,但生产不会再受到影响,同时也解决了宝妈们需要照顾孩子的问题。郑亮还根据宝妈们的孩子年龄大小,给她们分别安排了不同的工作。
十多名女性员工看在心里,暖在心里,都说郑老板是个好人,宁肯自己多花钱,都没有辞退经常要为了孩子缺岗的她们。
后来,考虑到部分员工下午5点必须赶到小学接孩子,郑亮又将下班时间从18:00调整为16:30。如果有生产任务没有完成,等宝妈们带着孩子回到家,把事情安排好了之后,晚上再来厂里加班。如孩子无处安置,可以带到厂里来,由专门的阿姨和宝妈负责照看和陪伴。
厂里有专供孩子玩乐的地方,宝妈们可以安心地在车间工作,互不打扰。这个小厂子不光是宝妈们的工作地,也是孩子们的乐园,除了学校,他们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这里了。孩子们最小的2岁,最大的7岁,都亲切地称呼郑亮为“老板伯伯”。
员工们对郑亮充满了感激,工作起来也都兢兢业业。她们渐渐不再把这个小厂子当成是老板的厂,而是称作“我们的工厂”,真正做到了爱厂如家。
“仗义妈妈团”共助好老板
每天傍晚,跟随妈妈来厂里上夜班的孩子们,都会被带进休息室里玩耍,和负责照看他们的阿姨做游戏。郑亮读三年级的小女儿曦曦,则是这群孩子的“大姐大”,个别调皮捣蛋的弟弟妹妹,只有她能管得住。
有时因工厂资金链周转不灵,郑亮也会陷入窘境。最难的时候,他和妻子愁得一宿睡不着。天亮之后,他们果断把自家的车子抵押了,只为按时给宝妈们发放工资。“她们一直拿我当亲人,有时候订单多,货做不出来,厂里的宝妈们比我还急。”郑亮说,将心比心,他又怎么能拖欠宝妈们的工资呢。
在郑亮的带领下,整个“宝妈工厂”就像一个小家庭,无论员工和老板,还是同事之间,大家在相处中都充满了温暖的人情味。逢年过节时,郑亮一家还会组织员工们带上家属,大家一起聚餐、烧烤、出游……
至于那些家中有婴儿抚养不方便外出工作,又想赚点钱的宝妈,郑亮也为她们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居家岗位——手工活儿外发,可以把产品带回家做。员工晓霞的女儿半岁大的时候,她丈夫车祸致残,从此失去了工作能力。若不是她通过给郑亮的厂子做些手工活补贴家用,一家人的生活眼看要陷入绝境。了解晓霞的家庭情况后,郑亮也给予她不少帮助。
随着工厂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让七八十名员工的孩子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郑亮又将车间隔壁的空房精装修一番,安上了立式空调,买回几万元的图书和玩具等,专门设立了一个全新的“宝宝活动室”。
宝妈们在隔壁车间工作时,中间隔着大玻璃窗,一眼就能看到孩子,有什么情况,宝妈们第一时间就能赶到。此外,郑亮还在宝宝活动室的旁边,设置了哺乳室和婴儿休息室。宝妈们见老板处处为她们着想,都十分感动。
郑亮也在拥抱变化。今年他开始带领宝妈们做直播带货,在短视频平台上卖自家生产的浴球、浴巾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郑亮线上线下的生意都做得火火红红!
2024年7月,阿里公益为郑亮颁发了“天天正能量”特别奖。获得的万元奖金,他用来助力新车间儿童活动室的搭建。
退伍兵郑亮创建的“宝妈工厂”,无疑是一个暖心企业,既帮助宝妈们解决了带娃、赚钱两难的问题,也给社会亮出一块小小“样板”。期待这种充满关爱与温情的工厂,能在全国各地被“复制”。